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图文】“人”是学校文化的主角

作者:李镇西 来源:镇西茶馆 点击:3271

 

(2016年12月 17日,“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三届年会在北京召开。与会者上千人。在我上台之前的演讲者有: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莫里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香港大学原副校长程杰明教授、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波士顿分校终身教授严文蕃。严文藩教授一讲完,我就上台了。)

 

大家上午好!

 

我接着严文藩教授演讲,压力比较大。大家听起来也会有很大的落差。因为严文藩教授是美国的大学教授,而我只是中国一所普通中学的教师。还有刚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莫里斯教授,还有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的钱颖一教授、北京大学著名的陈平原教授等等,我确实压力很大。好在莫里斯教授和钱颖一教授走了,我的压力稍微小一些了。不过,下面还坐着朱永新教授、石中英教授、袁振国教授、项贤明教授、孙云晓先生等等,我还是有些紧张。我就是一个中学教师,没有那么高屋建瓴、高瞻远瞩,我今天就是来讲故事的。

 

这次论坛的主题是“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建设”。印发给大家的议程上,我的演讲题目是《学校管理的民主追求》。这个题目也太大,我想把这个话题缩小,谈学校文化。其实“学校文化”的话题也不小,我再缩小到对人的尊重。我想通过几个故事来呈现这个话题,谈谈怎么维护和增强师生的尊严感、成就感、幸福感。

 

刚才,钱颖一教授谈到民主原则并不能简单地适用于每个领域,我同意这个观点。是的,民主原则不能简单地用于每个领域,但其核心理念——对人的尊重,却可以有不同的呈现。我今天的课件就是照片,就是故事,没有什么文字。

 

我是去年卸任校长的,但今天谈学校文化,我还是以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为例。我们学校是地处城郊的涉农学校,88%的学生是当地的失地农民的孩子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孩子。如果按照一般的重点中学标准,师生的成就感主要来自考清华、北大。我们显然不可能有。当然,我们学校是初中,不直接面对高考;我们也有很多拔尖学生,但生源参差不齐。怎么让孩子有尊严,让老师幸福,这是我要思考的问题。

 

 

大家看,这是我们学校的照片,是我拍的。顺便说一下,今天我课件里的所有照片,除了两张有我的形象的之外,全是我拍的。

 

 

 

 

 

 

 

我们校园没有标语口号,没有大幅照片,没有领导照片,有的只是葱茏的树木和一群活泼的孩子。这是春天的照片,都是我拍的。




好,大家看,这两个教学楼之间分别有两幅巨幅照片交相辉映。这张照片是一次体育课,我给孩子抓拍的,蓬勃的气息扑面而来,极富感染力。




我把这张照片放大无数倍,挂在教学楼的墙上,还写了几句话,表达对蓬勃气息的一种感受,青春的气息。




孩子们笑着跑着,向谁扑去呢?他们的对面是我们的老师,这张也是我抓拍的。




我曾经给这张照片也写了句话,我想说,明媚的笑声是心灵散发的阳光,心中只有装着阳光,才可能在孩子们面前有那么明媚的笑容、灿烂的笑容。




这两张照片象征着我们学校无论民主管理也好、教学改革也好,都指向“人”。这是我在《人民教育》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当中的一段话——

 

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是一所不刻意追求特色也不着力打造品牌的学校。不是不要特色、不要品牌,而是不刻意追求、不着力打造。比学校特色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快乐与成长;比学校品牌更珍贵的,是教师的尊严与幸福!

 

 

我想尽量让每个老师、每个孩子都有幸福感、快乐感、尊严感、价值感。因此,如果一定要给今天的演讲取一个题目的话,那就是:“人”是学校文化的主角——我的校园故事。

 

 

第一,幸福比优秀更重要。

 

 

我讲照片上这位老师,对,就是右边第二位,她叫唐燕。十年前,我刚去武侯实验中学当校长,唐燕老师有一天到我办公室抱怨,说不想当班主任,因为她班里的孩子管不了;她说,这个孩子太顽劣了,迟到、旷课、打架,一批评,他还和老师顶撞,动不动就说要跳楼……说着说着,她流泪了。听完唐燕的哭诉,我说:“唐燕,我恭喜你有了一个科研对象!任何后进生都是科研对象,你跟踪他、研究他、思考他、剖析他,你会成为教育专家的。你试试?”她走了,去“研究”去了,从此不再说“不当班主任”了。




一年后,她回家生孩子,给我留下一本近两万字的孩子的成长故事。这是她每天的跟踪记录,有分析、有思考、有故事、有情节,还有细节,非常生动。后来,我把这段文字收进一本正式出版的书《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这是该书首发式上唐燕发言的照片。再后来,她度完产假回到学校,学校便没安排她当班主任了。可期末她找到我说:“我还想当班主任!”我问为啥,她说:“我现在没有研究对象,心里空啊!”第二学期,唐燕又当上班主任。

 

过了几年,我们学校的办公室主任到另外一个学校做副校长,全校老师竞聘办公室主任。她开始没有报名,后来经书记动员,她才勉强报了名。报了名就得参加竞聘,结果她的票数最高。于是她当上了学校办公室主任,自然就不能再当班主任了。后来,教育局也觉得这个年轻人很不错,决定重点培养她,吸收她进了“未来教育家研修班”。这个研修班是专门培养一把手校长的。可过了一段时间,她找到我说:“李老师,不行,你得理解我,尊重我,我打算辞去办公室主任,退出未来教育家研修班。”我又问她为啥,她说:“我就想做班主任!”她还说:“你看现在学校哪个班问题最多,我去当这个班的班主任吧!不是我多高尚,也不是我多么有能耐,而是我想研究。”到现在为止,唐燕还是一个普通的班主任,而且没有几乎任何荣誉。如果不是三年前辞去办公室主任,她现在极有可能已经在另外一所学校当副校长了,但是她认为,幸福比优秀更重要。

 

在我们学校,这样的老师绝不只是唐燕一个。我们的老师都很普通,平时看上去不怎么样,甚至精神可能还有些萎靡不振,但是一到讲台上便神采飞扬,魅力四射。可老师自己并不知道自己在课堂上的形象。于是,我决定抓拍老师们课堂上的风采。

 

 

 

 

 

 

 

 

 

 

我常常是听课的时候带着相机,抓拍老师上课最传神的瞬间。你们看,这就是我抓拍的老师们的课堂照片。课后,我把这些照片给他们本人看,有的老师很惊讶:“原来我这么帅啊!”“原来我这么美啊!”我把这些照片放大,挂在校园里,满校园都是老师们青春勃发的工作照,这就是对他们的最大鼓励。所以,在学校,看不到我的一张照片,看不到各级领导视察的照片。因为学生和老师才是学校文化的主角,而不是领导。

 

 

这位是蒋长玲老师,是我们学校一位非常普通的老师。今年5月份,武侯区面向全国搞新教育开放周,她面对全国的老师做了20分钟的演讲,讲她的新教育故事。朱老师当时在下面,感动极了,笑得特别开心。蒋长玲当时这样说:“我并不领先,但是我在行进;我并不优秀,但我很幸福。”

 

二,尊重孩子,不是口号,是细节。

 

 

这张照片展示的是我们学校一年一度的体操比赛。有一年,体操比赛过了一个星期,我在校园里巡视早自习。一个小女孩追上来,一本正经地问我:“李老师,上周咱们年级搞体操总决赛,你怎么没看完就走了呢?”我当时特别感动,感动于她在乎我对他们的在乎;同时我也很惭愧,因为我的确中途走了。我给她解释说,当时接到一个电话去开会了,所以没有看完。她若有所思地点头说:“嗯,李老师,我跟你说,在观看表演或者比赛的时候,中途离场是很不礼貌的。”我说我知道了,我下次注意。其实,我当时心里特别惭愧,我不好意思跟她讲,我走的时候,专门给身旁的副局长打了招呼。我说,抱歉,陈局长,我要去开会了。陈局长说没事儿,你去吧。我想,为什么我能跟局长打招呼,却不跟孩子们解释两句表达抱歉呢?其实当时只要我对孩子们说这么一句解释并道歉的话,就可以表现出对他们的尊重。可见我心中还是把领导看得重一些。我们常常说“要尊重人”,但我们尊重的不只是领导,而是要尊重每个人。

 

后来,我把这件事在全校大会上对老师们讲了。我说,我觉得自己还算有民主与平等意识的,但是一不留心还是暴露出对人的不尊重。我希望大家以我这件事为教训,在细节处尊重每一个孩子。

 

 

 

 

 

我们把孩子放在心上,孩子们自然会爱我们,爱学校。我给孩子们拍了很多照片,我喜欢拿着相机到处抓拍最感人的镜头。这些照片是怎么拍的?看这一张,我为了取得最佳的视觉冲击力效果,便采用了一种特殊的姿势。什么姿势呢?就这几张照片,我刚拍完,后面孩子突然哈哈大笑,笑什么呢?我回头一看,原来体育老师徐悦正拿着手机在拍我呢!看,这是徐悦给我拍的照片。


 

 

 

 孩子们很多精彩的瞬间被我用相机化作永恒。看,孩子们的课堂照片,多传神,多生动!经过他们的同意,我把这些照片也放大贴在学校墙上。照片中的孩子不一定是“十佳”“三好生”,就是普通的学生。我们是尊重每个孩子,而不只是尊重“十佳”或“三好生”。

 

 

 

 

 

 

 

有这样的校园氛围,孩子们很热爱这个学校。这是最近几天我们校园的情景,特别美丽。孩子们用银杏叶组成各种图案,以这种方式表达对学校的爱。

 

 

 

 

 

 

 

 

 

三,一碗鱼汤:不断传颂的故事。

 

在我们校园开放书吧的柱子上,镌刻着这么一个故事:2009年教师节中午,邹显慧老师在我旁边吃饭,她说:“李校长,我太感动了!我的学生太好了!”我感到奇怪,这个学期她刚接了别人管不下的班,很多差生。910日,开学才不到一个星期,她怎么就觉得“学生太好了”?她说:“今天早上,我班上几个特别调皮的男生到农贸市场买一条鱼,拿回家熬鱼汤,然后端着这碗鱼汤,左手换右手小心翼翼地送到学校,作为送给我的教师节礼物!”我听了也很感动,便问她:“这鱼汤,你喝没喝?”她说没有,她要等到中午把鱼汤热了之后再端到班上去,让孩子们都尝一口。那天中午,我跟着她去了她的班,为她拍了几张照片。这是她给孩子们喂鱼汤的照片,真是让人感动。现在,邹老师已经退休了,但她这一碗鱼汤的故事至今还在学校流传。这就是“文化”。


 

 

 

 

 

(工作人员在台下对着我举牌示意,演讲时间还有“两分钟”了。我只好加快速度,简略地讲下面的故事。)

 

四,让老师的智慧成为学校的丰碑。

 

我校美术老师杨明,曾对我说想办画展。我跟他开玩笑说:“杨明想扬名啊!好的,等机会成熟我一定给你搞个画展。”但,开美术展的机会始终不成熟,直到后来他带领学生参加陶艺大赛。大赛时,他抽到的题目是“文明的进步”。这个主题很抽象,但杨明老师却以“书的发展”来表现。他的作品有独特的创意,先是竹简,这是最原始的书;然后到字丁,活字印刷,传统的纸质书;再到后来是键盘,表示电子读物。通过书的发展来表现“文明的进步”,这个作品获得特等奖。于是,我将这个作品做成雕塑,放到校园内,成为永久性景点,让杨明扬名,让每个老师的智慧成为自己的丰碑,也成为学校的丰碑。这就是“以人为本”。

 

 

 

 

五,把学生的名字刻入学校的历史。

 

 

新校门修好了,这校名谁来写?有老师说由我来写,我说我不合适;又有老师说,那请名人写,我说这当然可以,比如我可以请朱永新老师写,或者请流沙河先生写,都没问题的,但他们写也都不合适。我说:“让孩子们写!”于是,我们全校学生都写“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几个字,最后我们选中了初一五班程文迪同学题写的校名,镌刻到校门上。

 

 

 

我特意把程文迪同学请到校门合影,我对她说:“等你80岁的时候,一定要牵着你的小孙子到这里来,指着校名告诉他,这是奶奶当年在这里读书时留下的字。”

 

 

我们学校的附属小学的校名也是五年级的许晴航同学写的。你们看:“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附属小学”。我想,无论哪位领导人的题词,都不如孩子的字珍贵。因为这是我们的孩子写的。把普通孩子的名字刻入学校的历史,这就是“以人为本”。

 

六,给学校的未来留下充满人性的温馨记忆。

 

 

大家看这张照片:在我们学校的后花园里有一个特殊的亭子,这亭子怎么来的呢?

 

 

三年前,我校搞了十年校庆。当时,我让老师们、同学们收集了很多物品:钢笔啊,课本啊,教材啊,照片啊,视频啊,还有老师们发表的文章、出版的书,等等。我把这些东西装进几个罐子里,然后埋在地底下。

 

 

 

 

什么时候启封呢?百年校庆再启封!我们要为90年后的师生留下一份珍贵的原汁原味的“教育现场”。这些东西埋好后,我们在上面建了一座亭子,给未来的师生留一个发掘的标志。我简单写了几句碑文。

 

 

 

在埋藏物中有两封信:一封是孩子们写给未来的信,还有一封是我亲笔写给百年校庆的。写的什么呢?已经埋下去了,90年以后就知道了。到时候挖掘这些东西时,欢迎在座各位前去参观。

 

呵呵,其实,现在就可以给你们看我写的信。因为时间关系,我就不读了,你们自己看看。

 

 

 

 

 

 

其实,我写信就是为了告诉他们,今天的学校是怎样的,我们的追求是怎样的——

 

不必用堆叠的荣誉来证明教师的成功,教师的光荣就印刻在历届学生的记忆里!

 

这就是我们学校的故事,这就是我们学校的文化。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践行我们的校训:“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谢谢大家!

 

 

          2017年12月17日(根据现场速记整理)

 

 

更新:2016-12-18 02:37:19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