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苑偶感(9)】 延长课间,多彩生活呈育苑
“听那叮铃铃的下课铃声送来十分钟,来吧,来吧,来吧,大家都来轻松轻松,让我们那疲劳的眼睛看一看蓝天,让紧张的大脑吹进清风。哦,你好,你好十分钟!……”每次听到《校园十分钟》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就会深深地拨动着我的心弦。
近日,听到这样一则新闻,从今年秋季学期起,北京市义务教育学校将延长课间时间,原则上落实15分钟课间时长。我觉得此举甚好,这个举措从全面发展的角度考虑,统筹协调好师生在校园的学习和运动关系,确保校园活动时间,极大地促进了师生们的身心健康。
校园是一个神圣而光荣的育人之地,不仅是一个传播知识的地方,更是一个培育孩子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育苑。课间时间就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师生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显得十分重要。课间时间是校园一个非常重要的“缓冲地带”,是为了让孩子们大脑得到休息,缓和紧张情绪,让身体松弛下来。通过参加各项运动,促进师生身体健康,以饱满的状态投入到下面的学习过程之中。
然而,在不少学校还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他们为了种种理由任意挤占课间时间,还美其名曰以各种冠冕堂皇的名称。课堂上教师不能让学生按时下课,任意延长课堂讲课的时间,挤占了原本属于学生的课间活动时间,久而久之,课间活动就变了味道,学生课间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近日,巴黎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的拼搏精神鼓舞人心,催人奋进,这无形中是我们开展好课间活动的一个很好的素材,只有一个身体和心理都健康的人,才能担起圆梦中华的重任。
看到有关延长学校课间时间的这则新闻后,笔者在叫好的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地方和学校借鉴北京的做法,让课间15分钟成为展现多彩校园生活的一个常态,把课前15分钟真正交给学生,让课间15分钟挥洒师生的活力,展现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作者简介】刘建民,三门峡市三中教师,市作协会员、市直作协会员、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爱好文学,在省、市报刊杂志、网络媒体发表上百篇散文、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