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警惕!30个看似“正能量”的教育经,可能正在被歪解!

    教育教学中有许多看似相近却内涵迥异的概念,一旦混淆,就可能让教育实践偏离正轨。以下30条关键认知,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警醒——别让这些教育教学的“真经”,在执行中被唱歪了调。

    校园观察 王红顺 2025-08-23
  • 詹大年/“爸爸的力量”不是用来战胜孩子的

    社会在发展,家庭的功能在改变,家庭成员对家庭的依赖性在减少,父亲的权威性受到挑战。半个世纪以前,中国的农村基本处在农耕时代,我是湖南农村长大的,我不清楚城市人的家庭生活。那时候,我们做顿饭都要全家人合作:爸爸挑水,妈妈抱柴,我煮饭,妹妹拣菜。

    校园观察 詹大年 2025-08-22
  • 詹大年/不能用公园思维、展馆思维去做校园文化设计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校园文化设计的使命则是搭建唤醒的桥梁。当我们打破"展馆思维"和"公园思维”逻辑,让每一面墙都能对话,每一处景都能参与,校园才能真正成为滋养生命的土壤,而不是仅供参观的标本。毕竟,教育的生命力,永远藏在那些充满烟火气的互动与生长里。

    校园观察 詹大年 2025-08-21
  • 警惕!30个看似“正能量”的教育经,可能正在被歪解!

    这30个“不等于”,是教育实践中亟待厘清的误区警示。误读它们,教育极易滑向形式主义、短视功利,甚至南辕北辙的方向。教育需要真智慧而非口号崇拜,需要静心耕耘而非盲目执行。教育的复杂性,往往就藏在这些易被混淆的概念里。厘清边界、辨明内涵,才能让教育实践不跑偏,让每一份教育努力都真正指向育人本质。

    校园观察 王红顺 2025-08-20
  • 【李镇西】“生涯”是“规划”出来的吗!

    我退休后创建了“李镇西博士工作站”,这是一个吸纳理想主义年轻教育者的学习共同体。与一般的“名师工作站”不同,我从不要求成员们制定任何“成长目标”和“学习计划”,也不要求他们定期写总结,我自己当然也从来没制定过“培养计划”。教育局对我们也没有任何“阶段性考核”和“成果验收”。一切都是开放而自然的。我对老师们说:“我不要求你们必须成为特级教师或什么名师,只要你们永远热爱教育,热爱孩子,永远保持激情与好奇,永远处于一种尝试和探索的状态,能够享受教育的幸福,就可以了。幸福比优秀更重要!”

    校园观察 李镇西 2025-08-20
  • 詹大年/ 所谓“开学收心”,基本都是瞎操心

    开学了,家长只需要问问孩子:“要帮你准备哪些东西?”其他都是孩子自己的事。他不说,您别管。开学就像开花,正常的事,只是一个季节。一年还“开”两次呢。家长一紧张,孩子也跟着紧张。家长的焦虑会让孩子不知所措。一个开心、自信、从容、独立的孩子比什么都好。 “开学恐惧症”是吓出来的。

    校园观察 詹大年 2025-08-20
  • 詹大年/如果不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学校制度有什么意义?

    我曾读到某校的《处分条例》部分内容—— 第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者,给予通报批评处分。 1、染发、怪发、烫发、染指甲、戴耳环、戴首饰,经教育不改者;2、在教室或走廊跑跳打闹喊叫,语言不文明,累计超过三次者;3、不服从教育、顶撞老师,经教育能承认错误,并改正者......8、擅自进入学校禁止场所(如楼顶、生活区、行政办公区等);......11、就餐不按值周教师要求做,出现违纪并造成影响者;......13、私自携带、偷吃零食被发现一次者。

    校园观察 詹大年 2025-08-19
  • 詹大年/优秀的孩子,为什么也会自我伤害呢?

    有位妈妈问我:"我的孩子很优秀,但我想不清楚她为什么会伤害自己?"原来,这位母亲是一位中学教师,她的女儿从来就是好孩子,中考成绩特别优异,考入了重点高中。女孩上高二后,频频出现用小刀刮伤手臂的情况,成绩也明显下滑。后来,孩子慢慢不去学校了。这位妈妈问我:"孩子成绩那么优秀,一直名列前茅,她应该很满足呀......为什么还要伤害自己呢?"

    校园观察 詹大年 2025-08-18
  • 教育问道AI之029 修订后的初中生物教材有什么变化,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什么?

    初中生物和地理目前在大部分省市自治区还是中考科目,只是提前在初二考,按照赋分记入中考成绩。根据2022版义务教育新课标修订后的初中生物教材有什么变化?特别是全国使用比较多的人教版教材和山东部分地区使用的济南版教材,在内容和编写体例上有什么变化?我请教Deep Seek,答复如下,可供初中生物教师参考。

    校园观察 王敏勤 2025-08-17
  • 丑小鸭中学|“道理都懂,做起来却难”——大概是所有父母在教育路上最深的共鸣

    “道理都懂,做起来却难”——这大概是所有父母在教育路上最深的共鸣。辅导作业时,明明知道“吼叫解决不了问题”,可看到孩子磨磨蹭蹭的样子,嗓门还是忍不住拔高;看到试卷上的红叉,心里想着“要耐心分析原因”,话到嘴边却成了“怎么又错这么多”。

  • 詹大年/有多少爱,可以胡来?——从7岁自闭症孩子在夏令营遇难说起

    8月9日,7岁的铠铠孩子在大理苍山走失,13日搜救人员发现了他的遗体。铠铠是在夏令营活动中走失的。当时是4个老师,带着7个孩子,其中一个就是自闭症的铠铠。发现铠铠不见了的第一时间,老师就在寻找,为什么却找不到铠铠? 因为自闭症孩子与其他正常的孩子不一样——自闭症孩子存在社交与沟通障碍的双重困境,眼神接触与语言应答缺失,还有主动回避互动倾向,在险境中表现为“躲避而非求救”的反常思维模式。也就是说,即使铠铠听到了“铠铠,你在哪里的”是声音,铠铠也是不会呼应的,即使铠铠发现了别人在寻找他,他采取的方式是躲避而不是“现身”。

    校园观察 詹大年 2025-08-15
  • 詹大年/“如果你再努力一点,成绩会更好......”这句话背后的伤害

    很多时候,家长或者老师会对孩子说:“你如果再努力一点,你的成绩会更好......”这句话的出发点往往是希望激励孩子进步,但从实际效果和教育逻辑来看,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或者说,伤害大于激励。

    校园观察 詹大年 2025-08-14
  • 詹大年/“考上清华奖励100万”?钱从哪里来?

    今天,在新京报公众号看到一个消息:广西一女生考上清华大学,该生就读的高中学校奖励其100万元的奖学金。重奖高考优生(特别是考上清北的学生),这些年来不是什么新鲜事。大张旗鼓是手段,轰动效应才是目的。我认为,这种重奖励举措的本质不是教育,而是一种恶性的商业竞争。

    校园观察 詹大年 2025-08-13
  • 一线教师最想撕掉的九大形式主义标签

    晨起备课的思路刚理顺,班级群的打卡提醒已弹出;教案上的红笔批注还没写完,迎检材料的补充通知又发来;好不容易等来的周末,却被"自愿参加"的培训占满……这届教师的日常,总在"该做的"和"被安排的"之间反复拉扯。那些看得见的"九多九少",像一层层形式主义的茧,裹得教育初心越来越沉。

    校园观察 王红顺 2025-08-11
  • 詹大年/ 健康的生命空间本该越来越大,而孩子的空间却越来越小

    这应该是大多数孩子上学的现状——早上5点多起床,晚上11点多睡觉,期间都是作业作业作业。——在孩子的生命空间里,只有做不完的作业。去年12月初,60多位校长来昆明丑小鸭中学参观,看到学校到处都是书,听我介绍“这些书不用借也不用还,想拿到哪里都可以”之后,有位校长提了四个问题。

    校园观察 詹大年 2025-08-11
  • 建议贴:进入初三高三毕业班学子必知:影响成绩的“四重四害”

    在毕业班的征程中,每一位学子都像是在知识的海洋里奋力划桨的水手,都渴望抵达成功的彼岸。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不少因素会影响着大家前行的速度和方向。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影响成绩的“四重四害”,这可是每位毕业班学子都应该尽早明白的事。

    校园观察 王红顺 2025-08-10
  • 詹大年/对复学孩子来说,“复”比“学”更重要

    我遇到过不少休学的孩子,他们满怀信心地去复学,但入学不久却又退缩了。因为,他们害怕老师向他们要成绩,害怕家长让他们拿追赶分数的计划,他们害怕考试......因为这样的"复学",都是奔着分数去的。

    校园观察 詹大年 2025-08-10
  • 建议贴:进入初三高三毕业班学子必知:影响成绩的“四重四害”

    在毕业班的征程中,每一位学子都像是在知识的海洋里奋力划桨的水手,都渴望抵达成功的彼岸。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不少因素会影响着大家前行的速度和方向。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影响成绩的“四重四害”,这可是每位毕业班学子都应该尽早明白的事。

    校园观察 王红顺 2025-08-09
  • 观察贴:这四个反常错位现象你们学校存在吗?

    晚自习结束时,办公室的灯还亮着。张老师揉了揉发酸的后颈,电脑屏幕上还停在"秋季安全教育月活动方案"的文档里——明天要交检查材料;李老师手机弹出家长群消息:"王主任说下周'劳动教育进校园'要拍宣传视频,麻烦各位班主任组织学生穿校服摆拍";而最让陈老师头疼的是,班里那个总在课上摔椅子的男生,今天又把前排女生的辫子系在了门把手上......

    校园观察 王红顺 2025-08-07
  • 陶行知思想文化引领下的教育思考【系列一】

    走进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世界,我感触至深:他的教育事迹感人至深,他的教育思想更如明灯般给予我思想的启迪。多年来身在教育一线,我对教育有着诸多思考,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始终如指南针般引领我在教育领域不断探索前行。今日,我便与大家分享对他 “社会即学校” 这一思想的理解与实践思考。

    校园观察 蒋庆军 2025-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