登录 / 注册

培植校园文学之花 收获素质教育之果

作者:毛群益 丁际耀 张智 来源:湖北省罗田县三里畈中学 点击:9898











秉巍巍大别之厚重,承浩浩巴水之灵秀,倚四县交接之地利,借科技下乡之机遇,罗田西大门三里畈镇发展势头强劲,乘风破浪,直挂云帆。具有50年历史的三里畈中学,为她的兴盛发展抒写过而且正在更努力地续写浓墨重彩的华章。《铺路石》文学社是三中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也是校园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1997年秋,我们在原来文学社的基础上重新组建《铺路石》文学社。历经8年的风雨历程,《铺路石》文学社从幼稚走向成熟,由文学繁衍文明,将耕耘转为收获,增长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效益,增进了学校精神文明的程度。从2000年到2005年,连续六年中考,我校都获得全县乡镇中学第一名,其中语文学科稳居优胜地位,标示了文学社团的突出贡献。在市级“我爱祖国,我爱家乡”、“亲吻自然”、“我与电话”征文赛和县级“新星之声”校园诗歌创作比赛,“做寒假作业快乐”、“我与读书”征文赛中,我校共有50多人获奖。在《黄冈日报》、《楚天声屏报》、《鄂东晚报》发表学生习作30多篇。有18位同学优秀作文选入《新课标黄冈作文》,有5位同学作文选入《中学生文学创作教程》,有5位同学作文入选《大别山放歌》第一辑和第二辑。先后出刊《铺路石》专辑18期,《铺路石》校报9期。下设《求索》、《笋韵》、《山鹰》等文学小组31个,手抄组刊近300余本。可以这样说,三中在创立体育特色之后,文学社团建设是第二个突出特色。我校原任社长蔡薇子考入黄高后,通过竞争成为黄高文学社负责人,主持黄冈中学校园网,现在升入重点大学。原任社长崔惠在一中读高三时已写出中篇小说《神的孩子在跳舞》。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语文教学与研究》主编晓苏题词:“铺路石文学社铺出一条文学的金光大道。”这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又是变理想为现实的行动。

小小铺路石,汇集凝结,就有无穷的力量,就能负重荷坚,肩托千军万马奔腾驰骋。愿作铺路石,虽小犹荣,身微而志刚,平凡而坚实,团结而孔武,耐劳而无怨。铺路石的风格,在贡献而不在索取,在牺牲而不在名利,在务实而不在虚华,而尽职而不在占有。《铺路石》文学社为文学少年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为步入辉煌的文学殿堂铺设了探取之路。摇篮里睡着天才的婴儿,她的啼笑,她的微笑,她的梦幻,她的笨拙动态,都是诗,都是歌,都是未来的希望。

长期以来,我校一直把校园文学活动作为素质教育的阵地之一加以重视,由校长担任名誉社长,由书记担任总顾问。承担国家十五科研课题“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学研究”的子课题“新课改、新课标下的校园文学研究”后,我校将课题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之中,由教科室、语文教研组具体实施课研工作。

首先,我们建立校园文学的网络机构,形成完备高效的机制。学校设立文学社及小记者站,选派具有文学才华和组织才能的同学担任社长、站长、主编、编委和校园小记者。各个班级成立文学小组,有骨干组员和一般组员。文学社出版校刊、校报。文学小组有各具特点的组名,有手抄组刊。文学社员自办手抄小报。文学社聘请教科室主任和语文组长当顾问,选聘有事业心、有文学素养的青年教师当辅导老师。各班文学小组聘请语文教师当辅导老师,班主任当顾问。这种网络式的机构,既能保证文学社高层次、高水平的发展,有利于拔尖人才的培养,又兼顾大面积,面向全体,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次,我们制定科学的课题实施和管理的程序,保证课题研究的有序运作。我校将课题纳入常规教育教学管理中,纳入课改的范畴,作为评价语文教师工作绩效的内容。如读报评刊、语文大课堂、班刊与手抄报、黑板报与广播稿、投稿与发表、案例与论文等,有登记、有检查、有评比、有奖励。教科室和语文组常抓不懈,不仅经常举行专题性或阶段性的研讨会,而且注意经常性的收集与评选,有力度的促进了校园文学活动的蓬勃开展。

第三,我们创新课研方法,有计划和目的地开展校园文学活动。把《铺路石》校报作为常规阵地,设置有指导性的栏目,促进校园文学与校园文化的关系。开设“校园新闻”,让学生关注学校发展动态;开设“领导寄语”,让学生开阔眼界,明确方向;开设“名师谈艺”,让学生领略各学科的独特风光,掌握学习的方法;开设“校园风铃”,让学生热爱学校生活,抒写学习的感悟与乐趣;开设“生活短笛”,让学生体验社会,明确人生价值;开设“情感浪花”,让学生敞开胸怀,抒发情怀。规范文学小组的组刊,统一印制铺路石文学社专用稿纸,各班择优成辑,学校收集评选,优中选优编入校刊。举办手抄报评选、黑板报评选、广播稿评选、年级作文赛、讲演比赛、日记比赛、诗歌诵读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写作、创新的兴趣,促进能力的发展。开展“语文大课堂”活动,举行文学讲座、社会采风、听取“老区精神”报告会、祭扫烈士亭、读报评刊等活动,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视角观察社会,认识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培训骨干社员,奖励成功者与优秀者。我校《铺路石》报发行2000余份,由各班文学小组长征订、发行,学生自愿订阅。我们提出一个宣传口号:“少吃一袋零食,添加一份精神食粮。”很受学生欢迎。凡在《铺路石》发表的文章,每篇付稿费1元。每期小报由各文学小组选优,三篇优秀文章分别奖励3元。我们经常向学生宣传:“不要总是羡慕别人,要让别人羡慕自己。不要总是阅读别人文章,要让别人阅读自己的文章”。由于活动的形式多样,因此成效显著。最近,我们创建了《铺路石》文学社网站,初步编入136篇学生作文。

第四,我们注意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促进教师素质发展。我校青年教师多,热情高涨,谁也不甘落后。鼓励各个文学小组辅导教师创立特色,形成优势;要求各位语文老师及时总结,自我提高。我们组织丁际耀、张智、盛燕芹、周淑涛、熊保刚、熊小东、史珍元、黄和春等青年教师编写“与学生谈作文”系列指导文章,不仅编成校本教材,而且在《鄂东晚报》连载,引起较大反响。我们组织罗娅辉、曹卫娟、李玲俐、肖慧、邱敏等青年教师编写“语文大课堂实践活动案例”,有三篇案例分别评为省一等奖、省三等奖、市一等奖。最近,我们正在编写“与学生谈阅读”系列指导文章,争取编成校本教材,力争在有关报刊选发。我校丁际耀老师出席全国课题组会议,在湖北松滋主讲校园大课堂研讨课,博得与会专家和来自全国的众多语文教师的好评。罗娅辉老师在全县青年语文教师优质课比赛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荣获一等奖。丁际耀、张智、黄和春、雷秋花等教师在《鄂东晚报》及其他刊物上发表散文、诗歌、小说、报告文学等文学作品30多篇。教师示范,学生仿效。我校学生杨楚楚、张上智、卢希等,连续多篇文章在报刊发表。每当报社将稿费单汇到学校,我们就在全校集会上当众发放,并提出表彰。凡是我校教师、学生发表的文章,我们都复印放大,张贴到宣传橱窗上。

校园文学的兴盛和发展,促进了我校的课程改革,也促进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进程。我们深刻时认识到:科研课题的研究,不仅是一个学科教育的需要,更是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的需要,是提高办学水准形成品牌的需要。我们决心继续有声有色地开展语文课堂活动,红红火火地办好《铺路石》,进一步提升学校的质量和品牌。



更新:2006-02-01 13:00:15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