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浅议新世纪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作者:枫叶 来源:枫叶教育网 点击:4129

                                            2002年4月1日于郑州
    新世纪我国的语文教育改革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特别强调理念灌注实践和引导实践;实践检验理念和孕育理念。因而,教师则成为改革的自觉实践者。
    就实践而言,必须首先明白语文教育应该达到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达此目的需要的条件是:1、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这是达到语文教育目的的前提;2、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达到语文教育目的的策略;3、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是达到语文教育目的的保障。
    更应该明白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了目的理念、过程理念、学习理念和内容理念。它是一个理念系统,包括了目的和手段两个方面。
    对语文课程的要求为:一是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不是少数学生、尖子学生,也不是大多数学生,而是每一个学生;二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该是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是基本的语文素养,不是全部的语文素养。同时应该知道,语文课程标准非常强调要养成学生多元观念,应该使学生了解世界的完整图景,这是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基本的语文素养应该是:能够满足学生社会的基本需要,能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基本保障。

一、语文素养的基本点:
    1、热爱祖国语文这是爱国主义情感的具体表现。包括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
    2、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正确态度。(1)尊重祖国语言的态度;(2)关心当代文化、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的态度;(3)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4)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5)主动学习语文的态度;(6)敢于对自己的语言行为(包括口头和书面)负责的态度。
    3、丰富的文化知识。(1)背诵优秀诗文达240篇以上;(2)课外阅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3)对词的基本分类、短语的结构、单句的成分、复句(限于二重)的类型,以及常见的修辞格应予以掌握;(4)还要把社会知识、科普常识作为重要内容来学习。
    4、语文能力。包括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头交际能力,这些能力能够适应学生实际生活的需要。
    5、培养语感。语感是诉诸形象、依赖直觉、对语言文字意蕴、情趣的领悟和品味的能力。如果说语文能力是一种以理性分析为基本的能力,那么语感强调了个人经验、个人感悟、个人语言修养。
    6、发展思维能力。以激发想象能力和创造潜力为重点,让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7、良好的个性。个性是指一个人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特征,是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活动特点(如性格、兴趣、能力、爱好、气质、才能等)的总和,是个人面貌的独特体现。这里的个性一是指良好的性格和气质,二是指良好的语文品质。通过语文学习应培养学生自信、自主、和坚忍性等性格品质,以及个人的语言习惯、语言风格、语言品位等。
    8、健全的人格。人格既是一个伦理学范畴,也是一个心理学范畴。健全的人格应包括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等,还应包括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健康的生活情趣等。

    二、语文教育的特点:
    一是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学生反应的多元性;二是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三是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和学生良好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一)语文教育的熏陶感染与学生的独特、多元反应的有机结合。
    语文课程不仅要重视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的培养,更要重视对学生精神的熏陶感染。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强调教师的积极引导外,还应尊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独特和多元的反应。
教学中应注意:(1)恰当地看待语言文字训练的功能与作用。语言文字训练是语文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形成运用语文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语文能力与语文知识是学生精神、人格的一个部分,而不是全部内容。(2)教师应清楚地意识到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把社会的主流价值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3)社会主流价值如何成为学生内在的个人价值观有一个过程,决不是“刚性”地“楔入”,而是通过学生独特多元的精神折射逐步形成的。中学生基于他们独特的生活经验,不同个体对于同一内容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就同一个体而言,出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同一个体对于同一个内容的反应也是不同的。
   (二)、语文教学的实践性与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关系。
语文课程重在实践,而非“言说”。学生语文的实践能力不是在课堂“言说”的过程中产生,而是在学生充分的“践行”中形成的。语文课程应该是学生“践行”的场所。语文课程应构建一个开放的语文学习境界,打通课堂生活与社会生活联系的通道。
在教学中应注意:(1)语文教师不应把语文课程看成既定的死的文本,应看作是有待于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开发的学习资源。(2)语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语文课程的文本为中介积极的语文实践过程。因此,不仅要重视教师的指导,更重要的是强调学生自主的、多样的、充分的语文实践,把听、说、读、写、思的权利还给学生。(3)这里所谓的语文实践是丰富、复杂而又开放的,不仅指学生在课堂上听、说、读、写、思的实践,不仅强调学生的吟诵品位,而且还包括课外的各种语文实践能力。
   (三)、汉语言文字的特点与学生整体感悟的结合。
    由于汉语言文字的形象性、隐蔽性、会意性和信息冗余性,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要进行理性分析,更要重视整体感悟。
    教学中应注意:(1)把握汉语言文字的特点。汉语言文字在世界语言系统属于汉藏语系的汉泰语族,其总体特征是以形表义,音形义结合。语言文字的特点是在其他语言的比较中得来的。首先,语音方面:A、没有辅音,音节的结构形式比较整齐,音节的界限比较分明。B、元音占优势,由复元音构成的音节不少,乐音成分比例大。C、元音收尾的音节比较多,辅音出现在音节的开头,除了-n和-ng外都不能出现在音节末尾。D、每个音节都有声调,这使得汉语富有音乐性。其次,语汇方面:现代汉语词的结构有双音化的倾向。次之,语法方面:A、现代汉语是分析语言。词性变化极少;词序和虚词不达意十分重要,是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B、词量十分丰富。C、有丰富的语气词。再次,文字方面: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汉字形体优美,其结构分为笔画、偏旁、和字三级,其结构方式主要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最后,语篇方面:汉语言文字的信息冗余度大,意义灵活,给读者留下想像与创造的空间。
   (2)切忌用印欧语系眼光看待汉语言教学问题,这是一个已经引起重视的语言问题。
   (3)就语篇和语用而言,要重视学生的整体感悟,要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
    在教学中要摆正篇章分析与学生感悟的关系,不是完全排斥分析,而要把分析当作学生领悟的手段,而非目的。
    所以,我们只有在深刻理解和把握新语文课程的教育理念基础上,才能把语文教育的改革实践当作自己施展才华的实验场所,在理论——实践——再理论的反复操作、体验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升华理念,使自己在改革的反思浪潮中脱颖而出。


               (本文参考资料为《小学教育科研论坛》中夏家发和杨再隋的书名文章等文献)
更新:2002-08-22 00:00:00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