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了,您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觉。相信,老师们一定有很多自己的绝招!
不过,小编提醒您,依法治教的背景下,在管理学生的时候,可要注意别越过法律的边界哦。
在两会期间“依法治教”被热议的同时,今天小编给您列几个“依法执教”,好老师不能做的那些事儿!事情虽然不大,可是这也关系着老师在学生们心中的形象,关系着学生的权益是否能够得到保护,关系着您是否是一个“依法执教”的好老师哦!

圝圝记得以前小学时老师没收了班上一个男同学的漫画书,据说到毕业都没有还给那个同学,同学们开玩笑说,一定是老师也爱看那套漫画书。类似的事情相信很多人都经历或听说过。虽然,学生最后大多不会计较、老师也多半是忘记自己没收过什么,但这无心之失有可能埋下了隐患哦。尤其是没收了比较贵重的物品,比如手机等时,可要注意喽!


圝圝许多学生上课违反纪律传递纸条或发手机信息,一些老师看到后会令其上交,有的老师还会看看信息内容。虽然老师大多是出于了解学生心理动态而拆看学生的私人信件等,但是随意拆看学生的私人信件等可是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哦。


虽然我们非常不愿意看到这类事件的发生,但是有的孩子确实偶尔管不住自己的小手。对于这种情况,老师大多会先找同学谈话、了解情况,若光靠询问无法得到结果,有的老师便会选择亲自搜查学生,以确认情况是否属实。


注意要把握度,不要变成体罚哦。虽然我们不得不承认有时体罚确实能够达到高效管理学生的目的,但就法律角度来讲,体罚、变相体罚和侮辱人格的行为,是严重侵犯人身权、人格权的行为。


圝圝现在有些学生确实难管,老师一气之下就有可能下“驱逐令”让学生离开教室,甚至给学生停课。然而,如果这种行为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可要注意啦,这有可能会侵犯学生的受教育权。如果是高中的非义务教育阶段,也要有正规的程序、对家长的告知等。小心自己的简单行为无意间触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这一基本权利。

圝圝当然,这只是各种教育教学技巧中的冰山一角哦,教师遇到不同情况时还要根据具体状况处理。相信,作为老师,您会有更多好方法、好技巧,欢迎您留言告诉我们哦!
(中国教育报刊社全媒体中心实习编辑刘水长、刘庭梅)
制图:马虹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