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关皆教材——灵宝市函谷关镇中校园文化建设出巧牌
驻足于河南省灵宝市函谷关镇中每个班前,都可看到一幅诸如“治大国如烹小鲜”、“强行者有志”等《道德经》中的经典标语。这些隔着时空仍浸润着智慧、闪耀着哲理的词句,配以简明扼要的释文和有关函谷关景点的图片,构成了一种特有的校园文化现象——这是该校围绕老子李聃和函谷关而积极开发地方文化资源、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缩影。
“紫气东来”、“公孙白马”、“鸡鸣狗盗”等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都源自闻名于世的雄关要塞函谷关。尤值一提的是,这里曾是老子彪炳后世的《道德经》著写之地。现有师生1230人的函谷关镇中学即位于该关南2000米处。为开发得天独厚的老子文化资源,提高师生的文化品味,丰富社会实践活动,2003年秋以来,学校先后开展了“我当小导游”、“千人诵读《道德经》”、“走近函谷关”专题报告、参观函谷关博物馆等活动,增强师生对函谷关历史的了解,促进师生对老子文化的传承。
今秋以来,为加强青少年学生的“三理”教育,该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以“文化点缀校园、文明装扮生活”为主题,按照版面新颖化、语言生动化、主题明朗化、品味多样化、格调高雅化的要求,学校《道德经》中精心选定制作了50幅标语,如“跛者不立,跨者不行”、“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富贵不骄,自遗其咎”等,分别张贴于每个教室的外墙、主要办公场所和宿舍楼层。徜徉其间,目之所触,睿智的语言、人文的熏陶,都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之中。除了大型系列教育活动外,校长郭兴华还利用各种场合,不拘形式地向师生宣讲老子文化的精粹之处。在他的重视和带动下,师生们课余也纷纷学习诵读《道德经》、了解宣传函谷关,整个校园的文化气息更加浓厚、育人功能更趋明显。
针对《道德经》经典上墙活动,该校语文教师谢随明赋诗一首,“长墙本无情,经典使其亲,美化兼养眼,文明自在增。”据介绍,结合当前该省正在开展的抢救民间文化遗产活动,该校近期还将策划组织学生在周末采风的基础上,与函谷关国家级三A风景区一起进行《老子与函谷关》故事比赛。
更新:2005-11-25 09:19:21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