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
【摘要】课堂教学中,会突然出现一些难以预料的偶发事件,我们应采取灵活机智的方法,处理好偶发事件,使课堂教学有条不紊、顺理成章地开展下去。
【关键词】教师 课堂 偶发事件 处理
偶发事件的处理是一件复杂的、自由度较大的创造性活动。课堂偶发事件发生后,教师需要在短时间内去寻找、确定一种最佳的解决方案,但课堂教学偶发事件的处理并不是不可捉摸、无路可循。诚如“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一样,只是需要我们机智灵活地加以应用。通过数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以下几点方法:
一是趁热处理法。就是在课堂中,当偶发事件发生时,教师应抓住时机、马上给予处理,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比如,一次我刚跨进教室,发现学生都望着天花板,原来有一顶帽子挂在了天花板的电杠上,我正想发火,旋即又镇定下来,转而在黑板上写了《由帽子飞到屋顶说起》,让学生写一篇命题作文。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写出的作文真实生动,那位挂帽子的同学,也在作文中承认了错误。这种“趁热处理法”使偶发事件及时得到解决,并给学生以深刻印象,对学生的恶作剧现象起了震慑作用。
二是冷却处理法。就是在课堂上对一些偶发事件给予暂时冻结,等到课后的其它时间再作处理。例如,有次学生做完操回到教室,刚坐下来,就发出“哎哟”的惊叫声,原来有人在班干部的凳子上订了几个大钉子,我让学生把钉子敲平,没去追问,而是照常上课,到了下午才留下班干部讨论钉子事件的原因,让班干部检查自己工作上的缺点、失误,这样,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去考虑教育方案,也不妨碍教学任务的顺利进行。
三是因势利导法。课堂中有些偶发事件的出现已经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完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要想让学生重新回到原定的教学内容十分困难,这时可以转而发掘事件中的积极因素,因势利导地开展教育或教学活动。一次,我正在讲课,一只燕子闯进教室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我没批评学生,而问:“谁能说说刚才燕子飞行的路线像我们学过的哪个数字?”
学生的注意力很快被吸引到学习上来,这样既顺应了学生的好奇心,又保证了课堂教学的秩序。
四是宽容法。宽容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也是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心理基础。宽容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一种理解和信任。宽容要使学生能在心灵深处反省,宽容要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的仁厚和良苦用心。只有如此宽容才能取得显著的教育效果。又如,在一次课堂中,我发现讲台桌上放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老师,你以为当老师的就可以压服学生吗?你高昂着头,铁青着脸,像个活阎王,但是有谁怕你呢?”我看后没有追查写纸条的人,反而在班上宣读了纸条的内容,并检讨了自己平时工作方法的简单粗暴,感谢这位同学给自己敲了警钟,我又结合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以《我的班主任》为题写一篇作文,让学生提意见,写真话。学生都对老师的民主、平等、虚心、宽容感到由衷地钦佩,从而形成了和谐的师生的关系。
五是堵导并用,灵活变通。古人云:“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因为教学思维本身具有随意散漫、多元辐射的特性,课堂上瞬息万变,学生随时会有所领悟、联想、发现,也可能产生困惑、迷茫、偏解,提出一些与教学联系不大或者毫无联系的问题,致使课堂枝蔓芜杂,尤其当学生的思维变换方向、误入歧途、有悖教学目标时,要及时“堵”住并根据反馈信息适时诱导,使学生的思维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避免教学混乱无序情况的发生。例如,在一次公开课上,一位教师在讲读《小交通员》一课中,“立安在家里像影子一样处处跟着我”一句时,有一位学生举手发问:“妈妈去小便,立安也跟着吗?”这是一个荒唐可笑的提问,怎么处理这突如其来的提问呢?
这位老师(面带笑容):你怎么会想到这个问题的?
生:(甲)像影子一样处处跟着他,是讲立安寸步不离跟着妈妈。那么,妈妈去小便,他不也跟着吗?
师:大家想一想,立安为什么要像影子一样处处跟着妈妈?
生:(乙)立安跟妈妈是看妈妈怎样干革命,要学点干革命的本领。
生:(丙)是想帮妈妈干点工作,减轻妈妈的负担。
师(转向学生甲):现在你想想看,妈妈去小便,立安要不要跟着?
生(甲摇摇头):不要!
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及时堵住了学生思维的旁支,回避话锋,顺路归引,把学生思路拉回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
六是随机调整法。由于一些原因教师上课时打乱了教学结构(例如忘记了板书课题,授后小结等),如果从头再来,时间不允许,我们可以灵活机动的调整原计划的课堂教学结构把板书课题原来的开篇点题调整为结尾点题,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使课堂教学环节完整无缺,效果更好。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偶发事件的起因,对其灵活及时地加以处理,使课堂教学有条不紊地开展下去。
【关键词】教师 课堂 偶发事件 处理
偶发事件的处理是一件复杂的、自由度较大的创造性活动。课堂偶发事件发生后,教师需要在短时间内去寻找、确定一种最佳的解决方案,但课堂教学偶发事件的处理并不是不可捉摸、无路可循。诚如“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一样,只是需要我们机智灵活地加以应用。通过数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以下几点方法:
一是趁热处理法。就是在课堂中,当偶发事件发生时,教师应抓住时机、马上给予处理,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比如,一次我刚跨进教室,发现学生都望着天花板,原来有一顶帽子挂在了天花板的电杠上,我正想发火,旋即又镇定下来,转而在黑板上写了《由帽子飞到屋顶说起》,让学生写一篇命题作文。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写出的作文真实生动,那位挂帽子的同学,也在作文中承认了错误。这种“趁热处理法”使偶发事件及时得到解决,并给学生以深刻印象,对学生的恶作剧现象起了震慑作用。
二是冷却处理法。就是在课堂上对一些偶发事件给予暂时冻结,等到课后的其它时间再作处理。例如,有次学生做完操回到教室,刚坐下来,就发出“哎哟”的惊叫声,原来有人在班干部的凳子上订了几个大钉子,我让学生把钉子敲平,没去追问,而是照常上课,到了下午才留下班干部讨论钉子事件的原因,让班干部检查自己工作上的缺点、失误,这样,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去考虑教育方案,也不妨碍教学任务的顺利进行。
三是因势利导法。课堂中有些偶发事件的出现已经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完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要想让学生重新回到原定的教学内容十分困难,这时可以转而发掘事件中的积极因素,因势利导地开展教育或教学活动。一次,我正在讲课,一只燕子闯进教室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我没批评学生,而问:“谁能说说刚才燕子飞行的路线像我们学过的哪个数字?”
学生的注意力很快被吸引到学习上来,这样既顺应了学生的好奇心,又保证了课堂教学的秩序。
四是宽容法。宽容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也是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心理基础。宽容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一种理解和信任。宽容要使学生能在心灵深处反省,宽容要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的仁厚和良苦用心。只有如此宽容才能取得显著的教育效果。又如,在一次课堂中,我发现讲台桌上放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老师,你以为当老师的就可以压服学生吗?你高昂着头,铁青着脸,像个活阎王,但是有谁怕你呢?”我看后没有追查写纸条的人,反而在班上宣读了纸条的内容,并检讨了自己平时工作方法的简单粗暴,感谢这位同学给自己敲了警钟,我又结合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以《我的班主任》为题写一篇作文,让学生提意见,写真话。学生都对老师的民主、平等、虚心、宽容感到由衷地钦佩,从而形成了和谐的师生的关系。
五是堵导并用,灵活变通。古人云:“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因为教学思维本身具有随意散漫、多元辐射的特性,课堂上瞬息万变,学生随时会有所领悟、联想、发现,也可能产生困惑、迷茫、偏解,提出一些与教学联系不大或者毫无联系的问题,致使课堂枝蔓芜杂,尤其当学生的思维变换方向、误入歧途、有悖教学目标时,要及时“堵”住并根据反馈信息适时诱导,使学生的思维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避免教学混乱无序情况的发生。例如,在一次公开课上,一位教师在讲读《小交通员》一课中,“立安在家里像影子一样处处跟着我”一句时,有一位学生举手发问:“妈妈去小便,立安也跟着吗?”这是一个荒唐可笑的提问,怎么处理这突如其来的提问呢?
这位老师(面带笑容):你怎么会想到这个问题的?
生:(甲)像影子一样处处跟着他,是讲立安寸步不离跟着妈妈。那么,妈妈去小便,他不也跟着吗?
师:大家想一想,立安为什么要像影子一样处处跟着妈妈?
生:(乙)立安跟妈妈是看妈妈怎样干革命,要学点干革命的本领。
生:(丙)是想帮妈妈干点工作,减轻妈妈的负担。
师(转向学生甲):现在你想想看,妈妈去小便,立安要不要跟着?
生(甲摇摇头):不要!
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及时堵住了学生思维的旁支,回避话锋,顺路归引,把学生思路拉回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
六是随机调整法。由于一些原因教师上课时打乱了教学结构(例如忘记了板书课题,授后小结等),如果从头再来,时间不允许,我们可以灵活机动的调整原计划的课堂教学结构把板书课题原来的开篇点题调整为结尾点题,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使课堂教学环节完整无缺,效果更好。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偶发事件的起因,对其灵活及时地加以处理,使课堂教学有条不紊地开展下去。
更新:2009-10-30 02:29:36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