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第五章 解释 第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节

作者:陈少毅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1408

   作者简介:陈少毅,汉族。1962年5月4日出生,大学本科学历,中教高级职称,高级中学教师,现已退休。

第二十二节  波粒二像性

光是粒子还是波物理界争论了一个多世纪,牛顿派认为光是一种粒子,而惠更斯派却认为光是一种波。各派有各派的实验证据,惠更斯的波动学说认为:如果光是一种粒子,那么光在交叉时就会因发生碰撞而改变方向,可人们并没有观察到这种现象,所以粒子说是错误的。他认为:光是发光体产生的振动在“以太”中的传播过程,以球面波的形式连续传播。当时人们认为以太是充满了整个空间的一种弹性粒子,当然,现在已经证明这是一种子虚乌有的东西。牛顿的粒子学说认为:既然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那就应该是粒子,因为波会弥散在空间中,不会聚成一条直线。最直观的实验证明就是物体能挡住光而形成阴影。“我认为光既非以太也不是振动,而是从发光物体传播出的某种与此不同的东西……可以设想光是一群难以想象的微小而运动迅速的、大小不同的粒子,这些粒子从远处发光体那里一个接着一个地发射出来,但我们却感觉不到相继两个粒子之间的时间间隔,它们被一个运动本原所不断推向前进……”。

粒子说派和波动说派谁也说服不了谁,双方都有道理,都有有利的证据。后来学术界就折中了一下,搞出了一个光的波粒二象性。光的波粒二象性是指光既具有波动特性,又具有粒子特性。科学家发现光既能像波一样向前传播,有时又表现出粒子的特征。因此物理学称光为“波粒二象性”。“波粒二象性”是双方妥协的产物,并不是一个科学的理论。

道子宇宙论认为:光有三种波动,一个是光子的固有道力波:光子在空间中占据的空间是基本固定的,也就是说:在没有外部的作用或影响时,光子之间的平均距离是相对固定的,光子中的定子道子都是自旋体,道子之间都存在道力,那么两个道子之间的道力就是两个道力的相互作用,具体表现为道引力和道斥力是交替出现的,所以道子之间就存在着波动性,这个波动是道子的固有波动。与物质系中的其它物质相比,道力波的频率最大,波长最短,周期最短,其波的传播方向是向四面八方,这个波是道子固有的波,并不是外界作用或影响产生的波。这就是光子固有的道力波,光子固有道力波比传递光波要快一百个数量级即100c。

其次是光子的固有磁力波:光子有磁力,两个光子之间的磁力就相互作用,所以光子之间就存在着磁力的波动性,这个波动也是光子的固有磁力波。光子的固有磁力波是光子的固有波,传播方向是四面八方,光子固有磁力波比光子的传递波要快十个数量级即10c。

第三是光子的传递波:在外部的作用或影响时,比如射出一个光子,引发了媒介子光子发生波的传递,传播的方向是直线传播,形成的波动称为光子传递波,光的传递波速度c是指媒介子光子被外界作用光子的移动,影响了原来的固有波,使固有波以波的形式传播了,这就是光子的传递波c。    

光子的传递波速度,并不是光子本身的运动速度,而是光子的波动传递速度,我们的视觉看到的光就是光子的传递引发的固有磁力震动波,光子的道力波我们是看不见的、测不到的。我们看到的太阳光并不是光子从太阳上跑到我们这里了,而是光波传递到我们这里了,每个光子只运动了很近的距离,只是把波动的能量就传递过来了。

惠更斯的波动学说认为:“如果光是一种粒子,那么光在交叉时就会因发生碰撞而改变方向,可人们并没有观察到这种现象,所以粒子说是错误的。”实际上光子就没有运动那么远,每个光子只是挪动了一下位置,因为每个光子都要占据固定的空间,能量是以波的形式被传递了,根本就不会发生光子的碰撞,所以惠更斯的认识是错误的。牛顿的认识是正确的,不过牛顿的错误在于他没有把光子的这种运动形式归纳为波。比如我们看到的火,就是物质燃烧释放出来的光子,它跑不远,就把能量以波的形式传递走了。所以我们看到的火都传播的很近,火焰很小。

光是粒子还是波,这个问题物理学家们争论了一个多世纪,那么为什么物理学家们会发生争论呢?我认为是波的概念出了问题,波的物理学定义是:波是某一物理量扰动振动在空间逐点传递时形成的运动称为波。如果把波定义为:波是物质的一种运动形式,物质某一物理量扰动振动在空间逐点传递时形成的运动称为波。波是物质的运动形式,不存在没有物质的波。这样物理学家们就不会发生争论了。宇宙中即不存在没有物质的波,也不存在不波动的物质,包括星球都在波动。

第二十三节  电子为什么不会被吸引到原子核上

电子是一个复合粒子,电子是由至少一对光子(转子)和一个自旋的道子W210(定子)组成,光子对围绕道子W210公转。电子是由道子和光子对构成,光子是电子的组成成分。

原子核外的电子是中子衰变释放出来的,是一个逃跑的自由电子e-,自由电子与宇宙空间存在的电场媒介子的电子e-+完全不同,电场媒介子电子e-+没有较大的运动动能,也就是说它们都是在固定的位置上震动的电子,传递着电力,而原子核外的自由电子具有很大的运动动能,是一个想要挣脱原子核的束缚想逃跑的电子,所以我叫它自由电子,在宇宙中电场媒介子电子e-+无处不在,构成电场,这种电子在没有外界作用下永远都不会成为自由电子,因为它没有那个运动动能。

原子核外的的自由电子e-,受到原子核的三种作用力,第一是道力的作用,道力是一个引力和斥力两种性质的力,当电子远离原子核时,道力是一个引力逐渐减弱,斥力逐渐增强的过程,当引力最小值斥力最大值时,是电子跑的最远时。当电子靠近原子核时,道力是一个引力逐渐减弱,斥力逐渐增强的过程,当斥力最大值引力最小值时,是电子跑的最近时。因此使电子在原子核外一定的区间,发生周期性震动运动,这就是电子为什么不会被原子吸引到原子核上的真正原因。

第二是磁力,由于电子周围至少有一对光子,而且一对光子的磁性是相反的,所以电子受到原子核的磁力也一个两种性质的力,一斥一引,使电子在一个壳层内波动,光子对的公转周期就是电子运动的波动周期。

第三是电力,原子核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所以电子受到原子核的电力是一个引力性质的力。

自由电子在原子核外受到了三种力的共同作用,电子的运动是三种力的共同作用结果,因为三种作用的周期不同,这就使电子在原子核外的运动具有了不确定性,所以我们只能确定电子是运动在一个壳层内(并不是一个真正的轨道),不能确定下一步运动到哪里,这就是自由电子的不确定性。三种力的大小是道力最大,电力最小,磁力居中,所以电子运动的壳层主要是由道力决定的。

第二十四节 电子在原子核外运动的不确定性

我们以氢原子为例给大家解释这个问题,氢原子核是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外面有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电子在原子核外受到原子核的三种相互作用即电力、磁力和道力,其中道力是最大的力,电力是最小的力,磁力据中。

电子受到的电力是因为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所以电子受到的是电力是引力,电子受到的电力是一个性质确定的力即电引力。

电子受到的磁力是因为原子核的质子、中子中含有磁性物质---胶子和中微子,所以原子核也有磁性。电子中含有至少一对磁极相反的高速旋转的光子,因此电子带有磁性,电子和原子核之间就有磁力,但是由于电子的一对磁极相反的光子是高速旋转的,所以电子和原子核之间就有磁力是两种性质的磁力即引力和斥力。磁引力和磁斥力是交替出现的,频率就是电子中一对光子的公转频率,磁力使电子在原子核外的运动具有了一定的磁波动性,所以电子受到的磁力是一个性质不确定的力,N极和S极在发生高速变换。

电子受到的道力是因为质子和中子中含有大量自旋的道子,电子中也含有大量的自旋的道子,所以电子和原子核之间就存在着道力,道力是一个具有两种性质的力即道引力和道斥力,道力也是一个发生周期性变化的力,所以道力也能引起电子的运动发生周期性变化,道力的性质是不确定的。

综合上述,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受到三种力的综合作用,三种力中只有电力是确定的引力,磁力和道力都是引力和斥力交替和周期性变化的,所以是不确定的,不确定性是电子围绕原子核旋转的固有属性。

由于三种力的综合作用,决定了电子在原子核外的运动在一个区域,电子也不能靠原子核太近,近了斥力把它推开,远了引力把它拉回来,这个区域是一个壳层,并不是一个真正的轨道,在这里我们就把它叫轨道吧。电子围绕原子核的运动是在这个壳层内波动,而且是一个变化的波动,不确定的波动。不确定性是宇宙中的普遍规律,适用于整个宇宙,适用于宇宙中所有物质的运动,包括星球。

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你不可能同时知道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它的动量,粒子位置的不确定性”这个命题里存在一个问题,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是两个相互关联的概念,海森堡也犯了个概念错误,我们不能同时测定粒子的位置和动量,不等于粒子的位置和动量不能同时存在,只是我们人没法同时准确测定,对电子来说每一时刻都有确定的位置和动量,这是不以我们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不能因为我们不能测定就认为粒子的位置和动量就不确定,不确定性是宇宙中物质运动的本质属性,所有物质都具有,并不是微观物质的特性。

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中篡改了不确定的概念,不确定是指要么A,要么B;A或B,是A和是B不能确定,而海森堡偷换了概念,引入了叠加,把A或B偷换成了A和B的叠加态。A或B是不确定的,而A和B的叠加态是确定的,两者有本质的区别。请问海森堡大神,如果是A和B的叠加态存在,这样不就变成了确定的状态了,那么你到底是不确定性原理还是确定性原理。

聪明的海森堡把不确定性原理得到的结论规范在微观范围,宏观不适用。因为我们对微观的测定手段没有达到测定水平。下面我给大家举一个宏观的不确定性原理,我们不能同时测定出某一时刻地球到月亮的距离和地球到火星的距离。你能说月亮存在了,火星就不存在吗?或者火星存在了,月亮就不存在吗?测不准就是侧不准,和存在不存在没有因果关系。不确定性原理没有错,但是不确定就是不确定,不要无边无际的夸大演绎,把不确定演绎成了确定。

下面就海森堡实验命题是“粒子的位置与动量不可同时被确定”,我给大家设计一个实验:用一个电子打到一个固定的屏上,假如这个屏可以测出电子的动量,我们只需要量一下发射器到屏的距离,这样我不是就同时测出了电子到达屏时的距离和动量了吗?大神海森堡,不要把实验神话,更不要把理论神话。


更新:2020-11-27 07:41:19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