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42年了,当年的“发小儿”,你们还好吗?

作者:杨建州 来源:老家许昌 点击:1816

   

   一个人,家有万担粮吃不过三顿饭,居有千间房卧不过五尺床。我及发小,当时就住在一排排平房构成的家属院里。过年了,我又想起了那时的家属院和结下了兄弟姐妹般情谊的发小们,现在的你们还好吧?

   许昌的发小熟悉的名字有你吗

   东面五排——

   第一排有:高红、马丽、马智克等。

   第二排有:蒋建军、赵保军、魏河琴、廉文英等。

   第三排有:陈晓红等。

   第四排有:高宏跃、李建民、张风仙、杨建州、于巧云、王玉霞、李根法、袁淑清等(从东到西排)。

   第五排有:潘金岭等。

   西面三排——

   第二排最西头是刘成群家,他上厕所可方便了,哈哈,公厕就在他家右前方。

   第三排有耿黎音、刘惠敏等。

   有些的确回忆不起来了,四十余年了,太长了……

   以上这一串串熟悉的名字,是我在省汽修家属院居住时的发小们。从1976年7月高中毕业下乡,至今,我已离开老家许昌42年了。

   其间,曾为工分,为学业,为生计,为工作,为家庭,忙忙碌碌。过年了,我又想起了那时的家属院和结下了兄弟姐妹般情谊的发小们,现在的你们还好吧?

   借诗曰: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渴望见到每位发小 渴望面对面倾诉

   发小者,本是北京话的一个方言词,指从小就相互认识,一起长大的的玩伴。有一种情结叫“发小”,关于友情,没有哪个词语比“发小”更纯净美好、朴实无华了。

   青少年时,我家住在河南省许昌汽车修配厂(当年简称“省汽修”)北家属院。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当时的许昌地区,省汽修名声显赫,与众多企业相比,可谓鹤立鸡群:

   六十年代,省汽修曾是国家对外培训基地,接纳远道而来的越南年青人来厂进行培养。

   七十年代,省汽修因造出小火车头而名气大振。

曾经的厂篮球队,在当时市区比赛中没有出过前三名,冠亚军头衔经常戴之……

   可惜,在八、九十年代,因种种原因,省汽修被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兼并。令人哀惋又令人深思,不进则退,人不亦一样吗?

   我们省汽修的子弟,从光屁股娃娃就在一起,度过了天真幼稚的少年,直至高中毕业,男生蜕变为十七、八岁的阳光男孩,女生成了豆蔻年华的美少女。发小加同学,感情之厚,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然,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42年来,发小们为生存而忙碌,特别是我,在外漂泊,与大家联络较少,交流不够,实为遗憾。

   落地为兄弟,何须一奶胞。发小同学之情,乃天然缘分,随着年龄增长,我渴望见到每位发小,渴望面对面倾诉。

这是老了吗?非也。

   一排排平房

   承载着当年的青梅竹马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田园诗酒。

   每个人,无论何时,总有自己的下榻之处,或别墅,或小平房,或临时搭建之屋。一个人,家有万担粮吃不过三顿饭,居有千间房卧不过五尺床。我及发小,当时就住在一排排平房构成的家属院里。

   我们的家园——平房家属院,坐落在许昌市新兴路与解放南路交叉口西南处。路东是百货站,南面是许昌地区汽车运输公司的一排家属房(冀中勇、侯玲家在此处)和公司医院,再南是公司职工浴池。

   过南面铁路,是省汽修南家属院,周卫平、王克勇、赵跃全、段毛、王小、邓慧刚、薛民选、马志亮、耿自发等都在此院住。

   我家在北家属院住。西面隔墙是公司加油站,北面路北是公路段。我们家属院由东面五排、西面三排组成。居委会东有一口水井,全院就以此井为生活水源,小时曾随父亲在此井打过水,清澈见底。后来,具体时间记不清楚了,家属院各排增添了压井,水井完成了历史使命,被封闭起来了。

   在那里,印象中我们家一直住到1987年。大概是1988年前后,我家才从平房搬到南院后面楼上住,紧挨着通往飞机场的铁路。

   我能记起的当年发小同学的名字,已在本文开头罗列了。从上小学到高中毕业,我们这拨人上学一块去,放学一起回,家长从不接送。

   在这平常的家园里,我们从小无猜,大家不分男女,一起嗨一起玩,虽然生活水平不高,但快乐幸福。从初中开始,处于青春期的我们,已有相互倾慕之现象了,但受传统观念影响,大多数止于喜欢,只是开始划三八线了。今日回想,那大概也是一种和谐之美吧!

   

   当年的记忆 不因时光和距离而褪色

   高宏跃,从小学习认真刻苦,英语学得很好。每天早上,我们这排发小同学,都在读书,高宏跃起得早,朗读英语发音标准,我们皆自愧不如。如有机会结伴出国,他是随团翻译不二人选。

   袁淑清,做的忆苦思甜野莱汤,至今难忘,放到现在绝对是一顿饱受欢迎的农家野菜汤。记得上小学时,当时好像在五(2)班吧,有次排《沙家浜》节目,淑清演沙奶奶,不知是谁出的主意,非让我演沙四龙,理由是台词少,哎,错辈,吃亏呀!

   王小、志发等,我曾与他们在许昌八技校墙外软土地上练摔跤,真练得大汗淋漓,但乐不思疲。

   还有与发小合作打架的“光荣”业绩,好在不吃亏,哈哈……少年戒色,壮年戒斗,老年戒贪。年青时不打架,后悔一时;中老年再打架,那就后悔一辈子了。


   每当厂里演电影,南北两院的孩子们都早早搬凳子去占位,就是抢占看电影的有利位置。当时先播新闻纪录片,印象最深的是毛主席他老人家接见外宾,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老挝宾努亲王等最常见。之后再放演故事片,像《地道战》、《地雷战》等,至今难忘……

   这就是我们发小,这就是我们快乐的家属院。随着时间推移,虽然我们的家园逐步消失了,但当年的一点一滴却不因岁月久远不因地方远近而褪色!

   四十多年,可称历史啰,但我仍牵挂着这些发小同学。友情还有继续,并将伴随我们的一生——谨以此文致我的发小同学。

   2018年1月2日于扶贫村


  【作者简介】杨建州,男,1959年7月出生于郑州。1961年随家迁于许昌,1967年至1976年,分别在许昌地区汽车运输子弟小学、许昌市第六中学上小学和初高中。1976年下乡至郾城县当知青,1978年考入南阳电力技校(1988年电大毕业)。1980年至今,供职于三门峡供电公司。虽久居豫西,然家乡情结浓厚。



更新:2018-05-20 06:05:01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