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语文素质教育大课堂的实践与研究》省级课题研究报告

作者:丑丑妞 来源:武宏伟 点击:1799

内容概要:全文一万两千多字,从问题提出;概念阐释与界定;课题研究的目标;课题研究与实施的核心内容和方法;课题研究和实施的基本原则;课题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主要研究成果;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等九个方面,比较全面具体地阐述了《语文素质教育大课堂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与实践的情况。此课题被评为优秀研究项目。

一、问题提出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处处有语文。新课标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我们之所以提出“语文素质教育大课堂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研究就是因为:

1.现在的语文教材太“单一”目前的语文教材,只是一本名作集,只是教和学内容的载体,真正要教和学的内容是隐藏在课文之中的。面对一篇篇经典的文章,教师要教什么,怎么教,完全是自己的事。这个问题在数学等其他理科的教材中是不存在的,教什么是直接反映在教材上的。于是,对于习惯了“拿来主义”或缺乏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教师来说,就只好按照教学参考书上的内容或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去教了;学生不知该怎么学,更不知该学点什么,那就只好按照老师教的内容去学了。于是,“课程内容是什么”这个在其他学科里老师们开始实施教学前就已经解决的问题,在语文教学中就成了一个等待解决的问题了。

现在的语文教材缺少一个多元化的知识体系。鉴于此,急需按“新课标”的要求,序列分解和细化“三维目标”,并以“学习目标+规律+方法+例子+知识归类+拓展材料+拓展问题”等多位一体的“教材”形式呈现给师生教与学。

“多位一体”的教材建设模式的最大难题是语文知识的科学分解与细化,因为只有它才能构成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主体。现在语文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该教的没有教,不该教的又教得太多”,不管哪种情况,原因都在于没有科学的将语文知识分解、细化,并落实到每一节语文教学的课堂中去。

2.现在的语文教学太“小”考什么就教什么,是我们目前教学最突出的问题,也是中高考选拔人才制度不取消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的问题。

语文教学“教考点”,割裂了语文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语文教学“教教材”,忽视了语文“三维目标”循序渐进的系统性,更忽视了课文间 “三维目标” 的区别和联系。

语文教学要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结合,并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把传授语文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发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把读、写、听、说四方面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

3.现在的语文作业太“狭”作业是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功课。从需要完成的地点上看,可分为课堂作业、家庭作业、社会作业等三类,可是我们目前所说的“作业”,成了“家庭作业”的专有名词。从作业的形式上看,大体有三种类型:一是笔头作业,也就是需要学生落实在纸上的写的或算的习题、创作的作文等;二是活动作业,如实验、阅读、劳动、社会实践等;三是综合作业,如活动实践后写出报告、总结、说明、社会调查等。可是我们目前所布置的“作业”,大多是第一种作业。第二三种作业,在目前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然而就教育发展的趋势来说,它又显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必不可少。

现在,教师布置的作业大多是围绕考试大纲,强调死记硬背、重复模仿和机械训练,远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的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等被忽略。在倡导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一方面要继承传统作业的优点,另一方面也迫切需要克服传统作业的弊端,积极寻求新思路,创新作业的形式和内容。

要大力提倡设计观察思考型作业、动手实践型作业、研究学习型作业、超前预习型作业;要积极采用诸如收集资料、小制作、小实验、参观访问记等可以提高兴趣、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形式;要增加诸如每天做一件家务、每周做一件对社会有意义的事等可以培养道德品质的内容……

                  图为参加中山黄圃课题研讨会

二,概念阐释与界定

语文素质教育“大课堂”之中的“大”是相对于我们现在的语文教材太“单一”;语文课堂教学太“小”;语文作业太“狭”而言的。就是要使语文教材“大”起来;语文课堂教学“大”起来;语文作业“大”起来。

语文素质教育“大课堂”之中的“大”具体指的是:大教材——“学习目标+规律+方法+例子+知识归类+拓展材料+拓展问题”等多位一体的“教材”;大专题——七个课型;大事件——四件事;大语文教学策略——以语文为主导的文科整合;大教育——人的语文素质大教育。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总体目标研究探索省时高效的语文素质教育教学模式,为人的语文素质提高奠定基础。

2.具体目标就是通过不同层次、不同要求、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大课堂”的基础学习辅导和训练,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具有一定程度的“听、说、读、写”能力,沉淀人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为将来立足于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3.操作目标变教学课文为教学语文素质。

四,课题研究与实施的核心内容和方法

(一)七个基本课型

以人的语文 “听、说、读、写”能力为框架,把各种能力具体划分为不同要素的书法、朗诵、演讲、辩论、表演、阅读、写作等的七种课型的“专题”,最后再把语文教学的各种教学目标凝结为一如既往地抓紧、抓实“练好字、练好口才、读好书、写好文章”的四件事是我十几年一直坚持实践与研究的课题,实践证明:它不仅可以提高人的语文素质,还可以达到省时而高效的目的。

把能力义项,分解为一个个“专题”性教学活动,在中小学生中进行普及性教学,既是为孩子未来的学习提高奠定基础,又是提高全民语文素质的迫切需要;既是特殊人才早发现、早培养的重要举措,又是国家早出人才、快出人才,以促发展的需要。

将讲读课文的时间压下来,凡是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东西一律让他们自己去学、自己去做;课堂教学设计删繁就简,不枝不蔓,坚决贯彻精讲精练的原则是抓好上述四件事的前提条件。坚持天天让学生练字、读书,写读书笔记和日记(两者可以合二而一)是贯穿语文教学始终的主旋律,更是实现“多、快、好、省”目标的关键所在。  

每一课型都从教学意义、教学目标、教学要点、教学进度、教学过程及内容、教学步骤参考、教学建议等面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操作手段。

(二)四件事

语文教学之所以少慢差费,主因是我们的教学搞得太花哨、太泛化、太凌乱繁杂……要淡化设计,强化观念,一如既往地抓好“四件事”。假如真正能够将语文教学简化为“抓做事”,语文教学就会省时而高效,就会扎实而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为其攀登人生的高峰奠定坚实的基础。

1.练好字。抓练字,要使学生充分认识练字的重要意义;要不惜花费时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要求每天语文课要安排10分钟来练字;要分年级制定教学目标,从硬笔开始抓,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抓;要改革评价机制,每次作业,每次作文,每次考试都要有写字评价分,平时综合考量还可以采取星级评价法,段位评价法等等。

教练字,要讲究方法,科学训练。要挑选字帖,仔细研读;先摹后临、临摹结合;博采众家之长。

2.读好书。抓读书,要周周检查阅读笔记,主要看阅读笔记中的精彩片段摘录和赏析,读后感想。读好书有两层意思:一是养成爱好读书的习惯,二是读有益的书。

抓读书,要使学生明白,爱读书是个阅读本旨的问题阅读的本旨包括旨趣和目的。旨趣,可以是休闲、情感的沟通、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满足;目的,可以是获取信息、修心养性、培养写作能力。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期可能旨趣、目的有所不同,但总的是可以统一的,休闲之中、满足好奇心之中,并不排除也可以获取信息,可以修心养性。而书读多了,写作能力也就自然上来了。

抓读书,要使学生明白,读有益的书是个阅读材料的选择问题。好书的标准大体是:在文字及其所涉猎的内容和概念的深度上适合自己阅读;能够让自己完全放松,有趣味,有美感;能够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吸收人生经验,或是启发思想,加深思考深度;对达成自己某种合法而健康的目的有帮助;所摘取或参考的文件、史料、以及事实陈述是谨慎正确的;所选择的这本书,是一定可以看完的书。

抓读书,要注意向学生推荐优秀读物、指导阅读方法;注意培养兴趣,家校联教。

3.写好文章抓日记、读书笔记和平时作文。写作辅导课的要注意有个“型”,有个“序”,有个“核”。

“型”的含义一是课堂作文教学总要有个模型,这个模型不是死的,而是课堂作文教学中的基本要件,如命题、实例导向、方法指导、实践操作、讨论评改、总结等部件,课堂上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自由组装成不同模式;二是课堂作文教学总要有个类型,这个类型是根据不同文体的不同写作特点来确定的。

“序”是次序,即中小学的作文教学要有个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的次序。

“核”的含义一是积累知识,多读书,把好词、好句、好文章积累记忆下来。积累背诵的意义是学习借鉴、模仿写作。

二是积累生活。多到课外中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走向大自然,观察自然景物;走向社会,认识社会。

三是创新训练方式。多寻求能够激发兴趣,养成习惯的方式方法。例如将作文稿件化,鼓励学生写稿、投稿,发表自己的作品,这是“成功”教育的有效方式;将作文表演化,把学生的写作与学生的表演活动结合起来;将作文博客化,让学生将自己的作文展示在各自博客或班级共有的博客上,全班共同参与阅读、评价。学生既是读者,又是评价者。众多的读者点击浏览可使文章的作者获得自身价值被认同的体验,众多的评论、回复可碰撞出集体智慧的火花。

四是体现新思想。在习作命题上,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提倡写简单的研究性文章;在习作来源上,除了要求纪实作文外,还要求将想象作文列入教学计划,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在作文体裁上,要求不拘形式,淡化文体,灵活运用记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现方法;在习作指导上,无论是立意、构思、用词、造句,都要求开阔思路,自由表达,发展求异思维能力;在习作评价上,鼓励有创意地表达,并让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合作和相互了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4.练好口才抓练口才,主要抓好下列几个项目的训练:(1)练好朗诵。选好练习材料、定好基调:确定感情基调和语调(句调)、定好语速、掌握简单的发声和停顿技巧、把握重音、控制节奏。需要明确朗读、朗诵和演戏的联系和区别。

(2)练好演讲。写好演讲稿、善用多种艺术、表达恰到好处、“双语”配合得体。要明确演讲、诵读、发言、表演和报告的区别。

(3)练好辩论。学会审题:定准基调、探求辩论的焦点、选准角度;懂得立论:界定概念、解释辩题、对论点进行分点阐述或分层推导、例外说明、价值提升;收集材料:辩论是材料的较量、精心加工辩论材料;写好辩论稿;明确辩论技巧:攻击技巧、防守技巧。

(4)练好表演。学会表演课本剧:编写剧本、练好表演、学会评议;学会表演小品:会创作、懂表演。


(三)六个基本素质

1.语文知识素质教育含语、修、逻、文、字、词、句、篇的教育等。

2.语文能力素质教育。指以思维和语言为核心的听、说、读、写能力素质教育等。

3.语文心理素质教育含语文学习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及个性心理品格的教育等。

4.道德素质教育。含道德观、价值观、责任感教育等。

5.学习素质教育指学习习惯和运用学习方法学习语文的能力教育等。

6.审美素质教育指能感受、评价、创造美的素质教育等。

语文知识是形成素质的基础,更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基础,语文素质教育应十分重视知识的积累,明确“知识是创造的基础和前提”;同时,还应认识到语言技能的提高和语文素质的积淀在于应用,教育的重点应当是在掌握必要文化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和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不断补充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一个策略

实施语文素质教育要整合文科资源,实施大语文教学策略,这是“大”中之“大”,也就是“大课堂”之上“大语文教学策略”。这是宏观上的“大课堂”,是我们“语文素质教育大课堂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的进一步拓展、延伸和深化。是把这个课题推向更加广阔的社会空间,是对区域语文素质教育,乃至国家语文素质教育层面上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什么是“大语文教学”?就是把思品、历史、地理等科目的教材作为语文学习的阅读教材。把语文和政史地等科目的教材整合为两大卷册,即语文讲读卷和语文阅读卷。语文讲读卷可由目前的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为主体构成,语文阅读卷可分为文学卷、思品卷、历史卷、地理卷、心理卷等。

“大语文教学”就是用语文的学习观来指导学习政史地等科目,并共同完成听说读写的训练任务;就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己任,根据语文教育的特点来指导学习思品、历史、地理等科目,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要重视阅读指导和调控,重视写作指导和调控,重视口语交际教学。

五,课题研究和实施的基本原则

1.做事、抓事的原则其一是能够排除各种干扰,肯于做事、善于做事,力戒虚华;其二是以人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为框架,把各种能力按照不同的年级、不同年龄段具体划分为不同要素的“专题”,再把语文教学的各种教学目标凝结为“练好字、练好口才、读好书、写好文章”的四件事来抓。天天需要抓的是练字、读书,写读书笔记三件事。

2.循序渐进的原则中小学各个年级的书法、朗读与朗诵、发言与演讲、辩论、讲故事、阅读、写作等七种基本课型要有不同层次、不同要求、不同内容和形式。各种层次、要求、内容和形式间要形成序列,一步一个台阶。

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认真学习有关语文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方法,并积极探索实践,在实践中摸索,在学习中提高。

4.反思总结提升的原则。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调整。成长=经验+反思,这是波斯纳关于教师成长的经典公式。著名教育专家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作为教师,如果只教书,不读书,不反思,不梳理自己的成败得失,就不可能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特级教师于漪,每堂课后都要认真记下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对教法的选择和运用;记下学生学习的障碍和思想的火花;记下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她的“教后思”没程式,不深奥,但点点滴滴,都言之有物,思之有悟。

六,课题研究与实施的关键和途径

(一)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关键

1.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师思想转变的关键是要设法走出应试教育的藩篱,懂得实施素质教育又不影响应试教育的一般常识,懂得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和联系。

2.改革教材体系,优化课程结构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集中体现着教育者的教学思想,因此当教育思想发生变化时,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也必须随之变化。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终生,着眼于未来,所以必然要有一套新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之相适应。

3.摒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弘扬主体精神素质教育强调教学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实施素质教育不等于不要课堂教学,也不等于不要考试,关键是教什么,怎么教,以及考什么,怎么考。

4.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1)评价的内容要全面。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核,更要注意能力的考查。(2)评价的形式要多样。平时测试与期末测试结合、口试与笔试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考试与活动结合。

图为参加浙江乐清学校教育研讨会

(二)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1.课堂教学是主渠道要下功夫解决好语文课堂教学的素质教育问题。那种认为只有在课外才能开展素质教育活动的看法和课外搞“素质教育”,课内搞“应试教育”的做法,都应该予以纠正。

2.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可以使课内外的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可以使语文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可以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3.社会生活是素质教育的源头活水最有生命力、最富表现力的语言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一切文章、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们头脑中反映的产物。让语文教学内容向社会延伸,让社会生活进入课堂教学,让课堂教学充满时代气息,这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需要的合格人才非常重要。这也是语文教学走出困境,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正确方向。

七、课题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本项目的研究方法(1)教育实验法:立足于自己的所在的教学班级,找到适合学生个性特征的语文素质养成发展的方案。

(2)个案研究法:结合课题研究目标,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制定学习计划,针对个性发展的需要,进行有效指导。

(3)行动研究法:针对课题研究在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工作,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要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采取“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即总结评价)”的模式来进行。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贯穿于行动研究法工作流程的始终。

(4)经验总结法:根据课题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新的教育实践活动。在总结中,力求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改进自己的教学。要注意经验的先进性,充分占有原始的事实材料,做到有“点”有“面”,“点”、“面”结合,防止以偏概全,并进行理论分析。

2.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拟定课题总体研究方案及计划制定总体教学目标和实施要点拟定各种课型、不同层次的上课要求、规范及操作要点组织实施,开展各种课型的研讨活动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调整,总结经验和教训、撰写论文和论著撰写结题报告和研究报告整理、归结资料,申请结题结题报告会结题后的深化和拓展。

八、主要研究成果

(一)拟定了实施方案和课型操作要点

1.拟定了《语文素质教育大课堂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明确了课题组织成员及责任;确立了课题实施总体目标和实施的原则;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方法和实施的步骤;确立了课题组成员工作具体分工。

2.制定了近三万字的《语文素质教育大课堂》的课型操作要点其一是明确了“语文素质教育大课堂”七个基本课型:书法、朗诵、演讲、辩论、表演、阅读和写作。

其二是每一课型都从教学意义、教学目标、教学要点、教学进度、教学过程及内容、教学步骤参考、教学建议等面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操作手段。

(二)接受区教育局课题中期检查受到好评

201412月,区教育局对正在进行中的各级各类课题,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我们从课题研究进展情况(课题计划执行情况);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对研究内容、研究过程和方法等情况的反思;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汇报,并接受了检查和提问。在各方面工作还没有完成,各种资料还没有完善的情况下,对我们的阶段性的工作仍然给了很高的评价,综合得分81分。

(三)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探索性文章

2006年开始到现在共发表与本课题相关文章几十篇。课题研究前后发表的文章就是有十几篇,比较有代表性。

1.《简约,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在美》,《特区教育》201178期,3010字;

2.《演讲、朗诵与讲故事》,《语文建设》2011年第9期,2090字;

3.刊发在《教师报》201271日上的《教学模式不可强制推行》,《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年第2期又转载了此文,2750字;

4.《课改误区误人子弟》,《教育时报》2014129日,2950字;

5.《做个“三者”合一的语文教师》,《福建教育》201512期合刊,2500字;

6.《让语文课堂“大”起来》,《师道》2015年第2期,4806字;

7.《整合初中文科资源,实施“语文兼并式教学”策略》,《基础教育改革论坛》2016年第1辑,10235字。

8.《让每个教育梦想都开花结果》,《教师博览》2016年第7期,1500字。

9.《如何有效整合文科资源》,《中国教师报》2017315日,2010字。

刊发在《师道》2015年第2期上的《让语文课堂“大”起来》是我们“语文素质教育大课堂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和实践的具体阐述。不仅仅阐述了“语文素质教育大课堂”的七种基本课型,而且还进一步明确了它的内涵和外延。文章分三部分来阐述:第一部分是“让语文课堂延伸出去”,指出现在的语文教材太“单一”,语文教学太“小”,语文作业太“狭”等问题;然后进入第二部分“让语文课堂厚实起来”,进一步明确了“练好字、练好口才、读好书、写好文章”这“四件事”如何抓、怎么抓的问题。

第三部分是“让语文课堂成为素质教育的舞台”,明确指出语文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语文知识素质教育、语文能力素质教育、语文心理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学习素质教育和审美素质教育。

强调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关键是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改革教材体系,优化课程结构;摒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弘扬主体精神。

呼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评价的内容要全面、评价的形式要多样。

 

  明确指出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途径:课堂教学是主渠道、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社会生活是素质教育的源头活水。

刊发在《基础教育改革论坛》2016年第1辑上的《整合初中文科资源,实施“语文兼并式教学”策略》是我们“语文素质教育大课堂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和实践的拓展和延伸。进一步指出,实施语文素质教育要整合文科资源,实施大语文教学策略,这是“大”中之“大”,也就是“大课堂”之上“大语文教学策略”。这是宏观上的“大课堂”,是我们“语文素质教育大课堂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的进一步拓展、延伸和深化。是把这个课题推向更加广阔的社会空间,是对区域语文素质教育,乃至国家语文素质教育层面上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什么是“大语文教学”?我在这篇文章中给出这样的答案。“大语文教学”就是把思品、历史、地理等科目的教材作为语文学习的阅读教材。把语文和政史地等科目的教材整合为两大卷册,即语文讲读卷和语文阅读卷。语文讲读卷可由目前的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为主体构成,语文阅读卷可分为文学卷、思品卷、历史卷、地理卷、心理卷等。

“大语文教学”就是用语文的学习观来指导学习政史地等科目,并共同完成听说读写的训练任务;就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己任,根据语文教育的特点来指导学习思品、历史、地理等科目,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要重视阅读指导和调控,重视写作指导和调控,重视口语交际教学。

为什么要实施“大语文”教学策略?实施“大语文”教学策略就是要强化阅读,拯救国人之灵魂。阅读决定素质,阅读决定精神。我国学生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学语文,到头来连篇像样的文章都写不出来,何以然?阅读量不够使然,因为读是写的基础。语文教学何以长期“少慢差费”?因为应试教育使人们失去了阅读的时空,考什么就教什么的教学现状从根本上剥夺了学生阅读的权利。目前我国为什么缺少拔尖人才,很少有世界级大师出现?为什么近些年来,重大科技创新很少,国家级科技成果呈现出负增长的态势?因为国人读书研究问题者凤毛麟角,包括承担教书育人使命的教师,依然如此。

实施“大语文”教学策略就是要整合资源,树立以语文为龙头的“大文科”观念。高考中的“文科综合”为实施“大语文”教学策略提供了可行性依据;课程整合观为实施“大语文”教学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实施“大语文”教学策略就是要减轻负担,提高素质。“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空喊了这么多年,丝毫没有见实效,为什么?是学的科目太多,考的科目太多。实施“大语文”教学策略,实际也是减少了学和考的科目,虽然“语文阅读卷”中的内容也不是不考,但考查的内容和形式变了,笔试只是考常识性的知识记忆,而其他考点则改为读书笔记和小论文的形式考查,这就从根本上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真正可以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因为写读书笔记要阅读、要思考、要写作;写小论文要选题、要立意,要收集资料归纳总结和分析,要研究问题和写作。创造性思维就此也可以得到有效养成。

               图为参加湖南郴州学校教育发展研讨会并做主题报告

实施“大语文”教学策略就是要强化母语教学,实现教与学方法的彻底转变。学和考的科目的增多,冲淡了基础学科的学习,尤其是外语课程的开设,严重挤压了母语的学习时间。

“实现教与学方式方法的转变”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和内容。但由于受教材、应试教育、教者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总是“变不了”。实施“大语文”教学策略,把以前学和考的许多科目变为“语文阅读卷”,配之以考试评价方式的变化,就迫使教者和学生不得不改变原来的教与学的方式方法。进而“和平”实现教与学方式方法的彻底转变。

实施“大语文”教学策略,可以先在初中试点,待取得成效之后再向小学、高中扩展;实施“大语文”教学策略,先在局部区域试点,待取得成效之后再逐步向外扩展。这种做法是积极而稳妥的,也是适合我国目前国情的。因为高考是国家的大范围的统一行动,而中考则是地市级的小范围行动;因为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各地经济文化及教育的发展还很不平衡……

《整合文科资源,实施大语文教学策略》全文一万多字,《基础教育改革论坛》整整用了六个版面刊发。此文的公开发表引起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和比较大的反响。民进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副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陈如平,全国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梁恕俭、茅卫东、刘永和、赵克明等都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总体持支持的态度,同时也指出了它实施推广的难度,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中国教师报》“课改周刊”栏目也刊出了特约题为《整合文科资源,实施大语文教学策略》的稿件。

(四)出版发行了《“三者”合一教语文》,即将出版发行《语文素质教育概论》        

九、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语文素质教育”是个大课题不仅仅是我们在研究,国家层面上的许多专家学者也在研究。为此在诸多问题上还难以达成共识,我们的实践与研究要想走向更大的舞台还需要更艰辛的努力。

2.“语文素质教育”是个大难题进行“语文素质教育大课堂的实践与研究”中的七个课型、四件事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事情,实施“大语文教学策略”是我们对走出语文教学困境的思考和探索,它需要得到地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的认可,并身体力行才能变成现实。这需要领导的水平和能力、共鸣和信任、胆识与魄力。

3.课堂教学的梯次体系和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明确和完善对“语文素质教育大课堂的实践与研究”还没有形成明确的课堂教学的梯次体系和模式,只明确了大致框架,总体操作要点,还有些囫囵吞枣。

4.大教材还没有着手研究探索进行“语文素质教育大课堂的实践与研究”需要有一个教材做支撑。因为这个课题的研究所涉及的领域实在是太广泛,所以虽然已经构思出了——“学习目标+规律+方法+例子+知识归类+拓展材料+拓展问题”等多位一体的“教材”框架,并也有部门洽谈合作编书事宜,但终因精力所限,还没有着手实施。

5.经费紧缺购买资料、出版印刷资料、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指导和咨询、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学习和交流、结题成果出版等都需要资金。可是省级项目是没有资金支持的。我们区是按区级项目给的2万元,是杯水车薪的。

按二维码,关注我的微信平台,微信号是B8352389W

 

 

   作者简介:武宏伟,教育学者,山东省诸城市专职教育顾问。历任团委书记、教务处主任、副校长、校长兼党支部书记、深圳市继续教育课程开发及授课专家、湖南卫视教育顾问、北师大教育论著写作导师学校品牌研究院副院长、 《学校品牌管理》杂志副总编等职。个人专著有《心与教育的对话》《教育的是是非非》《大教育要从小教育说起——草根教育家说给教育工作者的话》《“三者”合一教语文》《教师必学的16堂修养课》《为孩子立榜样》《满眼教育总关情》《学校管理重难点解答》《班级管理重难点解答》等多部;公开发表教育教学研究性文章400多篇;到全国各地讲学的300余场;开设教育教学研究性博客(http://blog.sina.com.cn/whw83318395)和微博。



更新:2023-05-02 06:50:59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