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我对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有关“依法治国”新举措的期待

作者:丛洲的博客 来源:xsk 点击:4630

       学习述评:读了2014年10月15日 《新华每日电讯》上《数一数百姓对依法治国的那些期待》一文,文章中罗列了百姓对“依法治国”的期待内容,其中包括:1.法律至上,公民权利得到更充分保障;2.依法治“官”,制度成为反腐持久动力;3.依法行政,政府部门法无授权不可为;4.公正司法,每一个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5.法入人心,信法守法成为社会新风尚。这些期待无疑道出了人民群众对国家法制建设的憧憬。我认为,要是说上述五个方面集中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那将“全面掌握法治要求、自觉捍卫法治精神、主动投身法治建设”就应该作为衡量领导干部是否称职的基本条件,把“会不会依法办事”作为考察识别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由此来推进“依法治国”愿景的早日实现才是关键的一招。事实上,眼下有不少身居要职的领导干部恰恰和这样的条件和标准格格不入,他们在群众眼里的言行举止、工作作风、处世态度等都在极大地损害、诋毁着政府“依法治国”的公信力。殊不知,要是政府一方面极力倡导“依法治国”理念,一方面却让百姓看到的尽是一些“法治素养低下、日常表现放肆、言行不尽规范”的法盲来充当执行人,那结果必定会事与愿违,无功而返。所以,真正实现“依法治国”伟业的目标,就必须要依靠、重用、培养一大批“全面掌握法治要求、自觉捍卫法治精神、主动投身法治建设”的法治能人来充实领导干部岗位,必须坚决将那些“法治素养低下、日常表现放肆、言行不尽规范”的法盲赶下领导岗位,由此才能确保我们“依法治国”大业蒸蒸日上、前景光明。难道不是吗?


                                                  呼唤公平正义期盼长治久安(转载)

                                                  数一数百姓对依法治国的那些期待

                                             摘自2014年10月15日 《新华每日电讯》1版

  新华社北京10月14日电(记者邹伟、徐硙、白阳)金秋十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即将召开,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党的中央委员会全会首次将法治作为主题。

  依法治国关乎改革全局,关乎国人福祉,关乎民族前途命运,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在中国法治进程新的重大突破进入倒计时之际,亿万人民群众有着怎样的期许与热望?

    法律至上,公民权利得到更充分保障

  “现在食品安全问题很严峻,希望法律更严厉一些,让那些造假者假一赔十,再也不敢害人。”来自吉林市的打工者柴莉莉期待。

  “空气污染这么严重,可是还有那么多污染企业关了又开,法律上有没有办法管一管?”家住北京海淀区的侯萍说,如果雾霾继续这样严重下去,她只能把年迈的父母送回福建老家了。

  “电视里老看到野蛮拆迁的新闻,不知道政府能不能保护我们这些小老百姓?”河北石家庄出租车司机张明义的老屋快拆迁了,他说,无比希望征地依法规范、补偿合理到位,这样自己心里才有底。

  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标志,也是公民权利的根本保障。

  教育、住房、养老等社会领域的权利获得更充分保护,食品药品、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直接关系生命健康的权利能够更充分实现,决定每一个人生命、自由和财产安全的司法公正得以更充分彰显……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在即,在利益诉求多元化、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当下,如何确保国家治理的一切原则都以法律为依据,保障人民平等、幸福、有尊严地生活,百姓期待破题。

    依法治“官”,制度成为反腐持久动力

  在全国反腐“风暴眼”之一的山西,太原市小店区居民李月说,反腐带来的最直观变化,就是汾河边上的高端会所明显少了,社会风气开始好了。

  “我们对反腐当然拍手叫好,就是不知道这阵风能刮多久。”李月说,这是她的疑虑,也是她的期待。

  出台“八项规定”、加强中央巡视、严打贪官外逃……当前的反腐风暴已为“治本”拓展了可能的空间。但腐败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种种迹象和问题表明,在反腐高压态势下,部分官员仍存在侥幸心理,从“明腐”转为“暗腐”。

  让制度反腐迈出关键一步,真正把权力关进“笼子”,正是外界对本次全会的重要预期之一。专家指出,只有建立令官员从“不敢腐”到“不能腐”“不愿腐”的制约监督机制,形成科学的选人用人体制,才能让反腐抓铁有痕、玉汝于成。

    依法行政,政府部门法无授权不可为

  这“是政府自我革命的大动作,要让不必要的审批成为历史”。9月11日,李克强总理来到天津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办事大厅,当他得知审批专用章由过去的109个变成现在的1个时,如是赞许。

  总理的话道出了许多百姓的心声。新一届政府大刀阔斧简政放权,一年多来已下放6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看到这一数字,北京的自由职业者李林深有感触,“吃拿卡要的环节少了,办事确实方便了。”

  “我觉得政府还应该更放开手脚,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活力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出来。”李林说。

  持同样观点的,还有在湖北武汉办科研公司的王春宏。他说,当前,“拍脑门、拍胸脯、拍屁股”工程还在一些地方出现,政府在一些领域管得过多、过细、过滥,侵犯了企业和群众利益。希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后,依法行政的更多重要环节和领域能取得进一步突破,政府部门想问题、做决策以法律为准绳,真正让改革红利惠及普通百姓。

公正司法,每一个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调解、开庭、再开庭……四川成都的私企老板王剑已经为一起合同纠纷案“耗”了两年多。“说实话,结果已经不是我最看重的了,只要依法判下来,哪怕官司输了我也服气。”

  王剑说,他特别关注这次全会怎样推动加快司法体制改革的步伐。“作为一个老百姓,看到法律公正了,打官司更容易了,就会觉得改革有了实际效果,这也是我的期待。”

  如今,司法体制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如何破除司法地方化藩篱?如何向司法行政化开刀?如何破除“信访不信法”痼疾?如何纠正和防范冤假错案?如何以司法公开保障司法公正,让正义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机关提出的努力目标和明确要求,也是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殷殷期盼。

法入人心,信法守法成为社会新风尚

  “看看街上还有多少‘中国式过马路’,就会明白我们离真正的法治还有多远。”安徽合肥市民程明铭的期待是,全社会都树立起法治意识,让法律条文落实到位,法治真正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谈起“信法”和“守法”,湖南省郴州市的退休干部李生桃打开了话匣子。“一些人天天把法律挂在嘴上,转过身就大搞‘潜规则’;一些不法经营的人赚了大钱,老实守法的人却吃了亏……这些现象背后的问题不解决,法在百姓心里面就立不牢。”

  江苏苏州的检察官王勇说,法治信仰的建立,实质是进行灵魂深处的革命,真正服法、敬法、遵法。首先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带头,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把法治精神渗透到处理每一个事件、审判每一起案件的过程中,让老百姓感受到法治的力量。“希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精神得到全面深入的贯彻落实,成为一个新起点,开启一个新阶段,使法治逐渐成为我们共同的信念和准则。”王勇说。

  “任重道远,也还要只争朝夕。”诚如网友“朝九晚五”所言,理想状态虽尚难至,但仍应努力前行,朝着法治信仰的灯塔,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希望。

更新:2014-10-17 06:00:00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