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11.【老子】一读就懂的道德经系列微课(第十一章3个)

作者:文本/陈少毅 微课/杨丰烈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3406

——以道论德,以物论人


第十一章 人生的追求

【原文】

三十辐①,共一毂(gǔ)②,当其无,有车之用。埏(shān)埴(zhì)以为器③,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ǒu)以为室④,当其无⑤,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注释】

①辐:车轮上的直棍,有如自行车的钢丝。三十辐,是一个车轮直棍的数目。②毂(gǔ):即车轮中心穿车轴的圆木.北方叫它“车头”。③埏(shān)埴(zhì):即用(tuán)()和陶土做成饮食用的器皿(mǐn)。埏,借为“抟”,即抟土:埴,陶土。 ④牖(yǒu):窗户。 ⑤无:这一章三个“无”,均作“空虚”解。

【意译】

老子告诉大家:通过“实在”与“虚空”,"有"与"无"的辩证关系,论述人生。

车轮有三十根辐条汇集于(chē)(zhóu)而造出了(chē)(lún),有了其中的虚空,才发挥了车轮的作用;

糅和陶土制作()(mǐn),有了器皿内的虚空,才发挥了器皿的作用;

建造房屋开凿门窗,房屋有了门窗和四壁内的虚空,才发挥了房屋的作用。所以,“有”之所以能给人提供便利,是因为它营造的“无”,使“有”才发挥了作用。

【感悟】

本章老子通过举例的方法,引入"有"与"无",通过对"有"与"无"的论述,进一步感悟人生。

1."有"与"无"的关系。

是"有"营造了"无","无"使"有"有了作用和用途。没有"有",就没有"无";没有"无","有"就失去了用处。这里的"有"指的是客观实在,就是物质,这里的"无"指的是虚空,就是空间。二者是辩证的统一,不统一都没有意义了。

2.“实在”与“虚空”的关系。

老子通过举例轮子、杯子、房子,却得出了一个意义很超越的哲学思想,即“实在”与“虚空”的微妙关系、辩证关系。“实在”构建了“虚空”,“虚空”使“实在”有了用途。

3. 人生要遵从道的客观规律。

老子通过论物告诉大家:人生要遵从道的客观规律,不要只注重“实在”,忘记了“虚空”的作用;不要只务实而不务虚;不要只追逐名利,忘记了适可而止,忘记了隐身而退,这样的人生是违背客观规律的,是不完美的人生,是有瑕疵的人生,是达不到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

因此,人生的追求是既要务实又要务虚,才是完美的人生。

4.私有的概念与无私的思想。

对孩子的教育,首先要给孩子建立私有的概念,我的、他的,我的是我的,他的是他的,哥哥的就是哥哥的,姐姐的就是姐姐的,不能把他人的拿来成为自己的。只有给孩子建立了私有的概念,才能给孩子培养无私的思想。不要只知道自己的需要,还要让他知道别人也需要,不要光想着自己的需要,而侵犯了他人的需要,侵犯他人的需要就是自私。从小培养孩子无私的精神,只有形成和建立了无私思想的孩子,将来才能成大器。看看世界上的所有伟人,是不是都具有无私的优秀品德。这种品德的培养是在孩子3到7岁时培养建立和形成的,超过7岁他的思想已经形成,那时再培养就很难改变了。这就是中国的老话说的“3岁看大,7岁看老”。

(1)https://mp.weixin.qq.com/s/Q82dPnI_rWILj4OxX1NE6Q


(2)https://mp.weixin.qq.com/s/QlyJUpSsi6Stf-F5mYKjOg


(3)https://mp.weixin.qq.com/s/gSoUFbb70bHg05DP-zUjWg


更新:2021-04-04 09:29:36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