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宝市二小创新“三理”教育途径
灵宝市第二小学作为灵宝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基地和首批“三理”教育试点学校,围绕“以生为本,主动发展”的特色定位,以“为每个孩子成才积蓄力量”为办学理念,采取“双主动原则”(即积极主动为师生的发展创造机遇,积极主动为师生的成长搭建平台),将伦理、心理、生理教育作为德育活动的新载体放在学校工作重要位置,深入开展以“养成教育”为主线的伦理道德、心理健康、生理卫生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强化道德实践活动
通过《新守则、新规范》知识竞赛、“远离网吧”大讨论、法纪安全报告会、“五小”公民报告会,使学生明晓事理,努力有方向;组织“民族精神代代传—爱我中华展”活动,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精心布置、互相参观,铭记先辈伟业,感悟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培养爱国情感,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组织“红领巾义卖”活动(让市场进校园,体验交易全过程,义卖收入全部资助山区贫困儿童)、“假日小队”活动,培养具备合作精神的现代人;开展校长小助理、大队长、主持人竞选活动,引导学生从小学会正确对待机遇和挑战,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自我展示和组织管理能力;组织“我爱我家”班级文化建设、“环保服装设计暨表演大赛”,增强学生审美情趣和创新意识。
二、开设“三理”实验班,开展实验课题研究
该校成立了22个“三理”教育实验班和7个诵经班。“三理”教育实验班,紧紧围绕“养成教育”这一主线,初步提出“阶段目标,分级达标”模式,提出责任教育、秩序教育、卫生习惯教育、自尊教育等课题,积极研讨不同年龄段学生,如何达到贴近年龄特征的“养成目标”,如何递进式不断积累更多“养成目标”。实验班分别结合班级学生实际情况,选好课题,找好突破口,在班级常规管理中,勤于思考、大胆创新,不断探求德育教育新路子。他们推广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把管理权、监督权、评价权交给学生,教师积极为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多参与学校班级“三理”教育管理,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通过采取一些贴近学生的形式,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促使学生人人以养成好习惯为荣,并自觉将好习惯内化为一种良好品质。中华儿童经典文学诵读,通过诵读《论语》,从中感悟做人道理,对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优雅人格的形成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诵中华经典,塑优雅人格,做少年君子”已成为同学们的追求。
三、加强校本课程开发
学校积极开发编写校本课程,成立了课题组,先后编写了校本教材《环境教育》——培养学生保护家乡环境的责任感,《在创新中成长》——汇编了学校开展的德育创新活动,《七色光》——体育组教师编排的校园体操,深受学生喜爱。2004年,经河南省教育规划办公室审核,《锦绣灵宝》、《在创新中成长》、《七色光》分别荣获教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
四、建立两条“绿色通道”
该校建立了两个师生绿色通道:班级后面设立一个“老师,我想说”信箱,由班主任负责回信;大队部设立了一个“阳光信箱”,由大队辅导员负责。“心理信箱”的建立,架起了老师和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学生可以把自己的内心真实想法充分表达出来,教师与学生以交友式开展个别心理辅导,及时排除学生在各个不同阶段产生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碍,抹去蒙在孩子心灵上的灰尘。这样可以使老师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10月21日,三门峡教育局政教科吴科长一行到市二小检查工作,对市二小成立“三理”实验班、实验课题研究、校本课程开发、道德实践活动、两条“绿色通道”(即班级设立“老师,我想说”、大队部设立“阳光信箱”,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
更新:2005-11-23 14:13:43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