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1.【老子】一读就懂的道德经系列微课(第一章3个)

作者:文本/陈少毅 微课/杨丰烈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1686

《老子》——以道论德,以物论人

(文本/陈少毅   微课/杨丰烈)

   

第一章 什么是道

【原文】

道可道①,非常道②;名可名,非常名③。无,名天地之始④;有,名万物之母⑤。故常无,欲以观其妙(miào);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⑥。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⑦。玄(xuán)之又玄,众妙之门。 

【注释】 

①道:构成宇宙的实体与动力。②道:用语言表达出来。③常:恒久不变。④名:这里指道的名称,文化思想。 ⑤名:用语言表达出来。 ⑥徼(jiào):通“窍”,踪迹的意思。⑦玄:幽昧深远。  

【意译】

老子告诉大家:给“道”取名

为什么取“道”这个名字呢?我觉得我要讲的这个东西,最合适的,可以用知道的“道”字,但是我说的“道”,并不是我们平常说的那个“道”;

用“道”字做名字,“道”字是可以做名字的,但是它并不是平常意义上的名字;(平常意义上的名字是特指具体物或人,但是“道”这个名字表述的不仅仅是物或人,还有规律、原则、方法、作用等等),(所以我用道这个名字不仅仅是平常名字的意思);

“道”它在天地开始的时候就有,道是万物的本源,没有名字怎么行呢?“道”它是万物之母,必须要有个名字。

(这时“道”就有了两个含义了,万物之母和万物的本源)

(我讲“道”的原因是:)

因为我们常常没有意识去研究“道”的内部奥秘,而是常常有意识的观察“道”的外表。(也就是说:我们常常只认识了 “道”表象,而没有认识“道”表象背后的本质、本体。)

万物的本源、万物之母是同一个东西,用这两种思维方法去认识,从不同的角(jiǎo)度去认知,得到的认知是不同的。但是同一个东西怎么能取两个名字,因此我给它取名叫“道”。

(为什么要研究“道”呢?)

“道”有玄之又玄非常神秘的奥秘,揭开“道”的玄妙奥秘,是揭开宇宙一切玄妙奥秘的大门。

(这就是我要论“道”的原因,因为只有认识了“道”的玄妙奥秘,才能认识宇宙的奥秘。)

【感悟】

1.给道取名字。

《道德经》第一章是进入《道德经》的大门,是《道德经》的灵魂所在。老子就是要告诉大家什么是“道”,如何理解“道”,用什么方法认识“道”,认识“道”有什么用处,认识“道”的重要性。作为全书的开始,老子全章就讲了一个字“道”。因为道德经全书的精髓就是“道”,不能真正理解“道”,就不能正确理解道德经。

2. “道”字的出处。

老子要论述的这个“东西”没有别的字可用,只有“道”字意思比较接近 ,“道”字在当时的使用已经非常平常了,但是老子要讲的“道”,不是我们平常说的那个“道”。暗示他讲的道和《易经》中所讲的道是不同的、是有区别的。因为在当时老子那个年代,“道”字的使用已经是很普遍的了。

3. “道”这个名字,不平常。

“我讲的这个东西”应该是有名字的,但是用“道”这个名字又不是平常意义上的名字。平常意义上的名字是特指具体物或人,但是“道”这个名字表述的不只是物或人,还有规律、原则、方法、作用等等;所以道德经中的“道”有多个意思,这个从道德经中可以得到印证。道德经第二十五章: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说明取道这个名字的来源。老子用“道”这个名字表示了多层含义,不是平常意义上的名字,所以老子说“非常名”。

4.为什么要取名?

因为“道”它在天地开始的时候就有,没有名称怎么行,“道”它是万物之母,必须要有名字,因此我给万物之母取名叫“道”。我给万物的本源取名叫“道”。同一个东西从不同的认识角度的两种叫法,从存在上、物质上、组成上看是万物之母,从起源上、时间上看是万物的本源,实际讲的是同一个东西。

5.什么是“道”。

“道”是万物之母,即“道”是最小的物质单元。“道”是万物的本源,即一开始就有,最原始。这是哲学的终极问题,所以说:老子是哲学家,而且是最伟大的哲学家

6.“道”存在的时间。

“道”在天地开始的时候就有,宇宙万物开始于“道”,“道”最久远。“道”是万物的本源,“道”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

7.对“道”的认识方法。

既要认识“道”的外表,也要认识“道”的内部奥秘。仅仅认识“道”的外表是不够的,认识“道”的内部奥秘才能认识“道”的本质,才是认识“道”的目的。这是老子认识论的哲学思想,认识外表不是认识的目的,认识本质才是认识的目的。我们生活当中,很多时候都是只认识了事物的外表而没有去认识事物的本质,结果就是上当受骗,被人蒙蔽,出现了认识的错误和偏差。

8.“道”很玄妙。

“道”看不见、摸不着,无法感知,无法说清,因此“道”很玄妙,还有很多不知道的,还需要进一步去探索、去研究。这里老子并不是说,道不能说,而是说不清楚,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究。并不是有些“神仙”解释的那样,一说就不灵了,一说就不是道了,从而把道“神话”,认为只有我一个人知道,不能言说,因为我是“神仙”。“道”并不是不能言说,如果不能言说,那么老子为何还给大家论道呢?

9.认识“道”的重要性。

认识“道”是揭开宇宙一切奥秘的大门,只有认识了“道”的奥秘,才能认识宇宙万物的奥秘,所以认识“道”很重要。

《易经》中用的“道”字的意思表达和老子的“道”字的意思表达不完全相同,易经中一阴一阳之谓 “道”,“道”就是阴和阳;老子的“道”是阴阳相抱合二为一,阴和阳是不能分开的,并且“道”有两个层次的含义。

10. “道”有两个含义。

一是指物。如“道”是万物之母,最小的物;是万物的本源,最早的物;二是指规律、规则、原则、方法、作用等等,如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即天遵循的规律和规则、地遵循的规律和规则、人遵循的规律和规则,万物遵循的规律和规则就是“道”;老子将人和物区分开来,人遵循的规律和规则--人之道就是“德”。在这里老子是借用了“德”字,而不是当时“德”字的意思。

11. “道”与“德”意相同。

老子说:“道”分为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道之道,所有这些道,都属于自然之道。老子把人之道从自然之道中提取出来,人之道就是“德”,这样“道”与“德”就联系到了一起,也就是说物之道是“道”,人之道是老子借用了“德”字,老子道德经中通篇都是讲,以“道”论“德”,以“物”论“人”。老子道德经五千言没有用过一个道德的词语,从这一点上看,《道德经》实际就是一部《道经》。

12. 76个“道”与44个“德”。

《道德经》的通篇中较少用到“德”字,原因就是“德”就是人之道,《道德经》的通篇中讲的就是“道”与“德”,《道德经》没有那一部分专门讲“道”,也没有那一部分专门讲“德”,老子的论证方法是以“道”论“德”,以“物”论“人”,道和德是分不开的。后人从第三十八章开始分成德篇,仅仅就是这一章用了十个德字。而没有任何显示,从第三十八章开始论德的意思表示,后面各章仍然是以“道”论“德”。

从第十四章中的“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我们再来理解“名,可名,非常名”就明白老子这句话的真正意思了。

13.为何 “道”为《道德经》句首。

在老子当时的历史环境中,“道”字的使用是非常普遍的,道家、儒家等等各家,都在普遍使用,为什么“道,可道,非常道,”放到《道德经》的第一句来解释,就是因为老子的“道”和当时各家各派中的道都有所不同,为了使后人能够准确理解《道德经》,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让人们理解他说的“道”,不是大家(各家各派)平常说的那个“道”。要不解释清楚,后文就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

14.“非常道”的真实意思。

老子“非常道”的真实意思就是暗指我说的“道”和《易经》中的“道”是有区别的,意思完全不相同,但老子又不好明说,因为当时周朝奉行的是《易经》,所以老子说和平常说的道不同,说明《道德经》中的“道”和《易经》中的“道”,意思表达不同。当时万物的本源是应该是阴阳说和五行说,可老子的万物本源是道,这在当时是大罪。

(1)https://mp.weixin.qq.com/s/yxU5F7_vybGhgBV48eIpVg


(2)https://mp.weixin.qq.com/s/_3TdCrWM_p7fI5wJgNW9XQ  


(3)https://mp.weixin.qq.com/s/C9A9pOX8y_qL9tQrJ8QmMQ



更新:2021-03-25 06:24:01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