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基于新生态的课程化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作者:杨丰烈 来源:河南教育 点击:7028

    (本文发表于河南省一级期刊《河南教育》2022[03]期,发表时有删减)

内容摘要:2021年11月17日,河南省教育厅印发了《河南省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指导意见》,主要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保障机制”四个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意见》指出,河南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有三个:一是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硬指标”;二是增强校园文化建设“软实力”;三是推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成体系”。新生态教育主张建设“三化校园”校本课程活动平台,建构“三园四节”校本课程框架体系。虽然,“课程化”只是新生态教育校园文化的一个支点,但,唯有“课程化”,才能使“学课本上链接的知识,做教室里拓展的学问”的校园文化“巧实力”得以彰显。总之,满楼标语口号、满墙喷绘写真的校园文化建设已不符合《意见》要求。我认为,只有抓住课程化校园文化建设的“巧实力”,才能有效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硬指标”,增强校园文化建设“软实力”,推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成体系”。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课程化、软实力、巧实力

2021年11月17日,河南省教育厅印发了《河南省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指导意见》,主要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保障机制”四个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意见》指出,河南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有三个:一是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硬指标”;二是增强校园文化建设“软实力”;三是推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成体系”[见图1]。


(图1:河南省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指导意见)

根据《意见》精神,结合新生态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构建理念,我想略谈一下校园文化建设与“软实力”相关的“巧实力”——即:新生态教育的“课程化”校园文化建设[见图2]。能否起到抛砖引玉、锦上添花的作用,则取决于校园文化建设者的办学理念。

 

(图2:新生态教育校园文化的建构)

如图所示,新生态教育主张建设“三化校园”校本课程活动平台,建构“三园四节”校本课程框架体系。虽然,“课程化”只是新生态教育校园文化的一个支点,但,唯有“课程化”,才能使“学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做教室里做不到的学问”的校园文化“巧实力”得以彰显。


一、课程化校园的重点:与学科课程相同融化为各学科拓展型课程单元的有效课程活动平台

校园文化与校本课程体系都是紧紧围绕学校办学核心理念来开展的,在有些方面还是围绕校本课程体系来展开的,不但为办学核心理念服务,同时也为校本课程体系服务,着重解决办学理念与校园文化“两张皮”“平行线”的问题,从而找到两者的交织点。例如:灵宝市第六小学借助校园书院建筑的风格,打造书院文化的品牌,构建了养正、大阅读、大体育、新六艺、新劳动、书院礼节的校本课程体系[见图3]。

(图3:灵宝市第六小学课程体系)

目前,传统教室已承载不了以学习者个体成长为中心的3.0版新生态教育的教学,把校园打造成课程活动平台,是去工厂化和车间化学校与教室的第一步,是推倒传统教室四堵墙,让整个校园成为落实办学理念的课程与教学活动载体,使传统教室缩小成一部分,整个校园才是教育教学的一个整体课堂。例如:王屋一中的校徽设计原来是传统圆形闭环的校名+logo,现在改为开放式的形状,实为理念一转天地宽[见图4]。


(图4:王屋一中的新校徽)

新生态教育校园文化的生态功能是指师生在校园里恒常性、习惯性固化的行为举止,以物质(视觉的、听觉的、味觉的等)要素呈现出来的内涵,也是通过制度要素的引领,促使人的行为举止发生变化,形成恒常性的固化行为。

生态功能是由生成、运行、维护,达到“自动化”后的“无为而治”等环节递进形成。其行为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显性活动。

行为要素的表现形式为语态的、体态的和事态的,因此,环境育人的自我教育,则称为如今教育的“第三任教师”。

例如:洛阳魏书生中学以“五个四好习惯”为切入点,通过系列化、序列化、细目化的教育过程,使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养成品质[见图5]。


(图5:五个四好习惯)

再如:洛阳市伊滨区第一实验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以“立德树人,科技引领”为切入点,规划建设了党史校史教育思政园、数学思维导图知识墙、生物果蔬养殖观察墙、河洛文化体验水系园、语文字词句章研读园、音乐吹拉弹唱欢乐园、美术七彩缤纷涂鸦园、体育特色项目训练园、自然科学技术创新园、绿植智能栽培劳动园等十个校园景观组成的课程活动平台。


二、课程化校园的难点:扩大学科课程平台的影响力、渗透力,成为不同一般的多功能“教室、学室”。

办学理念在校园文化中能够以静态和动态方式来常态展示,是新生态教育课程化校园文化所要追求的目标。其课程活动平台上实施的课程与教学活动,需要创生许多制度去链接、整合的新样态——即:“书香校园、艺术校园和道德校园”三位一体的新生态教育课程化校园文化生态圈。

首先,用“书香校园”解决信息输入和编码问题。现代社会信息来源五花八门,解决信息输入和编码的随机性和可接受、能理解程度。若能让师生轻松、便捷地阅读《弟子规》《父母规》《学习轨》《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运动改造大脑》《考试脑科学》《道德经》《论语》《孙子兵法》的话,书香校园则大有可为。

其次,用“艺术校园”解决学生能力彰显(信息输出)问题,是教学重要环节。表现、彰显是一个多功能环节,既练习了所学内容,又检验了习得程度,还反馈了教学质量。要知道,为了这一精彩的表现、彰显自己的输出,学生会怎样在意完整的过程而竭尽全力,要知道能力的输出才是我们最终教学任务的完成。

例如:义马市第五小学借助“五马渡江去,一马变为龙”的寓意,分利用前院升旗台、后院观礼台和中院的圆形组合台,将输出延伸、泛化到校园文化中,为双主体stream故事化课程的展示,构建了所学、所演的有效输出新样态。

再次,用“道德校园”解决师生日常行为按客观规律活动问题。新生态教育遵循大思政理念,建立了“课程思政化,思政常态化”的叠态课程体系,给师生一个“尊道而德行”的模拟环境和真实环境[见图6]。


(图6:新生态教育课程图谱)

最后,用春季读书节、秋季科技节、夏季体育节、冬季艺术节,更加丰富多彩地承接课程和安排教学,搭建无所不能,无所不容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载体。

简而言之,“三化”校园文化,特别是课程化校园文化,创设了新的载体。“三园”基础上的课程活功平台,创设了更有利于教育的整体大幅提升的条件。“四节”活动的开展无疑给课程改革和教学优化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三、课程化校园的亮点:与学科课程教学同步走,特别是与“应试”学科教学同步走,成为有机整体中强有力的一部分。

让教学无形之中嵌入校园文化。课前预习告知栏、课后质疑答疑栏的设计、使用、维护和考评,能教会学生管理好学习中的“课前、课中、课后”环节。依照这种思维去发散、拓展下去,能研发出许多替代教师的自我教育课程,既符合“双减”政策,又跟进“五项”管理。

例如:新生态教育项目学校洛阳启迪未来小学研发的“大数学”课程,培养有理性的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灵宝六小研发的“大阅读”课程,培养有情感的人:情景、情绪、情感——心境、格物、至知、诚意、正心;洛阳廛河区巨龙小学研发的大体育课程,培养有身份的人:信仰、仪式、忠诚、精神、情感的主要经历。

再如:由北京德华盛基础教育研究院张欣院长最近主持研发的“思维导图绘本助学课程”(用思维逻辑“画”学习内容)“思维导图模拟研学课程”(用思维导图“讲”学习内容)和“书写技能素养课程”(用整洁卷面“写”学习内容)在部分学校使用后,收效很好。尤其是这三个课程衍生的二次作业均采取“行知小先生”回家讲给家人,并录像上传视频的方式,不仅与教学内容同步无缝对接,而且活跃了线上课程活动平台。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解决了课堂上深度学习的求知问题和现实中应对挑战的做人问题。

又如:新生态教育项目学校济源市王屋一中结合愚公移山精神,进行自信教育,研发的“技能素养”校本课程,培植三生内涵,健全人格体系;生成三自能力,构建能力立方;形成核心素养,享受智慧
人生[见图7]。


(图7:技能素养校本课程)

新生态教育项目学校灵宝市第四实验小学结合“黄帝文化”将三园(花园、果园、菜园)命名为敦敏园、铸鼎园和帝耕园。充分发挥环境育人、课程育人的功能,让学生走出教室,在“田园课程实践基地”动手动脑,以“一班一花,一班一果,一班一菜,一班一树,一班一文化”为内容的“一班一品”特色课程为抓手,丰富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素材,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总之,满楼标语口号、满墙喷绘写真的校园文化建设已不符合《意见》要求。我认为,只有抓住课程化校园文化建设的“巧实力”,才能有效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硬指标”,增强校园文化建设“软实力”,推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成体系”。

【参考文献】

1.《河南省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指导意见》教基〔2021〕417号

2.宋文献、张欣等《新生态学校·理念篇》(河南人民出版社)

3.张欣《乡村学校开发课程怎样就地取材》(2021年10月27日 星期三《中国教师报》区域教育周刊)。  



更新:2022-03-23 05:15:47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