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27.【老子】一读就懂的道德经系列微课(第二十七章3个)

作者:文本/陈少毅 微课/杨丰烈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1706

——以道论德,以物论人

第二十七章 善人的界定标准

【原文】

善行无辙迹①;善言无瑕(xiá)谪(zhé)②;善数不用筹策③;善闭无关楗(jiàn)而不可开④;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⑤。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⑥。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⑦。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⑧。

【注释】

①辙迹:车子在泥土的路上走过,车轮辗过留下的痕迹。 ②瑕(xiá)谪(zhé):缺点,毛病。③筹策:古代用竹制的计数的器具。④关楗(jiàn):关锁门户的器具。⑤绳约:用绳子捆起来。⑥袭明:聪明不外露。袭,掩藏。⑦资:借鉴。⑧要妙:精深微妙。

【意译】

老子告诉大家:世上根本就不存在确定的善与不善。

什么是善人?他的行为无辙迹可追寻,他的言谈无瑕疵可指谪(zhé),他的谋划不必借助于筹码的演算,他的关闭不用栓梢而不可打开,他的束缚不用绳索而可松解。(这样的人是善人吗?这样的人只能算是一个老谋深算的人。)

另外,圣人通常好像很善于救护人,如果真是这样,那就没有被遗弃的人了;通常好像很善于修复旧物,如果真是这样,就那没有被废弃的物了。(可是实际情况是到处都是被遗弃的人和被废弃的物)这就是所谓的披着明白外衣的明白人。(这样的人也能算是善人吗?伪善比比皆是)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人是善人呢?好像很难界定)

所以善人,可以作为不善人的师范;不善人,又可以作为善人的凭资。不尊重师范,不喜欢凭资。你虽然有大智,但是是大迷,不是个明白人。懂得这一点是非常精要玄妙的,非常困难的。

老子是想告诉大家不要把善人和不善人区分和界定的如此清楚,因为善人可以随时变成不善人,不善人也可以随时变成善人,人是会变化的。善人和不善人一样遵循“相对变化”的规律。

【感悟】

本章老子告诉大家不要给善与不善设定固定的标准

1.世上根本就不存在确定的善与不善。

(1)善人,可以作为不善人的师范;不善人,又可以作为善人的凭资。

(2)善人和不善人,不是固定不变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不能固定分类。所以老子最后说:懂得这一点是非常精要玄妙的。

这里老子又一次强调了“相对变化”的规律。老子的思想是:不同的人看法不同:不同的人看同一个人,有的认为是善人,有的认为不是善人;不同的时间看法不同:过去是善人,现在不一定是善人,现在是善人,将来不一定是善人;不同的场合看法不同:对家里人是善人,对外人就不一定是善人。

2. 什么是慈爱,什么是善良。

从小就要引导孩子建立慈爱与善良的思想。一个有慈爱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慈爱和善良是智慧的前提,没有慈爱和善良,智巧越高对人民的损害越大,对社会的危害越大。

慈爱和善良是要做的,不是说的。慈爱和善良是要形成习惯的,慈爱和善良是要形成思想的。看看我们现在的孩子,就拿吃饭举例,在餐桌上父母如同餐厅的服务员,如果有爷爷奶奶,老人更像是“海底捞火锅店”的服务员,老人用颤抖的双手端着碗,一遍一遍呼唤着孩子吃饭;父母端着碗追赶着孩子吃饭,一遍又一遍的督促孩子吃这吃那,加这加那,然而孩子呐?没有一丝感恩的表情,因为在他幼小的心里,他认为这都是应该的,是理所应当的。这样的孩子能形成慈爱的、善良的、感恩的心吗?

(1)https://mp.weixin.qq.com/s/IRS7UJk_FklqAG9k20fE1A

(2)https://mp.weixin.qq.com/s/sjSOLEmQGkbsTlUSFra11A

(3)https://mp.weixin.qq.com/s/W05uAbBj0EWiwzCalwfzNA


更新:2021-04-20 04:25:06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