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技术走得这么快,教育的生命力在哪里

作者:本报总编辑 刘华蓉 来源:中国教师报 点击:2734

 

 

前不久参加亚欧教育论坛,会上大家关注的一个问题是“面向未来的信息化挑战与教育变革”。教育变革是一个常论常新的话题,信息化则是扑面而来躲都躲不掉的情势。面向未来,可以天马行空想象各种可能。如果看过《三体》这本科幻小说,可能会更加觉得面向未来是非常深远的命题,我们完全有可能走到一个无人区,无人领航甚至走向迷航。看过《奇点来临》这本书,又会深深地感觉到未来已来,并不遥远。

华为总裁任正非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国科技创新大会上说,未来二三十年人类社会将演变成一个智能社会,其深度和广度我们还想象不到。未来教育会变成什么样?我们同样很难想象,如果把未来放到一百年、一千年之后,那时的场景可能从现在好莱坞最魔幻的大片和最科幻的小说中都找不到一点点蛛丝马迹。

面向未来挑战谈教育变革,变设备很容易,有钱就可以,变理念和观念最难。谷歌董事长斯密特谈到物联网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的世界将变得非常个性化,非常互动化,非常非常有趣。如果未来我们的教育和学校也能够变得非常个性化,非常互动化,非常非常有趣,一定会更有吸引和影响下一代的能力。让更多的未知成为可能,提供更多机会、更加开放,这是未来学校生命力所在。许多学校已经在这样做,比如斯坦福大学就准备办“开环大学”。

就在眼前,中国940多万高中毕业生中相当一部分人正在焦急等待高考录取结果,会不会考试仍是高中生最关心的问题。但人类在考试上的优势正在瓦解,在阿尔法狗战胜李世石的激励下,世界各国的机器人研发正进入一个新阶段。其中与教育密切关联的是考试机器人的研发,美国华盛顿大学的考试机器人、日本国立情报研究所的高考机器人、中科院和有关部门联合研制的类人答题机器,有的已经出现了超过最好考生考试成绩的苗头。我看到关于教育的最惊悚预言,是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尼葛洛庞帝说的,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可能吃一个药丸,一门学科的知识就转移到人的身体里,这种学习方式的变化是不是颠覆性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该让孩子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而学?我们未来的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学校变成什么样?教室变成什么样?孩子变成什么样?这些问题,确实值得重新思考和探索。

马克思当年在设想未来时说到:自由全面发展的人。放在技术的背景下,更加觉得马克思说的也许就是未来的现实。教育不就是为了让每一个孩子、每一个人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让每个人能够从容地应对未来吗?不管是未来的精神世界还是物质世界。

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说过4句许多教师、校长、局长都能背诵的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4句简单明了的话,揭示了人类教育赖以发展和延续的基本规律。讨论信息化对教育的挑战,谈变革也必须谈遵循规律、尊重创造、尊重个性化、尊重人本身。在美国电影《终结者2018》的结尾,人类终于战胜了智能机器人,片中的英雄人物最后说: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人?那不是一种程序,无法写入芯片,那是人类心灵的力量,是它使我们区别于机器。确实,信息化挑战的强度和烈度,未来教育的变化之大,也许超乎我们的想象,但人类教育的基本规律、人类心灵的伟大力量,永远都是我们在讨论面向未来的信息化挑战与教育变革时不能忽视的基本前提和基石。

教育变革的基石或出发点,依然是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心灵的力量,激励人、唤醒人、发展人。只有遇见,方能预见。在信息化以爆炸级数推进的同时,教育要有做风向标、信息树、航标灯的能力。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这种能力,还要培养教师具备这种能力,让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

圣人讲“人者,天地之心也”,教育是为天地立心的伟大事业。即使信息化挑战正来、未来很远而又不可想象,若教育能“立心”、立人、树人,则它的生命力与生俱来在那里,风吹不走,雨打不动。又有什么好怕的?

 

更新:2016-07-08 00:49:52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