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警惕“考证乱象”让新职业培训变味

作者:chzy196891 来源:罗平职业技术学校 点击:2086

警惕“考证乱象”让新职业培训变味

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不断催生出新的职业。无论是官方认可的新职业,还是市场认可的新职业,均引发了“培训考证热”。通过培训考证,为新职业从业者加持,本来是一件好事。但从实际情况看,不少新职业培训“变味”了,同一职业培训不仅培训内容各不相同,而且证书五花八门,令人难辨真伪。

一、准入门槛低,培训机构鱼龙混杂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很多中小学生正在遭受泛滥的校外培训的“绑架”,比如在上海和江苏,校外培训机构的数量达到了中小学校数量的4.5倍。可是在火爆的校外培训市场上,培训班五花八门、鱼龙混杂,部分机构门槛低、质量差。

笔者曾在浏览一家辅导班师资介绍时,发现一个熟悉的面孔——孩子初中学校的一名退休老师。“仔细一看,介绍太假了!明明是普通学校的一级教师,被说成是重点学校的高级教师;明明是初级中学的普通任课教师,被说成是高级中学的学科带头人……作为家长,我还敢把孩子交给这样一个连诚信都不要的辅导班吗?”还有读者来信反映,不少培训机构的老师其实是实习生,根本没有从业资格和教学经验,“只要有一张金发碧眼的脸,都能成为外教”。

除了假宣传,还有假培训、假成绩等乱象。读者小黄在浙江打工,由于工作忙、无暇照顾孩子学业,就把孩子送到一家辅导中心。没想到期中考试时,孩子的成绩不升反降。“为了弄清情况,我去辅导中心接孩子时,看到其他几个孩子还在接受辅导。我故意放慢给孩子整理书包的速度,结果听见老师说,‘这是今天的作业答案,你们快点抄完,等下你们的家长就该来接了!’”听到这些,xiao黄大呼上当。

无独有偶,读者老温给孩子报了一个“包提高10分”的辅导班。事后他发现,在培训机构测试时,孩子的成绩确实有提高,但是一回到学校测试,成绩并没提高多少。“原来,培训机构的老师会‘抓题’,测试都是培训过的相同题型,到了学校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这完全是糊弄家长。”之所以会出现种种乱象,是因为一些培训机构只以赚钱为目的。读者张之的一位老同学经营了一家培训机构,生意一直很火爆。老同学说,“一共9个老师,学历都不高,老师教得怎么样、孩子学到了什么,反正没有具体的衡量标准。再说,大多数家长也不会深入了解我们的教育理念和师资力量,给孩子报名往往是盲目跟风和攀比。”老同学的这番话让张之大为吃惊。

针对这种情形必须规范培训机构发展,学校切断与培训机构的利益共生链条.

2018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对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提出具体措施。其中,针对教学质量问题,《意见》明确提出,校外培训机构必须有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从事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知识培训的教师应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针对市场准入问题,《意见》明确提出,校外培训机构必须经审批取得办学许可证,登记取得营业执照,才能开展培训,并严格审批登记。

  “课外培训机构的治理,需要疏堵结合,重视源头治理。一方面规范教育培训机构的行为,引导它们走向促进素质教育的转型发展;同时,要规范地方政府和学校的行为,提高中小学育人能力,从源头降低学生和家长参与课外培训的需求。”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杨东平说。“只有中小学校保障‘零起点教学’的真正落实,提前教学、超标教学的校外培训顽疾才能真正消除。”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党委副书记陈国治指出,中小学校还要严守招生纪律,自觉切断与校外培训机构的利益共生链条,不通过校外培训机构挑选生源,不与校外培训机构联合招生,不以校外培训机构的任何培训成果作为招生入学条件。

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了《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该办法从招用条件、招用程序、从业禁止、行为“红线”、监督检查、处罚制度等方面作出规定,引导校外培训机构建立健全相关管理机制,坚持用人标准,规范招用程序,优化人员结构,提高人员素质,不断提升培训服务质量。给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设门槛划红线,等于给他们戴上了“紧箍”,不利于行业发展。其实不然。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的管理,制定科学的招聘、过程监测与退出机制是新阶段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治理的关键环节,而从业人员的科学管理,是推进校外培训机构优质发展的抓手。更在于无规矩不成方圆,“野蛮生长”终究没有出路。因此对于培训机构及其从业人员来说,看似“紧箍”,可更是出路所在。如果依然故我,自行其是,结果也就只能被淘汰出局。

无论《管理办法》的出台还是给校外培训从业人员设门槛划红线,都是基于校外培训供给端推出的重要改革措施,通过规范机构用工管理,提高机构设立和准入门槛,加大违法违规成本,不仅可以淘汰一批不合格的培训机构,还可以促进从业人员规范化和职业化,提升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进而能够有力促进学科类校外培训乱象基本消除、校外培训热度逐步降温、培训质量逐步提升等“双减”目标的达成,从而实现多赢。

二、夸大证书的作用,损害群众合法权益

1994年,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作为科学评价人才的一项制度,被写入劳动法。此后,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应运而生,并催生了各种培训热、考证热。2010年的一项统计数据表明,全国各类职业资格证书超过1000多种,内容涵盖各行各业,真可谓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办不到的证书。
  很难说究竟是巨大的市场需求带动了“证书经济”,还是火热的“证书经济”培育了证书市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任何一种事物一旦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并且牵扯到太多的利益因素,必然会走向它的反面。一方面,泛滥的证书无形中抬高了求职、就业的成本,却没有相对地提升劳动素养和技能。许多职场新人尤其是应届毕业生,花费不菲的时间和金钱,成为“证书一族”,手握十几、几十个证书却依旧找不到理想的工作。
  另一方面,由于巨大的利益诱惑,以及缺乏必要的监管,整个职业资格许可领域也是泥沙俱下,有些培训机构借机敛财,通过办班、教材、考试来收取高额的培训费、教材费、考试费。在这个意义上,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科学评价人才”的初衷已经微乎其微,倒是一些培训机构和个人赚了个盆满钵满,不客气地说,职业资格证书已经沦为某些人的“造钱机器”。
  就眼下而言,清理和整顿职业资格证书市场无疑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但更需反思的是:职业资格证书为何成为今天这个样子?或者说,该清理和整顿的是证书本身吗?事实上,职业资格证书的制度设计并非没有价值,它通过资格认证的方式,形成一个可量化的标准或数据,既为求职者提供帮助,又能为市场提供参考,理想化而言,它能够打破“文凭至上”的垄断,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之所以异化为“造钱机器”,源于其背后的“权力经济学”。
  本质上说,职业资格证书仅仅是对一个人的客观评价,而非一个人进入某个行业的制度性门槛。正如文凭不能代表一个人的能力一样,一张证书同样不能说明一切。但在现实中,由于职业资格考试机构和相关培训机构都由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主办,他们不仅有权制订游戏规则,而且有权将职业资格认证与行业准入直接联系起来。打个形象的比喻,本该作为市场监管者的行业主管部门却成了市场,卖起了门票,证书市场不乱才怪。
  每一张证书的背后都是可观的报名费、考试费和培训费,每一张证书的背后事实上又是一张张私自滥设的行政许可。这就是权力经济学的可怕之处。一方面,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收益却非常可观,并且可以无限复制,另一方面,权力既可以创造市场,又是这个市场的垄断者和监管者。证书之乱,就乱在公私不分,权力与市场不分。
  从这个意义上说,现在该做的,不仅是在数量上对职业资格证书进行削减,更要防止权力伸手过长。为此,无论是行业主管部门,还是行业协会之类的准行政部门,都需要重新定位,以明晰其职责范围和权力边界。说白了,一些职业资格证已经沦为权力寻租和自肥的道具而已,只有切除“权力奶酪”、斩断职业资格利益链,才能挪走市场的绊脚石,倒逼政府处理好权力与市场边界这一老生常谈的问题。越是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越不能容忍这种权力寻租行为。

三、买卖证件频现,职业认可度低

“证书”在不少人心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对即将出门的应届毕业生来说,职业资格证书更是进入社会和行业的通行证和敲门砖。而面对社会上出现各种各样的证书,尤其是一个行业内也细分出五花八门的证书,如在“厨师”行业内,就既有“厨师证”,又有“中点证”、“西点证”、“烧腊证”等,总体上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设立,对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具有重大意义。但是职业资格许可认证与管理使用制度在执行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已经背离了规范管理、提高业务能力等目标 。

  职业资格证书过多过滥,人为抬高就业和创业门槛,耗费了社会大量资源,也有可能阻碍人才市场的健康发展和人才竞争力的提升,甚至导致政府行为扭曲或滋生腐败。一些买卖证件滋生。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一些地方、部门、行业自行设立的职业资格多达2000多项,职业资格种类繁多、交叉重复现象严重,证书太多、考试太滥的问题非常突出。”陈宇用数字佐证了职业资格证书的“多”。 

  不仅如此,职业资格证书发证机关多样、标准不统一造成证书的权威性大打折扣。除了证多、管理混乱之外,一些“完全没必要”“没有技术含量”的职业资格证也在规范的名单之中。

针对当前职业资格证社会认同度不高,不具有权威性的现状,应该采取的措施:

1、 不举行任何形式上的职业培训。

2、 加强考核人员培训,严肃考试纪律。

3、 加强与职业院校沟通。对于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关的政策及要求时与职业学校沟通。

4、 完善职业资格证的颁发程序,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5、 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

6、 增强职业资格证对实际那里的考核。

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1)  存在的主要问题——“四太一槛”

1、 资格内涵界定太宽——准入类和非准入类都视为职业资格

2、 资格管理部门太多——中央部委、地方主管部门、行业协会

3、 资格证书名目太杂——多部门自主设置,证书太多太滥

4、 资格鉴定考试太乱——培鉴连接,为考而培,考试乱,水分多

5、 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就业创业的一种门槛。

(2)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改革建议

(一)  、政府主管部门角色定位

1、 解决既当“裁判”又兼“运动员”角色问题

2、 到2020年,政府部门所属技能鉴定中心退出评价认定工作

3、——人社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实施方案(2018-2020年)》

(二)、明确目标

1、建立健全以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 定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为主要内容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

3、 完善宏观管理、标准构建、组织实施、质量监管、服务保障等评价工作体系

(三)、评培分离

1、 评培不分离导致培用“两张皮”

2、 培训、评价、使用、待遇四者关系

3、 对于“培训”,“评价”是指挥棒;

4、 对于“使用”,“评价”是“桥梁”;

5、 对于“待遇”,“评价”是“推进器”。

(四)、诚信评价

1、 以诚信评价等级换取企业待遇对应

(五)、创新措施

1、 技能评价的措施

2、 按规定程序,备案、公布愿意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且具备评价条件的用人单位

3、按规定程序,备案、公布愿意开展技能人才评级且具备评价资质的第三方评级机构

(六)职称评价的措施

1、基本精神:把高技能人才提升为工程技术人才

2、能力考核:执行操作规程能力、解决生产难题能力、完成工作任务能力、参与技术改造革新能力、传技带徒能力

3、主要指标:技能技艺等级、工作实绩等级、生产效率等级、产品质量等级、技术和专利发明数量、科研成果数量、技能竞赛成绩



更新:2022-04-16 07:15:55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