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遭遇“校闹”怎么办?别让维权变成“维钱”!

作者:王国平 来源:中国教师报 点击:2027

维权还是“维钱”

“医闹”热词未冷,“校闹”随即袭来,正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尤其是一些民办学校和民办幼儿园,近年来被所谓的“校闹”现象弄得很疲惫,一些突兀而来的事件,一些被点燃的情绪,把办学者搞得难以应对。

首先,我们应当弄清楚,什么样的行为被称作“校闹”?什么样的做法属于维权?我不知道该如何定义,只能就事论事。

比如,儿童在学校活动中磕碰受伤之后,学校有没有积极治伤?有没有主动慰问?有没有承担合理的医疗费用?如果学校该做的都做了,但家长又提出一定数额的索赔,此时的问题是对赔偿数额的认定。家校双方不能就此协商,不能达成一致的协议,那么,就要寻求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我认为,这种情况不属于“校闹”。

但是,当一些学校发生类似事件后,个别家长认为这是一次机会,因此会提出超出合理合法范围的高额索赔。当学校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主动提出用法律解决问题时,结果往往是家长坚决不同意,并祭出“医闹”曾用过的利器,找媒体、拉条幅、网上散发不实言论,甚至堵住学校大门,严重扰乱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这些手段确实厉害,尤其是在胡闹的时候,家长可能会歪曲事实、放大矛盾,也会对不知情的群体进行点火、蛊惑。于是,直接影响了学校的外部形象,最后逼得办学者不得不妥协。

这种情况是典型的“校闹”,看似维权,实则“维钱”。

遭遇“校闹”怎么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想提几点建议:

身正不怕影子斜,清者自清,笃定自如,任你网上传谣,绝不去跟进描白。网络有诸多不可控因素,还是以静制动为好;

遇事后第一时间向教育主管部门汇报,将事实说清楚,争取领导出面协调、支持和帮助,这是组织程序的问题;

内部召开“说明会”,让教师们清楚事件和事实,不掩盖,不回避,争取大家齐心协力,以团队的意志和行为共度难关,用危机凝炼团队;

及时召开各种规格和类型的家长座谈会,本着说明真相、说清问题的态度,让大多数家长成为知情者,不怕有问题,就怕躲问题,一定要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把问题当课题,坚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用敞开的心态接纳问题的出现。

总之,“校闹”确实很闹心,但绝不能因此与大多数家长形成对立,如果不管不顾地硬来,只能伤及原本很健康的家校关系。

说一千道一万,预防“校闹”的出现,最好的招数还是维护好家校关系,让家长与教师融为一家,这才是根本。

(北大附中河南分校外国语小学  王国平)

更新:2016-02-07 06:09:35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