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关注学生素养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使命

作者:王晓霞 来源:校长会 点击:4115

 

   
精彩导读:


人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关系性的存在。人的个体不是孤立的,而是与他人共生共存的。非关系性存在的人,在世界上找不到,也不会有。道德规范是人类社会生成的,人类自己订制规范,并受制于这些规范,而且对违反规范者予以制约。所以,人是因为拥有了道德行为规范,才从动物群里走出来的!


道德是整个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道德教育从其本质来讲,是“使人成为人”的教育。


 

 

 

 

柳斌,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中央纪委驻国家教育委员会纪检组组长、国家教育委员会总督学、教育部总督学。中国“素质教育”倡导者和推动者。


 

本文整理自10月18日,柳斌在清华大学出席由人民教育家研究院、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协办的“首届全球未来学校大会暨世界基础教育高峰论坛”,在开幕式上的发言。

各位嘉宾、校长、老师、领导,大家好!

值清华附中、清华附小百年校庆之际,在清华大学举办非常隆重的首届全球未来学校大会暨世界基础教育高峰论坛,让我以老教育工作者的名义表示热烈祝贺。

我可能要占有大家十分宝贵的十多分钟时间作个致辞。能在这里致辞,我感到很荣幸。这次大会关注的是学生素养的问题。我觉得非常好,非常重要。这是基础教育的重大课题。更应当说,这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使命。

我认为,社会如果以升学为本,教育如果以考试为本,学习如果以分数为本,决定一个人命运的是考试和分数,而不是道德、品质,不是能力、本领,这样的社会是要出大问题的,是不会有美好明天的。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家办学,教育改革家办学已成为社会呼声的强音,时代呼声的强音。

我们应该深刻地认识到,教育是“育人”的大事业,在应试的窄小胡同里是出不了教育家的。素质教育的广阔天地才为教育家的涌现提供了宽广的舞台和无尽的机遇。正因为如此,关注学生的品德素养、语文素养、数学素养、科学素养,使每个人都能成为一个有素养的国家公民,那才是我们基础教育的历史使命!

“素养”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形成的。素养的形成过程,就是“习得”过程,习得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经过多次培养,反复练习才能完成的。基础教育阶段正是各方面素养最好、最重要的阶段。抓住好这个素养养成的黄金时段,切实有效地开展养成教育,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在我国两千年前的《汉书·贾谊传》中就有了“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的古训,指出了各种好习惯的养成,要从小抓起。现代教育家叶圣陶也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更强调:优秀是一种习惯。所以,好习惯成就人的一生,坏习惯毁灭人的一生,这确实是一个真理。

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起实施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正在许多国家展开,他们主要关注的是学生的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状况。这三方面的素养都很重要。除此之外,我想着重情调的还有道德修养。

人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关系性的存在。人的个体不是孤立的,而是与他人共生共存的。非关系性存在的人,在世界上找不到,也不会有。道德规范是人类社会生成的,人类自己订制规范,并受制于这些规范,而且对违反规范者予以制约。所以,人是因为拥有了道德行为规范,才从动物群里走出来的!

道德是整个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道德教育从其本质来讲,是“使人成为人”的教育。一个人没有良好的道德素养,是难以融入社会,是难以为社会成员所接受的。目前就我国来说,社会道德滑坡,其严重性不亚于外敌入侵,大军压境!“有德为荣”的气候迫切需要营造,守德风尚迫切需要引导,重建社会道德大环境的任务迫在眉睫!在转型社会转型期更是如此。

这里,我还想就关注语文素养的问题讲点看法。

阅读素养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素养是包括阅读在内的听、说、读、写多种能力在内的综合素养。语文之所以特别重要,在于它是思想的工具,是沟通交流的媒介,是文化的载体。

其实,我们都生活在语言文字之中。具有语言能力和文字能力之后才能谈学习、谈数学、谈科学、谈劳动、谈发展,谈弘扬文化,谈报效祖国,谈爱我中华啊!

 

语文是什么?
首先,语文是一种能力


现在社会上对教育批评很多,对语文教学批评尤其多,我觉得有些问题讨论是好事,但是讨论当中需要真知灼见。

语文是通过表达能力、交流能力、获得信息能力等体现出来的生存能力;是通过概念、表达、是非判断、逻辑推理等思维能力体现出来的发展能力;语文也是一种素养,是一种通过诗、词、歌、赋、小说、散文等语言形式的创作、欣赏和传承体现出来的艺术素养、文化素养,人类正是通过这样的素养使得人类创造的精神文明和精神文明得以世代相传;

 

其次,语文才是一门知识
一门关于语言和文字、文章的知识课程


 

因此,把语文作为单纯的课程,围绕着百十个所谓核心知识点讲来讲去、考来考去,难道不是舍本逐末吗?
 

所谓“能力”就是指完成某项任务、解决某个问题、实现某项目目标的一种能量、一种本领。这种能量或本领是指实践主体(即学习者)在实践过程中从对客体的重复接触、多次尝试和反复练习之中获得的。

语文既然是一种能力,那么语文课就应当按照能力培养的模式去运作。即语文能力要在学习者听、说、读、写的实践过程中去获得,要在学习者听、说、读、写的实践过程中去提高。听、说、读、写互为依存,互为助力,是一个整体。因此要强调多听、多说、多读、多写。

为什么要强调“多”?因为能力也好,技艺也好,是依靠多次重复才能够获得的。多次重复可以使生疏演变为熟练,多次重复可以从熟练中产生技巧。具有了“熟能生巧”的活力,创新能力也就在其中。

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尤其要重视的是读,读是基本的技能,多读所诵,感悟就在其中。因诵成好,因诵成悟,因悟成巧,因巧成神,语文素养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升华的。

所以,诵读是语文能力获得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德国哲学家狄慈根所说的“重复是学习之母”。

针对当年语文课讲得多,练得少,花样多,学得累,获益少,示范课做得多,表演多,实效少的状况,我赞成提“返璞归真”这个口号。

这次论坛群贤毕至,智者云集,还有很多国外专家和朋友参与,必对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我祝愿大会圆满成功!

校长会 王晓霞现场编辑整理


来源:校长会

更新:2015-10-19 04:45:39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