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口“说”英语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要通过说来表情达意,从而达到学习本学科的目的。小学阶段属于英语学习的预备阶段,小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一些英语的感性知识,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可是英语毕竟不是我的母语,加上缺少浓厚的语言氛围,很多学生对英语是“想说爱你不简单”,对之敬而远之。通过调查和平时的教学,我发现很多学生仅仅会读课文中的句子、词语或模仿造些句子、对话,根本无法将所学的词句加以整和,形成语言在日常生活中表达出来,导致出现在交际场合就张口结舌,不会说的现象。更有些学生怕学、怕说英语,甚至讨厌英语。然而,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要通过说来表情达意,从而达到学习本学科的目的——交际。可目前却产生了英语“说”的最终目标和现实中学生不敢说、不愿说的矛盾。我的英语教学就应该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和谐的“说”的氛围,为学生淀积“说”的素材,为学生创造“说”的情景和空间,为学生将来更好地“说”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
(1)创设一种说的氛围,让学生‘敢’说
创设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和良好的校园环境是诱导学生学好英语的一个重要的外在环境。因此,学校在校园环境方面精心设计,千方百计地为英语教学服务。每个班的墙壁上都贴有英语交际用语,每期板报都开辟英语专栏,英语标语在校园内随处可见,英语长廊更让同学们流连忘返。发挥环境了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功能。例如,开展英语角活动,在这里师生可以单独交流,同学们可以相互交谈,即使说错了,也不要紧,大家会友善地一笑,或耐心的帮助纠正。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满了和谐。让学生处处感受到英语就在自己身边,和母语一样亲切。
(23)加强口语测试,促进说的能力的提高,让学生‘会’说。
每学期末,我要求各实验教师对本班进行口语测试,及时检查本学期学生的口语学习情况,或学习中存在的漏洞,以便今后更好的开展好口语交际活动或调节好课堂上口语练习的强度。测试中,我首先制定好测试方案,把握测试的标准和难度,制定好三套测试试卷(试卷难度相同),由学生抽签,教师与之单独测试,这样保证了测试的公平公正和成绩的真实性。
(2)开展多种活动来促进学生说英语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勤’说
每节课上,我要求教师用英语和学生交流,每节课规定有口语交际的时间,即Free talk,或复习学过的话题,或综合运用对话体系进行语言的整合,这样不仅创设了和谐的教学氛围,而且通过这种日积月累,润物无声的渗透,大大提高了学生说的兴趣和说的信心。同时由教导处安排,每天晨会课要求学生进行小小演讲,时间虽然很短,但日积月累一学期下来几乎每个同学都有机会上台表现,这样鞭策每位学生去说,给了说的动力,大大激发了学生说愿望。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在说中得以培养。
(4)、巩固课内,延伸课外,让学生‘就’说。
师生共同进步。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的能力决定了学生的能力。因此,只要有学习的机会,我决不放过。,一人上课大家谋划,力保每次赛课都能取得好成绩。在学生中,我也积极开展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学英语的兴趣,通过活动产生强烈的竞争意识,激发他们的好胜心,产生学习上的动力。同时,宣传发动学生积极征订《英语周报》,并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大家学习,开阔学生眼界,丰富课外知识。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我积极进行培优补差,每学期开学初,我就在班上摸底,列出培优补差计划,每周抽出一到两节课组织大家学习,做到让每个学生做好自己能做到的事,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让他们觉得自己能行,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又巩固了知识。
英语教学中的“说”是渗透在每节英语课堂教学之中,又是延伸在英语课堂教学之外的,它需要滴水穿石般的毅力和耐力,这是对每位教师和学生的考验。虽然我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实施中,我也有很多的困惑:如在教学中我怎样最小化地避免两极分化,真正做到让每位学生参与到“说”的行列;怎样做到听、说的完美结合,让学生不仅能说出自己所想,还要能正确,快速地听懂别人在说什么;怎样在英语教学中做好家校配合,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英语学习天地、更浓厚的学习氛围和更优质的学习环境,我会一直做好英语教学中“说”的这项常规教学工作,通过自己辛勤的努力让每个学生开口“说”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