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信息化教学设计】学习需要、内容和学习者分析

作者:杨丰烈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5909


五、学习需要、内容和学习者分析

(一)为什么要做这些分析?

海涅克(R.Heinick)等人指出: “对学习者一般特点,即使做一些粗略的分析,对教学方法和媒体的选择也是有益的。”

对学生的假设如果不准确,在教学传递的时候就可能引起严重问题。

根据个性差异变量描述学生,就能够通过修改教学策略来提高学习效果。

不同环境的特点应该在教学媒体的选择上、教学策略和学生的评估等方面有所体现。

通过实地访问,加深设计者对要教什么、以及对所学如何被用的理解。

(二)学习需要的分析

1.学习需要是指学习者学习方面目前的状况与所期望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也就是学习者目前水平与期望学习者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

期望达到的学习状况——目前的学习状况——差距(学习需要)

(1)标准的需要(标准的教学大纲和测验)

(2)感到的需要(个人的需要,有需要的渴望)

(3)表达的需要(在个人的渴望后,通过某种方式的表达)

(4)比较的需要(同类个体或通过比较而显示出来的差距)

(5)预期的需要(未来对社会或工作岗位对学习者的要求)

(6)紧急事故需要(短期的培训)

2.学习需要分析的含义及意义

(1)核心:是发现问题

(2)含义: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教学中是否存在要解决的问题; 分析问题存在的性质,以判断教学系统设计是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合适途径 ; 分析现有的资源及约束条件,以论证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

(3)意义:论证了教学系统设计是不是解决问题的必要途径,以及在现在资源和约束条件下是否可以解决问题; 可以获得有关”差距”的资料和数据,以此形成教学系统设计的总目标

(一)分析学习需要的基本步骤

1.规划:(确定对象、选择分析方法、确定收集技术、选择参与学习)

2.收集数据:(注意样本大小和结构)

3.分析数据:(根据经济价值、影响、呈现的频数、时间顺序)优化,排序

4.写出分析报告(概括分析报告、概括的描述分析的过程和分析的参与者、用表格描述说明、以数学为一机为)

(二)学习需要分析的基本方法

1.内部参照需要分析法

含义:有学习者所在的组织机构内部,用已经确定的教学目标(期望状态)与学习者的学习现状做比较,找出两者存在的差距,从而鉴别出学习需要的一种分析方法具体操作:按照形成指标体系,通过试题、问卷、观察等收集信息;分析数据的合理性(试卷分析、学习者和教育者座谈分析等)操作时的注意事项:本身的教学目标具体(用可以测量的行为术语描述);教学目标体系化、资料数据收集客观全面。适合的教学:我国的常规化教学

2.外部参照需要分析法

含义:根据机构外社会的要求(或职业要求)来确定对学习者的期望值,以此为标准衡量学习者的学习现状,找差距,来确定学习需要的分析方法。具体操作:对毕业生跟踪访谈、问卷调查;对毕业生所在单位对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以及工作考核评价和需要调查;对需求单位的需求调查;现场调查;专家访谈、适合的教育:培训或短期教育。

(三)学习内容的分析

1. 学习内容是指为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它具体体现在教学大纲计划以及教科书、教学软件等。

在教学设计领域,通常把学习内容划分为课程(指狭义的课程)、 单元和项目(一个知识点或一项技能)三个层次;同时学习内容也有一 定的结构,其各组成部分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具有一定联系的整体。

2.学习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学习内容的安排

在一门课程中,各单元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相对独立,各单元在顺序上可互换位置;二是一个单元的学习构成另一个单元的基础,这类结构在序列上极为严密;三是各单元学习内容的联系呈综合性,如下图所示:


3.学习内容的分析步骤

     ⑴基本分析;⑵背景分析;⑶结构分析;⑷数学分析:⑸重点难点分析;⑹学习任务分析

(四)学习者分析

1.认知心理分析

皮亚杰的理论是以学生发展的观点探讨人类认识的个体心理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如:儿童认知发展的4个阶段;心理发展的主体、客体论;认知发 展本质的适应理论(认为智力的本质是适应,“智慧就是适应”) 和主动建构学说(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平衡化);道德认知的发展(4— 12岁 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自律道德阶段)。

2.学习者的起点水平分析

目的:进行预备技能分析、目标技能分析、学习态度分析、预备技能分析:(例:教学起点-将进位加法和三个数的连加作为教学起点,那么教学起点线以下的内容就可作为编写预测试题的依据。

3.确定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变量

认知结构的三变量

(1)可利用性:原有认知结构中是否存在可用来对新观念起固定、吸收作用的观念,通过认知同化理论完成认知。

(2)可分辨性:起固定、吸收作用的原有观念与当前所学习新观念之间的异同点是否清晰可辨。

(3)稳固性:这个起固定、吸收作用的原有观念是否稳定、牢固。



4.学习风格的分析

观点一:为学习者感知不同刺激,并对不同刺激做出反应这两个方面产生影响的所有心理特性

观点二: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综合。这里学习策略指学习方法,而学习 倾向指的是学习者的学习情绪,态度,动机,坚持以及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等方面的偏爱。有些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会使学习任务,学习环境的不同而变化,而有些则表现出一贯性,成为一种相对稳定的个性特征。那些特征持续稳定的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就构成了学习者所具有的学习风格。

学习风格的情意因素的研究

内控与外控

控制点的概念:指人们对影响自己生活与命运的因素的看法。一般分为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 特点:内控的人相信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及其结果是由自身具有的内部因素决定的;外控的人认为自己受命运、运气、机遇和他人的控制。

焦虑的概念:指个体对某种预期会对他的自尊心或自身益构成潜在威胁的情境所产生的担忧反应或反应倾向。按焦虑的性质,可分 为正常焦虑与过敏性焦虑。

5.学习动机的分析

(1)学习动机:指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又称学习动力

(2)学习动机对学习与保持的影响 学习动机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回忆或再认识造成困难或阻抑。

(3)几种主要的学习动机

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 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是有意义学习最稳定的动机(内部动力)。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因自己的胜任工作的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外部动力)。

附属内驱力:指一个人为了保持长者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外部动力)。


更新:2021-08-28 06:15:58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