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个有限游戏。游戏的赢家,从来不是玩游戏的人,而是游戏的设局者。为了在游戏中赢得更多的利益,设局者会不择手段夸大游戏的价值。这,对于设局者来说,没有错。高考是个产业,名师啦、名校啦、学区房啦、银行啦、JDP啦......统统都在这个产业链中。高考这个游戏,玩不行。你懂的。考分,是撬动“地球”的支点,是游戏的赌注。考生,是游戏的工具。
-
-
詹大年/高考时的各种“爱心表演”,本质是成年人的“形象营销”……
高考这几天,各种服务考生的"爱心活动"很多。比如,送行助威、心理减压、免费接送、免费饮水……等等这些活动,固然会营造一种温馨的社会氛围,让考生们享受几天大熊猫级别的保护。但我想知道的是,今天的考生们真的需要这些吗?
-
詹大年/遇到孩子的教育问题,“问AI就可以了......”吗?
自从我用AI以后,遇到有人咨询这类问题,我基本都是秒回一句:“如果你只是想在线上找答案,那就问AI吧。它的回复会让你最满意。”有时候我还会补充一句:“我也是从AI上复制给你的,还不如你自己直接去问。”
-
我说:“那就别管他。这是一个正常孩子的状态。你想,放假不能睡懒觉,什么时候睡懒觉?放假不能打游戏,什么时候打游戏?孩子之所以在你面前表现得肆无忌惮,就是因为他认为爸爸妈妈是安全的,家里是安全的。家庭有教育功能,也有休闲、娱乐、放松的功能。
-
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理事会议,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代表愤怒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分子和各国反动派残杀、毒害儿童的罪行。会议决定以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它是为了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抚养权,为了改善儿童的生活,为了反对虐杀儿童和毒害儿童而设立的节日。(据百度百科)
-
各种同学家长们好,一次线下的机会让我认识了侃叔,我们相谈甚欢,交流后得知,他高考数学149分,北大数学系毕业,并且对于理科的提分方法和孩子普遍问题洞察的非常精准独到!下面是他想对大家说的理科提分方法,一定能帮助到各位面对理科痛苦的家长同学们。
-
肚子饿了以后,人会有气无力,会烦躁,会莫名其妙地发火。如果饿了得不到食物,可能还会骂脏话,攻击人,甚至还有会去偷、去抢......烦躁、发火、骂脏话、攻击、偷、抢......这些问题看起来都是道德品质问题。其实,获得食物,满足需求,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的方法。
-
在《处理“早恋”问题的三条原则》发布以后,收到了这样一条留言:“......本人曾尝试用詹校长的方法处理学生'早恋',只因不能很快奏效。便被学校领导批评为'鼓励学生早恋''班里学生早恋太多'......”
-
园园一直跟单身妈妈生活在一起。15岁了,园园不愿意失学了,也不愿意回家了。妈妈找到园园时,园园已跟小男朋友在一起好久了。妈妈怕了,把园园送到丑小鸭中学。园园是个漂亮的女孩子,集娇气与霸气于一身。到丑小鸭中学的第三天,园园亲手交给我一张纸。这是一张普通的从作业本上撕下来的纸,纸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字。“詹大年,你妈个X”——这是开头的7个字!
-
2024年4月21日,我走进了沈阳市浑南区第九小学。这所公立小学,校门口像一个野战营地,孩子们从二楼到操场可以直接坐滑梯,操场上全是轮胎,全校2900多孩子全都骑独轮车,教师在走廊上办公.....
-
“你利用打游戏的时间,多背几个单词会要你的命吗?你连游戏的瘾都控制不了,你还怎么控制你的人生?你现在打游戏考不上好大学,将来工资三千,你现在好好读书将来工资三万。你怎么做出如此愚蠢的选择呢?......”孩子振振有词,一幅苦大仇深的样子。
-
李遵:你好,李校長,很榮幸今天能夠與你坐在一起去有一個交流的時間。1999年,澳門回歸祖國的那一年,請您回顧一下,那時您在澳門嗎?做什麼工作?心中是有一個怎樣心情來迎接回歸?當時對澳門回歸有什麼盼望?
-
在教育实践中,师生冲突是难以完全避免的挑战。如何在冲突中坚守教育本质,让惩戒成为引导学生成长的契机,考验着教育者的专业智慧与责任担当。我们不妨从时间、空间、温度、法规、程序五个维度,来寻找适宜理性的应对策略。
-
别再逼孩子努力了!扎心真相:班上第一名和倒数,差的不是成绩,而是……
昨天收到了班主任的通知,说期中考试已过,让孩子提前预习下上半学期的内容,为期末考试做准备。拿到期中成绩单,发现娃上半年学期的英语学习情况,不能说是“毫无进展”,只能说是“完全摆烂”。
-
詹大年/“问题”本身不会伤害孩子,伤害孩子的是“问题”带来的情绪和态度
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被负面情绪裹挟,失去自我修复与调整的能力。培养治愈能力与纠偏能力,是我们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也是我们每个人追求幸福人生的必修课。当我们学会以平和的心态面对问题,用治愈和纠偏的力量化解危机,幸福便会如影随行。
-
我的一位好朋友,教了一辈子书。退休以后老两口专业给两个孙子当陪读。他说:"没想到,我退休以后更累。每天要接送两个孙子上学、放学,还要陪着他们做完作业,每天要时时刻刻盯着两个家长群,生怕漏了群里的信息。如果漏看了群里的信息,就怕被认为'不配合学校',又担心孩子在学校挨批……配合呀,配合呀,已经完全没有了自由。"
-
我遇到不少的自称是“学家庭教育”的人,他们经常向我诉说他们的挫败感和无力感。我发现他们的学习目的要么就是解决自己孩子的问题,要么就是获得一个“XX师”的资格卖课程赚钱。结果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仅只是被别人收割了。
-
詹大年/李希贵的学校只有一个“禁止”——禁止老师向学生说“禁止”
北京第一实验学校正大门,没有什么气势,也没有什么特色,就只是在铁栅栏的围墙上开了一道口子,像其他学校的后门。门与房子的距离不过20多米,也没见那些有寓意的雕塑、有故事的树木、有感觉的草坪、有文化的石头和有意义的标语……
-
孩子做事情缓慢,孩子性格内向......这些看起来是缺点,其实都是个性。个性不是优点,也不是缺点,而是特点。个性,基本是天生的。天生的东西,难以改变。孩子做事火爆不一定是好事,做事缓慢也不是坏事。孩子性格外向不一定是好事,性格内向不一定是坏事。
-
我很多次遇到家长的求助,他们说孩子无可救药了。“逃学,不与父母沟通,把自己关在家里,整天打游戏,黑白颠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