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10月1日起周中课也不能上!学科培训全部清零!教育部对落实“双减”提出要求.……

作者:深圳师者情怀 来源:教师文苑 点击:5187

为贯彻落实中央“双减”文件精神和北京市“双减”措施,让学生快乐生活、居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教育健康发展,8月26日,北京经开区结合区域实际,正式发布《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双减”方案)。

其中关于校外培训机构,“双减”方案明确:

1、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2021年底实现动态清零。

2、从方案发布之日起,不再审批新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

3、针对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9月开始给予1个月的“消课期”,要求各学科类培训机构利用周一至周五17:30-20:30的时间线上消课。

4、10月1日起,经开区范围内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再从事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各机构做好退费、转型工作。

5、不得开展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线上培训,严禁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训练班等名义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展线下学科类(含外语)培训。

以下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方案》全文:


“双减”方案从有效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从严治理校外培训机构、提升校内教育教学质量和增强支撑保障能力五个方面予以“双减”工作的落实。

【关于课后服务

记者了解到,作为教育工作的核心,学校在此次“双减”工作中被摆在了突出位置,要求学校要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公开班级各学科作业,不得布置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严禁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各学段按照要求布置相应体量的作业,难度不得超过国家课标,在完成剩余书面作业后,需要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的各项活动。

教育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育过程,学生在优先完成书面作业的基础上,学校要保障学生每日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等综合素质拓展类活动,供学生自愿选择。

课后服务结束时间不早于17点30分,课后服务不得讲授新课。

如果课后服务不能满足部分学生发展兴趣和特长,学校可以通过遴选,引进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全面实施“互联网+基础教育”工程,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基础教育管理能力。

【关于培训机构

“双减”方案明确,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2021年底实现动态清零,从方案发布之日起,不再审批新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针对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9月开始给予1个月的“消课期”,要求各学科类培训机构利用周一至周五17:30-20:30的时间线上消课。

10月1日起,经开区范围内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再从事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各机构做好退费、转型工作。

【严禁划分重点班、实验班

面对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提升校内教育教学质量也是此次“双减”工作的重点。北京经开区将持续深化集团办学、学区制管理,通过继续引进优质学校,优化布局,充分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同时,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小学一年级坚持零起点教学,其他年级按教学计划开展教学,严禁提前结课备考、违规统考、考题超标、考试排名等行为,严禁利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义务教育阶段的未成年学生开展任何形式的集体补课,不得组织任何形式的招生、分班考试,严禁划分重点班、实验班。

【严查教师有偿补课直至撤销教师资格

对于在校教师违规补课,“双减”方案也予以了明确,严禁在职中小学干部教师参加校外培训机构或由其他教师、家长等组织的有偿补课,不得与校外培训机构合作,为校外培训机构介绍学生或提供学生信息;不得组织、推荐或引导学生参加有偿补课。
依法依规严肃查处教师校外有偿补课行为,直至撤销教师资格。

在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双减”工作的同时,北京经开区也将统筹做好面向3至6岁学龄前儿童和普通高中学生的校外培训治理工作,不得开展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线上培训,严禁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训练班等名义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展线下学科类(含外语)培训。

(来源:小学英语转自亦城时报。 转载请注明出处)


“双减”后首个新学期,教育部对中小学落实“双减”和“五项管理”提出这些要求!今年秋季学期是中小学全面落实“双减”有关部署要求的第一个学期。8月30日,教育部举行第三场2021教育金秋系列发布会,介绍秋季学期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及“双减”“五项管理”督导有关情况。

发布会提要

01关于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

■ 各地各校要充分认识“双减”工作的重大意义,深刻理解学校在“双减”工作中肩负的重大政治责任。

■ 教育行政部门要对义务教育学校逐一检查,重点检查是否制订了完善的作业管理办法,是否建立了作业总量调控和质量定期评价制度,是否做到了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是否建立了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帮扶制度等。

■ 新学期义务教育课后服务要实现校校开展全覆盖、保障时间“5+2”、丰富内容上水平、吸引学生广参与。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对参加课后服务的教师给予相应补助。

■ 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其他年级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初中年级从不同学科实际出发,可适当安排一次期中考试。

■ 各地幼儿园要帮助做好入学准备,小学一年级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积极探索实施入学适应期过渡性活动课程。

■ 新学期开学后,义务教育学校要严格执行均衡编班的法律规定,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切实做到均衡配置师资。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严格执行作业管理规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严格执行考试管理规定,不得违规组织考试,考试结果不排名、不公布并以适当方式告知家长和学生,不得按考试结果给学生调整分班、排座位、“贴标签”。

02关于“双减”督导

■把“双减”督导列为2021年教育督导工作“一号工程”

■建立“双减”专项督导半月通报制度

■将“双减”工作纳入省级政府履职督导评价

■设立“双减”问题专门举报平台

■发布预警提示家长校外培训缴费风险

■组织开展实地督查

03关于“五项管理”实地督查

■手机管理方面:97%的学生表示学校对带手机入校园进行了管理

■睡眠管理方面:一些地区通过制定睡眠管理计划、签订责任书等方式,形成家校共管合力

■读物管理方面:93%的学生表示学校建立了课外读物进校园遴选审核制度

■作业管理方面:在“控量”的同时力求“增效”

■体质管理方面:多数学校能够严格按规定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体质健康测试和抽测复核制度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

关于“中小学教学教育工作”的介绍——

目前,除个别地方暂缓开学外,全国绝大部分地区中小学、幼儿园将于9月1号安全正常开学。今年秋季学期是中小学全面落实“双减”有关部署要求的第一个学期,现就切实做好新学期教育教学工作,介绍以下情况。

01.总体要求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教育的系列重要论述,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把落实中央“双减”工作部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聚焦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积极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充分激发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积极性创造性,以深、细、严、实的作风,下大力气做强做优校内教育,健全学校教育质量服务体系,切实做到教师应教尽教、学生学足学好。

02.深入学习领会“双减”政策

各地各校要认真组织广大教职员工进行专题学习,深入领会中央“双减”文件精神,特别是对做好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部署和有关要求,充分认识“双减”工作的重大意义,深刻理解学校在“双减”工作中肩负的重大政治责任,切实增强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的使命感光荣感,激励广大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投身教育教学工作,为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贡献智慧和力量。

03.切实减轻过重作业负担

减轻义务教育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是“双减”主要任务之一。教育部根据中央部署,已就加强作业管理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各地各校务必高度重视,从把握功能、严控总量、提高质量、强化管理等方面抓好落实,坚决把过重作业负担压减下来。

要强化学校作业管理主体责任,落实校长负责制。教育行政部门要对义务教育学校逐一检查,重点检查是否制订了完善的作业管理办法,是否建立了作业总量调控和质量定期评价制度,是否做到了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是否建立了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帮扶制度等。

教育部已将上述要求列入了教育督导重要内容和“双减”重点工作监测台账,并通过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公开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作为评判各地各校作业管理工作成效的重要参考依据。

04.推进课后服务全面覆盖

推进课后服务是支撑实现“双减”工作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近两年来,课后服务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有效缓解了家长“三点半”接孩子难问题,受到群众普遍欢迎。

今年6月,教育部发出了进一步做好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暑假期间各地对课后服务做了精心准备,新学期要实现校校开展全覆盖、保障时间“5+2”、丰富内容上水平、吸引学生广参与。

学校课后服务要体现办学特色,充分挖掘教师潜力,既要为学有困难的学生答疑辅导、指导完成作业,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努力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求,切实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和有效性。要加强对家长和学生的宣传引导,促进学生更好地自愿选择回归校园参加课后服务。

要关心爱护教师,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对参加课后服务的教师给予相应补助。课后服务可以聘任退休教师、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参与,并充分利用好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社会资源。

各地各校要把学生参加课后服务的情况纳入义务教育学校质量评价体系。教育部已建立了课后服务直报系统,将定期通报各地工作进展情况。

05.有效降低学生考试压力

为切实降低学生考试压力,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提出了准确把握考试功能、大幅压减考试次数、规范考试命题管理、合理运用考试结果、完善学习过程评价、加强学业质量监测、健全管理监督机制等要求。

义务教育阶段的考试主要发挥诊断学情教情、改进加强教学、评价教学质量等方面功能,除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外,其他考试不具有甄别选拔功能。

《通知》明确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其他年级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初中年级从不同学科实际出发,可适当安排一次期中考试。

要合理控制考试难度,严禁超课标超教学进度命题。要合理运用考试结果,学校期中期末考试实行等级评价。要统筹处理好考试、作业、日常评价、质量监测等方面的关系,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习习惯与学习表现、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各地各校要认真按《通知》要求贯彻执行。

06.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学校要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核心任务。教育部门要指导学校健全教学管理规程,科学制订教学计划,确保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鼓励支持教师优化教学方式,切实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各地各校要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全面落实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指导要点,幼儿园要帮助做好入学准备,小学一年级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积极探索实施入学适应期过渡性活动课程。

各地各校要深入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积极引导师生用好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提供的精品课程资源,广泛开展教师教学基本功和教学展示交流活动,精心做好教育部部署的“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推荐工作,激励广大教师深入研究课程教材,勇于投身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准确把握学情,注重因材施教,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07.严明教育教学工作纪律

落实学校承担的“双减”工作任务,必须强化教育教学管理,严格落实教育教学工作纪律。新学期开学后,义务教育学校要严格执行均衡编班的法律规定,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切实做到均衡配置师资。

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

严格执行作业管理规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

严格执行考试管理规定,不得违规组织考试,考试结果不排名、不公布并以适当方式告知家长和学生,不得按考试结果给学生调整分班、排座位、“贴标签”。

各地教育部门要强化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并畅通社会反映意见渠道,自觉接受监督;对发现的违规行为要立行立改、坚决予以严肃查处。

08.加强家校沟通和宣传引导

各地各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学校开放日和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多种途径,向广大家长深入宣传中央“双减”政策要求,详细介绍本地本校贯彻落实的工作方案和具体举措,密切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主动争取家长积极支持学校做好“双减”有关工作,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协同减负的合力。

各地各校要认真总结宣传“双减”工作的典型经验和积极成效,及时开展交流推广活动,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大力营造落实“双减”的良好社会氛围。

同时,各地各校还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共同上好开学第一课。围绕建党百年,加强党史学习教育,今年中宣部、教育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理想照亮未来”为主题,联合制作了“开学第一课”专题电视节目,将于9月1号晚8:00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请各地各校提醒广大中小学生收看。

中小学校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给新安小学少先队员重要回信精神,持续开展“从小学党史 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针对性实效性,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二是重视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开学后,学校要加强与家长、学生的沟通,全面了解学生身心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教育引导和心理疏导工作,帮助学生尽快调整好状态,以健康乐观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投入新学期学习生活。

三是切实加强校园安全工作。今年是教育部和公安部推行的全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收官之年,各地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校园安全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在开学前全面排查安全隐患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认真进行整改,严格落实校园安保措施,加强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加快实现专职保安员、封闭化管理、一键式报警和视频监控系统、护学岗配备“四个100%”达标,确保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稳定有序。


教育部教育督导局一级巡视员胡延品关于“双减”“五项管理”的介绍——

01.关于“双减”督导

加强“双减”督导,是中央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意见》的明确要求,是推动“双减”各项政策落地见效的重要举措。“双减”督导措施和开展的工作,主要有六项。

(一)把“双减”督导列为2021年教育督导工作“一号工程”

将“双减”督导摆在重中之重位置,系统部署。要求各地督导部门将“双减”政策落实及成效纳入政府履职督导评价,进一步压实政府责任;设立专门举报平台,通报典型违规案例,强化社会监督;组织国家督学、学校责任督学明察暗访,开展常态化督导;约谈、通报问题多发地区和单位,严格依规问责。

(二)建立“双减”专项督导半月通报制度

印发各省(区、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双减”工作专项督导半月通报制度的通知》,明确自2021年9月起,每两周对各省“双减”工作落实进度进行通报。

通报内容包括作业时间达标学校比例、课后服务时间达标学校比例、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情况、违规培训广告查处情况和群众举报问题线索核查处置等8方面内容共计21项指标,涵盖了“双减”工作核心要求。

各地从8月30日起,每月15日和30日前,报送半月报,第一期于本月30日前报送。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将在汇总分析各地数据的基础上,形成“双减”工作专项督导半月通报,印发各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呈报中央有关领导同志,抄送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各成员单位。通过定期通报,督促各地聚焦重点任务,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取得实效。

《通知》还明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将开设“曝光台”,对该落实能落实而不落实的工作,或经多次通报仍整改不到位的典型问题,要直接在有关媒体和网络上曝光,并依规启动问责程序。

(三)将“双减”工作纳入省级政府履职督导评价

7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专门通知,对2021年省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作出部署安排,明确将省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贯彻落实中央“双减”工作部署情况,包括“双减”纳入省(区、市)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重点任务、结合实际制订实施方案、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双减”工作成效和群众满意度等,作为督导评价的重点内容进行督查考评。

在综合考虑各地自查、监测评估、信访举报、地域分布等因素基础上,拟于11月抽取7个省份开展实地督查。我们将在省级政府履职国家督导报告中专门反映各地“双减”政策落实情况,在分省反馈意见中重点反映“双减”目标达成情况。

(四)设立“双减”问题专门举报平台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在“微言教育”“中国教育督导”微信公众号和“中国教育发布”客户端开设举报专栏,受理群众对学生作业负担重、学校未依规开展课后服务和校外培训机构无证照培训、虚假宣传、超标超前培训、超期预收费、违规高收费、退费难等问题的实名举报。目前已收到8000多条举报。

下一步,我们将分省归集有效举报问题线索,印发督办通知,按属地管理原则要求相关省份核查处理。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典型问题,我们将组织国家督学和有关专家进行实地核查,并向社会公布核查情况。

(五)发布预警提示家长校外培训缴费风险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先后于开学不久的3月和进入考试季的5月,发布了2期校外培训风险预警,提请家长注意选择有资质正规培训机构,不一次性缴纳超3个月或60课时的培训费用;提请家长警惕培训机构虚假宣传诱导缴费、巧立名目违规收费、炮制噱头高额收费,维护好自身权益。

9月开学后,我们将在梳理群众举报问题线索、半月通报和明察暗访发现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普通性、趋势性问题,及时发布风险预警提示,公布虚假宣传、无资质运营、卷钱跑路等机构名单和违法违规典型案例。

(六)组织开展实地督查

按照“全面覆盖、问题导向、持续深入、压实责任”的总体要求,于6月组织国家督学重点对全国各省(区、市)“双减”情况进行了实地督查。

这次督查,除国家督学外,特别邀请了25位媒体记者作为特邀督导员全程参与。督查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对发现的问题,逐省开列问题清单,提出整改明确要求,并将视整改情况组织“回头看”。

下一阶段,我们将进一步层层压实督导责任,加大督办、通报、约谈和问责力度,推动“双减”政策全面落地,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校外培训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显著减轻。

02.关于“五项管理”实地督查

今年1至4月,教育部先后印发五个专门通知,对中小学生手机、睡眠、读物、作业、体质管理作出规定。“五项管理”是“双减”工作的一项具体抓手,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重要举措。

6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织16个督查组,对全国除有疫情的广东省外的30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五项管理”规定落实情况进行了实地督查。

督查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共核查417所中小学校、241个校外培训机构,访谈校长、教师、家长、学生计2200余人,回收问卷45000余份。

(一)落实进展

从实地督查看,绝大多数省份按照“全覆盖、齐步走、抓督查、常态化”要求,通过召开动员部署会、制定工作方案、宣传解读文件等方式,强力推进落实,“五项管理”规定要求正在逐步落地,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手机管理方面:97%的学生表示学校对带手机入校园进行了管理。绝大多数地区和学校坚持疏堵结合,细化管理措施,基本做到了在校期间学生手机的有效管控。

——睡眠管理方面:一些地区通过制定睡眠管理计划、签订责任书等方式,形成家校共管合力,基本保证了学生睡眠时间。

——读物管理方面:93%的学生表示学校建立了课外读物进校园遴选审核制度。多数地区能够落实课外读物管理规定,健全入校审核机制,基本堵住了问题读物入校通道。

——作业管理方面:学校和教师更重视作业质量,设计差异化作业,在“控量”的同时力求“增效”。

——体质管理方面:多数学校能够严格按规定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体质健康测试和抽测复核制度。

(二)主要问题

1. 政府部署落实不到位。一些地方只是简单照转文件,没有对政策作系统性、针对性宣传解读。师生、家长对“五项管理”知晓率低,个别省份超过40%的学生和家长不了解“五项管理”规定要点。一些地方工作推进不力,个别省份不少地区和学校计划到9月秋季开学才实施。一些省份没有建立部门联动机制,还是教育部门在唱“独角戏”。

2. 学校细化落实不到位。一是手机管理不严密。一些学校申请使用手机制度不够规范,执行流于形式、把关不严。部分学校没有设立手机保管装置和明确手机管理责任人。二是睡眠时间不达标。问卷显示,38%的中小学生就寝时间晚于规定要求,67%的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达标。三是读物管理欠规范。一些学校图书、报刊杂志数量不足,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生均配备标准。少数学校存在教师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指定读物问题。四是作业负担仍偏重。问卷显示,22%的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反映有书面家庭作业,17%的中小学生书面作业总量超标。部分学校仍有教师用手机布置作业情况。部分教师未履行作业全批全改职责,老师部分批改、学生互批互改、学生自批自改、家长批改作业情况仍存在。五是体质管理有漏洞。问卷显示,38%的学校未落实“每学期视力筛查不少于2次”要求,22%的中小学生反映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设时数不达标。体育课时被挤占问题突出,初三、高三年级尤为严重。

3. 家校协同不到位。各地普遍存在学校“一头热”现象。家长虽认可“五项管理”政策初衷,但更担心孩子掉队、输在起跑线上,除学校作业外,不少家长还要额外给孩子布置作业,结果是“老师减负、家长增负”。还有家长不履行监护责任,把管理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

(三)下一步工作

一是逐省反馈问题。对问题进行梳理,形成分省问题清单,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名义正式反馈各省,提出整改要求,视整改情况适时开展“回头看”。

二是纳入常态化督导。组织中小学校责任督学定期开展督导。在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中,将“五项管理”落实情况列为考评内容。

三是督促指导完善政策。重点是指导各地进一步厘清政府、学校、家长责任,增强家长监护、教育责任意识,建立家校联动机制,形成政府、学校、家庭共抓共管氛围。

(来源:微言教育。 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新:2021-09-03 05:02:34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