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真情——开启留守学生心灵之窗的钥匙

作者:李黎明 来源:长阳榔坪中心学校 点击:3195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劳动力战略转移的不断扩大,进城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这一方面增加了贫困山区农民的收入,另一方面又加大了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教育难度,这些孩子(习惯称为留守生)由于长期与爷爷奶奶,叔叔婶娘甚至亲戚朋友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与教育,其行为大多表现为任性,自控能力弱,学习习惯差,沉默寡言,喜欢独处等不良习惯,如果班主任、学校不及时关注他们,任其发展,久而久之会使他们产生心理疾病。通过与他们长期打交道,经验告诉我,真情是开启留守学生心灵之窗的钥匙。

对留守学生的教育,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效果良好。

一、日记交流,师生诉真情。

我利用教语文得天独厚的条件,布置学生写日记时,要求他们“我手写我心”,利用日记这个载体,倾诉他们的心声。在留守学生的日记中,有对远方父母的思念,有对全家团圆的渴求,有对其他孩子上学有父母相送的羡慕……在批改这些学生的日记时,我时常被他们的真情所打动,于是,我也用手中的笔鼓励他们、引导他们、教育他们。让他们有困难找老师,老师甘愿当他们忠实的听众,乐意成为他们心灵憩息的港湾。这样,日记就成了师生,生生交流、沟通的纽带,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增进了师生感情,使得学生信任我,有话愿意找我说,从孤僻的阴影里走进了阳光地带。日记,实际上已成为我了解他们思想、心理、学习的晴雨表。

二、家校联系,书信传真情。

为使留守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我寻求家校联合教育的合力,开学初建立留守学生联系卡。我们让留守学生每隔一个月向远方的父母写一封信,如实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纪律等方面的情况。每当看到学生捧读远方父母回信时的高兴情景,我也从心底产生莫名的感动与欣慰,与此同时,每当留守学生有了进步,哪怕是一点点,诸如运动会上取得了较好名次,课堂上开始举手发言,作业又全对了等等,我总是把这一喜讯通过无线电波及时告诉给学生的父母,让做父母的一道分享孩子成功的喜悦,这样,一学期下来我电话费支出虽然多了,但换来的是沉甸甸、金灿灿的收获,我们好欣慰,,总是不自主的感到有一股甘泉在心中静静地流淌。

三、作业批改,评语见真情。

为了使留守学生在校生活安心,学习顺心,心理健康发展,我总是想方设法与他们沟通,让他们时时处处感到教师在关注他们、呵护他们,他们理应与同龄孩子一样学习生活。在批改留守学生的作业时,我特别留心,总是不吝惜自己的笔墨,在他们的作业本上,经常这样写到“你的字大有长进,继续努力!”,“今天作业很整洁,坚持!”,“你作业终于全对了,希望明天也一样!”“你上课精力集中了,这是进步的开始!”可以想像,学生翻开写有这样评语的作业本时的心理反应。

四、班级集会,活动促真情。

班级,是每个学生更是留守学生成长离不开的土壤,为了让他们体会到集体的温暖,我经常利用班团活动、特别的节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意义的班级活动,如举办“××班,我们共同的家”的讨论会,让学生人人参与讨论,发挥集体的聪明才智,齐心协力把班级建设好;利用周末,组织学生登山,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不怕困难,团结互助的品质;一学期中,我为留守学生举办一个共同的生日晚会,晚会上,同学们送祝福、献歌声、展舞姿、提希望,让他们感到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同样感到了“大家”的温暖,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真情是一条河,能滋润干涸的沙漠;真情是一把火,能驱散三冬的寒冰。只要老师多想办法,走进留守学生,用关爱去呵护他们,用真情去感化他们,相信留守学生也会和其他同龄孩子一样健康的成长!

 

更新:2008-11-11 06:39:38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