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日上午,由孙海军主任指导展示习惯的培养以及板书的训练;下午,主要是分享反思与展示课的打造,杨玲燕老师以数学课为载体,让“同学们”体验课堂组织以及如何进行高标准展示。

孙海军主任指导展示习惯的培养
一、新生培训期间,有学生不参与怎么办?

四组代表——锻炼每一个孩子。
① 锻炼每一个孩子,课前3分钟安排自由演讲,只谈论自己喜欢的内容即可。
② 降低难度。学生不参与主要有两种情况,一个是学生能力问题,展示不了,解决方法是课前找学生谈话,并为他第一次上台提供准备和支持;另一个是学生有能力,但是不愿意或者不善于表达,处理办法是发现学生的优点,可以先让学生板书,循序渐进。

一组代表——捆绑制
捆绑制,有一个孩子不参与,那么全小组或者全班的同学重来。
六组补充:
① 在分组时注意性格搭配;
② 及时评价,善于引导,针对不愿意表达的孩子制造机会。

二组代表
学生不参与主要是三方面原因,不会、不敢、不愿。针对这三种情况,相应的应对措施分别是多指导、调节氛围多鼓励、设计话题(提高话题趣味、降低难度等)

五组代表
一个组的某个学生不发言,私下找学生谈话探究原因;某个组不发言,就选个好组长带头。

三组代表
在开学之前,会根据档案熟悉每位学生,再通过军训、家访等形式全面了解学生。

六组代表
① 参与学生活动;
② 违纪严格批评;
③ 发现学生闪光点,抓两头学生;
④ 一对一帮扶。
二组补充发言
① 初一,分小组,强调班级抗争;
② 初二,小组为重点;
③ 初三,侧重个人表现;
二、到底用什么方式让孩子动起来?
(一)敢。
第一轮,敢说就行。遇到不敢、不会、不愿的学生怎么办?在“过程”中怎么办?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
① 语言引导。
告诉学生你来到杜郎口中学与小学有什么区别,就是在这儿你想说什么及说什么,想什么时间说就什么时间说;“参与无错论”,如果学生说错了,不是坏事,解决了老师们和同学们的问题。
② 带学生到初二、初三班级观看。
③ 让学生准备发言——“你对杜郎口中学的第一感”。
要求:只要三句话即可,只要站到聚焦点即可,声音哪怕只有自己能听到都可以。
④ 准备时间。
老师开始讲生活、学习常规,同时当听到“我”“我们”等词时,先站起来的同学有发言权,看谁反应快,锻炼学生精力集中度。转移学生的聚焦点,不是为争抢发言而动,而是“我不比别人差”。发完言的同学站在小组旁边看着,制造舆论和空间感压力,再加上老师的鼓励,推动学生突破自己。
目的: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人人都展示的效果,同时打造精力集中度;本来积极上进的同学形成一种意识,不停强调要求自己。

大家听到“我”时马上站起来
(二)意识,让学生有意识的改变。
一个人能不能做好,更多的是态度问题。
训练书写(无要求板书和有要求板书)
第一遍要求学生自由书写,写的很烂,但是还要带着全班同学参观,并把写得好的部分拍下来。第二遍提出要求——横平竖直、1268。找话题:为什么前后一个小时的时间差别那么大?引出态度的重要性。
提出展示要求:① 最少三句;② 站在聚焦点处;③ 声音洪亮。
通过这个过程,每个人都在找自己不足,慢慢有自己做事的原则,能做好为什么做差?
(三)背诵——背诵杜郎口中学展示歌,巩固前面两项。
一个学生负责一项要求,强化学生,同时创造平台,打造压力。
(四)有话可说。
让学生自己找话题,去看初二、初三板书,回来谈参观感受。
增多展示要求:不低于5句话、聚焦点、声音、……
学生制定公约,自己强力执行。

板书听写
三、板书训练。
1. 训练板书的必要性:
① 作文的字数和整洁度影响到作文的分数;
② 语文影响数学的理解。
所以要对板书进行专项训练。
2. 为什么要把作业搬到黑板上?为什么培训板书?
① 改革的最终目的不是素质能力,而是如何解放老师自己的问题。让老师做“哑巴”“忍者”“懒汉”,是为了所有的事学生来做,学生完成老师的事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引导就可以了。
② 如果采用作业的形式,作业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只能等到下一课。但是,在黑板上,共性问题一目了然,并当堂解决,下一堂课复习强化,并确定下节课的展示内容和展示人群。
3. 氛围。
从最后一个人抓起,作业写到黑板上,学生不是看到自己的作业,他会拿自己的东西和别人比较,学生自我要求。
4. 双色笔的作用。
学生认为的重难点、拿不准和不会写的内容。
5. 签名。
6. 单双号。
防抄袭,节省时间,角色转换,加强责任心。
7. 学生自由汇报。

四、为什么有人学杜郎口学不好?
因为太过关注展示,“这个问题谁会,过来展示一下”,一般是优等生展示。
杜郎口课堂是这样的:
优等生展示;
中等生质疑;
优等生点评、总结、归纳;
当优等生会、能说但是别的同学同不懂时,老师出场。
大展示之前有个小展示,“培优补差”。小展示是一个“输入”“内化”的过程。
以学习为载体,让所有学生从被管理者转变为一个管理者;管理好自己,才能具备管理他人的能力。

班长组织同学们午餐
下午,老师们以学生的身份体验“平行线的判定”(预习展示课)

杨玲燕老师组织大家上课
参与无错。
我是这样想的。
我为……纠错。
我还有……方法。
我发现……。
我总结了……。



张新宇主任点评课堂
学习反思分享——无师课堂。
原来课堂、课改中遇到的问题——我找到了什么措施。
在尝试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新问题——我是怎么想的,大家发表看法。

部分问题展示1

部分问题展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