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秋高气爽,高阳山上放眼望

作者:刘建民 来源:三门峡市第三中学 点击:1207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诚如斯言,高阳之山,则既有“仙”,又有“名”,两者兼备,美则美矣。山虽不高,但其知名度高;水不够深,但其温泉则灵,山水之乐,都统一在高阳之山,使这座山显得更是与众不同。

适逢重阳之日,正值秋高气爽,一抹抹秋色在我们面前犹如油画一般缓缓展开,一股股重阳之日生发在心中的力量驱动着我走进了高阳山的画卷 ,登高而远望的欲望弥漫在我的心间,激励着我向着一条长长的天梯兴奋地奔去。高阳山景区位于三门峡市陕州区新城区南部,东距三门峡市区15公里,西距三门峡西火车站3公里,景区占地1050亩。穿过繁华的街市,穿过高阳山风景区的山门,巍峨而壮观的高阳山赫然映入眼前,那一条直通山顶的台阶犹如天梯一样,一头连着地面,一头连着山顶的阁楼,仿佛就如同是沟通着凡间和天宫,令人不禁顿生想一探究竟的想法。


高阳山原名温塘南山,据历史记载:周武王十三年封虢,在城东(陕州)建都,取名上阳城,虢国城域则依上阳,相应取分为山之南莘原之北为下阳,西域卧龙滩为高阳,温塘南山即取名高阳山。关于高阳山山名的由来,还有另外几种说法,一种是据《史记》等权威史书记载,与颛顼帝高阳巡游此山有关。颛顼帝高阳在此山巡游,人们就将此山叫作高阳山。另一种说法是在明朝时,此山附近的村子叫高阳村,因而该山得名高阳山。

沿着天梯一般的石头台阶拾阶而上,但见一个石门耸立石阶上面,石门上写着“神汤山庄”几个大字,两侧的楹联上写着这样的内容,“高阳灵山迎仙客,温泉神水浴宾朋”,颇耐人寻味。一边品味着“灵山”、“神水”的含义,一边攀着一条铁锁链子一点点向山上登去。

越往上登,越为险要,其中最为陡峭的地方令人心惊,让人不禁想到了华山的险要。攀登这一段,你得低头弯腰、小心翼翼地一门心思朝上登去,绝不敢朝后面回望,因为回望一下,你就会头晕目眩,惊出一身冷汗来。沿着789个陡峭的石阶奋力攀登,身体渐渐飘飘然起来了,恍然觉得自己正在向着山上的“仙界”进发。

高阳山得山半腰有一寺,不大却甚是精巧,名曰莲花寺。寺内坐落有两座殿,正殿重修于近代,背靠大山而立。挨着山门的偏殿是硬山式半坡建筑,背崖而建,里面有36尊摩崖造像,6处佛龛,开凿于唐代。从下面仰望,但见山腰处寺院巍巍,偏殿险峻,颇为壮观,忽然想起了宋代韩维吟诵另一处高阳山的诗句,“烟云函两山,台殿开半壁”,用在此处,也觉得十分贴切。


正攀登之间,抬头一看,在石阶的上方有一个“天门”俨然呈现在眼前,只见天门直插云天之处,似乎有一阵微风拂过,使人顿觉如在仙界一般。一边喘息,一边拍照,用了二十多分钟,我终于登上了山顶。山顶耸立着思乡阁,后面有一个圆形的场地。站在山顶放眼望去,但见山下景物历历在目,大河奔流,树木葳蕤,楼房林立,鳞次栉比,车水马龙,尽收眼底,在高天流云之下,一幅壮美的秋色城区全图映入眼底,一股心旷神怡之感油然而生。

远山起伏,秋色滚滚,俯瞰远方,长天和秋色已经融为一体。要说高阳山还真可以和“神仙”挂上钩,这里流传有许多民间故事。在豫西大地上,流传最多的就是“王莽追刘秀”的传说故事了,这里也不例外,在高阳山就留下有王莽寨、刘秀洞、刘秀峰、马蹄印等遗迹。其中的“双潭望月”就很典型,这两位古代历史人物未曾想到自己能为如今的旅游事业出了一份力。


相传,西汉末年,王莽追赶刘秀至高阳山时,疲惫不堪,一白胡子老翁见状,上去进言说:“高阳山半腰有两潭清水,你可以夜宿在两潭之间,便可以化险为夷,待潭中月影偏西之时,你可速速离去……”。刘秀闻言,依计而行。刘秀在策马飞奔时,马蹄腾空落下时,在青石板上砸下了几个马蹄印,至今,马蹄印尚存,“双潭望月”遂成为保佑刘秀登基的一处风水宝地。

重阳连着霜降,红叶交织金黄。举目远眺,蓝天白云,秋意正酣,但见高阳山下秋色涌动,重阳节的浓浓氛围犹如祥云一般弥漫在天际上面,真是“一雁长空去,凭高叫不回”,见到此情此景,我不禁随口吟道:秋高气爽,高阳山上放眼望。


更新:2023-10-25 06:45:25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