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听课的学问

作者:枫叶 来源:枫叶教育网 点击:6052

      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称之为上课。那么,在课堂上,不活动的人,就是听课的人了。
      如果,一节课使学生变成了听课者,就不是一节好课;如果,一节课使听课的人也动起来,那么,就成功了一半。
      教师上课是艺术,听课也有学问。
      我认为,不管听什么类型的课,都要抱着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虚心学习的求知态度、研究问题的科研态度来听课。俗话说:“愚人不能从智者那里学到什么,而智者却能从愚人那里学到很多”。所以,即便是最不成功的一节课,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一定要记住:别人在课堂上发生的缺点,就是自己在课堂上存在的不足。自己如果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我要是上这节课会怎么办?会不会发生同样的缺点?自己如果在以后的课堂上避免了别人发生的缺点,久而久之,长进是很快的。
      我觉得,听课的诀巧是要善于抓住课堂教学的焦点、适应点、问题点和闪光点。
      专家讲课和作课,重在把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进行融会贯通,给我们以启迪;同时,又把教学的理念、方法、手段,灵活地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呈现在我们面前,给我们以点拨。专家高屋建瓴的理论和精彩的课堂艺术,其焦点就是教教学理念的先进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我们应该抓住这一焦点,学习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向研究型的教师迈进。
      名师导课和示范课不同于专家的讲课和作课,她没有高深的理论做支撑。重在倡导和推广一种教学模式的应用。一般来说,这类课有些是诸多教师辛勤劳动的结晶,是诸班学生多次彩排的精华,因而,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精彩片段无处不有。听这类课,要找准合乎自己教学能力和学生实际的适应点,从提高自身教学研究的能力出发,学习名师的风范。
       教学观摩课和研讨课,明显地带着一种研究课堂问题的意识。根据问题的解决办法和解决程度,可能是成功的课,也可能是失败的课。但无论如何找准精确解决的问题点,是首要的听课目的。其实,这类课也是对自己解决课堂问题的重新验证,或许,抱着很大的希望,期望通过某次听课要想解决的问题,一时没有解决,这也是难免的,但只要你用心,意外的课堂收获,也将使人受益匪浅。
       常态课和生成课是我们每个教师最常听的、最不起眼的,且又最有实际效果和最具实际意义的课。外地教师到先进学校的取经课、新教师听老教师的带动课、同行之间的互相听课、学校领导深入一线掌握教学动态的推门听课,都具备这种色彩。这是实实在在的、教师最基本的教学能力和学生课堂活动能力的原始展现。虽然,有时遗憾不少,但听课人必须善于寻找这类课的亮点,正确出现的缺点。切忌不要凭借一堂课的优劣来评价一位教师。
      如果,在听课中能够综合性地准确把握一堂课理论与实践的焦点、合乎自我的适应点、精确解决的问题点、课堂教学的闪光点,那就再好不过了。
      我常想: 上课的教师有教案;上课的学生有作业;听课的教师也应该有作业,那就是听课记录和听课反思。
      听课记录,要区别于学生的随堂笔记。不在于记录授课的详细内容,而在于记录授课的环节、过程,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的每一个步骤都要有侧重点地记录。自己感兴趣、可取的地方,要用波折线标记,划个“V”肯定,有疑惑的地方要用横线标记,划“?”待解,有争议的地方,用“口”圈注进行商榷。教师问什么,学生答什么,要简略记录,学生的活动用“①、②、③……”的数码标记,活动效率(回答问题是否正确)用“X”、“V”在数码后标记。一节课象这样记录下来,整个教学的优点和缺点,就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听课本上。就不用牵强附会地,进行机械地分析、总结重新书写。但是,教师的板书,要在听课本的后页上详细照样记录,以便吸取精华,剔除糟泊。至于听课反思,仍要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并且,书写成书面材料为最好。

更新:2004-12-28 00:00:00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