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小河滩探寻

作者:孟德祥云 来源:焦村一中 点击:5809


                     开方文苑


启开尘封的历史节选      


小河滩村是一个自然村,属于灵宝市尹庄镇开方口行政村。因为上世纪60至80年代 ,小河滩是国营新卫机械厂(124厂)总厂及科研所所在地,所以在灵宝出名。我们因族谱探寻的需要而前往小河滩村。

车行金城东南十里左右,透过车窗看到公路西侧,滩地的小麦绿油油,显示出一片生机。大官杨树栽植并不整齐,树虽高而莫忘根,所以每一棵都显得那么挺拔。车慢慢进入大华岭与九朵莲山相接之处,断密涧河从青山流出,水清澈见底,汩汩地不停流淌着,在峡谷口形成面积较大的河滩。然后奔向平川。由于村庄位于河滩上,就叫小河滩村。村东、南、西三面群峰环抱,树木繁多。地理位置特殊。小河滩村是这片山区唯一的出口。

放眼望去村西山地,横见侧出,地势形似一条船,山下是河。小河滩的张氏的祖先曾居住于此,寓意一帆风顺。山上的树木、灌木落叶时间不长,依然植立在山上,静静地好像在等待着什么?思咐了一会儿,哦!我终于明白了,一俟春天到来,他会把整个山装扮起来,给山披上绿装,到那时漫山遍野都是绿色。会山清水秀,万木葱茏,风摇树动,犹如绿色的大海微波荡漾,荡起涟漪,向一个方向扩散,延蔓整座山,再推向另一座山。那将会是一幅怎样的美景?

      新卫厂俯瞰图  

          水汩汩而来,潺潺而去

村中有一桥,一桥架西东,天堑路途通,一河出青山,似听流水声。水涓涓而来,潺潺而去,断密涧河穿桥而过。断密涧河又名东涧河,发源于卢氏县杜关镇石桥沟村,流经卢氏县杜关镇、灵宝市苏村乡、尹庄镇的官庄、小河滩等村,横穿灵宝市区,至城关镇北田村汇入弘农涧河,蜿蜒45公里,是黄河的二级支流。 

有词为证:

忆江南  访小河滩

小河滩,

地势天下鲜。

断密河水流潺湲,

崤山谷壑汇篱藩。

北去大平川。

岁月酣,

曾经为备战。

几万工人藏于山,

军企总部立村间。

         怎能忘航天?

 小河滩88岁老人张玉楼(左)与下匣村84岁老人张长喜(右)在一起谈族谱

               广德亭

话休絮叨,到了村口,停下车,问一村民老书记家的位置,      

谁知阴差阳错竟来到老书记哥哥的家。这位快八十岁的老者又把我们引领到张玉楼家。

来到张玉楼家,院子宽敞,屋内明亮,两位老人和我们坐在上房的房檐下享受阳光。老者说到;“我叫項立,耀立出去有点事,张玉楼老人八十多了,我俩小的时候清明节祭祖去过下原头村。常常念叨祖上的大德呢!”

张玉楼老人努力回忆着,然后自豪说道:“提起小河滩村,灵宝人谁不知道?因为小河滩村位于断密涧河峡谷的出口,是国营新卫机械厂(124厂)总厂及科研所所在地。从这一点上说,小河滩的张姓是为国家航空航天、为国防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新卫机械厂属军工企业,归原国家三机部航空航天部管,2万工人汇聚于此,厂村相融,繁华景象不言而语。新卫厂初建于60年代,属国防三线企业,是备战备荒的产物,军工企业深藏在峡谷中。据说这个厂初建时有一定的保密级别,要是在战时,飞机从天上飞过,无论从哪个角度发射炸弹都不起作用。其他两个分厂,一个在山脚下,另一个在浊峪村南。改革开放后,这个厂于80年代末开始计划搬迁工作,直到2002年全部搬迁至郑州。你想想!就现在,一个央企总部设在一个村子里,这个村在中国该有多出名呀!当时的国营新卫机械厂厂址是在崤山的最西端的一条东南——西北走向的峡谷里,峡谷北边的山脊绵延数十公里,恰是一条长龙。而峡谷里有一条河流,小河滩村就在峡谷口,有龙有水,肯定也是风水宝地。”

     新卫厂遗迹

     小河滩人意气风发

张项立老人伤感地说:“当年这里非常热闹,两万多职工和家属都聚集在这里,夏天一到下班时间,车水马龙似的涌向灵宝县城,你可以想象小河滩村是多么繁华,水果摊恨不得摆到路中央,小河滩村民沾了新卫厂的光,那时村里二层楼已经比较多了。如今没有了先前马达轰鸣声、没有了车间工人的忙碌身影,人去楼空,窗户风化成紫黑,门板上的铜锁扣,锈迹深重。”

   是啊!从前的喧闹,成了一段历史,山沟40多年繁华一去不复返。厂区通往家属区的道路旁,呈现出一种莫可名状的破败景象,旧日的繁华无从寻觅,无论曾经怎样繁华,谁又能拽住时光的衣襟呢?让它驻足呢?

  新卫厂中学,我国航空工业国营124厂办中学,成立于19661020日,先后培养了5000余名高中毕业生,2000年因工厂迁往郑州市,学校随之搬迁,2005年新卫厂中学归属于郑州市教育局管辖,高中部与他校合并,初中部改名为郑州市第92中学。

       我转换话题,说道:“玉楼老哥,咱张姓人什么时间迁移到小河滩村的?

   张玉楼若有所思,然后说道:“祖先曾说,明末崇祯年间,赤地千里,川竭井涸,颗粒不收,民锇死十之五六,旱灾连着蝗灾,天灾加上人祸,兵匪横行,政治腐败,时值改朝换代,祖先在明朝做官大,做官多。不走,性命难保。祖先为了生存,不得已,在顺治年间或康熙前期迁移到小河滩村,休养生息,薪火相传。三百多年,我们没有忘记祖先的恩德,每年轮流有两家到下原头村祭祖,1950年我是最后一次去祭祖,所以印象很深,从那以后,再也没去过。”

项立老人接着说:“我是1949年跟大人去的,回来时小篮子里放有麦子和小蒜,还有大人用手巾包的土,老人说:‘带上麦,活一百,带上蒜,活一万。带上土,莫忘祖。’”

我问道:“小河滩村张姓有多少人?经济发展怎样?”

    张玉楼老人说道:“现在有500口人,分布在六、七、八、十组。经济上在60年代到2002年依托新卫厂,发展一直走在灵宝的前列,家家户户盖起了两层楼,在灵宝市非常有名的村。”

          新卫厂总部.1970年由武汉支左部队所建

两位老人不停的询问下原头村的发展,问及黄沙碑的原诿,我把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皇帝下来走七步的圣旨碑的事,把户部主事,把五世祖张源护驾有功的事又说了一遍。老人像小学生似的认真听着,张玉楼老人听完后问道:“我们只知道张秀捐粮一千六百石,不知道还有正统年间户部主事张彬,重庆知州张鑑,左卫经历司经历张源。

张彬在明朝正统年年间,是户部贵州清吏主事管钱和粮的。弟弟张秀曾捐粮一千六百石,就现在的官二代有几人能做到?

“哦!我们小时候,听大人说,咱下原头村出了大官,都以为是张居正。”            “张居正是万历年间的首辅,比二世张文献要晚150年。”我回答道。

“下原头张氏家族的辉煌,多少辈人都不能说清楚,现在这段历史终于弄明白了。咱下原头村真是钟灵毓秀,风水宝地,人才辈出啊!”

   两位老人聚精会神的听着。非常尊重老家人的感情。同时也为老家人自豪,为老家人骄傲。趁我们说话的功夫,老人的儿媳妇把饭桌擦洗干净,端上热乎乎的饭菜,张氏家族再次共食,要知道血缘关系就是共食关系。美不美,老家人,亲不亲,老家人。

   曾经是新露天电影院和菜市场,现在的村部,开方文苑 ,电影《黄河塬》在此拍摄

刚吃完饭,张耀立老书记来了,他穿着红上衣,绯红的脸颊,但遮盖不了年老的表象。非常亲热地把我们拉到他家,酒席已摆好,司机不能喝,我和老书记边喝边聊。老书记侃侃而谈,向我讲述断密涧河的来历:

李密,京兆长安人。曾是隋末农民起义中瓦岗军的后期领袖,被当时包括李渊在内的北方义军推举为盟主,他领导的队伍是当时最强大的反隋武装。

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李密攻打宇文化及,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损失惨重,李密惨败。瓦岗军人心涣散,危机四伏,走投无路之下,李密遂率部将两万人投降了旧部下李渊建立的唐朝。被任命为光禄卿,封邢国公。李密自以为凭自己的地位威望,一定会受到唐朝的优待,不料降唐后,待遇菲薄,很不高兴。

李唐武德元年(还是公元618年)十一月,唐高祖李渊遣李密偕亲信王伯当等人到山东去招抚瓦岗军旧部。走至稠桑(今河南灵宝西闫乡绸桑村)时,接到密令,让他独自返回长安。他感到已被猜疑,遂叛唐。王伯当止之不从,乃挑选骁勇士卒数十人,着妇人衣帽,藏刀于裙下,诈称妻妾,袭击桃林县(今河南灵宝老城)。然后带着部下遂沿着东涧河奔进崤山,以为普天下无人能识得他的计谋。李渊得知情况后,迅速下令各州府县缉拿李密。此公文行传到宜阳。唐将盛彦师分析:李密及王伯当声称是去洛阳,其实是想到襄城(今河南汝州)投奔旧部,卢氏县杜关镇附近峡谷,是去襄城必经之地。于是唐将盛彦师带兵埋伏于此。果不其然,李密及部下来到峡谷,盛彦师一声令下,箭如雨下。此役中李密、王伯当被斩。盛彦师因功受封为葛国公,官拜武卫将军,仍旧镇守熊州。

李密命丧东涧河古道,也就有了今天的“断密涧”河,也叫东涧河。

   故事已讲完,我们到开封口村部拍照,随后我们三人乘车回家。

           新卫厂厂房

        为振兴祖国航空工业而奋斗

更新:2022-01-05 21:20:17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