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勤能补拙折射教育方法的低劣(图文加评论)

作者:枫叶 来源:枫叶教育网 点击:5055

 

在一次下乡调研中,一位和我关系要好的家长,十分认真地说:“杨校长,请教一个问题:您研究过学生抄写几遍能最利于记忆的吗?抄写少了记不住,多了又是做无用功,浪费时间。”

我随口回答:“不管抄写几遍,目的是记住抄写的内容。但是,教师不能把抄写这种学习方法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更不能用孩子的‘勤’,补教师的‘拙’。”

             “抄写几遍有研究吗 ?”家长又追问。

我看着他笑着回答:“因人而异。最少三遍 。”

没有想到他紧接着再问:“最多几遍?

我不解地望着他,以为又遇上了和我这个“教育专家”较真的家长,于是,敏捷的思维,控制着卤莽的言语,生怕被人家钻了牛角尖。因为在我们开展“惜时增效”课题研究中,常常会答辩来自同行、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各个方面的提问。

这位家长凝视着我疑惑不解的神情,急忙解释说:“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我儿子的英语老师。因为班里有一组同学,在同学之间互相批卷时,错题的人数较高,而惩罚错题的同学抄写这张试卷(A4的纸)20遍,没错的同学陪着罚抄10遍。不过这件事老师在第二天向同学们道歉了。”

呵!真相大白了。我松了口气解释说:“刚才回答你的问题时我也点到了。问题是如果孩子不认真,照样子写错字,越多越糟。何况株连好多孩子,违反教育规律。”

            “对这件事,作为家长我认为,老师的做法是错误的。即使是可以惩罚孩子,也要在一个限度内达到即惩罚督促了孩子、又帮助了记忆,目的也就达到了。但当孩子把这件事告诉我时,面对孩子我还不能这么表达我的观点,还要维护老师的尊严。”

我深深地打量着这位家长,已经放松警惕的脑海里翻腾着感激的词语。同时,用一种专著的眼神表达着对家长的深深理解!

              这位家长继续慢条斯理地说:“我对我的孩子这样说的:如果碍于同学情面,不好意思判错,那就是不够坚持真理,不够公正无私,同时也是对这个同学的不负责任;如果真的是不会,而没把错题判出来,那就说明自己掌握知识不牢固。出于上述原因,老师的惩罚就是孩子应得的,而且狠罚,让孩子一次被罚就能记一辈子!”

家长对孩子的这番解释,更深深地打动了我,以至于对他肃然起敬起来。我肯定地说:“你的观点很正确,毕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而我们的教师,虽然学过《心理学》和《教育学》,并且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教育方法不对头。虽然向孩子道了歉,在这里我也应该向你道歉!”

离开这位家长后,我的思绪久久不能平静……

我想:人一生下来就笨拙本无可非议,但如果笨鸟先飞,那么,这种勤快的好习惯就会被人们用“勤能补拙”来称赞。

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如果以孩子的“勤”来补教师的“拙”,就是教育方法低劣的怪现象。这种变相的体罚和十足的心罚,以孩子有“错题”的艰辛付出和孩子判“错题”的心灵创伤作代价,玷污了真善美、混淆了假恶丑。即便使教师已经向无知的孩子道了歉,怎能抹去家长和孩子心灵中永久的暗淡和忧伤?即便使孩子的勤快再高尚,一旦当被教师笨拙的教法所利用,怎能比得上孩子“懒惰”时的欢乐?记得,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在川口小学当校长时,就组织教师学习过类似的文章。没有想到跨入21世纪,我们正在进行新课程实验的今天,这种“勤能补拙”的教法却冠以自主探究和分组合作学习的外衣,继续生存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这,是我们教育的耻柔和悲哀。

我真诚地希望我们的教师:在能够勇敢地向学生道歉的这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提炼出科学的、艺术的教学方法来。因为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图为:我(中)在山区学校调研。

 

     图为:我(右)在和校长交流。

 

     图为:孩子在家抄写作业

 

查阅评论和加入评论 请点击:

http://www.chinateacher.com.cn/bbs/index.php?act=ST&f=8&t=8675#entry74470



更新:2004-10-30 00:00:00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