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詹大年/ “屡教不改”的背后是什么?

作者:詹大年 来源:詹大年私号 点击:725

其实,人都是“屡教不改”的。

举个例子——


肚子饿了以后,人会有气无力,会烦躁,会莫名其妙地发火。

如果饿了得不到食物,可能还会骂脏话,攻击人,甚至还有会去偷、去抢......


烦躁、发火、骂脏话、攻击、偷、抢......这些问题看起来都是道德品质问题。


其实,获得食物,满足需求,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的方法。

但是,下一次、再下一次遇到“饿”的情况,这些“道德品质”问题都可能会重复出现。

这不是“屡教不改”吗?



生命里的需求,都会外化为某一种表现形式。

生命需求是循环出现的,那就必须循环满足。

比如,吃饭。中午刚刚吃过,晚餐还要吃,昨天刚刚吃饱,今天又饿了。就这样“屡教不改”。

再比如,当体内的能量只能供给人体自身的的需求时,会自动启动睡眠模式来减少能量消耗,并且,这种情况会循环出现。那么,“上课打瞌睡”其实与“学习不认真”“与老师对抗”“破坏纪律”等毫无关系。减少上课打瞌睡的办法,是增加营养,保证休息时间,提高睡眠质量,而不是野蛮地“禁止上课打瞌睡”。

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太多了。



生命是个奇迹,需求也莫名其妙——莫名其妙地忧郁,莫名其妙地发火,莫名其妙地躺平,莫名其妙地不知所措......


接纳、理解、包容。

用循环的方式,去满足循环的需求。

而不是与“屡教不改”去对立。


关系好了,人才会好。

人好了,关系才会更好。


——2023年8月9日于南京修改重发


(詹大年 昆明丑小鸭中学校长)


更新:2023-08-10 07:46:39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