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滨小学数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初探
一、搞好数学预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一直以来,我们坚持:没有预习的课不准上,预习不好的课不能上。预习与否,预习效果如何,上好数学预习课,关键在于编制数学预习提纲。
数学预习提纲遵循着以问题为线索的原则。把学生学习的每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规律、方法、技巧都编制成一个个的问题,使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探究,从而获得新知识。
(一)预习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二)预习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规律
(三)预习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方法主要有两种:(1)创设情景法。2)编制错例法。在学生预习新课时,有好多内容学生往往感觉到会,但是做却做不对。对这种会而不对的内容,教师可以以学生的身份编制错例,某某同学在解答某某问题时,是这样进行解答的……他的解答正确吗?有什么错误?怎么才能避免这种错误?这种做法来源于学生,又返回到学生中间,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四)预习问题的设计以及预习练习的配置应注意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要减小问题与问题之间的梯度,让学生在预习问题的引导下自然达到一定的高度,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
预习提纲的出示方式:1、刻制在试卷上。2、出示在黑板上。3、出示在多媒体屏幕上。
预习提纲是上好预习课的关键。在预习提纲的指导下,学生的学习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效果的学习,而不是“大撒鹰”。
预习课中教师的作用:
1、编制预习提纲。预习提纲需要教师把握教材,了解学生,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编制出适合我们孩子自己的、有特点的预习提纲。
2、老师要做好预习指导。当孩子们进行预习的时候,老师要参与到各小组中去,对孩子们的预习情况,通过观察、提问、询问,了解孩子们所涉及到的每一个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遇到共性疑难时,教师要及时予以点拨,帮助学生度过预习难关,顺利完成预习任务。
3、老师要搜集好预习疑难。在预习过程中,哪些问题出错率高?哪些问题遇到的困难比较大?这些内容将是展示课中的展示重点,使我们的展示课做到有的放矢。
二、过好展示关,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一)数学课展示什么
我们遵循这么一个展示原则:在预习过程中,学生都会的不展示,学生出错率高的,一题多解的,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能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内容将是我们展示课重点的展示对象。
(二)怎么展示
1、讲解
2、不同方法的反馈
当一个同学讲解完以后,有不同方法的同学还可以讲解其它的方法。
3、点评
(1)知识点。(2)解题的关键。(3)注意事项。(4)容易出现的错误。(5)一题多解的不同点与相同点。
(三)展示中的教师干些什么
在展示课上,教师的角色只是一个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策划者、评价者、规律的提升与拔高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课堂的主宰者。在展示课上,教师的作用:
1、追问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对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归纳。不能排除学生们对问题总结的准确性。教师应现场编制问题,引发学生们的再思考,重新在进行更深一步的思考。从而达到由不理想到理想,由不到位到到位。
2、点评
由老师精辟的点评,让学生们把知识变为技能。
3、拓展
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将问题联系在一起,让其形成知识网络。
4、提升规律
在数学教学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可以总结出规律。
5、评价
老师应在学生们展示过程中,及时的发现其亮点,对学生们的表现及时进行赏识与表扬。
三、搞好反馈,重视弱势群体的达标情况
在数学课上,我们利用5-10分钟时间,学生们预习了,展示了,能否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呢?课堂反馈应该起了这样的目的。
(一) 反馈时的作法
采用相邻同学不做相同的题目,许有同学进行黑板板演。将同学们的问题在上面进行现场展示。通过这些,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二) 反馈的两个重点
一个重点是重点问题。另一个重点是重点学生。重点问题指的是在展示课中非常有价值的问题。有必要让学生们看一遍这些题目。重点学生指的是数学课上的差生。让这些差生每天都在老师的关注中,每天都在老师的帮扶中,每天都在转化中。
(三) 反馈的三个目的
1、检测。起达标测评的目的。
2、帮扶。学生们在进行反馈的同时,老师看一下所有同学,尤其是数学差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帮扶,或优生教差生。
3、集中点评。全班同学做的是两个题。不同的同学做同一题出现共性的错误,老师用彩笔把其画出,进行集中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