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的“观课议课”
——任杰主任朱阳二中调研侧记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改革是基础教育的一场大革命。新课改以来,课堂的方方面面都以不可思议的崭新面貌呈现在国人面前。听课评课的模式也随之不断花样翻新。听课评课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特别是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备受瞩目。
10月9日,灵宝市教体局教研室任杰主任深入偏远教育乡镇——朱阳,在朱阳二中做了一次“不一样”的听课调研,为朱阳教育人送来了科学合理、匠心独运的观课议课模式。
课前——有的放矢巧分工
在听课前,任杰主任组织授课教师和听课教师召开了专题培训会。会议伊始,任主任幽默地笑道:“按道理来说,现在不应该再叫听课评课了,该叫观课议课才能跟得上课改的潮流呢,现在新课改重视的就是交流合作,共同提升啊,但名称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到底在听评课中获得了什么。”经过任主任耐心细致、幽默风趣、举例子打比方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之后,老师们初步明白了如何做好听课前准备工作以及课堂效果各种统计表的使用办法,老师们从“听课培训”这个词的惊愕中才稍稍缓了过来。
培训开始了,老师们兴致勃勃地怀着好奇心倾听着任主任的讲解。任主任先让授课老师按他的要求给听课老师介绍本节课的内容:课堂框架、教学侧重点、甚至学优生学困生的座次安排等等······目的是让听课老师心中有数。然后,参加会议的听课老师按要求依次从一到四开始报号,同号一组,共分四组,同组成员共同承担一个听课任务。任主任风趣地说道:“听课嘛,当然还是记得越详细越好,但今儿咱每个人都要有重点地听,像学生一样带着任务去听,评课时我要听结果的。
课上—— 任务驱动细观察
课前三分钟听课老师按要求进入教室并坐在指定的地点,人人都睁大了眼睛准备观察,手中握紧笔和纸准备详细记录,老师们做好了认真观察的一切准备。
第一组教师负责观察学生课前准备的状态。这一组老师抢先占据了教室的前方,以便于观察学生的动作、表情,了解各层次学生的课前准备习惯,倾听同学发言时的关注度及倾听时有哪些辅助学习行为。
第二组老师监测并记录以下内容:课堂互动合作的次数,参与的对象及人数,互动时间、互动过程及互动结果,并对学生互动合作的习惯进行评价。
第三组选择坐在教室的两侧走廊,记录评估以下内容:课堂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自主学习探究的时间情况,学优生学困生参与自主学习的情况,学生是否占课堂的主体地位。
第四组教师对课堂知识落实情况进行监测。通过观察学生的板演、演示、检测题结果、课后询问抽测手段等,弄清楚学生课堂学习目标达成情况。
由于任务分工明确,因而激发了老师们的好奇心和责任心。这样细致的分工听课方式对所有老师都是一次参与式的现场培训,全体老师对新课程新课堂的理念又得到了一次时间操作层面的深层次升华。
课后——评课我也有水平
评课开始了,任主任用了简单的开场白:“现在按照课前的分工开始评课,一个一个问题评。”一言激起千层浪,一组老师张口就来:“学生的课堂准备习惯很好,课本、学案、文具均放在桌子的左上角,所有学生都认真等待老师的指令……”一组另一个老师补充道:“学生上课倾听习惯良好,对重要的发言同学们都在做批注,或者记笔记,学困生也能做到重点圈画…….”,听课教师一组接一组、一个接一个地谈着自己的所见所感,偶尔还有补充的插话的。今天的评课,真正变成了任主任说的“议课”,虽然是在教研室主任的面前说话,大家也没有了往日的矜持和羞涩,你一言我一语,每一位老师都是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人人都能说出个一二三四点来,大家一下子都成了课堂专家。
张竹叶老师评课后感叹:“以前评课就是个负担,费尽心思只能说个结构严谨、教态自然什么的,今天真是换了一个境界,我都能滔滔不绝的评别人的课了。”其实,这位老师是从教才一年多的新教师。
“听课评课就平时而言走过场的多,听过也云里雾里,不知道到底哪儿好、哪儿该改。今天,我听着别人评我的课,轻而易举地就明白了这一节课我的优点和问题:我落实方面很扎实,提问面广,学生课堂参与度高;应该在课堂氛围营造、课堂环节过渡、分层施教几个方面再下下功夫。”授课老师王娇芝连连感慨。
校长雷全星激动地说:“我听过洋思中学、永威学校的评课,他们的评课,也就是蔡林森校长一个人把自己心中成熟的教学模式灌输给老师们。任主任这样的议课活动形式让老师们进行参与式的培训,这样的活动应该具有里程碑意义,值得在全市大面积进行推广!”雷校长当场还要求让朱阳二中首先成为活动的实验基地。
听课评课活动之后,任主任为朱阳镇的老师又做了一场题为《课改的方向——由“师生对话性课堂”走向“任务型课堂”》的精彩报告。报告与评课相得益彰,丰富和深化了活动的理论依据。
任杰主任这一次的听课调研活动不仅为朱阳教育带来了听评课分工合作的新理念,也为新课改下的课堂评价定下了一个明确的标准,更使一线教师课堂改革有法可依,有据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