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2.【老子】一读就懂的道德经系列微课(第二章3个)

作者:文本/陈少毅 微课/杨丰烈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1418

——以道论德,以物论人


第二章 道的规律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①;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盈,音声相和②,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shì),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注释】

①已:语气词,可译为“了”。 ②音声:古代音和声是有区别的。单调的、无节奏的叫“声”,复杂的、有节奏的叫“音”。③是以:疑为后人所加。本章的前八句是老子的相对论,后八句是老子的政治论,文意不相连。圣人:老子理想中的“与道同体”的人物,他与儒家圣人有很大不同,是“有道的人”。④恃(shì):依赖,依靠。

【意译】

老子告诉大家:道的规律

天下人都知道喜欢美和憎恶丑,喜欢善和憎恶恶,但是大家要知道,善过头了就不是善了,善与恶是相对相生的,是相对变化的。

所以,有与无相对相生、难与易相辅相成,长与短相对显现,高与下相对相倾,音与声相对相和,前与后相对相随等等,这些都在不断的发生着相对变化。于是我总结出“相对变化”是天下普遍存在的规律,是“道”的基本规律,是“道”的第一规律。

(按照道的规律)圣人就是:要做无为的事(就是要做那些不违背道的规律的事),要行不言的教(就是要讲那些不违背道的规律的话)。

对万物来说:“道”产生(兴起)了万物,而没有离开。“道”生了万物,自己却看不见了,“道”变成了万物而不依赖、仗着它。

(对圣人来说就是)功成了而不停留在成功上。

我认为只有这样,不怜惜在乎于功名,功名才能永久的保留。

【感悟】

1.“道”的第一个规律。

老子在第二章中用了举例和列举的方法,给我们总结出了,“道”的基本规律、“道”的第一规律是“相对变化”。称为第一规律是老子所讲的诸多道的规律中的第一个规律。在后面第三十九章可以得到印证。

2. 功高就要隐退。

老子告诉人们事物总是向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感觉到美的时候就会向丑发展变化了,居高了就会向低处走了。根据道的这一规律老子得出了:功高就要隐退的人生哲理。

3.活在当下。

根据道的这一规律,生就是死,死就是生,生就是为了死,死就是为了种族的生。我们要活在当下,要活的精彩,不要追究长生,死是自然的现象,是自然规律。根据道的这一规律,道的运动变化规律是负阴抱阳或负阳抱阴,一会儿阳,一会儿阴,如此旋转周而复始,循环变化,永不停息。

4.相对变化。

“相对变化”是老子“相对论”的哲学思想。从物的“相对变化”规律,揭示出人的“相对变化”规律,从事务的“相对变化”规律,揭示出社会的“相对变化”规律。“相对论”在2500年前就是老子的哲学思想了,只是当时没有这个词而已。

5.辩证统一的哲学思想。

美与丑、善与恶、有与无、难与易、高与下、前与后、大与小、阴与阳等等都是辩证的又是统一的,变化过程就是辩证的统一。美中有丑、丑中有美;善中有恶、恶中有善;有中有无、无中有有;难中有易、易中有难;大中有小、小中有大;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等等等等变化状态的辩证统一思想:美过了丑就来了,丑过了美就来了;善过了恶就来了,恶过了善就来了;难过了易就来了,易过了难就来了;乐过了悲就来了,悲过了乐就来了;阴过了阳就来了,阳过了阴就来了。这一切,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就是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的哲学思想——“辩证统一”。“辩证统一”在2500年前就是老子的哲学思想了。

6.什么是圣人(圣君)。

圣人(圣君)就是要做无为的事(就是要做那些不违背道的规律的事,不违背自然规律的事),要行不言的教(就是要讲那些不违背道的规律的话,不违背自然规律的话)。老子在下一章就给大家讲了,哪些是该做的事,哪些是不该做的事。

7.老子的论证思想模型。

(1)一对辩证关系的两个方面的相对变化关系模型。

A与B是一对辩证关系的两个方面,A与B的变化关系是从A发展变化到B,A与B的变化关系模型是:



   对A与B这两个方面进行选择,根据道的规律,A是变化的开始,是在变化的过程中,是有生机的,是活的。B是变化的结束,是固化的,是死的。所以选择A是上策,选择B是下策。


下面我们就以老子的思想模型来看老子的选择。

对弱与强,变化关系是由弱变强,选择弱是上策,选择强是下策。

对美与丑,变化关系是由美变丑,选择美是上策,选择丑是下策。

对无与有,变化关系是从无到有,选择无是上策,选择有是下策。

对虚与实,变化关系是从虚到实,选择虚是上策,选择实是下策。

对易与难,变化关系是从易到难,选择易是上策,选择难是下策。

对生与死,变化关系是从生到死,选择生是上策,选择死是下策。

对幼与老,变化关系是从幼到老,选择幼是上策,选择老是下策。

对爱与憎,变化关系是从爱到憎,选择爱是上策,选择憎是下策。

对贫与富,变化关系是从贫到富,选择贫是上策,选择富是下策。

对贱与贵,变化关系是从贱到贵,选择贱是上策,选择贵是下策。

对好与坏,变化关系是从好到坏,选择好是上策,选择坏是下策。

对优与劣,变化关系是从优到劣,选择优是上策,选择劣是下策。

对明与暗,变化关系是从明到暗,选择明是上策,选择暗是下策。

对白与黑,变化关系是从白到黑,选择白是上策,选择黑是下策。

对阴与阳,变化关系是从阴到阳,选择阴是上策,选择阳是下策。

对恩与怨,变化关系是从恩到怨,选择恩是上策,选择怨是下策。

对小与大,变化关系是从小到大,选择小是上策,选择大是下策。

对慢与快,变化关系是从慢到快,选择慢是上策,选择快是下策。

对轻与重,变化关系是从轻到重,选择轻是上策,选择重是下策。

对缓与急,变化关系是从缓到急,选择缓是上策,选择急是下策。

对善与恶,变化关系是从善到恶,选择善是上策,选择恶是下策。

对真与假,变化关系是从真到假,选择真是上策,选择假是下策。

对正与反,变化关系是从正到反,选择正是上策,选择反是下策。

对乐与悲,变化关系是从乐到悲,选择乐是上策,选择悲是下策。

对喜与厌,变化关系是从喜到厌,选择喜是上策,选择厌是下策。

对曲与直,变化关系是从曲到直,选择曲是上策,选择直是下策。

对为与不为,变化关系是从为到不为,选择为是上策,选择不为是下策。

对不争与争,变化关系是从不争到争,选择不争是上策,选择争是下策。

对不敢与敢,变化关系是从不敢到敢,选择不敢是上策,选择敢是下策。

对不畏与畏,变化关系是从不畏到畏,选择不畏是上策,选择畏是下策。

对不言与言,变化关系是从不言到言,选择不言是上策,选择言是下策。

对不病与病,变化关系是从不病到病,选择不病是上策,选择病是下策。

对不知与知,变化关系是从不知到知,选择不知是上策,选择知是下策。

对不智与智,变化关系是从不智到智,选择不智是上策,选择智是下策。

对顺与不顺,变化关系是从顺到不顺,选择顺是上策,选择不顺是下策。

对不欲与欲,变化关系是从不欲到欲,选择不欲是上策,选择欲是下策。

对不贵与贵,变化关系是从不贵到贵,选择不贵是上策,选择贵是下策。

对不克与克,变化关系是从不克到克,选择不克是上策,选择克是下策。

对仁与不仁,变化关系是从仁到不仁,选择仁是上策,选择不仁是下策。

对德与不德,变化关系是从德到不德,选择德是上策,选择不德是下策。

以上是《道德经》中所有的一对辩证关系中两个方面的选择关系,只有了解了这些关系,再看《道德经》时你就可以正确理解了。

(2)有关联的两对辩证关系的选择模型



   两对辩证关系就有了四个方面,就有四种选择方法,选择模型就有四个方案。


下面我们就用老子的这个模型,看看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意思表达。

两对辩证关系分别是:

无与有,选择无是上策

为与不为,选择为是上策,

两对放到一起选择的结果:

无与有

为与不为

选择“无为”是上策,这里老子的“无为”是一种选择。在“无为”和“无不为”之间选择你选择“无为”,老子所说是上德。你选择“无不为”,老子所说是下德。

老子的“无为”就是不做违背道的规律的事,不做那些违背自然规律的事,不做那些自以为是的事。

老子的“无不为”就是做那些违背自然的事、违背道的规律的事,做那些自以为是的事。

这就是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这里可以看出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不做事,而是一种选择。“无为而治”就是选择上德而治理国家,是不做违背道的规律的事,不做那些自以为是的事,这样天下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治理。

选择无不为是中策,(老子所说的上仁,为之而无以为,做那些不自以为是的事,做那些违背道的规律的事。)

选择有为是中策,(老子所说的上义,为之而有以为,做那些自己认为该做的事,做那些自己认为没有违背道的规律的事。)

选择有不为是下策。(老子所说的下德,为之而不以为,做那些自以为是的事,做那些违背道的规律的事。)

因此,老子的选择是上策“无为”。这就是老子的真实意思表达,“无为而无不为”就是,在无与有和不为与为要选择无为才是上策,才是最正确的选择。而选择无不为是中策。无为就是不做违背道的规律的事,不做自以为是的事。

这是老子的两个思想模型,这是老子的工具,这是老子认识问题的方法,也是老子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了这两个思维模型,再看《道德经》就很好理解了,就能真正理解《道德经》,不信你试试。

8.一元论。

辩证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亦称辩证关系的统一和对立的规律。辩证关系两元,是两元的统一和对立,有统一的一面,也有对立的一面。比如真与假,有真也有假,真是纯真,假是纯假,真和假是既是辩证的,既是相互统一,又是相互对立。

易经》中用阴阳两种力量的相互作用解释事物的发展变化。《易经》中的辩证统一规律是三元论,即阴、阳、和阴阳为三元。阴和阳的变化规律是既有辩证又有统一,是阴阳的相互作用。比如真与假,有真,有假,又有非真非假或又真又假。

老子辩证统一的哲学思想是一元论,是辩证关系同时生,同时存在,同时相互变化,同时向辩证关系发展变化,不存在单独的辩证关系,比如世界上每一种性质都有其辩证关系,如有无、难易、长短、高下等等。这些性质相互辩证,却都在道中,因此它们相互成就,不可分离,如果离开其中一方,就不会有另一方了。辩证关系是相对相生的,不可分离的。所以老子辩证统一的哲学思想是一元论的,是辩证的统一,是辩证关系的相互变化,相辅相成,相互统一。对福与祸来说,没有纯粹福,也没有纯粹祸,福与祸是一体的,辩证的双方不可分离,不存在单独的一方。就像辩证关系的双方互为对方的影子,相互变化就像旋转的太极图,阴强阳就弱,阳强阴就弱,相辅相成,相互变化,永不停息。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五十八章),祸与福相互辩证又相互转化。

老子的思想中只有辩证的统一,没有对立的统一,相对的变化关系都是统一的,是一元的,不能单独的存在,是在变化中存在。




比如真与假,真就是假,假就是真,真是假的影子,假是真的影子,二者同时存在,相辅相成,相互转化,永不停息。就像你从任何角度去观察太极图,你永远看不到全然的阴,也永远看不到全然的阳。

9.东西方文化的对比。

(1)西方文化的辩证统一思想:对立的统一。

我好你就不能好。

敌人和朋友: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

获利与损害:损人利己。

(2)东方文化的辩证统一思想:辩证的统一

我好你就好,你好我更好,大家都好才是真的好。

敌人和朋友,敌人可以成为朋友,敌人和朋友随时随地在发生变化。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敌人反对的也可能是我们反对的,敌人拥护的可能是我们拥护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获利而不损害别人,竞争而不伤害他人。不做损人利己的事,更不能做损人不利己的事。这就是我们需要的道德文化。

(1)https://mp.weixin.qq.com/s/LwXJIRvaMPbnFcLF90uKNQ


(2)https://mp.weixin.qq.com/s/1PCxuyVdXPAotk6q33tWWw


(3)https://mp.weixin.qq.com/s/_nw9QBV612bVHz_MaGSR9w



更新:2021-03-26 05:27:54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