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豫西的广袤大地上,有一颗璀璨的明珠 —— 卢氏。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卢氏,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在岁月的长河中,经历了无数的沧桑巨变,如今正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
-
我是1981年中等师范毕业后回到农村学校教书的。一直到我2000年底离开家乡前,几乎每年农忙时都在帮我父亲种田地。所以,我算是比较熟悉我家村子的情况的。昨晚,天刚黑不久,我独自一人在村子里的水泥路上溜达。没有狗叫声,没有孩子们的叫喊声,也没有遇到一个行人。如果不是几户人家的窗户里射出来的电灯光,可以说是万籁俱寂了。
-
国庆前,我弟弟在电话里告诉我:“哥,今天我给你揽了个生意——武潭镇要请你来给老师上一堂课。武潭教育基金会的会长周阳辉,他要以基金会的名义来请你。说是‘生意’,但我已经替你承诺不收一分钱,连机票、车票都要你自己买哦。”
-
礼赞卢氏颂巨变”征文展播(052)| 赵长春:在范里的春天中畅游
早年,在省城一家报社谋职,采访过卢氏县委大院。当时,朋友就推荐到全县第一大镇范里去看看,时间紧凑,没有成行。遗憾之余,有了一套卢氏旧县志来安慰。翻阅中,其《古迹》卷中有“范蠡湖,在范蠡镇西,镇以范蠡定名”的文字,留下了很多念想:有机会,一定来这里看看。
-
“礼赞卢氏颂巨变”征文展播(051)| 于 娟:为了那一句承诺 那一份情怀
今年是建国75周年,盛世华诞七十五载,祖国山河壮丽如画,华夏大地沧桑巨变。自由山水清清卢氏,英雄土地红色莘川,地处豫西深山区的革命老区卢氏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古老的双千年古县也焕发了新的生机。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卢氏人,我从小在县城长大,亲身感受着她的每一步成长、每一个变化,总想为她写点什么却又觉得无从下笔。
-
去看秋天(灵芝坡耕读书院2024秋冬第二期活动小君子文章集)
今天是阴天,我和妈妈骑着电动车在路上,路上凉飕飕的,叶子上都有许多小水珠,我们到达了游学营以后,我们换上游学衣,开始唱起了我们的少年君子歌“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我们每个人的精神都像这玉一样非常珍贵。
-
【李镇西】这是中国最好的小学!至少可以名列前五。你服气吗?(文末有小视频为证)
因为我为该校捐建了一座食堂,这座食堂被命名为“镇西田小馆”(“田小”,即“田字格小学”的简称),我应邀出席该食堂的揭幕仪式,所以我来到了这所“大山里的未来学校”。该校执行校长张建伟专程开车到重庆把我接到学校。路上张校长告诉我,现在学校有70多个学生,其中有10多个孩子来自外省,还有来自北京、成都等地的孩子。我吃了一惊:大都市的家长为什么要把孩子送到这大山里来?
-
三十多年来,曹老的音容笑貌时常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宛如昨日。曹老的谆谆教诲、奋发向上的经历以及对我的期待时时铭刻在我的心中,鼓励我前行,鞭策我奋进。
-
2016年10月10日,我从昆明回湖南,1200多公里,平时是一脚油门开到家的。那一次,鬼使神差,开了900多公里,路过凤凰时,竟然想停下来住一晚。住下后,却发现吊脚楼下灯红酒绿,唱歌的鬼哭狼嚎,吆喝的死去活来,停不下来,根本停不下来。我是根本睡不着,很无聊,突发奇想要注册一个公众号。
-
今晚的明月,清晰而明亮,温暖又感动,就像一树一树的梨花盛开在心头,朵朵都是美好,其中,芬芳那朵是小学的周老师用心浇灌的,明艳那朵是高中的席老师挥毫描摹的,而高贵那朵则是大学朱老师倾情点染的。
-
深夜11点,五十多岁的常女士洗漱完毕,正准备上床休息,突然头疼,人一下子站不住了。老伴见状赶紧上前搀扶,哪想常女士开始出现喷射性呕吐,之后就意识不清了。老伴慌忙将她送到卢氏县中医院脑病医院。经医生检查,常女士被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破裂。
-
8月8日,我们迎来了第十六个全民健身日。各地围绕“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纷纷组织开展主题活动。人人健身、天天健身、科学健身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我是一个健身爱好者,晨昏空闲时,时常会跑跑步或跳跳操等进行锻炼。经历并见证了卢氏群众体育从弱到强的巨大变化。
-
小时候我太淘,母亲提前一年将我送进了学校。学校就在村里,最大的优越性是逃学方便。因为校园的院墙多处倒塌,其中一个缺口正好和一户人家的后院相通,有时候上学晚了,我就直接穿过那户人家的后院进入学校,可以节省一半的路程。教室破旧而阴暗,到了冬天,窗户被纸糊上,即使是晴天也显得光线严重不足。听母亲讲,这里原来是火神庙,是供奉火神爷的地方,后来虽然改建成了教室,但从房脊和檐柱上隐约可显的五彩雕绘,可以想象到当年这里香火的鼎盛,自然也给我们无端带来了恐惧。早上若来早了,就不由得趴在门缝里朝黑糊糊的教室里看,担心是不是有青面獠牙鬼神之类的东西藏在里头。
-
28日拂晓,我们营以二连、三连、营部、机枪连、炮连、一连的先后顺序,从郭蛮高地向650高地穿插前进,拂晓时分,山上大雾弥漫,能见度不过十几米。
-
今年教师节期间,教育部、省教育厅、三门峡市教育局分别开展了“抽屉里的旧时光”“时光印记——我从教的这40年”“我的好老师”等系列征集活动,号召广大教师和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分享自己教育故事,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今天为大家分享灵宝市第一高级中学学生田青禾的作品《永恒的身影》。
-
据说下场苹果园、坡根自留地、后坟边子都是乔家方坟(祖坟),占地数十亩,柏树参天,墓碑林立。大炼钢铁时期,这里的树木几乎被砍伐殆尽;“破四旧”时期,墓碑全部被激进分子砸毁,残碑碎片随处可见,有人背回残碑当打胡砌的底板或垒猪圈。最近回村里转了一圈,居然一块残碑都没看见,问了几个邻居,一时半会儿都也想不起来石碑都哪里去了。
-
惊闻刘育贤老师于9月9日不幸病逝,十分悲痛。本想写一篇悼念的文章。怎奈帕金森病加重,两手颤抖提不起笔,近来病情有所好转。勉强提笔写两行文字。已表对刘老师的怀念。 刘育贤同志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著名儿童作家,也是我的好老师、好朋友、好兄长。
-
“礼赞卢氏颂巨变”征文展播(045)| 叶新波:卢氏烟叶产业四十年的变与不变
卢氏县位于豫陕交界处,全县辖19个乡镇,232个行政村,39个街道(居委会),总人口31.7万。全县面积4004平方公里,是河南省地域面积最大、平均海拔最高、人口密度最小的深山区县。卢氏县地处河南省西部,北通三晋、南望荆楚、东临洛阳、西接秦川,历史文化悠久、生态环境宜人、自然资源富集,被誉为“中原绿宝石”“河南后花园”。
-
“礼赞卢氏颂巨变”征文展播(044)| 郭卢娟:从出走到归来
山是真的大,层层叠叠的,即使站得再高,目光的尽头仍然是山。村子就坐落在山的某一个褶皱里,住户之间难以相见,能够互通讯息的是饭时山间林木丛中升起来的缕缕炊烟,还有山里人家豢养的鸡鸣犬吠。
-
“礼赞卢氏颂巨变”征文展播(043)| 赵冰凌:幸福生活变奏曲
“政府在咱街上小区里给我分了一套扶贫房,我儿子办了个门窗加工厂,我和我儿子一起干,每年挣不少钱,我在建业小区买了一套房子,现在我们一家人都住在城里,孙子也在城里上学了!”一次,在街上遇到我老家的邻居老闷儿,他满面春风,自豪地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