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学习灵宝市教体局高效课堂知识问答

作者:张岳旭 来源:川口一中 点击:11614

深入学习领会灵宝市教体局88/89号文件精神

1、如何转变自己教学方式?

首先,是变“组织教学”为“动机激发”——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师生交往的情境中,受到某种刺激,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需求的欲望,进而形成学习的动机。

其次,是变“讲授知识”为“主动求知”——其目的是让学生摆脱教师那种生浇硬灌式的教学模式,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根据自身的实际来选择、探求蕴藏在教材中的知识。

三是变“巩固知识”为“自我表现”——其目的是让学生免除机械记忆、重复练习的痛苦,以自我表现的形式,一方面消化知识、深化知识,并内化成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凸显主体,张扬个性,加强合作,养成活泼自信的品格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在这阶段,教师要在“动”字上下功夫,要力求做到身动、心动、人人动。为此,可以采用模拟表演、对抗辩论、演讲朗诵、趣味游戏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四是变“运用知识”为“实践创新”——其目的是让学生打破书本的局限,突破经验教训的禁锢,不做知识的奴隶,不做教师驱赶的绵羊,着力培养自己求异、求新的创新思维和敢疑、敢闯的创新精神。

五是变“检查知识效果”为“互相交流”——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同学间、师生间的学习体会和情感体验的交流,总结知识,体验学习方法,感受学习的酸甜苦辣。

2、转变学习方式意义是什么?自己做法。

意义:转变教与学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正视学生个性差异,强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获得了知识,掌握了方法,形成能力,而且能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培养其健全的人格。长此以往,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水平都会得到促进和提高,教学和学习智慧能得以尽情发挥。

自己做法:一、 转变课堂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转变教学行为,让学生活跃在“多元链动”的课堂上

1. 教师出让提问权,让课堂在质疑解疑中精彩生成

2. 教师要适时适当走下讲台,让师生成为学习的共同体

三、激发了学习热情,丰富了学习方式

四、挖掘了师生潜能,课堂上实现师生双赢

3、面向全体,课堂教师做法:

(1 )更新教育观念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

(2)改进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3) 加强学法指导 张扬每个学生的个性

(4)完善评价体系客观公正评价每一个学生

4、课堂教学如何实现师生心灵的对接?

㈠ 建立现代教学观

1、建立师生交往、共同对话的教学本质观

2、建立失序、变通、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观。

㈡ 进行增强互动的教学设计

1、设计“大问题”和发散性问题,扩大互动空间。

2、设计多向合作的学习活动,拓宽互动途径。

3、设计生活化、情境化、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丰富互动内容。

㈢ 提高教师的教学敏感性

1、创造机制彰显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促进互动。

2、捕捉并重组课堂信息,调整互动。

㈣ 培养学生的有关习惯与能力

1、耐心倾听的习惯。

2、善于表达的能力。

3、善于反省的习惯和能力。

5、为什么要自主学习?方法

答:①现代社会,人类的知识处于快速增长和更新之中,今天掌握的知识经验,可能在不久之后就会过时。
②社会的发展对于个人的能力、技能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③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为了我们的终身发展,我们不能单纯地接受知识,而必须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中增强能力。
方法:要做好以下几点:

(1)、制定计划,并严格按照这个计划开展学习;

(2)、目标意识,确立一个目标,有利于学习中的坚持;

(3)、范围的确定,从所用的教材到知识面要先确定下来,除特殊情况,一般不能改动,不能今天以这为主,明天又改成以其他为主了;

(4)、注重学习的氛围和环境,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开展学习上的比赛,让学习的环境活起来。

(5)、自我检查。


      6、为什么合作学习?不足之处及改进方法


  1、 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陪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的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2、 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概念,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

3、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和每个学生之间的差异能得到承认,其潜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有助于张扬个性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学生感到学须有信心;合作学习活动能使学生体会到相互间的关心和帮助,使师生在多维互动、相互砥砺、取长补短的过程中达到在和谐中进取的境界。合作学习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它有助于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态度。
不足之处及改进方法:(1)老师要不断监控小组活动,做观察记录,及时对小组活动进行反馈,针对学生争持不下或思维受阻不能深入时,老师必须介入,及时点拨,排除思维障碍。

(2)小组活动中,老师要告诉学生注意倾听他人的发言,有礼貌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与人。老师可以把要注意的问题编成口诀贴在教室前面,让学生牢记。如:“小组讨论声音小;开口之前要想好;别人发言认真听;意见不同我不吵;他人不会我帮助;为组争光集体好;无论对错要谦虚;团结互助向前跑。”

(3)合作学习是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老师就是这种互动进行的保证者和组织者,因此要求教师要科学地合理地设计合作学习的目标和任务;明确提出合作要求,培养合作技能。

(4)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在各小组之间来回巡视,及时了解合作情况,发现学生不能认真参与交流,做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情,要及时地加以引导,提出明确要求,确保合作学习顺利进行。

(5)充分考虑学生的异质情况,科学分组(男女生、学习较好和学习有困难的、性格内外向互相搭配),避免小组不能很好合作,只有少数人发表意见或因为各组学生差异较大而讨论时间进度相差甚远的现象发生。

(6)组织得力,控制时间长短和噪音,防止失控,浪费教学时间。

(7)科学地摆放桌椅,以利于学生合作学习。如马蹄型、梅花型、半圆型等。

(8)合作学习要实实再再,不能流与形式,搞花架子。有些老师上课,既不根据教学内容,也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是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简单地把学生围坐在一起。这能是合作学习吗?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合作’,而不是“围坐”。围坐在一起的学生真的合作了吗?关键的问题是老师交给学生讨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这样才能使“合作”不流于形式。才能让学生把教材作为例子,从学会了到会学了,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达到由课内的获取到课外的提升。从而真实地体现在学习中合作,在合作中学会学习。问题有一定的探度,讨论也有价值,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求得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才能落到实处。

7、探究学习环节?注意事项

      六环节: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应用

  自学质疑环节: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设计学习问题、点拨学习方法。

  交流展示环节:预设知识建构和问题解决方案。

  互动探究环节:预设生成问题的互动探究方案。

  精讲点拨环节:准备教学重点突出的方案和教学难点的突破方案。

  矫正反馈环节:设计反馈途径、反馈问题。

  迁移应用环节:精选习题,要设计部分联系实际的习题。

注意事项

⑴讲究课堂教学艺术,精心实施教学过程,根据教学内容实际需要实施教学模式,可以在一课时或多课时内完成。

⑵注重课堂实效。向课堂要效率、要效益、要效果。

⑶突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⑷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要不断创新,结合学科特点使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自学质疑的热情、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丰富互动探究的资源、增强精讲点拨实效、扩大课堂信息容量等,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在实施“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中的作用。

8、创造性开发教学资源的探索

 

(1)、情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情感是学习数学的“动力”系统。开发与利用学生的情感资源,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有时,教师一个亲昵的动作、一个赞赏的目光、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浅浅的微笑,都会在促进学生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方面收到较好的效果。“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渴望被别人赞美、表扬和欣赏。”儿童是孩子,他们的这种心理更胜于成人,多角度审视孩子,发现他们的优点,给予表扬、鼓励,将极大地促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帮助他们取得进步。在课堂教学中多向评价,多增加几把评价的尺子,就会有更多的学生受到鼓励,使更多的学生更加自信,走向成功。

(2)、失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有人说:“垃圾也是宝贝”。对教学而言,学生的错误同样是有用的资源。我们既要能充当“垃圾箱”一样容下学生的错误,又不能像“垃圾箱”的废品一样倒了了之,而应要敞开胸怀去接纳学生的错误,以“变废为宝”的慧眼去挖掘学生错误的闪光点,去审视其教学的价值。

(3)、差异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同的学生知识面有宽有窄,学习水平有高有低,认知能力有强有弱。差异是学生发展的前提,也是我们开展教学的基础,我们要承认并尊重它,把它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去珍惜。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4)意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能促进教学或经过处理能促进教学的随机事件,教师要善于及时捕捉,慧眼识别,巧妙转化,有效利用,使其成为可遇而不可求的教学资源。

9、如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近年来,现代教育技术正以其特有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在语文教学中,便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疏通学生学习中的卡壳点,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优化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有效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
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一上课就播放断垣残壁的圆明园录像,然后告诉学生,圆明园曾是我国的一座皇家园林,曾经被誉为“万园之园”。可是你知道它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吗?请认真读一读《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吧,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激发出来了,都迫不及待地翻开课文去自主寻找答案。
  小学生由于受到认识能力的限制,有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也比较深奥,单凭学生自学、老师讲解,难以接受。在教学时便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使抽象化的文字变为形象的画面,从而突破教学难点。如二年级课文《看月食》中有这样一段话:“只见月亮已经不是圆的了,好像被什么咬去了一块似的。慢慢地,月亮成了小船一般,接着,像镰刀、像眉毛、像弯弯的细钩…… 一会儿,像一面锣。” 这样的深奥的科学知识,对于二年级学生听不懂,也不明白。于是,借助多媒体教育技术具体形象地再现了“月食”的动态过程,模拟了“三球”在天体中的运行规律,让学生仔细观察,从形象世界中提炼出了理性的认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丰富教学内容,突破重难点,促进教学形式多样化,优化课堂教学,但在操作时,要找准切入点,注重实效,不能滥用,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10、如何落实系统性原则

一、 备课的系统性  二、 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系统性  三、 前后照应,系统安排。
      教师在讲授新课的时候,一方面注意复习巩固有关的已有的知识,与旧知识衔接起来,另一个方面为后续知识做好准备,把后面的内容或方法渗透到前面的知识中去。

11、如何落实差异性原则

一是重视课堂讲授,让学生乐于听。

二是增强学生问题意识,掌握好问题设计技术。

三是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四是重视和加强认知策略的教学。

五是重视提教学效率,把屋好学习目标。

六是重视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增强创造力。

12.、什么是三维目标?自己如何努力?

“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而不是三种目标。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的内涵是    

第一维目标:知识与能力 目标: 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第二维目标:过程与方法 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

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 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自己如何努力:

现代课程理论和改革的基本理念是:能力发展是核心,知识、文化积累是基础,情感态度养成是灵魂,是保证能力发展和知识、文化积累的必要条件。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课程目标,都是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提出来的,三个维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和立体感。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

一、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三维目标。
  当今的课堂教学应当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天地。"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较强的主体作用,能够自我定向,自我选题,自我激励,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

二、在指导的过程中实现三维目标。
  新课程标准都是以学生的学为基础提出来的,淡化了教师的主导地位。但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仍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确立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体现出来的。布鲁纳认为:"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一种能够使学生独立探索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积极的探索者。"课堂教学虽然应当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天地,但教师绝不是袖手的旁观者。

三、在实践的过程中实现三维目标。
  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教师生组织教学的过程,而且是学生实践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注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且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中,使三维目标得以实现。学生的实践过程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收集和处理信息、绘图、计算、测量、制作等实践活动。教师要注意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实践能力。由于学生的实践活动都是自主、合作学习的过程,是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有效途径,并且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体验和升华。

四、利用课程资源实现三维目标。
  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非课堂教学资源。课堂教学资源都是按照新课程标准、按照三维目标的要求设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非课堂教学资源包括图书、报纸、刊物、电视、电影、网络环境、校园文化、社区风俗、文物古迹、自然景观、人文精神、国际国内大事、学生的家庭生活和日常生活都是可供利用的课外学习资源。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的时候,要指导学生采取适当的学习方式,注意个人的情感体验,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五、在教学的过程中实现三维目标。
  1、主体参与的有效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学会赞赏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选择的能力和履行职责的能力,使学生有能力选择学习的内容和学习方法,能够胜任独立学习以及合作学习中的自己的任务。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联系,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的学习主体有效地参与学习的过程。
  2、情感态度的个性化。学生是千差万别的学习地主体,在具体的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场景、学习范畴中,在个人的情感体验上,也会是各不相同。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并注意保护和开发学生独特的个人情感体验,让个性化的情感体验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过程中得到丰富和发展。让学生能够对学习内容的思想感情倾向,能够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学习内容中感人的情境和人物形象,能够说出自己的体验。
  3、目标任务的多样化。对每个学生来讲,他们各自的知识结构,人生经历,生活阅历,情感倾向,个性特色,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所以,教师要能够使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所达到的目标任务多样化。让个人基础不同的学生达到适合自己发展需要的目标要求。这样,学生在达到自己的目标任务的前提下,也都能够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才会对学习充满信心,才能更顺利的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

 

更新:2010-04-03 05:03:22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