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纸上谈兵的安全教育该改改了

作者:罗树庚 来源:浙江省宁波国家高新区实验学校校长 点击:1930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亲手干一干。安全教育关键要在实践中锻炼学生应对危险的能力。 

防溺水告家长书要签名,回执要百分百回收。放假前,班主任必须对班级里所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行一次防溺水专题家访,家访必须有记录、有家长签名。家长必须登录安全教育网学习,一人一号,班主任必须每天进入网站平台检查,对没有按时登录平台学习的家长要电话跟进……学生安全教育的压力一年重似一年,任务多得令一线老师、班主任身心俱疲。

为什么要回收防溺水告家长书回执单?为什么要进行专题家访?除了告知外,最重要的是留证据。万一学生真的发生意外,倒查、追责起来,有证据,可以推卸。这种安全教育的做法,出发点就有问题,不但没有对学生真正进行防溺水安全教育,给外界的印象却好像是把精力放在留下证据,以备打官司。让家长上网学习有关安全知识固然重要,但与学生安全教育并不是一回事。这是严重的主体错位。这种纸上谈兵式的安全教育方式,真的到了非改一改不可的地步了。

比“知”更重要的是“行”。安全教育最重要的是遇到危险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因此,逼真的模拟练习,甚至真实的“实战”才是最好的安全教育。我们曾做过试验,给一群学生上了一节如何营救落水同伴的安全教育课,课后把学生带到湖边进行实际操练。结果发现,大部分同学连向落水者抛长绳这样简单的施救方法都完成不了。发现孩子们不会抛长绳,我们给他们每人十分钟进行操练。反复操练以后,再次进行试验,结果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这项施救技能了。台湾作家龙应台说:“上一百堂美学的课,不如让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教一百个钟点的建筑设计,不如让学生去触摸几个古老的城市;讲一百次文学写作的技巧,不如让写作者在市场里头弄脏自己的裤脚。”安全教育也是如此,光讲、光听是没用的,光纸上谈兵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体验、实践与实战。

比“危险”更可怕的是“过度保护”。我们当下的安全教育已经陷入一个非常大的误区。剪刀有危险,幼儿园、小学不能用铁剪刀,只许用塑料的;因为不能玩火,大部分小学生不会使用打火机、火柴;因为要防溺水,孩子们不能靠近水;因为怕发生交通事故,不允许学生单独上学、放学,所以校门口就有了中国式的接送景象。当下流行的安全教育理念是:只要有危险,就必须远离;只要有危险,就必须禁止。为了安全,孩子必须始终在大人的视线之内。这种无论付出什么代价,都要保护孩子远离一切危险的安全观念,实际上对孩子是一种伤害——孩子如瓷器一样脆弱,无法从错误中学习。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曹文轩教授在他的小说《青铜葵花》后记中指出,由于我们忽视了苦难的必然性,忽视了苦难对于我们生命的价值,忽视了我们在面对苦难时的风度,忽视了我们对苦难的哲理性理解,因此,当苦难来临时,我们只能毫无风度地叫苦连天,我们只能手足无措、不堪一击。有些苦难,其实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无法回避的元素。当前这种过度保护式的安全教育,剥夺了孩子在危险情境中历练的权利。我们必须看到,总有一天,他们要面对真实的生存环境,其中的危险、苦难不会因人的意志而消亡。因为缺少历练,当危险来临时,他们会手足无措、不堪一击。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亲手干一干。安全教育关键要在实践中锻炼学生应对危险的能力。任何纸上谈兵式的所谓高度重视,还是少讲一点;任何形式主义的错位式的安全教育,还是少做一点。

(作者系浙江省宁波国家高新区实验学校校长)


 

更新:2016-06-10 06:39:38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