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燥”物理有趣味
八月二十一号,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心之源支教队给贵州省铜仁市塘池小学带来了一节独出心裁的物理课。早在支教开始之前,支教队员黄盼就已经将仿造机器鱼、吸尘器模型、起重机、机器人……等六种模型零件准备好。早十点,支教队员黄盼抱着各种各样的模型来到了教室,开始进行趣味物理课。 黄盼一走进教室,孩子们的目光就锁定了他手里的模型。首先,黄盼介绍了这节课所需的物理知识并简单说明了模型的制作方法。在问了孩子们几个问题后,黄盼分发了模型零件。孩子们对模型充满了好奇心,不一会儿,吵闹声充斥着在整个教室,黄盼只能一遍又一遍的“镇压”着他们。“镇压”中,黄盼发现杨峰在这片噪音中显得格外安静。他要制作的是机器鱼,在所有模型中,机器鱼的难度相对较大。他小心翼翼的拆开包装袋,将里面的东西拿出摆放到课桌上,胳膊立起,双手拿着说明书认真的读起来。由于说明书只有简单的步骤,他就边看书、边拿起零件安装起来。抬头看书,低头操作,在抬头与低头之间,他一会儿拿起螺丝刀,一会儿拿起支架,手指灵活的摆弄着,似是全然不知周围同学的吵闹。电线、马达、鱼鳍、鱼尾、鱼身……一点点连接起来。经过一番努力钻研,机器鱼完成了。他轻轻的打开电源开关,随着马达的发动,机器鱼的尾巴左右摆动起来。看着机器鱼的摆动,他“耶”的一声,开心的咧着嘴。继他之后,大部分同学也完成了模型的制作。这才完美的结束了这堂课。 单一的物理知识并不能让学生透彻的明白其中的物理技巧,手与脑的结合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了物理知识,也让这节趣味物理课精彩纷呈。(本报讯 记者 林敏 审核 梁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