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杨富民论文集

作者:杨富民 来源:渑池县天池镇笃忠小学 点击:4703

 在乡村小学教研路上独舞

河南省渑池县天池镇笃忠小学   杨富民  

 

人们把教师称为“阳光下最崇高的职业”,把教师喻为红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作为河南省渑池县天池镇笃忠小学一名普普通通小学数学教师,二十年如一日,踏踏实实,孜孜不倦搞教研。始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在工作中勤勉踏实,认真负责,平凡之中彰显伟大追求,平静之中饱含满腔热血,平常之中肩负强烈的责任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学生、家长和同行的一致认可与赞扬。

一、不断学习

我深深地热爱着教育事业,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平和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从教20年来,20年如一日,踏踏实实,兢兢业业,严以律己,甘为人梯,实现着我的人生的价值与理想。在全校师生中,有着很高的声望。

要当一名人民满意的合格的人民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不断给自己充电,2004年取得平顶山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学历,2009年取得平顶山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历。在繁忙的工作中,仍抽时间参加在职继续教育。2006年参加三门峡市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市级骨干教师培训;2008年参加三门峡市小学2年级数学(人教版)新教材培训,同年取得三门峡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证书;与时俱进,2010年参加三门峡市中小学教师网上远程教育。

坚持终身学习,崇尚科学教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为了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我自费订阅了《小学教学》《小学教学研究》《小学教学参考》《小学教学设计》《河南教育》《教育时报》进行学习,反思,实践,研究,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使教学质量得到切实提高。

二、身正为范
      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除了具有广博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因此,我一贯注重加强自身修养,以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感染、激励学生。不管是在平时的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不管是在学生面前,还是在同事面前,我都注重自身的完美形象,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打动人、感染人。把对学生的爱,对事业的执着,化为自觉的行动。

我深深懂得“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只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能使学生从教师的形象中感受到所学道德准则的可信,从而促成学生的言行统一。18年的工作中,我从不为教师工作的艰辛而懈怠,始终保持着廉洁自律的高尚情操,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帮助学生明辨是非,不徇私情,不谋私利。我在工作中从不投机取巧、马虎了事,而是以踏踏实实、有条有理的工作作风,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来培养学生具有踏实的精神和健康的人格。 

我深切体会到,厚积才能薄发,深入才能浅出。因此我在备课上课之余,广泛涉猎专业书籍和相邻学科的书籍,把读书看报作为生活的重要内容。经年累月的知识积累,使我的数学教学课堂上不乏生动和激情,不乏智慧和深刻,广受学生的好评和欢迎。

三、教学有方

我自从1994年8月参加教育工作,从事小学数学教学18年,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育和教学经验。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结合小学数学课的特点和实际,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办法。我讲课生动形象、妙趣横生。在课堂教学时,面对全体学生,既加强对差生的转化,又注意对优生的培养。我注重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出发,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结构,运用多种方式,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学生在精神上获得成功感的喜悦。不仅使学生学有所得,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这样的教学形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步提高。  

在教学上,我本着“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宗旨,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仅教我们学习知识,而且让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同时学会做人。教学过程中注意分析学生的特点,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努力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活跃有序的学习氛围。在教学的过程中,能从端正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帮助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入手,达到树立自信心,激发求知欲和上进心,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接受教育,从而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提高学业成绩。

四、勇于探索

在教学研究上勇于探索,我制作的“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演示器”在1999年三门峡市优秀自制教具评比中获三等奖。辅导学生李昕逾的作文《我真想得到她的爱》在河南省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2010年举办的中小学生作文竞赛中获小学组一等奖,我同时被评为优秀辅导老师。我写的文章《平等互动,读出一方新天地》在《教育时报》举办的“新课程  新思路”教研论文大赛中获一等奖,并在2010年4月28日的《教育时报》刊发。

我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应用于实践,有多篇教学论文获奖:2004年7月论文《数学周末回顾课的尝试》在“第六届全国小学课堂教学论文评比活动”中获三等奖; 2007年7月论文《让诗心在课堂上荡漾》在“第九届全国小学课堂教学论文评比活动”中获二等奖。2008年7月论文《“9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在“第十届全国小学课堂教学论文评比活动”中获二等奖;2009年7月论文《儿歌帮我教数学》在“第十一届全国小学课堂教学论文评比活动”中获二等奖。2009年5月《我做小学班主任的体会》在三门峡市教育教学管理论文评选中一等奖。

五、成绩显著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多年来我先后被渑池县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教师,被渑池县笃忠中心学校评为优秀辅导教师,被渑池县笃忠乡党委、政府评为优秀教师,2011年7月被三门峡市教育局评为“教学标兵”,2005年12月被评为小学数学高级教师职称。并在全国教育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教学论文:论文《农村小学数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刊发在《河南教育》(上旬,基础教育版)2011年第1期51页,论文《(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及反思》刊发在《小学教学研究》(中旬,理论版)2011年第5期6页。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面对所取得的成绩,我没有骄傲,我还是一如既往地对教育教学进行不懈的钻研和探究。作为一名教师,我始终践行为人之道,为师之道。特别在党和政府重视农村义务教育的今天,我觉得教师更要讲敬业和奉献。我也正是这样做的,坚守着三尺讲台辛勤耕耘,开拓创新,默默奉献,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赢得了学生、家长和同行的尊重和爱戴。

 

2013年5月1日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探讨

      河南省渑池县天池镇笃忠小学  杨富民

    

摘 要: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战场,高效的课堂教学是广大教师追求的目标,因此教师要采取多种策略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本文探讨了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高效率  兴趣  思维  

 

高效的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要对学生的现有知识状况有充分的了解,课堂教学要以占绝大多数的中等生为主,让大多数学生都有思考和表现自己的机会。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关心学生的情感需要和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思考,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才是最高的。本人认为,构建高效课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充分了解学生 

数学教师在备课时,不但要考虑数学课程自身的特点,而且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课前要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整体已有的知识基础,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避免课堂上教与学的脱节。了解这年龄段学生的感兴趣的知识,并适当的引入课堂,穿插进教学的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思维能力也得到发展。因此,充分了解学生,对于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备课要从了解学生入手,因为学生的学习是在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提升的过程。教师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进行知识结构的建构,有针对性的进行团体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 

愉悦的课堂气氛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教师要给学生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情感的交流。教师在课堂上要有亲和力,以真诚的笑容面对每一个学生,给学生一种亲切感,让快乐学习的情绪感染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以良好的心态学习。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数学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教学艺术是学生喜欢数学课的根本。教师要向学生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数学教师的人格魅力更能赢得学生的尊敬,激发学生对数学课的喜爱,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赞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教师更要要多给予帮助和鼓励,帮他们建立学习的信心。 

三、合理利用学具寓教于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数学课堂上教师只是一味地讲,会使得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压抑学生的情绪和思维,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所以教师要结合教学的需要,合理利用学具组织有趣的学习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学习知识。合理利用学具,能使学生由被动地听课改为主动的去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看、听、说等各种感官来参与教学活动,通过直观形象的焦距演示,来获得直观感性的知识,形成数学知识的表象,并理解事物的本质特征,促进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教学知识的概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具的作用,把抽象的“数”和具体的“形”链接起来,有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促进学生从抽象思维到形象思维过程的形成。 

四、向学生展现数学的魅力

数学有着无穷的魅力,数学美不仅表现在形式上,如对称、简洁,更美在内涵,有着丰富的历史悠久的数学文化。数学教师要向学生展现数学的奥妙,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教师要具备对数学美的感受能力,并能在生活中捕捉到数学美,把自己对数学美的感悟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一起探索数学的奥妙,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节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N变形等图形,让学生自己发现,随着边数的增多,正N边形的外形就越接近于圆形。这个探索的过程,不但渗透了数学极限的思想,而且使学生明白了多边正平面图形与圆形之间的关系,更使学生体会到正多边形逐渐演变为圆形的美丽和神奇,感受到数学文化的无穷魅力。

五、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实践环节

数学知识只有经过实践,才能使学生真正将所学的知识消化吸收,理解和牢固掌握数学知识。因此数学教学要实现高效课堂,教师就必须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实践活动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校实际,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有趣的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实践中。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节时,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各自做一些直径为3、4、5厘米的硬纸圆片,并指导学生用这些圆片在有刻度的厘米尺上滚动一周,依次记下得到的数据,让每个学生都自己动手操作,记录下每个圆片滚动一周的长度,用得到的数据除以圆的直径,得到3个数据,比较这3个数据,探寻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让学生通过比较3个数据,自己发现: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这时教师告诉学生,这个3倍多一点的数据,就是圆周率,然后向学生演示推导圆的周长的公式。这样的动手实践活动,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探索能力,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六、课堂提问设计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数学课程是思维训练为主,教师在课堂上不只是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的课堂提问要启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实现有意义的思维训练。设计的问题要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上升到适当的高度,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学生解答问题,需要一个全方位的思考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提出不同的问题,鼓励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课堂提问的前提是学生积极的参与,因而课堂提问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激发学生回答的积极性。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变化提问的角度,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充满自信。在教学中教师会发现对某个问题,有的学生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思路,这时教师要适时的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他理顺自己的思路,并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观点,使有他的独特思路为大家所理解和接受,对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起着很好的作用,教学效果比教师讲要好得多。

总之,数学教师要做到充分了解学生,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合理利用学具寓教于乐,向学生展现数学的魅力,注重实践环节,课堂提问设计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实现数学课堂的高效。

 

参考文献

[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3]罗增儒.李文铭.《数学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4]何如栋.小学数学教育科研.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

[5]黄艳珍;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实现情感目标[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措施探讨

河南省渑池县天池镇笃忠小学    杨富民 

摘 要:高效的数学课堂是教师所追求的,教师要充分挖掘蕴含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能力。注重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做到举一反三。本文探讨了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措施,共同行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高效  兴趣  思维  

在小学教学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对小学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了解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在此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手段,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一、教师课前要精心预设教学过程,合理安排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教师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教学内容上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合理安排一节课的信息量。由于不同级的思维发展水平不一样,因此相应的教学进度也要区别对待,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也要有所区分,在课前教学设计时,要搞清楚数学知识结构,每一个知识点,都要清楚学生以前学习了哪些基础知识,以后还会学习哪个知识点。

高效的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教师在理解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要学生的认知状况有充分的了解,以生为本,教学设计的立足点应以中等生为主,兼顾优等生与后进生,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关心学生的情感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表达,真正融入课堂,这样学生学习的效率才是最高的。教师要发挥新教材优势,丰富教材内涵,充分挖掘蕴含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能力。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各个知识点,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总能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找到与它相似的旧知,教师要抓住新旧知识的共同原理和本质。

二、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能主动克服各种困难、全力以赴地实现自己的学习愿望。教师的人格力量和教学艺术是教师魅力产生的根本。“亲其师,信其道”,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的人格魅力更能赢得学生的尊敬与喜爱,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情境的创设、趣题的讲解、设计的新颖、成功的体验等等都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知识的本身的魅力。数学教师就应具备对数学美的感受、捕捉和创造能力,并带着自己对数学美的感悟走进课堂,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不仅在形式,如对称、简洁、协调等,更美在内涵,有着丰富的历史悠久的数学文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文化的魅力。
    给学生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注重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师生情感交流的加强。教师在课堂上面带笑容,其欢乐的情绪会感染学生,给学生一种亲切感,老师要以真诚的笑容面对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以良好的心态参与教师组织的课堂学习之中。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也应多多给予鼓励,使他们有信心学得好。经常给予学生赞扬,发现他们思维的“闪光点”也能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将数学问题还原为生活中常见的、能理解和接受的问题,将数学“生活化”,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前,可安排这样的情境:“5个小朋友分吃一个大蛋糕,每个人吃多少,应该如何分配呢?用数学该如何表示呢?”学生们会感到很有趣,并急于想知道,于是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引出教学内容,带学生们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三、注重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教会学生多种数学思维方法
    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学的灵魂,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训练学生思维,只有遵循教材与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积极地开展思维活动,培养学生思维的抽象性和灵活性,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一些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表现得束手无策,不知如何着手,反映出思维的无序性。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沿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程序认识问题实质,使他们具有解题的基本思维方法。我们在教学中要有计划地教给学生解决各类数学问题的思维程序,并有针对性地加强有序思维的训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多种数学思维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思维习惯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掌握儿童的认识规律,通过数一数、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等活动,让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就是要着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的有序思考能力。在新知的探索中,教师要把问题的发现、思考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该怎样思考这个问题,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思考。学生习惯顺向思维,然而这样单向的思维习惯不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所以,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引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四、教会学生知识的迁移,做到举一反三

迁移现象既是课堂学习中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还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知识的迁移是数学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认知规律,学生能够运用迁移而不断的掌握应用知识,这就为达到“教为不教”创造了条件,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不知不觉的被诱发出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科学运用学习的迁移,加强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同时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和作用,意识到学习的价值,利于课堂效益的提高,同时学生的全面素质得到充分的培养与发展。

五、课堂提问设计要科学,激发学生答题的积极性

数学是以课堂思维为主的,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索,进行的是有意义的思维训练。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己走,不能牵着学生走。教师在课堂上不知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设计的问题必须有一定的深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后,不要急于去分析。学生解答问题,需要一个对问题全方位思考的过程。要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提不懂的问题、不同的问题、想知道的问题。在平时就要鼓励学生收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课堂提问是以学生积极参与为前提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答题的积极性,课堂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优差生,使所有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如果单纯的只顾优生而忽视差生,很容易打击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长久下来,就容易产生两极分化现象。因此教师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变化提问的角度,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找到自信,充分自如的展现自己。在教学中,常常发现对某个问题,有个别学生有自己独特思路,这时教师要及时给学生留有“空白”,让全体同学去想一想,去理解,完善自己的思路。使有的同学的独特思路为大家所接受,对学生思维的发散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学效果比个别讲或教师讲要好。

总之,教师要精心预设教学过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营造有效思维和积极体验的空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加强思维训练和习惯培养,才能真正实现数学课堂的高效。

 参考文献

[1] 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 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3] 罗增儒.李文铭.《数学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4]何如栋.小学数学教育科研.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

 

《认识百分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河南省渑池县天池镇笃忠小学    杨富民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7—78页。

教材简析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的意义和应用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十分重视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关注其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努力揭示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本课的内容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小数、百分数、分数之间的互化,以及百分数的应用问题作了充分的准备。

学情分析: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课外知识较丰富,有一定的收集信息能力。生活中存在着较多的百分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见过或听过。这些为本节课的开展奠定了生活经验基础,成为促进学生深入学习和思考的课堂资源。学习新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分数,知道分数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还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而且在生活中对百分数已经有一些零散的感性认识,少部分学生能说出每一个百分数的具体含义,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百分数的概念还是比较模糊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收集、整理有关百分数的信息,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在实际应用中的广泛性,感受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收集有关百分数的信息,体验百分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生收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3.情感目标:认识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并结合相关信息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并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通过认真分析教材,贯彻新课标的精神,并结合小学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内容
    同学们,昨天老师去超市买果汁,看到有三种果汁,上面分别标注果汁的含量分别为:100%、60%、30%,同学们,你们猜猜老师会买哪一种?请说说你的理由。通过刚刚大家的回答,看来你们对这几个数有了一定的了解,你们知道100%、60%、30%这些数叫什么数吗?它们都叫做百分数,同学们, 百分数在生活中运用得很广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百分数”。(板书:百分数)

二、自主探索,抽象概括

1.游戏探索

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做个猜一猜的游戏。

有3杯糖水,请你猜一猜,哪杯糖水最甜?

第1杯:糖18克,糖水20克,第2杯:糖43克,糖水50克 ,第3杯:糖21克,糖水25克。

先让学生猜,再通过通分比较,得出第1杯糖水最甜。

   =          = 90%          =      =86%          =      =84%

像这样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百分数”的形式。

小结:“百分数”便于比较,应用广泛

2.抽象概括出百分数的意义

 这些百分数不是长度,不是价钱,不是重量,表示的是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用百分之几的形式来表示的,所以,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完善板书)

3.百分数的读法,写法。

4.揭示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区别。

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又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而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表示两个数比较的结果,是一个比率,因此百分数不能表示具体的数量,后面不带单位名称。
    5.探索百分数的意义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见到过百分数吗?下面,我们就利用课前收集的百分数资料进行讨论。要求: 
    ①读一读你找到的百分数。
    ②试着说一说这个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生1:我拿的是袜子,棉80.3%,表示棉这种成份占袜子成份的80.3%;
    生2:我拿的是爱尚非蛋糕,能量20%,表示能量占蛋糕的20%;
    生3:我拿的是北京二锅头,酒精度56%,表示酒精占这瓶酒的56%。
    师:看来百分数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三、巩固训练,拓展延伸

1.说一说

(1)我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

(2)我国耕地面积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7%。

从这句话,你能获得哪些信息?说一说表示谁是谁的百分之几?你还能想到什么?

(把这两句话联系起来看,我国用只占世界7%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爱惜粮食、勤俭节约的品德教育。)

2.猜一猜。(用百分数表示)

百发百中(       )百里挑一(       )一箭双雕(       )半壁江山(       )九死一生(       )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各样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百分数的认识,感受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发现数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发现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总结提高,课外延伸

同学们,你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认识了百分数,下课前,老师用百分数送给大家一句话:成功=1%的灵感+99%的汗水,一个人的成绩,不仅来自于1%的灵感,更重要的是来自于99%的汗水。如果每节课都能有一点收获,日积月累,相信你们100%都能获得成功。

教学意图: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是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是体会百分数、分数的联系与区别。我创设了一个买果汁的情境,引导学生从购物入手学习数学,让学生发现购物过程中也有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参与热情。百分数是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的知识,学生虽未正式认识百分数,但对百分数却并非一无所知。因此,我在上课之前让学生调查生活中的百分数,可以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认识到知识对于个人的意义,对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有些学生找到了衣服商标上的百分数,如:100%羊毛;90%棉;葡萄汁80%等。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我请学生们同桌之间先互相说说收集到的这些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然后再请几位学生全班交流,应该说课堂上的学习氛围较好,学生们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体会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运用,也能更好地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反思: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生活中的许多事例都与数学知识有联系,《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求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在执教《百分数的认识》这一课中,我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了观察比较、探索研究、归纳总结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会到了数学就在身边,就在日常生活中。

对于小学生来说,真切感受百分数的意义,不是件容易的事。我首先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创造出百分数,然后推而广之,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每一个百分数放置在具体环境中,它便有确切的含义,学生也学到了许多生活的知识。紧接着通过放球游戏进一步体验了百分数的意义,有了大量的感性认识,学生很容易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归纳出百分数的定义。这样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变为小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理解得了的数学事实。让学生不知不觉间学到了知识,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姝;成语中的百分数[J];数学大王(五六年级版);2008年09期
[2]张恒智;“认识百分数”教学设计[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0年03期
[3]钱守旺;“百分数的认识”课堂教学实录与思考[J];小学教学(数学版);2011年Z1期
[4]吴芳;小学生分数概念体系掌握情况的调查及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河南省渑池县天池镇笃忠小学   杨富民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 

(人教版)第84、85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理解每一句9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并根据9的数目特性记忆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进行简单计算。

3、在计算、观察和比较中探究9的乘法口诀规律,提高推理能力。

4、体会团结合作的重要,提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养成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9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发现规律并利用规律来记忆9的乘法口诀。

【教学具准备】:口算大转盘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一)教师:出示儿歌

               九九歌

    一9二9不出手,三9四9冰上走。

         五9六9,河边看柳。

         七9河开,八9燕来。

         99加一9,耕牛遍地走。

教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九九歌中有那些数字呢?

学生:有数字“9”,还有数字“1,2,3,4,5,6,7,8。”

(二)课前铺垫

教师:下面一列数字,你能看出它们有什么规律?

9

18

27

36

45

54

63

72

81

90

学生:9+9=18, 18+9=27,27+9=36,36+9=45,......

学生:后一个数,是前一个数加9得到的。 

老师:这列数中的第一个数是9,再加上1个9是18,也就是几个9相加是18?

学生:2个9相加是18。

老师:再加上1个9是几个9呢?

学生:再加上1个9是3个9,,3个9相加是27。

老师:刚才我们在找规律时,发现这些得数和哪个数有关系呀?   学生:和9有关系。

老师:今天我们来学习“9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二、寻找策略,探索方法

(一)老师:出示10个方格的图片:

 

 

 

 

 

 

 

 

 

 

老师:这里面有几个空格呢?   学生:10个。

老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学生:我是一个一个数的。

老师:(出示A形),那么这里面有几个A呢?

A

A

A

A

A

A

A

A

A

 

学生:9个。  老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学生:我是一个一个数的;

学生:一共有10个方格,摆的“A”比方格少一个,所以是9个。  老师:(出示A形)。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老师:一行“A”有1个9,两行“A”有几个9?学生:2个9。

老师:(板书:2个9) 2个9是多少?你能从图中直接看出来吗?  学生:共有20个方格,“A”个数比20少2个,20--2=18,

 2个9是18。  老师:出示A形图。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老师:在这些A形图的个数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1个9比10少1;2个9比20少2,3个9比30少3;4个9比40少4;5个9比50少5。

(二)用这种方法算一算,把大家研究的结果填一下:

 

 

 

6个9

比60少(      )

是(   )

7个9

比70少(      )

是(   )

8个9

比80少(      )

是(   )

9个9

比90少(      )

是(   )

( 学生做完后,回报,老师逐步完成板书) 

老师:横着看,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 几个9就是几十少几?

老师:竖着看,你又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与前面每次加9的得数一样。

学生:上面的得数比下面的得数少9,下面的得数比上面的得数多9。

学生:得数十位上的数字比几个9的几少1。

(三)编制9的乘法口诀

老师:同学们真聪明,在这张表格中发现这么多规律,大家根据刚才的观察计算,试着编制9的乘法口诀。

老师:出示:一九得九,这句口诀表示什么含义?

学生:表示1个9是9。老师:能编两个乘法算式。

学生:1×9=9, 9×1=9

老师:根据下面这张表格来编写9的乘法口诀。

9的乘法口诀

一九得九

二九(      )

三九(      )

四九(      )

五九(      )

六九(      )

七九(      )

八九(      )

九九(      )

(学生编写9的乘法口诀,并写在课本上)

老师:把9的乘法口诀读一读。

1. 师生对口令练习。2.男同学和女同学对口令练习。

3.说9的乘法口诀,编不同的乘法算式。

(四)试着寻找9的乘法口诀的一些规律。

老师:同学们发现9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吗?

学生:是每次加9得出来的。

学生:如果“八九(  )”得多少忘了,怎么办?

学生:只要知道七九六十三,再加1个9,就是72。

学生:知道九九八十一,用81—9=72,可以知道八九七十二。

老师:同学们还有什么好办法记住9的乘法口诀?

学生:几个9就比几十多几。

老师:如果“四九()”忘记怎么办?

学生:四九就是比40少4,40—4=36,四九三十六。

学生:得数十位上的数字,总是比几九的几少1。

学生:得数十位上的数字和得数个位上的数字相加的和,都是9。如:18,27,36,45,54,63,72,81;1+8=9,

学生:得数是一对一对的。如18和81,  27和72,54和45,

63和36。

三、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老师:出示(百数图的一部分)把9的倍数圈一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2. 把乘法口诀填写完整。

八九(    )   六九(    )      三九(    ) 

四九(    )   一九(    )     七九(    )

九九(    )   二九(    )      五九(    )

3.计算:

9×3=         9×8=          9×1=

  9×2=         9×4=          9×6=

9×9=         9×7=          9×5=

4.根据乘法口诀写不同的乘法算式。

四九三十六   (       ) (        )

八九七十二   (       ) (        )

五九四十五   (       ) (        )

5.请你估算一下,每个空格坐一个同学,可以坐多少个同学?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四、课堂总结

今天学习了9的乘法口诀,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9的乘法口诀

9×1=9      一九得九

9×2=18     二九十八

9×3=27     三九二十七

9×4=36     四九三十六

9×5=45     五九四十五

9×6=54     六九五十四

9×7=63     七九六十三

9×8=72     八九七十二

9×9=81     九九八十一

 

 

 

 

《9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材理解】

本节课所讲的内容是在学生熟练掌握1到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内容相对简单,而且学生已经具备了推导口诀的能力,因此本节课对9的乘法口诀的推导,学生就会运用已有的方法进行独立的推导。教师就应在学生推导口诀的过程中,注意1到6口诀方法的延用。初步形成开放式教学,培养了探索精神,并逐渐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

【设计理念】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倡将“静态的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动态的探究式学习”,提倡将“关注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习过程”。因此,本课教学我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动画情景,化静为动,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探索记忆“9的乘法口诀”的多种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轻松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情简介】

学生经历了总结1-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有了学习1-8的乘法口诀的经验,初步掌握了总结乘法口诀的方法,基本具备了总结9的乘法口诀的能力,但是,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9的乘法口诀,所以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

【教学反思】

我选用学生最感兴趣的九九歌引入课题,并放手让学生自主编口诀和找到规律。学生有机会选用自己喜欢的易于掌握的方式理解和记忆9的乘法口诀,达到自我探究、自我发展的目的。这样亲身体验数学,实现自主的数学学习方式。

本节课由于设计时考虑很多,割舍不下自己预设的教学过程。把找规律记忆法和手指记忆法放在学生自由找规律之前,这样显得学生的答问不够精彩,给人感觉牵着学生走,让人遗憾。在本节教学中,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掌握9的乘法口诀,利用规律有效记忆乘法口诀,及强调学习效果。同学们围绕“怎样记住9的乘法口诀”这个核心问题进行深度探究,相互启迪,相互完善。实践也证明,学生经历了“9的乘法口诀”的记忆探索过程,为后来学生正确用9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河南省渑池县天池镇笃忠小学      杨富民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第七单元(第88-89页)。

教材简析“小数的初步认识”是新教材三年级下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虽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但是,由于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虽然学生第一次学习小数,但是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中却已经不止一次的接触过小数,大多数的孩子对于小数并不陌生,所以说,学生对小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它的表示形式,陌生的是它的含义。因此,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学情分析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小数是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进行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实际,注意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选用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是直观演示为主,引导学生亲自操作、观察思维、自学讨论,多种方法有机配合使用。首先以商品的标价作为情境导入,先让学生对这些商品标价中的数进行分类,分为整数和小数两大类,因此也就顺势揭题,接着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见过的小数,一方面让学生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另一方面初步体会小数使用的广泛性。由于学生有一定的购物经历和经验,所以对商品标价的小数形式,大多能理解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结合现实生活情景,初步认识小数,掌握小数特征;

2. 结合商品的价格,进一步认识小数;

3. 能正确读小数。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认识小数,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应用意识。

2. 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观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体会小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理解小数的现实意义,丰富学生数学文化。

四、教学重点: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并理解其含义。

五、教学难点: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几元几角几分的互相改写,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与米、分米、厘米的互相改写。

六、教学准备:课件、课前收集商品的价格单、课前测量的身高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小数

师:昨天老师到超市去购物,看到火腿肠、面包、牛奶的标价分别是5.98元、1.20元、2.60元,大家知道这三个数是什么数吗?

师引入:对,是小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

二、认识小数,会读小数

师:你发现小数与我们以前学习的整数有什么不同?

师揭示小数点:这个小圆点叫做小数点。(板书:“.”小数点。)

读小数。

师:你们会读这三个小数吗?谁来读?

指名读小数。

师:他读得对吗?(如不对,师:那应该那么读?)

齐读小数。

小结:我们以小数点为界,小数点前面的数还是按照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读法读,小数后面的数只要依次读出每一位上的数字就可以了。

依次读出小数并完成板书:5.98   五点九八   0.85  零点八五  2.60  二点六零
三、了解表示价格的小数的意义
 探究生活中的这些小数表示的意思。(出示书中的表格)
(1)问:5.98元是多少?明确:5.98元就是5元9角8分。……
(2)探究表示价格的小数的特点。在看价格的时候有什么诀窍吗?
 明确:小数点前面都是几元,小数点后面第一位表示几角,再后面一位就表示几分。
(3)学生试读:书包价格58.95元;铅笔价格12.00元,学习桌价格128.09元。
 四、初步理解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1)师:刚才我们认识的小数都是表示价钱的,那么除了表示商品价钱的小数之外,你们还在哪里见过小数?

师:不仅仅价格可以用小数表示,体重、身高等等都可以用小数表示,生活中到处有小数的存在。

(2)师: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1米等于几分米?那么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长呢?

生:每份是1分米。

师:对,那这1分米就是多少米呢?

反馈交流、理解:1分米为什么等于1/10米和0.1米。

师:1厘米=( )/( )米=( )米

(3)用小数来表示身高

师:学了刚才的知识,我们来解决问题,老师的身高是1米7分米6厘米只用米作单位用1.76米表示对不对呢?为什么?

王小燕同学身高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    )米。(板书:1米30厘米=1.30米)

五、知识拓展与应用

老师这个月的手机费是85.50元,就是(    )元(    )角。 
姚明的身高是226厘米,就是(     )米。
小兰买了一个面包,用了两个1元和一个5分,这个面包是(    )元。
(此处注意让学生比较2.05和2.5)。

教学意图:本节课指导思想明确,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在教学中,紧紧围绕“数学与生活”这个主题,从实际情境中认识小数、理解小数意义,进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真正地让学生体会到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应用中理解数学。

教学反思: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这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首先让学生在许多标好价格的商品中初步感知小数,应该说学生在生活中都已或多或少地接触过小数,所以对小数不会陌生。再者,因为有了一些购物经验,所以对小数的读法以及在价格中所表示的含义也不会感到困难,因此,我让学生自己试着读出小数,试着写出这些小数表示几元几角几分,效果还不错。学生在一年级下学期学习人民币是就初步接触了小数,我设计逛超市的教学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自然引出小数。学生兴趣调动后,积极比较、分类,初步了解的含义,明白小数就在我们身边,体会小数用处的广泛性。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主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应用的过程,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思想。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感受小数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在对小数进一步了解后,安排了小数点的由来这一环节,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渗透了数学文化,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了解生活中的小数,如老师的身高是1.76米等,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小数,小数的运用很广泛。最后是知识拓展与应用环节,老师这个月的手机费是85.50元,就是(    )元(    )角。小兰买了一个面包,用了两个1元和一个5分,这个面包是(    )元,注意让学生比较2.05和2.5,让学生将课堂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这些设计,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实现让学生“学到了有价值的数学知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晓林; “小数的意义”教材解读及教学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10年08期

[2]高兰珍;刘诒兴;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J];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08年第Z2期

 

 

[3]费岭峰; 合理的定位,朴素的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与实践反思[J];

 

 

 

 

《小学教学参考》2008年第11期

 

 

[4]刘加霞;刘琳娜;

 

 

对“小数的初步认识”到底“教什么”的追问——评刘延革老师的“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J];小学教学(数学版);2010年09期

 

教学,在取舍之间

河南省渑池县天池镇笃忠小学    杨富民  

 

课上,正和学生研究这样一道题:朝阳小学美术组有36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80%。美术组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我先让学生独立研究,巡视一周发现,大部分学生用的是“方程”,也有学生除了方程又想了其它不同的方法。两个方案同时在我头脑中出现:一是先讲方程,再让学生介绍其它方法,这也是我以前常用的方法,既能解决基本方法,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二是先只讲方程,暂不理其它方法。

看着朱、周、季等一些学习困难的孩子埋头苦干的样子,我决定选择方案二。

“这还是我们学过的分数应用题吗?”

“不是”“是”不同的声音出现了。

“噢,为什么不是?”

“80%是百分数,所以是百分数应用题。”

“为什么有同学认为还是分数应用题?”

“因为百分数是特殊的分数,比如80%可以改写成5(4)。所以还可以看成是分数应用题。”

“怎么样?”

学生统一了意见。

“这么看来百分数应用题,可以看成分数应用题。那能不能用分数应用题的思路来解决这道题呢?”

“可以。”

“那好,谁来说说,怎样分析这道题,你的解题过程是怎样的。”

……

在我的引导下,学生自觉地找到“关系句”,再找出单位“1”,写出数量关系,并能选择合适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求出解,并能自觉检验结果。整个教学过程一气呵成,接下来是巩固练习。那么,我真得对其它方法置之不理了?不。

“我看到,有很多同学还想到了很多其它的方法来解这道题,非常好。常常问问自己还有其它方法吗?会使自己变得更聪明。这样下课后,把你的方法写在纸上交给我,同学之间还可以交流交流、互相学习。到练习课上再一起研究,看看谁掌握的方法最多。”

同学们听了都会心地点点头。接下去,我便让学生结合书上的习题开始练习。

也许有人要问:这样的教学不又回到从前,只见围绕例题的教学,何来思维的碰撞?何来创新思维的培养?何来数学兴趣的提高?何来生成的喜悦?的确,今天在我的课堂上少了往日交流的热闹,多了一份独立练习的安静。因为,我有我的打算。

首先,在我班上已经行成了“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能主动寻找不同方法,能主动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少数学生能自觉反思、调整自己的思维。所以在独立研究此题时,才会出现不少学生能自觉地用不同方法解决的现象。

其次,当教完用“方程”解引导学生建构方法后,已用时近20分钟。此时如果一味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一味地尊重“学生是学习主体”,一味地“你还有什么方法”过多地纠缠于此题的其它方法,必定会减少夯实基础的时间。表面上看课堂热热闹闹流淌着智慧,实则是少数学生在展示自己的“奇”思“妙”想,而大部分学生在看表演。这样的课堂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课后,学生送上的结果也印证了我的想法。有21位学生想出了不同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五大类。

一是用除法,而不用方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36÷(1+80%)=20(人),②80%=5(4),36÷(1+5(4))=20(人),③80%=0.8,36÷(1+0.8)=20(人),想到这种方法的27人次;

二是转化成“份数”考虑,主要有两种情况:①80%=5(4),4+5=9(份),36÷9=4(人),4×5=20(人),4×4=16(人),②80+100=180(份),36÷180=0.2(人),0.2×80=16(人),0.2×100=20(人);

三是转化成“比”来解,比如100%80%=54,36×5+4(4)=16(人),36×5+4(5)=20(人);

四是转化单位“1”,题中单位“1”是男生人数,而36是指总人数,两者不对应,于是把单位“1”转化成“总人数”,方法如下:80%+1=180%,80%÷180%=9(4),1-9(4)9(5),36×9(4)=16(人),36×9(5)=20(人);

五是假设法,假设男、女一样。36÷(1+1)=18(人),(80%+100%)÷2=90%,(90%-80%)÷90%=9(1),18-18×9(1)=16(人),18+18×9(1)=20(人)。

如果要在课上让学生说这五大类想法,再尽可能让学生都理解,是需要花很大时间的。而且不一定所有学生都能理解,这样只为了一部分优秀学生而 “牺牲一大片”的作法是不可取的。我让学生课后给我方法,一方面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另一方面又保护了少部分思维敏捷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这样做挺好。

此次教学,给了我以下启示:

懂得取舍――教学需要“慢”的艺术。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是生命启迪生命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教学是“慢”的艺术。首先学生掌握知识需要“慢”。由于家庭遗传、生活经验、学前教育等多种不同,每个孩子在思维能力不尽相同,掌握知识的能力、速度存在很大差异。在我们的教学中必须承认并关注这种差异,为了照顾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我们必须放“慢”教学的脚步,部分教师不加取舍,盲目求快的教学方法也导致部分学生“消化”不良,产生严重的厌学心理;其次学生思维形成需要“慢”。“学校的存在总要教学什么东西,这个东西就是思维的能力。”(贝斯特《教育的荒地》)知识可以传授,思维能力是靠训练提高的,更需要时间的积累。如果在一堂课上,多种思维方法未经过取舍,一下子呈现于学生面前,缩短理解内外的过程,对学生思维的发展显然是无益的。教学要“慢”,并不意味着放慢教学的节奏,而是根据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学会取舍,以促进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不同的发展和进步。

学会取舍――教学掌握“适度”的技术。适度,表现为及而不过,恰到好处。教学学会取舍,掌握“适度”技术,是教学回归科学、回归本真的必然要求。要做到“适度”就要学会“取舍”,合理取舍是实施适度教学的关键,“适度”就要提供更多学习内容让学生选择,因为有选择才有发展;适度就要有忍痛割爱的魄力,因为好的教学资源拼凑在一起反而没有优势;适度就要搭建更多平台让学生探索,因为学习需要宽松自由的环境。

 

美国评选的“儿童给成人的忠告”,其中有一句是:“我们的手很小,请不要往上放太多的东西。”不要放太多的东西,意味着教学时要学会取舍,学会“慢”的艺术和“适度”的技术。这些,本都是教学规律的一部分,我们需要遵循并付诸实践。

 

参考文献:
  藏学华《取舍之间,成就有效课堂》发表于《教学月刊(小学版)》2008年02期
  李顶峰 取舍之间成就扎实高效的数学课堂——《圆的认识》发表于《新课程.小学刊 2012年第8期

 

把数学知识融入生活

         ——“认识人民币”教学案例与反思

河南省渑池县天池镇笃忠小学  杨富民

摘要:数学教育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让数学走进生活,在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要提供有趣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做数学的乐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数学  人民币  生活  教学案例  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有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日常的生活中。

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活动设计把枯燥的知识,用联系生活的有趣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于接受,并积极参与,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一课。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以及元与角之间的换算关系:1元=10角。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通过模拟购物的活动,使学生能综合应用人民币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采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课堂做到生活化和趣味化,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在合作交流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学习数学,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准备商品:教师在备课时一些水果、学习用品或者日常用品供课堂练习用,并在每个商品上贴上价格标签。    

2、布置商店:把课桌布置成商店柜台,把准备好的商品排列整齐放好。     

3、提供若干人民币,圆角分的零钱要齐全。    

二、提出问题,导入人民币

师问:同学们,大家平时自己或跟着家人去商店买过东西吗?买东西要用什么呀?

生:买过东西,买东西要用钱。

师:钱又叫什么呢?

生:…(学生在思考),有学生说叫人民币。

师:对,钱的另一个名字就叫人民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

(这一环节,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

三、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了解元、角之间的关系

教师向同学们展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教会学生可以通过人民币上面的数字、图案或者颜色来认识不同面值人民币的特征。告诉学生人民币可以分为纸币和硬币,这两种是通用的。并教育学生人民币是大人的辛勤劳动换来的,要爱护人民币,不能损坏人民币,不能再在人民币上面乱涂乱画。 

四、认识不同面值人民币的换算关系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现在我们来做个换零钱的小游戏。

(实物展示1角、2角、5角、1元、10元的人民币各几张。)

师:老师有一些面值是1角、2角、5角和1元的人民币,大家知道这些不同面值人民币的换算关系吗?

(教师演示,一个一个地数10个1角的硬币,然后再出示一个1元的硬币。)

生:10个1角是10角,因为10个1角可以换1元。

师:1元可以换10角,大家想想,在1元和10角之间,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数学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关系呢?

生:等号。

师:对,1元等于10角。

师:我们在买东西时,会用到角币和分币。10个1角是1元,也就是1元=10角,1 角=10 分(在黑板上板书)

五、购物活动

师:下面呢,同学们看讲台上面,有各种贴了标签的商品,这是老师模拟开了一个小商店,我们看一下商品名称和价格标签:苹果,每个1元;铅笔,每支5角;作业本,每本2角;水杯,每个2元。现在,老师请几个同学们上讲台来,分别扮演商店的营业员和顾客,想上台的小朋友请举手。

(让举手的同学上台扮演角色)

师:现在呢,扮演顾客的小朋友,可以利用讲台上放的人民币来购物,扮演营业员的小朋友呢,要根据商品的价格和顾客付的钱数,计算要不要找顾客钱,需要找多少钱。

(攀岩的学生开始购物,教师在旁做适当的帮助指导。)  

六、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大家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生1:我认识了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可以用人民币买东西。

生2:我知道1元等于10角,1元可以换10角,还学会了换零钱。

    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购物,在购物时会有很多数学问题,这就需要有很多的数学知识,所以大家要好好学习数学哦。  

七、反思

课堂教学要源于生活,使学生置身于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能很快将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进入参与学习的状态。教学时,教师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生活情境,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将数学与日常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正在学的知识来源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在应用的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做到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把现实问题数学化,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能够在生活中发挥很大的作用。让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知识,体会到数学知识的有用,从学生贴近生活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给学生提供一个生活中利用数学知识的平台,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迁移到实际的生活场景中,通过模拟购物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和算钱的过程中,掌握人民币的面值和人民币的交换功能,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让学生在学习中互相交流合作,提高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民币的最小单位是分,但它目前在市场上几乎已经不用了,很多学生都没有见过面值是分的人民币,所以给教师教学认识“分”带来一些困难。在教学“1角=10分”时,很难找到10个1分的硬币来进行直观的演示,教师可以自制1分币的学具,在教学时灵活运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使用人民币的方法,还要让学生知道用人民币是人民用辛勤劳动换来的,可以办很多事情,教育学生要爱护人民币,养成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总之,教师要把数学知识融入生活,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趣味化,使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还掌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孔企平.小学儿童如何学数学.[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2]雷鸣;在教学反思中促进教学智慧的生成[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001

[3]杨九俊主编,《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D];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 

[4]余文森,吴刚平刘良华.解读教与学的意义. [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6

 

合作交流   动态生成

---《认识四边形》教学设计与反思

            河南渑池县天池镇笃忠小学   杨富民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已经使得数学的学习不再是是一种简单的被动接受过程,而变成一种学生老师共同合作、共同交流,在交流与合作中学习的过程。本文是我讲述小学三年级数学课《认识四边形》的课堂实录以及我在课后的反思总结,希望与大家共同交流,共同促进教学的进步。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实录, 课后反思。

一、教学设计

数学的教学设计在数学课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在上数学课以前可以认真构思上课内容,以使上课内容更加的完善、合理。我在上《认识四边形》这节课的构思如下:1用抽奖游戏将课程内容导入到课程当中,然后让同学思考生活中的四边形的例子;2对四边形进行分类,通过比赛游戏的方式将同学们分类的积极性调动起来;3引导同学们认识不同四边形之间的区别;4通过游戏练习的方式加深同学们对四边形的认识。通过这样完整的构思使得上课内容更加的合理,也更加的完善。

二、教学实录

(一)通过游戏让同学初步感知四边形

1.抽奖游戏

老师:同学们,你们在电视上或生活中见过抽奖游戏吗?今天我们也来玩这个游戏,看看谁能抽到大奖,我现在规定:正方形是一等奖;长方形是二等奖,梯形是三等奖;三角形、圆形、五角星就没有奖了。

老师:在老师的袋子里边有各种各样形状的卡片(从其中取出多个),谁想来试试自己的手气,看看能不能抽见大奖了。

2.思考与设问

老师:在图形世界当中有一个名字叫四边形,像你们有些同学手中的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就是四边形。那你们能告诉我,四边形在你们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呢?

让同学们思考几分钟后回答问题

总结规律:四个角,四条边

3.生活或教室中的四边形

老师:除了我们我们在课本上见到的四边形以外,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四边形的物体没有?它有哪些呢?谁能举个例子?

同学们会举出很多生活中的例子。

(二)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老师:在生活中我们见多了很多四边形的例子,现在呢,我们对他进行分类。在我的袋子里边有很多的各种各样、形状不同的四边形,大家五个人一组对这些图片进行分类,看看哪一组分的又快又准。在这儿给大家点提示:大家可以按图形、角和边来进行分类。

(三)认识各种四边形的异同

大家分的都很不错,现在你们说说,你们在分的时候能得出什么规律呢?首先说说,在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时候,你们是按照什么来分的?然后,长方形和梯形你们又是按什么来分呢?……

大家在说的时候已经将各种四边形的区别给理解。

(四)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对四边形的理解

1.老师:一只小猴子来到一个图形王国,在图形王国的另一边有很多的桃子,它只有走四边形才能走出图形王国去到另一边吃到桃子,现在由大家来指挥小猴子走路到另一边来吃桃子。

给同学们20秒的思考时间,在大家的指挥下,老师演示课件,最后小猴子顺利的吃到了桃子。

2.现在呢,我跟大家做一个测试,看看我跟大家有没有默契好不好。请大家把钉子板拿出来,完成下列的任务,如果大家完成的好呢说明我跟大家有默契,否则呢就说明咱们还需要加强默契。

(1) 大家用线围出一个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2) 大家用线围出一个对边相等但是没有直角的四边形

(五)总结本章内容然后下课

老师:同学们,这节课玩的怎么样了,你们在这节课当中你们学到了什么。四边形还有很多秘密,希望大家下课以后好好探索。

三、教学总结

抽奖可以吸引很多人,小孩子也一样,所以我设计了抽奖导入来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正方形和长方形是孩子们都知道的,在抽奖的时候设计正方形和长方形可以吸引同学们,同时设计梯形是为了增加一个四边形以使同学进一步增加对四边形的认识,设计三角形、圆、五角星是为了区分四边形和其他形状。

通过抽奖游戏,我们引出了四边形的定义,即有四个角和四条直边,同时也使得学生对四边形有了直观的认识。然后,让同学们想想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四边形形状的,通过同学们回想生活中的四边形物体,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对四边形的理解,同时让同学们理解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四边形,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了起来。同时有些同学讲到课本上也有很多四边形,但是也有很多同学将生活中或课本中的其他形状也当成了四边形,在这种情况下,我让他们讲出自己的理由,我们之间相互争辩。道理在辩后变的更加清晰,使得同学们对四边形的认识更加深刻。在这里时间有一点出入,比我设想的时间稍稍长了点,但是我认为这是很值得的。新课程能够引起学生共同参与、讨论,甚至跟我辩解、争论这是我认为比较成功的地方,毕竟这是新课。

“四边形分类”环节,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对四边形的理解。通过“分类”可以使得同学们了解:四边形不只有正方形、长方形、梯形,还有平行四边形和各种各样的不规则四边形。最后,在黑板上展示了各种各样的不同分类方法。同时,同学们也积极参与,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想法,通过各个同学的想法的相互交流,丰富了同学们的想法和思维,也增加了同学们的知识积累。

测试“同学们跟老师的默契”环节,本来仅仅是想让同学们练习练习,比比谁的手巧,但是在实际的课堂当中,我灵机一动觉得设计默契环节来激发学生的争抢心里,这样就大大增强了学生表现的欲望,同学们为了增强和表现对老师的默契,都很认真、以最大的热情和最大的努力来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来证明自己跟老师之间的默契。

总的来说,整节课同学们都处于亢奋之中,旧知识的复习同学们争先恐后、跃跃欲试;新知识的学习在课程的引导下水到渠成;巩固练习更是达到正堂课的最高潮,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整节课浑然天成。

再者,这儿我想说一点,数学课堂一定是要真实、新生的课堂,而不能是排练无数次而成的,今天拍一遍,明天演一遍,那还能有什么新意,对同学们也是一种折磨。在讲新课的时候,充满新意、富有激情才可能在课程中有以外的收获。所以,我认为数学课一定时要最真实、最原始的、最天然的课程,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积极参与到课程当中,也是我们增强自己的教学经验最有效的方法,才是最真实、最有效的数学课程。

 参考文献

[1]金杨建,四边形易错题方略[J];数学教学通讯;201001期。

[2]陈小英,《多边形(1)——四边形》教学案例剖析[J];中学教学参考;201004期。

 

《面积与面积单位》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河南省渑池县天池镇笃忠小学    杨富民

摘 要:面积的概念是学生从线过渡到面,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过渡,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对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要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引导学生感知身边随处可见的物体面积,初步建立面积的表象,帮助学生理解面积这一概念。本文为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与面积单位》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设计  面积  反思

一、教材分析

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学生知识水平来看,这部分内容是从直线到平面,从长度到面积,由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知识跨度大、难度高。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他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4)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三、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比较数学书和练习本,直观感受面积的含义

师:数学书和练习本比,哪个大?你是怎样比较的?比较它们哪一部分的大小呢?

(学生拿出数学书和练习本进行实际的比较,并观察、触摸所比较的部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书比练习本大,实际上是指数学书的表面比练习本的表面大。)

(板书:物体的表面。)

师:谁大谁小?

(学生观察、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为“面积”概念的引入创造条件。)

师:大家刚才比较的这些面的大小在数学上有一个名字叫作面积。

 (板书:面积)

师:根据我们刚才比较的过程,谁来说说面积指的是什么呢?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面积的理解,教师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完善概念。)

(板书: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在此基础上,引入关于面积概念的描述。然后让学生用“面积”,说一说上面前两项比较的结果。还可以再让学生看看周围的物体,举例比一比,某两个面面积的大小。如比较黑板面与课桌面、课桌面与椅子面的大小。

2、探究新知,认识面积 
通过摸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 
(1)学生摸
数学书与铅笔盒的表面。你发现了什么?大小有什么不同?  
(2)摸一摸练习本的面,课桌的面,它们的大小有什么不同吗? 
(3)再看一看黑板的面,和我们刚才摸的这些面相比,怎么样? 
(4)小结:这些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3、认识面积单位。 
在比较两个物体表面的面积的时候,必须要用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就表示面积单位。 

教师出示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的纸片,在黑板上画出1平方米的正方形,让同学们对单位面积有直观的认识。然后让同学们做如下活动:

(1)各自比一比,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

(2)同桌两人互相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

(3)在黑板上贴出一张1平方米的纸,先估计能放下几本练习本?翻出反面(已画好练习本大小的格子),数一数实际能放下几本。

(4)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5)估计一下,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几平方米? 
(6)估计一下,1平方米的面积上能站多少个人?(在地上量出1平方米,让学生尽量的站进去。) 

 在常用的面积单位中,以平方厘米为突破口。让学生通过看媒体演示、量边长、比一比、记一记等活动理解1平方厘米。在认识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时,让学生思考当测量的图形较大时怎么办,猜一猜比平方厘米大的单位有哪些,培养学生迁移和推理的能力。

四、总结内容,拓展思路

师:刚才,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还认识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主要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师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可以回家量一量家里自己房间的面积,睡觉的小床面积,以及电视屏幕的面积,茶几的面积等,下节课请同学们说一说。

五、教学反思

面积的概念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板块中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对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节课是学生从线过渡到面,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过渡,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因此在教学中我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盖面、课桌面、操场的面等出发,引导学生感知身边随处可见的物体面积,初步建立面的表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面积这一概念。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摆一摆,数一数,比一比,测一测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在面积单位的教学中,为了给学生建立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我让学生找找自己身边哪个物体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身体哪个部位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这些材料都是生活中显而易见,学生的反馈热情空前高涨,学习、探索知识主动积极,答案层出不穷。在教学中应尽量把“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联系生活实际通过直观形象的实物表面的大小的认识,增加学生的形象记忆,使学生对各个面积单位形成表象认识。也可让学生估算一下生活中物体的面积的大小,拓展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面积单位的理解。学生在脑海里建立了面积单位的表象,再一次巩固了面积的概念。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然后让学生动手剪出一个1平方分米的纸片,把头脑中的表象和生活中的实物联系起来,再现面积单位,进而建构出面积单位的概念。把学生推到主体的位置,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突破和发展。介绍常用面积单位时,除了教材安排的活动外,也可以设计一些类似的其他感知活动。如用纸折出1平方分米大小的一块;在1平方米的正方形纸内试一试能摆下多少本练习本等等。

应当明白,将面积单位定义为何种形状、尺寸的图形,纯属人为规定。根据需要,选用其他形状,比如正三角形,也是可以的。教学时,可以依据教材提示的思路,一步一步展开。也可以在提出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任务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军英;小学数学体验教学设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

[2]雷鸣;在教学反思中促进教学智慧的生成[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001

[3]邵光华;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02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杨富民老师,男,本科学历,1975年12月15日出生于河南省渑池县笃忠乡笃忠村。现供职于河南省渑池县天池镇笃忠小学。1994年参加教育工作,2005年12月被评为小学数学高级教师。他从事教育工作十七年来,爱岗敬业,默默奉献,以培养人才为己任。恪守职业道德,时时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情操高尚,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坚持在一切场合都为人师表,维护教师的良好形象。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人们对教师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杨富民老师一直将其视为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担任小学班主任工作十七年来,他工作认真,积极负责,苦学不倦,勤耕不辍,用无悔的信念和辛勤的汗水换取了事业的成功,得到了同行的肯定和学生家长的好评。现将他的先进事迹概述如下: 

一、风雨沧桑,矢志不移
    多年来,杨老师一直从事小学班主任工作研究,如果说,他把生命中的一分一秒都交给了他所钟爱的教育事业,一点都不夸张。寒来暑往,日复一日,他从不倦怠自己的本职工作。教导处的教师签到本上,第一个签到的常常是他;办公室里,他埋头专心备课,细心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最后一个回家的还是他;放学路上,常常可见他与学生并肩而行,悉心交流。作为一名班主任,他十几年如一日,风雨沧桑,矢志不移,任劳任怨。他坚守的信条就是爱班如家、爱生如子、敬业如圣。也正是因为他矢志不渝的事业心,忠于职守的责任感,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才使学生对他产生了敬重和信任。

二、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德高为师,学高为范。作为班主任兼数学教师的他,在与学生的朝夕相处中,并不单纯地把班主任工作定位在管理者的角色上,很多学生要做的事情他总是身体力行,与他们共同完成各项工作,坚持做学生的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发扬奉献精神,面向全体学生,热爱、尊重、了解和严格要求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促使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身心健康地成长。

他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入手,注重引导。上操时,学生做操他也做,学生跑步他也跑,跳绳活动他摇绳指导技巧,拔河比赛他呐喊助威,从不呆板地站在后面监督管理。以认真的动作、对体育运动的热爱之情感染和教育学生,促使他们积极锻炼,健康体魄。在他潜移默化的积极带动下,学生十分重视体育锻炼,多次在校级运动活动中有出色的表现。在今年的会操表演活动中,他班同学在老师不在的情况下自己上场比赛,做到行动有序、动作整齐,做操规范,获得年级第一名的好成绩,带给他一份意外的收获和惊喜,更展示了他所带班级同学的整体素质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三、班级管理,注重艺术

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他在班主任工作中,不仅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更注重潜心学习、开启智慧,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谱写生动美妙的育人之歌。他提出响亮的班训、班级宣言,使班集体充满活力、勇往直前;他贯彻“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的教育理念,采取分层目标管理办法,有力促进了培优转差工作;他以班会、有益集体活动等为载体,使德育工作深入人心,形成了“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的教育氛围……

在班级管理中,教书与育人并举,杨老师比较注意在活动中渗透道德教育严格要求学生,帮助学生养成精益求精,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良好学习习惯、健全的品格和健康的人格,经常开展以“学会做人,学会处事”为主要内容的班会,寓教于乐,鼓励学生集体参与,共同接受教育。他还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帮助村里的孤寡老人打扫卫生,清理路边的垃圾等公益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培育了学生基本的道德观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为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他着重抓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感和自学、自理、自控的能力,营造有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的优秀班集体。认真落实小学生行为规范,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以课堂生活为主体,以常规训练为主线,加强了对学生课堂纪律、常规、礼貌、卫生和劳动等九方面基本行为准则的教育。与学生共同制定了“快乐学习、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班训,并结合《小学生课堂常规》为我班同学“量身定做”制定十条班规。指导学生认真比照,寻找差距,并认真落实评比,促使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形成,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作为班主任,他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使学生的才能百花争艳。带领学生积极参加班级、校内外组织的各项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发挥自己的才能。如:主题班会、学习竞赛、小组竞争、辩论会等等;教学方面的有写字、朗读、讲故事、课本剧比赛,板报设计绘画比赛等等。学生在集体中互相帮助,共同切磋,相互鼓励,培养了能力,提高了学习成绩,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学风。所带的班级班风良好,同学既有活泼热情、灵敏活跃的特点,又不失良好的班风和稳定的纪律,被学校评为积极营造健康向上、富有凝聚力的优秀班集体。

四、与时俱进,不断学习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了更好地胜任班主任这个工作,多年来,杨老师遨游在教育的海洋中,如饥似渴,吸取知识的营养。他自费订阅《河南教育》《教育时报》《班主任之友》(小学版)《德育报》进行学习,反思,实践,研究。工作之余,还从各种心理书籍诸如《嫉妒心理学》、《错误与人生》、《成功启示录》及戴尔.卡耐基的人生哲学丛书中吸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班级管理理论,以弥补自身的不足。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他一直积极参加省、市、县等各级组织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不断充电,紧跟时代步伐,潜心钻研新课程,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2004年7月取得平顶山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学历,2009年1月取得平顶山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历。

2006年1月13日到21日,参加三门峡市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市级骨干教师培训。

2008.4.20取得三门峡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证书。

2008、2009年暑假参加班主任培训。

2010.9.1起参加三门峡市中小学教师网上远程教育。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课程标准的新形势下,他不甘落后,努力学习,撰写了大量读书笔记。他大胆改革,以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著自己的教学实践,形成了具有创新意识的、独特的教学风格,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他所教的班级,在每次考试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五、教书育人,硕果累累

一路艰辛一路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十七年来,他在教育教学上取得了出色的成绩,他所带的班级多次被评为优秀班级,所辅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均获比较好的成绩,他也成了学校的骨干老师;他在学生家长中拥有很高的威信,深得学生和家长的信赖和拥护。取得的教学成果数不胜数,硕果累累:

1.1999年8月15日杨富民制作《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演示器》在1999年三门峡市优秀自制教具评比中获三等奖。

2.2003年9月杨富民被渑池县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教师。

3.2003年3月被渑池县笃忠中心学校评为优秀辅导教师。

4. 2004年9月杨富民被渑池县笃忠乡党委、政府评为优秀教师.

5.2009.5  《我做小学班主任的体会》在三门峡市教育教学管理论文评选中获得一等奖。

6. 2010.9文章《平等互动,读出一方新天地》在《教育时报》举办的“新课程  新思路”教研论文大赛中获一等奖。并在2010.4.28的《教育时报》刊发

7. 2010.3.19辅导学生李昕逾的作文《我真想得到她的爱》在河南省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2010年举办的中小学生作文竞赛中获小学组一等奖,杨富民同时被评为优秀辅导老师。

 

 

农村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

河南省渑池县天池镇笃忠小学    杨富民

 

摘要: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在学生的品德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管理好一个农村小学的班级,做好小学生的教育工作,班主任的工作是关键。班主任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去关爱学生,加强班级管理

关键词: 农村小学  班主任  班级管理  学困生

 

班主任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小学生的心理、生理和年龄特点决定了班主任要付出很多精力,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去关爱学生,勤于管理,培育良好的班风、学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全面掌握学生情况,用表扬正面引导学生

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使得学生在性格特点和气质方面不尽相同,班主任要通过深入、全面的了解,弄清每位学生个性品质上的特点,全面掌握学生情况,对以后有的放矢地开展班主任工作奠定坚实基础。班主任全面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智力状况,对以后的学习指导,制定各种计划作好充分的准备。古语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抓住小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应以鼓励表扬为主,善用表扬的艺术,以多树立新典范、新榜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在学生取得成绩的面前,哪怕是偶得的一点点,班主任也要大力表扬,因势利导,鼓励学生更上一层楼。

让学生身临于表扬环境之中,实际上也蕴含着不少的批评,对没有受到表扬的同学就好像受到无形的批评一样,但这种批评往往容易被学生接受,全体学生在暗暗使劲,争取得到表扬。

二、健全班级规章制度,制度面前要人人平等
   在一个先进的班集体中必须有一套健全的规章制度。班集体中的规章制度应是全体班级成员共识的体现,是全体学生对实现班集体的奋斗目标这一愿望所产生的强烈要求。在制定班级规章制度的过程中,要广开言路,集思广益,接纳全班同学的意见和建议。由于班集体的规章制度的制定是全体同学共同参与,人人出谋划策,因而所制定出来的制度,学生会自觉遵守。在实施的过程中,实行人人参与的民主管理方式,在制度面前要人人平等,不能搞特殊化。班主任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处处时时以模范的行为去影响学生。班主任的模范行为,是对学生的一种无声的教育,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潜移默化,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三、培养得力的班干部,创造优良的班风

好的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班干部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班风、学风的好坏。教师要以民主投票的方式评选班干部,广泛听取学生意见,运用民主方式,让学生们参加竞选,这样选出的班委干部有一定的威信,同学们信任,有号召力,班干部做起事来也积极。要加强对班干部的教育和培养,注重对班干部进行传、帮、带,鼓励他们大胆工作,严格要求自己。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既交任务又教方法,既检查他们完成工作的情况,又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和教训,更让他们在实际的工作中经受锻炼,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充分发挥骨干和模范作用。让每个班干部轮流当班主任,在每周班会上由班长总结上周情况,并且结合学校的各项评比制度,加强学生的自我监督管理。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锻炼,管理能力得到提高。在班干部的带动下,同学们无形中自觉遵规守纪,全身心投入到良好的班集体中。

四、因材施教,做好各个层面学生的辅导工作

辅导,并不是专门指后进生或差生的辅导,而对各个层面的学生都应该进行辅导。辅导,特别是个别辅导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手段,而做好个别辅导工作的关键是因材施教。对思想、成绩双方面都优秀的学生,要实行好上加好的指导思想,使他们向更好的方面发展。对于后进生,应更爱护他们,和他们交知心朋友,针对他们的个性特点,要精雕细刻,扎扎实实,把思想工作做到他们的心坎上,对转变后进生工作,要做到细致、耐心、反复、并持之以恒。由于中层生在班集体中所处的位置的特殊性,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容易形成得过且过的坏习惯,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这就要求班主任重点从思想观念上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激励他们向先进生看齐,向先进行列迈进。   

五、善于表扬和鼓励,集体帮助学困生

学困生也有强烈的自尊心,在转化学困生的教育中,光用批评和处分是不能奏效的,必须对他们倾注爱心,尊重他们的人格,用平等的方式对待他们,用爱心融化学困生冰冻的心理,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教师要要善于观察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作为教育转化他们的突破口,对学困生课堂上能够举手发言就加以鼓励,学习上有所进步就给予赞许,做了好事就进行表扬,让学困生品尝到受赞许和表扬的快乐,及时掌握学困生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激发其上进心。还要发挥集体的力量,使学困生身处一个团结友爱、融洽和谐的氛围中。例如,在班里开展互帮互学的“一帮一”活动,安排成绩优秀同学与学困生同桌,督促学困生遵守纪律,专心听课,课余辅导学习,帮助改进学习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唱歌、朗读、讲故事比赛等,使学困生融进欢乐愉快的集体生活之中,并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表现才能的机会和舞台。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使学困生感到班集体大家庭的温暖,逐渐消除自卑心理,克服孤 僻性格,振作精神,树立起同班集体一起进步的自信心。

六、定期召开家长会,配合学校教育

家庭是班主任教育好学生的最可以依靠的力量,班主任要定期召开家长会,积极和家长取得联系,力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一致。讲班级的倾向性问题和对学生的要求,或表扬一两名或几名先进或优秀的学生,切忌点名批评差生,以免挫伤学生家长的自尊心。要一分为二地向家长汇报学生的情况,既谈优点也谈缺点,并及时勉励学生努力改正缺点,力争上游。 由于农村家庭的文化层次的普遍较低,教育思想较落后,要给家长灌输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让家长明白应该怎样教育孩子,并随时与老师配合,了解学生在家里的生活,学习习惯和性格特征,抽时间与学生进行个别座谈,并做好记录。交流沟通多了,就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动表现,及时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纠正其不良行为。通过召开家长会,使许家长摆正对子女教育的态度,积极配合学校的各项工作,并且在课外严格管教子女,促使班主任工作顺利的开展下去。

总之,.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复杂,任务繁重,班主任要在各项工作中,善于采取各种办法,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去关爱学生,做好班级管理,充分发挥班主任角色的主导作用,培育良好的班风、学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光耀;如何管理好学生[J];管理观察;2008年14期

[2]王新利;班级管理浅见[J];中国农村教育;2008年02期

[3]刘志春;王小红;优化班级管理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年08期

[4]梁晓;从习惯培养切入,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J];现代教育论丛;2008年07期

 

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文化建设

      河南省渑池县天池镇笃忠小学  杨富民

摘要:班级管理的过程是陶冶学生人格的过程。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阳光、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已成为班主任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本文探讨了小学班主任班级文化建设。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文化建设;精神文化

 

 班级文化是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是班级的灵魂所在,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和成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班级文化建设,就是通过班风建设、教室设计、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以及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与感染,形成积极的道德情感,从而将道德认识内化、升华为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已成为班主任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建设班级文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建设丰富多彩的班级物质文化

 小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教室,整洁、明亮的教室环境,可以让学生心情愉快的进行学习。因此,班级文化建设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班主任要创设温馨的人文气息浓厚的教室环境,教室要地面干净,课桌要一尘不染,窗明几净,物品整洁有序,还要创设一个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班上可以养几盆绿色植物,放在窗台,来绿化教室,美化环境;把名言警句制成条幅,悬挂在教室的墙壁上,书香之气尽显,润物细无声的启迪学生;在教室后面的墙壁黑板上,开辟出一块黑板报,黑板报的设计,在内容上要注意对学生的影响,从各个学科的学习到思想品德教育,从趣味的小知识到文艺内容,要做到丰富多彩,不流于形式。在形式上,要注意审美的要求,注重整体的结构美和对衬美,注意与教室整体环境的和谐,力争做到与黑板上方的标语相搭配协调,相互映衬,使学生受到健康阳光的教师环境的熏陶,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和启迪,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和感染,文化素养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二、创设团结和谐的班级精神文化

班级的精神文化,主要指班级成员认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价值取向、道德标准、行为方式等等,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班主任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要注重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使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集体活动富于激情和感染力,在集体活动中,同学们团结协作,互相鼓励,完成集体目标,从而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班主任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集体活动,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促进学生之间彼此尊重、理解和相互协作,增进彼此友谊,进而升华为集体感情;班级最常见的活动之一就是主题班会,在开展主题班会时,班主任要注意联系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挖掘学生身边的、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通过班会受到教育和启发,在思想上和行为上得以改进和提高。例如,可以针对学生的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开展以德育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时先借助图片和小故事等手段,向学生列举在德育方面存在的不好的行为习惯,再让学生联系本班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说说身边或自己的不好的行为,最后让大家讨论如何改掉陋习,并付诸实际行动;建设班级精神文化,要注重诚信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诚信教育的面比较广,不容易把握,可以定位在说话算数的层面上,使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

三、构建民主的班级制度文化

 班级制度文化,是指那些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以及监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班级规章制度是全班同学共同遵守的制度,包括日常学习、基本规范、文明礼仪、卫生值日等等多个方面,是班级学生活动的行动指南。班级规章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中的约束机制,是班集体为实现共同的奋斗目标而制定的规则,是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必要条件。在制订班级规章制度时,要充分实现民主的做法,鼓励每一位学生的参与,广泛听取每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最后举手表决,少数服从多数形成定案。学生自己制定的规章,他们才能从内心认同,并以积极的态度来执行。根据大多数小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如自私、好强等,专门制定出具体的班规,并编成琅琅上口的顺口溜,便于学生记忆,如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帮助他人,快乐自己”、“班级是我家,荣誉靠大家”等。之后,利用班会的时间,组织学生学习背诵,逐渐使班规成为学生都认同的自我行为规范,并能对照班规来自省,从而构建了民主的班级制度文化。

四、加强班主任自身素质的提升

 要创建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需要班主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班主任具备了较高的综合素质,具有一定的专业修养,才能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健全的人格。班主任的作风、思想、行为、气质和仪表,随时都影响着学生。因此,班主任要“美其德,慎其行”,不能出一点疏漏。要注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真诚的心灵面对学生,用高尚的精神激励学生,用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用宽广的胸怀容纳学生,真诚公正地对待班级内的所有学生,增强班集体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培养每一个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必须严于律己,凡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乱扔纸屑,一看到地上有纸屑,班主任就要随手捡起;要求学生言行举止讲究文明礼貌,首先自己要身先垂范;在教育学生时,要讲究方式方法,通过和学生谈心,交流思想,引发学生感情上的共鸣。班主任提升自身素质,创设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充满朝气的班级文化氛围,能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人格得到完善。 

五、促进不同个性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教育应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使得学生在性格特点和气质方面不尽相同,班主任要通过深入、全面的了解,弄清每位学生个性品质上的特点,全面掌握学生情况,促进不同个性学生的发展。班主任全面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智力状况,对以后的学习指导,制定各种计划作好充分的准备。老师要以真诚的笑容面对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以良好的心态参与课堂学习之中。古语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抓住小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应以鼓励表扬为主,善用表扬的艺术,以多树立新典范、新榜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在学生取得成绩的面前,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班主任也要大力表扬,因势利导,鼓励学生更上一层楼。经常给予学生赞扬,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也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六、注重和学生的情感交流

 班主任要注重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应特别重视那些因在消极的因素上有其相近性而形成的学生群体,因为这种群体有可能产生偏离集体倾向,我们应当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班级活动来转移他们的兴趣,改变他们的价值观,使他们更好的溶入整个班集体中。在这项工作中,班主任要注重情感交流,以心换心,用爱心温暖被冷落的心。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培养他们的自尊、自信、自爱的精神,挖掘闪光点,积极鼓励他们在思想上的每一个进步。对思想和成绩都优秀的学生,要实行好上加好的指导思想,使他们向更好的方面发展;对于后进生,应爱护他们,和他们交知心朋友,针对他们的个性特点,扎扎实实,把思想工作做到他们的心坎上,对后进生工作的转变,要做到细致、耐心、反复、并持之以恒;由于中层生,班主任重点要从思想观念上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激励他们向先进生看齐,向先进行列迈进。这样,有利于稳定班级群体的乐观情绪,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使班集体充满生机和活力。

总之,班级文化的建设,既是一种文化氛围的创建,也是对学生心灵的塑造。良好的班级文化,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於进华.班级管理也需创新[J].师道,2005年01期

[2] 马肃霜.走活班级管理六步棋[J].班主任,2005年05期

[3] 刘志春;王小红;优化班级管理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8年08期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法初探

河南省渑池县天池镇笃忠小学   杨富民 

摘要:现在的教育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被教师们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之中。这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也是我们理想课堂教学所追求的。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但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完全体现出合作学习的真正作用,还有许多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还不够完善。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小组合作  学习方法

一、科学组建、明确分工

教师首先根据班内的学生实际,有意识的将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学生按“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帮互助中不断提升,获得自信;让学习优良的学生更有提高的平台,科学的分组为你教学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对组内成员的分工合作我本着:人人有事做,谁也少不了谁的分工原则。分别设置了作业监督员,纪律监督员,讨论组织者,主要发言人。

小组内的角色应该互相轮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例如:在开展数学活动课“小小商店”时,孩子们相约带来了玩具、书、文具等物品,教室里开张了近十个小商店,有经理、营业员、收银员、顾客……教室里热火朝天但秩序井然。开展这样的学习活动,如果不分组,如果不分好工,全班一起做这样的游戏,局面真不可想象。科学的组建合作小组,每个成员明确任务为我的课堂教学做了好的铺垫,也为学生的学习提高了兴趣、增强了信心。

二、注重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导致小组合作学习不能顺利进行的主要原因就是小组成员不会合作,追其原因往往不是学生缺乏合作的愿望,而是学生缺乏合作的技能。所以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实施中有意识地加强合作技能的培养。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的数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抓住时机,设计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活动,积极探索,对话互动,共同讨论交流,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 “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时,我让每个小组分别测量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的周长和直径,计算师用计算器算出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主要发言人做好记录;然后小组汇报教师板书。学生观察板书发现共同点:“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都是3倍多一些”。接着小组交换学具再探究验证,讨论为什么会产生误差?引发了学生深入地思考,有的学生说“我们的尺子本身有误差”;有的说“我们测量的绳子拉得不直”;有的说:“绳子环绕圆的周长时,接头处我把握得不很准”……。我把这些原因一一板在黑板上,学生心中的疑问揭开之后,我因势利导,教育学生学会了用科学的方法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用严谨的态度去解决问题的思想,而且让学生感受和体验了科学家探索的科学的艰辛历程,引发了学生爱科学,尊重科学的积极情感,这样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继续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互相启发,开拓思维,让学生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高涨,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让学生在合作活动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实践能力,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是合作的关键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也是学生小组合作的组织人。要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有效,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就越充分。因此要求教师要认真做好准备,应该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或意外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怕出现混乱的局面;其次,教师面对教学意外时,必须镇静从容,及时引导,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生理心理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的引导措施。

四、注意合作后的交流和评价,提高合作学习的价值

把合作活动原则实施于教学过程,就应放手让学生动手、动脑探索发现。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发生、发展,是一个由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的认知心理活动转化的过程。交流、评价也是学生间总结学习成果、教师接受信息反馈并做出判断的过程。在学生交流时,我要求学生尽量清楚表达个人或小组的意见,同时还要求学生学会真诚的征求其他组的意见或评价其他组的见解,以博采众长。还要注意抓住时机,让学生给每个小组的交流进行了简短的评价,在掌声中,每个小组的成员带着自信、带着微笑回到了座位;这样一个讨论、评价与补充的完善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认真听取别人发言的良好品质,也培养了学生思维逻辑性和总结归纳的习惯,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参与讨论,体验成功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把课内外紧紧结合起来,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增长了数学见识,激发了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增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随着教育、思想意识的不断提高,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会进一步深入。作为一名基层的教师,我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让我们和新课程一起成长,去迎接小学数学教育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1]. 王家明影响学生“问题发现”的因素分析[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2.(05) 

[2]. 钱朝霞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3.(01)

[3]. 蔡晓云小组合作学习法在计算机学科教学中的实践——“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课的教学设计[J].镇江高专学报. 2007.(03)

 

浅析小学数学教师该如何适应新课改教学

河南省渑池县天池镇笃忠小学   杨富民 

 

摘要:在新一轮的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中,小学数学课程有了哪些新的变化,小学数学教师应如何应对新课程的挑战,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小学数学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师该如何适应新课改教学。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挑战

 

一、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具备的教育观念:

新课程观强调民主、开放,强调要有教师参与开发。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因此课程内容和意义在本质上并不是对所有人都相同的。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教育内容和意义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从而对课程内容进行不断地变革和创新。因此教师和学生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过程。这样,教学就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过程,而更是课程创造与开发的过程。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教学过程变成师生富有个性的创造过程[1]。新课程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由以往重教书轻育人的学科本位的观念改变为以人的发展为本位。要认识到学生是一个不成熟的,成长中的人,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知识基础,有自己的思想观点、行为习惯、性格特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主体能力。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强调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进行平等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交流启发,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师要培养交往与合作能力

1、与学生的交往合作。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合作、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交往,对学生来说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来讲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与学生一起分享对知识的理解,上课不是生命的耗费和牺牲,而是自我实现小学数学教师要与学生很好地交往与合作,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具备公正、公平与合作共处的意识;要平等、友好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理解、信任、尊重、欣赏每一个学生;于自制,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善于向学生学习,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2、与其他教师的交往合作。新课程强调课程的综合化,它需要教师之间更多的更紧密地合作,这样才能完成课程的综合、学习方式的综合、教师之间的综合。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同其它年级、同一年级其它班级数学教师加强交流与合作,同时也要与其它学科教师交流与合作[2]。例如在研究性学习中,由于一项数学课题,它要涉及语文、地理、历史等其它多种学科,因此数学教师就需要与语文教师、科学课教师交流合作,共同指导学生学习。教师之间的合作情况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课题研究的质量。小学数学教师要加强与其它教师的交流与合作要注意以下几方面:①要尊重其它教师的劳动,维护其它教师的教育威信.②小学数学教师之间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共同提高。③与不同年级的数学教师及其它学科的教师要密切配合,注意教育教学的统一性、连贯性,齐心协力培养好学生。④要虚心向优秀教师学习,取长补短。

三、小学数学教师具备教育研究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要有不怕问题和困难的精神,敢于面对问题,敢于接受来自学生的挑战。教师要有意识地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挖掘问题的意义,并主动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尽管不强调小学数学教师成为专业或专职研究者,但他们在教学中所开展的研究也必须遵循一定的科研规范。这样才能抓住自己教育教学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其主要方面,并为最终解决问题提供保证;要提倡开展行动研究[3]。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提高教育质量。

四、小学数学教师具备一定课堂调度能力

教师要有营造良好学习气氛的智慧和能力。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要从以往完全由教师讲解例题,学生模仿、练习的传统方法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教师的责任主要就在于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良好的学习气氛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因此要求教师要尊重、热爱、了解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积极与学生沟通、合作,灵活机智地化解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多给学生鼓励,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新课程教学中,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也活跃经常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是教师根本没有想到的,有的是教师一时没有办法回答的问题。课堂教学无法按照教师预定的程序进行,在教学中会出现一些以前从未出现过的情境。对这些课堂中突然出现的问题,教师要能迅速作出判断,并及时加以解决,决不能敷衍了事。同时,教师还要认真观察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的反应,随时调整、组织自己的教学。这些都需要教师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才能够很好的处理。

数学新课程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为适应新课程,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转变自己角色,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方式。数学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最后的成功,小学数学教师是关键。小学数学教师肩负数学课程改革的历史重任。要使数学新课程的新理念内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还有漫长的路要走,还需要我们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苏树圣.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模式的探索[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9.(06) 

[2]. 林友才.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浅谈[J]. 中学生语数外(教研版). 2009.(06) 

[3]. 胡国潮. 行成于思——对教学反思的随想[J]. 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 2009.(07)

 

 

关于提高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教学思考

河南省渑池县天池镇笃忠小学    杨富民

摘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数学思想的缜密有序性、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性以及数学方法的多样性是提高小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因素。小学数学对人的数学素养的形成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因此,搞好小学数学教育,是提高人的数学素养的关键。本文分析了小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性,阐述了提高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生  数学素养   数学思想  应用  措施

    数学素养是指人通过学习数学和自身的数学实践活动,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数学能力以及数学观念和品质的素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仅科技在不断数学化,而且人类的许多实践活动也离不开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必须从小就进行培养。以前,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不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近年来,新课程标准把“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学生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把“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作为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之一规定下来,并把“解决问题”贯穿于每一学段。 

一、小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性

音乐能陶冶情操,美术能赏心悦目,诗歌能抒发感情,哲学能使人聪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而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可提供以上的一切。有些学生感到数学枯燥乏味,对它没有兴趣,那是因为教师没有向学生展示数学的美丽和巨大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揭示数学美,使学生从心灵的深处激发起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数学使人严谨,富有逻辑性,这是数学素养特质的外在表现。数学素养较高的人,数学知识丰富,往往给人以精细、缜密,富有逻辑的感觉。在生活和工作上常表现出对数字的敏感,能够从纷繁复杂的事例中分离出数学因素,建立模型进行观察分析,善于用数学的观点说明问题。

数学锻炼人的思维,这是数学素养特质的内在特征。数学思维本身具有客观性、直观性、深刻性和灵活性等特征。用数学方法进行思维,可以通过对问题进行透彻的分析,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例如人的智商水平,用数字进行描述,智商<60为智力缺陷,60—70 为临界、70— 90 为中等、90—120 为正常、120 以上为超常,通过数字表述,我们能准确把握人的智力水平。正如哲学中讲的量变引起质变,数学思维能使观察分析达到一定的深度。

提高数学素养,是当今社会对人发展的客观要求。小学数学教育是基础性教育,担当起培养人的数学素养的重任。小学数学知识结构简单,呈现方式灵活多样,许多数学思想和数学规律往往依附于一定的感性材料而存在,许多数学问题都能够从生活实际中找到原型,甚至有些数学问题直接反应出生活的意义。其严密的逻辑性,可以促进人的思维的发展,并体现出时代的整体特征。这些因素正是形成数学素养的先决条件。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就是数学知识的积累、方法的掌握、运用和内化的过程,同时又是数学素养不断培养提高的过程。 

    二、提高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措施

(1)树立愉快学习的观念。小学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在愉悦的数学情境中实践,并致力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充分展现自己的智慧,愉快的学习,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成功。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在自主参与中拓展实践思路,不断享受成功的体验,感受创造过程中的无限乐趣。同时,教师要注意角色的变化,不再是教学过程中的训导者,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与合作伙伴。

(2)培养数学知识的迁移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又要提倡生活数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培养数学知识的迁移能力。生活之中处处都是锻炼学生数学能力的场所,书本上的概念、公式、法则、原理也只有在生活中加以运用,才能体现其作用与价值,才能真正被学生所认识和接受。小学数学教学要使生活问题数学化,直接从生活中提取素材,进行数学分析,寻求解决办法。教师还要降低数学的难度,梯度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让每个学生从学习中体验数的奥妙和乐趣,感受数学的力量,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3)加强数学思维的训练。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的训练是数学素养形成的基础。教师要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的呈现体现出开放性的特点,让学生的思维空间更广阔,思维的潜能得到有效开发。提倡学生独立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对身边的事例进行观察、比较,帮助学生总结归纳,积累经验,使学生分析问题有根有据,而不是盲目地猜测,加强学生对结果的判断能力。

(4)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关键是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实际的本领,必须带领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长知识长才干。实践活动要以学生熟悉喜爱的生活情景为背景,提出一系列实际问题,使数学知识融入生活气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让学生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5)加强数学语言的交流。数学以非常简明的方式,精确地来表达和交流思想。小学数学教学要加强数学交流的教学,使学生从小就学会数学交流,增强他们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让学生理清自己的思维,用语言表述数学,从不同的角度去考察数学知识。写数学也有清理思想和加深理解的作用,写也是一种重要的交流手段,它对于不善言谈的学生尤其重要。通过多样的交流方式,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灵活性、敏捷性、深刻性和独创性。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从学生所熟悉的身边环境出发,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逐步形成对提高人的数学素养有促进作用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不管学生以后从事什么工作,头脑中的数学精神和数学思维方法,都能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2]郭其龙.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0811.

[3]黄锦姝.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缺失与重建[J].小学教学参考,200921.

[4]李艳艳.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问题探析[J].教学与管理,200824.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河南省渑池县天池镇笃忠小学  杨富民

摘要: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教学的进程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结合学生的生活,加强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从而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数学。   
 关键词: 新课程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儿童的天性爱玩,注意力不够集中,学习易情绪化,他们只有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才能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真正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在快乐中学习数学,课堂教学会收到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 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生动有趣的教学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他们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一般在20分钟左右由于数学是一种理性化的知识,讲究逻辑推理,比较抽象,没有较多的趣味性,因此,不少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觉得数学枯燥无味,不想好好学因此,作为教师,就要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尽量做到生动有趣的教学。当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时,就可以给他们讲讲数学家的故事等有趣的事情,调剂一下,以便吸引他们的兴趣,使他们注意力集中,提高学习效率隔一段时间最好再换点新的和数学有关的有趣故事,让学生对数学课堂总是充满期待,保持新鲜感,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中,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不少课外知识,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

二、引入儿歌教学,在快乐中学习

儿歌内容浅显,篇幅简短,读来朗朗上口,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在教学中,尝试用儿歌辅助教学,将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以儿歌的形式教给学生,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教学,而且儿歌能使所学的知识记得更牢,不易忘记,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例如:一年级的学生在刚接触数字时,要认识并书写下来是不太容易的,这时,可以用浅显易懂的儿歌来辅助教学。比如: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中游,3像耳朵听声音……又如:开口朝前大于号,尖嘴朝前小于号,又平又直是等号,谁大谁小我知道。学生很快就学会用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在学习周长和面积、容积和体积时,运用儿歌:长度一条线,面积一大片,体积占空间,容积算里面。就把各个概念清晰的表达了出来。短小精悍的儿歌能把繁琐的内容浓缩总结为几句话,便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这样,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充分参与到了学习中,学习兴趣浓厚,能将所学的知识快速的掌握。

三、引入竞赛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拥有儿童的好胜心,爱表现自己,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根据需要,灵活地开展适当的竞赛,这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例如:看谁算得又准又快,看谁的方法更简便等,都能使学生踊跃的表现自己。通过这种比赛的形式,可以使学生认真细心的计算,提高了他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率。对于比赛胜出的学生,教师要大加赞赏和鼓励,满足他们的好胜心,让他们的努力得到肯定。

四、发现数学的美丽,展现数学的美妙

数学科目虽然抽象,逻辑性强,但也有独特的美丽。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数学美的渗透,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效掌握数学内容,而且还能启迪他们的思维,开阔他们的视野。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地感受数学知识结构的美妙。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教师可展示天坛、天安门、艾菲儿铁塔等建筑的图片,展示他们的对称美,还有植物的叶片和对称的花朵等美丽的图片,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美,发现数学的美妙,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更加喜欢数学。

五、联系实际生活,强化知识应用

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从小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收集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使学生了解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真切的感受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增强学习数学的欲望和兴趣。对于学生可以直接应用的数学知识,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应用的机会,通过实践应用的活动,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草坪上设计一个半径是2米的圆形花坛,让他们亲自动手去实践,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又如:在教学“元、角、分”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商人和顾客,进行交易演练,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在演练中掌握所学知识。再如:在教学“比的应用”一课时,教师可以把数学知识和医生稀释药液或者农民除虫要配的农药配比等生活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以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用题教学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探索,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书本上的例题改编成学生身边的数学问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出发,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则学生普遍学习兴趣浓厚,参与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就会好得多。思路是把应用题与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先了解生活中的道理,再去理解数量关系,再把数量关系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教了“两步计算应用题”后,教师可以在教室里模拟一个小超市,价格是:苹果3个6元,火腿肠4支12元,牛奶5盒20元,问:老师带了30元可以各买多少食品?老师想买品种多又实惠的食品,应该怎么买呢?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点,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而且锻炼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好数学十分重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习,在快乐中学习,就会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何绪铜.数学活动课内容设计探微.中小学数学,2001(8)

[2] 陆洋.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基础.小学数学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8)

[3] 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浅谈小学数学的创新教学

          河南省渑池县天池镇笃忠小学  杨富民

摘要:数学教学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学策略与手段,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培养出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本文探讨了小学数学的创新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新教学;教育观念;创新意识;个体差异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知识的发展日新月异,数学教学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创新教学要求教师充分调动自身的因素,以创新精神对待教学,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转变教学观念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实施创新教学,首先必须淡化应试教育意识,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初步的创新能力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标,放到突出的地位。增强学生主体地位,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实施创新教学,必须真正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和积极思维来获取数学知识,不断提高创造力。在人格上要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

二、关注学生兴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启发思维的重要条件,它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新课程改革强调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因此,教师要走进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改变以往只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和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思想,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探索发现数学问题的学习活动。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古代教师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现代教师需要转换这种观念,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在适当的时候,在学生有疑问的时候去点拨、引导,要引导学生开展认识数学的活动,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必要的指导。教师应随时了解学生思考的情况,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加以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师应设法使学生主动去理解和探索知识,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调动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不把学习数学知识当作一种负担,而成为学生们的自觉追求。例如:在教学“求长(正)方体的体积”后,设计这样一道题:把一个苹果摆在讲台上,要学生求出苹果的体积是多少。全体学生起初愣住了,而后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说如果将苹果捏成橡皮泥那样,捏成长(正)方体就好了……在老师的启示下,学生终于悟出了道理:将这个不规则的体积转化为规则的体积,就是用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容器盛一些水,将苹果放入,只要量出水面升起的高度,就可以算出苹果的体积。以此类推,不单单苹果这个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可以计算,其他一切类似物体的体积都可以计算。这一设计不但使学生提高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注意学生个体差异

教师应在课堂上多关注学习自信心不强的学生的表现,善于运用各种肯定性的评价语言和肢体语言,比如点头、微笑、手势等,使学生感到被关注。积极帮助、保护、指导和鼓励,耐心纠正错误,引导其他学生一起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消除恐惧的心理,树立自信。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要注意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创设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为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设计好适合他们的教学任务,课堂练习要经过精心设计。教师要将学生视为具体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个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课程学习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设计练习时,形式要多样,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

五、鼓励性评价学生

评价作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检测手段,具有激励和导向的作用,评价的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培养渴求新知的动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鼓励性评价,从尊重、爱护、平等的原则出发,对学生实施积极的、科学的鼓励性评价,强化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内驱力,体现出教师评价的创新。对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差错的学生,要以宽容、谅解的态度对待他们,允许他们再想一想,既使是重复别人正确答案,也应给予肯定,使他们从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教师还应注重分层次评价,注重因人施评,从实际出发,分层要求,既负责评价,又负责指导,鼓励不同水平的学生及其小组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更大的进步。从学生自身出发,教师应鼓励自我评价,依靠自己的能力,找出错误,加以改正,使其体会成就感,提高自我调控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关注学生兴趣,培养创新意识,注意学生个体差异,鼓励性评价学生,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关文信.小学数学创新性教学指导[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

[2]孔企平,胡松林.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农村小学数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

           河南省渑池县天池镇笃忠小学 杨富民

摘要:小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农村学校受到现实多种因素的制约,应试教育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教学课程的素质教育推进缓慢。本文针对当前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根据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农村教育的特点,探讨农村小学数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  小学数学  素质教育  策略

近年来,素质教育在城镇各类学校开展的很好,然而广大农村学校由于硬件设施、学生素质、师资水平等客观条件的落后,素质教育的实施进展缓慢。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束缚着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比重很大,因而农村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显得非常重要。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教师,我就当前农村乡镇小学普遍存在的素质教育方面的问题,作一些分析与探讨,以求能为改善这种局面奉上微薄之力。

一、当前农村小学数学教育的现状 

(1)应试教育一统天下,学校只追求升学率。农村小学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制约和影响,教师们都把学生考高分作为自己的唯一目标,学校也用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依据。学校考试过于机械和呆板,只考学生死记硬背,而不考学生能力和水平,严重摧残学生身心健康。

(2)教学方式落后,教学负担重。农村信息闭塞,教师缺少与外界的交流,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依然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教学。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这种做法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教学效果却很不理想。

(3)教师钻研教材的深度不够。教师的课前准备不够,教案是应付性的照抄,而且在教案中例题和习题占了很大的比重。课堂教学又是临时书写的多,课前书写好的少。全班学生在课堂上等待老师在黑板上抄写例题和习题的时间占据了课堂时间的很大部分,致使课堂容量少,时间流失多,严重地降低了课堂效率。不少教师不能领会编者意图,也不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调整和补充,甚至不会把书上的情境变成数学问题,课堂效率低。

(4)灌输式教学方法,扼杀学生创造性。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只是既定课程的传递者,学生则只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很多老师自己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都不进行深入分析讲解,上课只是照本宣科。学生以模仿练习为主,布置的作业,重复题型多次出现,学生机械套用公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无须作更多的思考,创造性被扼杀在摇篮。

(5)教师整体素质不高,专业教师缺乏。农村教师中有一部分是老民办教师,这些教师,有的教书几十年,甚至没有走出校门听过一节公开课,加上信息的闭塞,他们的知识结构早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教师整体素质亟待提高。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40岁以上的老教师多达一半以上,学历水平较低。在许多农村小学,专业教师严重不足,数学老师有时要兼音乐、美术、劳动、自然等的教学。

(6)当前农村学校的评估仍采用以学生成绩来考评及奖励老师的办法,教育主管部门考核教师以学生成绩定优评先,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决定教师的荣辱,导致教师整日为考试和分数来教学。这种情况下,教师很难去花费大量的时间探索素质教育。上级教育部门对教师的评价是班级学生成绩高就是好教师,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考试分数高就是好学生。教师围绕上级统考学科备考,学生围绕教师辅导抓题做,学生没有属于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更没相应的课外活动,由此造成素质教育成为一句空谈。

二、农村小学数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

(1)端正办学思想,更新教育观念。要正视农村地区现存的应试教育现象,逐渐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在农村我们既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推进素质教育,但也要保留应试教育中的一些现在还非常有用、适合农村地区教育环境的教育方法,不能全部抛弃,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教师对所有学生要一视同仁,给予平等的、积极的鼓励性评价,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去感染和熏陶学生性情,使学生受到鼓励,保持学习的热情。 
   (2)结合学校实际,调整教学办法。教师根据本地、本校实际情况和学生认知水平,对教材所提供的情景图作适当的调整,使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如新课程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的乘法教学中关于电影院座位的计算,由于学生进电影院次数有限,相对来说,结合学校实际,如:算一算学校会议室、活动室的座位等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师已能熟练运用的信息设备,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条件,诸如在课堂中恰当运用幻灯机、电视机、影碟机等设备,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途径更加宽泛。通过阅读科普读物和报刊等方式,广泛了解数学知识及数学文化,拓宽知识视野。

(3)加强培训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整体素质。做好教师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提高农村小学教师学历层次和基本功素养,不断地更新知识和教育观念。通过发达地区对贫困农村学校的支教,利用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时间进行业务支教对老师进行培训等方式,创造学习机会,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育队伍,不断加强教师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使教师做到学识广博,多才多艺,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关键是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实际的本领,必须带领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长知识长才干。实践活动要以学生熟悉喜爱的生活情景为背景,提出一系列实际问题,使数学知识融入生活气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让学生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例如,相遇问题应用题教学,教师可以采用学生上到讲台表演,情景再现的方法,把抽象的相关的各种数学术语让学生迅速地理解,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高效率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5)联系生活设计作业。数学应用是数学教学的第一重要,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由于课堂时间短暂,所以在课外,老师布置联系生活的作业,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对书本知识的印证。例如学习了长度单位,可以测自己和父母的身高,测量从家到学校的路程;学习了计算图形面积,可以算一算自己家里的面积,所用瓷砖块数等。这样,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学生轻松愉快,学得积极主动,思维随之展开,兴趣随之激起,使得数学课变得精彩纷呈,展现数学的魅力。   

(6)教学评估的方法要多样化,除书面的考试外,要注意运用口试和实际操作等方式,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数学能力的发展。按照课程计划和大纲的要求,控制考试次数,命题要题量适当,难易适度。 教学评估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考虑学习数学的个别差异,鼓励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要端正办学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结合学校实际,调整教学办法,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整体素质,多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联系生活设计作业,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教学评估方法,循序渐进的过渡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

 

参考文献

[1]《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2]余妍霞,姚本先.课堂情境定义与课堂师生互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05

[3]包金花.孟开花.论小学教学与素质教育[J]; 考试周刊; 200810

[4]赵彩玲.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02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之我见

 河南省渑池县天池镇笃忠小学  杨富民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敢于创新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是当代小学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人类发展对自身的必然需要。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科学,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下面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反思  创新教育

一、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创新的基础。培养创新意识,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课堂气氛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轻松、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组织、维持并指导行为。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

1、要建立民族、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关系能使学生精神振奋,相反,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所以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要把微笑带进课堂,适时鼓励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思维才能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学生才会树立敢想、敢说、敢于怀疑否定的信心。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不能自然呈现,它取决于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创造一种良好、宽松、友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心理放松的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驰骋想象,敢于标新立异。如教学“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时,先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有意渗透转化思想,借以暗示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接着我用亲切、温和的语气对他们说:“今天这节课大家都来当小老师,用我们所学过的方法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看谁的方法最新颖、独特,有创造性。”学生边思考、边讨论边操作。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得出了多种推导方法,其中有些方法展现了学生具有较高的创造性思维水平。尽管他们目前的知识水平还不能从理论上加以证明,但他们凭直觉的这种大胆的猜测是正确的,这是在十分宽松的教学环境下取得的一种独创性的结果。

2、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好奇心和求知欲既是激发学生创造活动的诱发剂,又是创造思维的原动力。对于学生提出的离奇荒诞的问题、见解,教师应尊重,并且要诚心诚意地给予肯定、赞扬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心中燃起创造性的求知之火。教师也要善于运用带有激励性、期望性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例如:“您的想法真好!”“太棒了!”、“还想到了什么?”等。再者,也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点燃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使之萌发创新意识。

二、引导想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创造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只有丰富的想象,学生的创新素质才能较好地发展。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常规的训练,发展想象力。

三、运用发散方法,培养创新意识

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性思维方式。训练思维发散,给学生以创新的机会,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点燃思维的火花。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重视发散思维的训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十分必要的。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好形式。

    四、加强小组使用研讨,培养协作创新精神

小组合作研讨学习,即课堂中连以小组为学习群体,突出学生群体间的互相协作与讨论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让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发现问题、交流信息、互相学习、相互促进、主动求和、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讨论能让学生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双向交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讨论,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认识水平,进而产生独特的见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我积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多数同学得出了лr2.h 的结论。有位同学提出还可以用圆柱侧面积的一半乘以半径来求得体积,我及时表扬了他的发现,并请他作了演示。原来他是将侧面积的一半当作底面积,半径看成高。此时,我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再展开讨论,结果又发现圆柱的体积,也可用底面圆周长的一半乘以半径乘以高来求。”一个人要有所创造,除了个人努力和具有创新精神外,还必须要有善于与别人合作共事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小组群体活动的力量,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方面互相补充、互相借鉴、善于合作、博取广益、协作创新、努力培养学生协作创新精神。

五、发挥主体参与,培养创新意识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应留给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空间,让学生主动地学,教师在学生的活动中只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思考过程,启发学生多方面思维寻求正确结论,引导学生对信息自主地加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要鼓励学生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敢于打破常规,突破思维定势。教学中学生提出自己的独特想法时,教师要予以支持和鼓励,给予合适的评价,使学生敢想、敢说。这样才能营造出创新思维的课堂氛围。

    六、优化练习作业设计,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创新的关键。创新思维是指发现一种新方式、新方向、新角度,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练习是学生掌握、巩固新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发展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在设计练习时应注意层次性:基本练习、综合练习和发展练习。基本练习应侧重于巩固所学知识;综合练习的目的是深入理解知识,加强知识的内部联系,形成知识结构;发展练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要善于创造和谐的情境,要放下架子,善待学生,热爱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充分感到心理自由,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思维敏捷,想象丰富,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独特的见解,才能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必须要创设愉悦的和谐的学习氛围,善于调动学生的创新兴趣、创新激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才能,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让学生在轻松、民主、互助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教师让学生通过现实、直观的事物,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 把自己的思维渗透到所学的知识中去, 加强了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这个过程对低年级小学生的思维过程是一种认知的跨越, 这对小学生学习简单的数学理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也是值得我们小学数学教师重视的一种教学方式, 这也是我个人在新课改教学之中的一点教学反思。

参考文献

[1] 魏运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 2004 .  

[2] 李玉龙浅谈数学新课标下的创新教育[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8,(08) .  

[3] 吴业宝创新教育与数学教学[J]山东教育, 2000,(11) 

 

浅谈小学数学总复习的教学策略

河南省渑池县天池镇笃忠小学    杨富民

摘 要:小学数学总复习要注重基本功训练,复习过程要兼顾教与学,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实施精加工,把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经过由表及里的分析、归纳和整理,加强针对性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  总复习  反馈  系统整理 
       

小学数学复习课就是把平时相对独立地进行教学的知识,是把带有规律性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等办法串起来,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数学复习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查漏补缺,系统梳理,夯实“双基”,提高能力,促进学生发展。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网络,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把握,并在梳理的同时查漏补缺,弥补平时学习的薄弱环节,做到温故知新,融合贯通。

   一、注重基本功训练,抓住重点
  复习课的基本训练要抓住重点,为下一步知识的梳理做好准备,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激活。同时也是对学情进行一个初步的摸底,对重要的基础性知识做好查漏补缺,切实做到旧知要烂熟。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和
总结,弥补学习过程中的缺漏,使所学的数学知识条理化,更好地掌握各部分知识的重点。重视知识的系统化,避免题海战术。教师要有效合理地系统学生的基础知识,内化知识结构。复习应该重基础、全面反馈、再提高、再发现。以教学大纲为依据,针对于每一部分知识中的基础、重点和难点内容,选择中等难度的题目,要求学生在自己复习的基础上独立认真的完成。教师通过批改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着手编写复习课教学计划,重点理清基本概念、基础计算、基本操作、基本应用方面的知识结构网络,再指导学生理清自身掌握情况作一个小结。针对学生全面试探反馈出来的问题,着手重点解决每一个部分知识中典型的综合的试题,理清每部分知识的解题思路。
     二、复习过程要兼顾教与学

总复习的设计要兼顾教与学两个方面,既利于教师的教,又利于学生的学。由于总复习不再是新知识的生长,而主要是认知结构的重组和优化,所以,总复习要充分考虑到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的作用体现在组织、指导学生开展活动上,体现在对学生获得的结果进行优化上,提高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学生梳理知识时,教师要适时介入,并对学生梳理的结果进行评价,以帮助学生优化认知结构。在学生开展数学活动时,教师要为学生的认知搭建必要的帮助,以保持学生高水平的认知活动。

三、内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
   复习不是简单地再现旧知识,而是要通过对旧知识的系统整理,给学生以新的信息,引发新的思考,促进新的发展,特别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整理,在整理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编码,对自己的认识结构实行精加工,使平时所学的分散、零乱、细碎的知识点结成知识链,形成知识网。通过分类归纳,让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问题来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加深对表面积、体积、容积概念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初步的比较分类和抽象概括能力,使学生大脑里存储的知识更具条理化,为建构新的知识(如圆柱的表面积、体积、容积)做好了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 在小学数学总检测时仍须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适应性、开放性、灵活性演练、诊断性测试。为此,教师就要花一定的时间挑选、组织、编排、翻新、综合、内化学生能力,编制成质量高、目标性强、检测点准、灵活开放的测试题,学生感到每一题都是有价值的试卷。在综合检测试验后,教师做出全面反馈,进行最终的知识结构调整内化手段,进一步调控学生的全面复习。教师不仅要精讲巧析、洞查、记录学生的缺陷,及时对症下药,并在下一次检测中有所侧重,努力使学生做到“知此知彼,百战不殆”,而且要让学生学会正确地评估自我,自觉的查漏补缺,面对复杂多变的题目,能严密审题,弄清知识结构关系和知识规律,发掘隐含条件,多思多找,得出自己的经验。
    四、开展专题复习方式,加强针对性训练 

重视班级学生的分层导学,发展共性,培养个性,激励学生相互检查,共同提高。在分层导学中,确立优生主要目标是审题准确,解题灵活,中等生主要目标是细心检查,学困生主要目标是基础扎实。在操作过程中,要求把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分层,,即时归纳整理,确立复习思路复习重点,加强针对性。既重视学生的共同缺陷,又重视个体的差异特点。注重单元试卷、综合试卷、学生自我评价的反馈,把每一章节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复习,加强知识的连贯性,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提高每节复习课的效果。要灵活选择时机进行专题测试,在专题测试试卷评析的基础上查漏补缺之后,综合各单元所反映的情况,进行综合性试卷反馈,有的放矢的进行针对性补缺、定向复习,发现问题再进行定向突破。

五、利用学习合作小组进行以优生带差生

教师要根据学习成绩,结合学生性格,尽最大可能进行合理搭配,组成最优化的,实力相当的学习合作小组。这样既可以用群体智慧解决问题,又可以让每一位“差生”都有自己的榜样,有意无意地仿效榜样,达到以优生带差生的目的。教师要经常有意识地布置一些需要集体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务,通过研究性学习或质疑探讨等形式,让他们相互启发,进行智慧的碰撞,最终达到提高自己的目的。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安排一些以组为单位的知识竞赛,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让优生主动帮助差生,差生主动求助于优生,促使整体水平的提高。

六、以纠错取代多练,提高复习效率
   在复习中要注意全面检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尚未掌握的内容要采取一些具体措施加以补救,力争全面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内容。很多老师都把多练作为帮助学生弥补知识缺陷的法宝,但由于学生在复习当中学的、练的都是以往学过的知识,经常重复会使他们厌烦,降低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优势,要求学生在精做老师的练习后,特别关注学生的错题,让每一个学生把自己错题的原因找到,使学生真正做到查漏补缺,提高作业效果。要求学生做到人手一册“总复习错题集”,经常翻阅分析,力争不再犯相同的错误,真正提高复习效率。

总之,总复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复习课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关键是要使学生在复习中把旧知识转化,并产生新鲜感,努力做到缺有所补、学有所得。总复习追求的目标应该是“不求人人优秀,但求人人进步”。通过总复习,既要使优生的知识结构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上一层楼,又要完成对差生的转化,缩短优生与差生之间的距离,使班级的整体知识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朱向明《浅议小学数学总复习策略》[J]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7(3)   

[2]周福盛.周庆 《教师知识管理:基于个体知识的观点》 [J] 上海教育科研 2005(6)  

[3]郑敏 《知识缺陷型错题管理探析》 [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8(03)  

[4]包静娟、钱丽《六年级数学作业病因诊断及矫正对策》小学教学(数学版)20092)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

河南省渑池县天池镇笃忠小学      杨富民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可以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直观化。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阐述了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探讨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相结合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多媒体;结合 

 

随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可以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直观化。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结合,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本文就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结合作初步探讨。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为教师的课前备课提供参考。备课是教师在上课前的教学准备。我们在备每一节课的教材时,必须确定教学目标,知道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采用什么教学方法,这时我们就需要去广泛阅读有关的资料,包括教学参考书、报刊杂志、浏览网上信息。由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资源共享和信息搜集处理功能,使教师在备课时,除了借助教材和教参外,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撷取更多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开阔教师的眼界,拓展教师上课的思路,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自身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自己对信息的整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设计的质量和艺术。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课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于一体,它在处理图文、动画、视音频等方面的良好作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要,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的展示知识间的联系,引起兴趣,利于很好的理解知识。例如在教学《加法的意义》时,用动画的形式展示。原来有5只鸡,又来了9只鸡。学生在观察后,用自己的话说表示的意义,引出“合并”。多媒体展示了知识的发生过程。而且形象生动,学生能很好的理解。

(3)增大课堂信息容量。决定课堂容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的接受能力,多媒体手段给学生的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观教学,加快了学生理解进程,从而缩短了学生对同样内容的接受时间,为增大课堂容量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另一方面,课堂容量一定程度上也受到粉笔板书、手动作图的速度的影响,利用多媒体技术存储功能可以根据需要把一些图形、题目、题目的分析或解答过程等在课堂上适时地在学生面前再现出来,还可以利用计算机高速处理信息的特点,在课堂上快速、准确地进行作图,为课堂增加知识容量。

(4)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具有极丰富的表现力,能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学内容实现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整与散、虚与实之间的互相转换,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扩大了学生认知的时空,缩短了学生的认识过程。多媒体信息技术还能够将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一呈现出来,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感知、呈现思维过程,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极大地支持了学生对逻辑推理、问题解答和数学观念的寻求与研究,学生学习知识就会化难为易。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相结合的措施

依据教学标准,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将实际问题抽象化,与学生价值观等得到进步和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1)形式灵活,让学生亲临其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应注意形式要灵活,效率要高,在教学中使用哪些信息技术,到底是用传统的小黑板,还是网络化教室,在什么环节上使用,都应该由我们的教学目标来决定,而不是赶时髦,搞“花架子”。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学进行整合教学,可以给学生呈现出一个真实的或虚拟现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其中体验,学会在信息学习环境中学数学,在生活中学数学。如教学二年级“千克、克的认识”,运用模拟教学课件,创设一个“虚拟公园”的情境。“公园”里动物们正在比体重。这让学生非常激动,刺激了他们强烈的参与欲,迫不急待地想在网络中做“裁判”。根据电脑显示,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点击到合适的秤上去称,再说一说谁重谁轻。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主动参与互动,也得以充分展示,每个学生自然地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通过信息技术紧密地整合在一起,生活经验走进了教材内容,既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积累经验,弥补教材的不足。课本中有些要求实践的教学内容,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不可能让学生亲临其境,从而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学进行整合教学,可以弥补教材的不足。如"元、角、分的认识"和"千克、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教材中二年级学生比较难掌握的学习内容。在教学中,运用模拟教学课件,创设一个“虚拟现实”超市情境。“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分为学习用品区、生活用品区、儿童玩具区、食品区等。在购物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看商品上的标价,还学会了拿钱找钱,也学会了合理花钱,懂得了节约用钱。这一情景创设让学生身临其境,近距离接触生活实际,感受数学知识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并满足了学生喜欢参加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不仅学会了用脑去想,而且学会了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去表达,用手去操作,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3)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由于基础和条件的不同,学生学习和操作电脑的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一部分来自家庭条件较好并拥有电脑的学生,或曾经学过电脑知识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而没有条件接触电脑的学生,则连开关机都不会。即使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在知识结构及掌握程度上,也存在差异。这些差异给课堂教学整合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教学设计若缺乏周密地考虑,就会使有基础的学生“吃不饱”,从而失去上课的兴趣;或是让没基础的学生“吃不下”从此失去信心。面对学生的差异,教师必须强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地尊重每一位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励和帮助他们主动地学习,充分发掘他们的潜能,使每一位学生的能力都得到扩展与提高。在上新内容前,必须先作调查,记录下学生对学习内容掌握的程度及要求,根据不同学生情况给其制定不同的学习安排。不同学生的需要能在一节课内得到较大程度的满足,教学做到了因人而异,有的放矢。

(4)直观教学,启迪学生思维。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能够将教学内容一一呈现出来,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感知、呈现思维过程,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内容,极大地支持了学生对逻辑推理、问题解答和数学观念的寻求与研究。尤其是引导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动态演示,形象揭示知识的生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于观察和比较,启发思维,逐步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深刻地把握知识的本质。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点、线的闪烁,依次闪动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来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紧接着把长方体的实物图像去掉,抽象出平面图,完成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再通过面、棱的移动,拼合等一系列的演示,同时配有声音,利用色彩动态来比较,得出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相等,相对棱的长度相等”这一结论,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了这一知识。

总之,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广泛运用,是教育改革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小学数学中利用多媒体辅助进行教学,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和思维等智力因素也得到发展,促进了素质教育实施,符合现代化教育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曹盘珍;小学数学教学如何运用信息技术[J];广西教育;201116

[2]王春华;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2

[3]杜红梅;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08

[4]吴美玲;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5

[5]顾文华;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功能[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2

 

平等互动,读出一方新天地

河南省渑池县天池镇笃忠小学        杨富民

 

 读是搜索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它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阅读的角色中,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质量,是新世纪平等互动,读出一方新天地      

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在他们的个体阅读中包括读、说、画、写、背、等多项方式,仅仅就有朗读、默读、跳读等多种方法,作为教师不能过多要求学生。应该提倡让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书

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应该巧辟蹊径,指导学生通过读中“悟”、“悟”中读,引导学生提升阅读质量,领略生命之巅的秀丽风光。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有体验的读,就是指导小学生在阅读时能感受体验到阅读过程带来的愉悦和乐趣,通过观察语言现象,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体验语言文字的情感。新的阅读教学的学习活动不仅着眼于如何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注重使学习者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有效的体验,积累有益的经验,实现经验的再创造。有体验的读,就是引向自“悟”,发展个性;就是摈弃繁琐的分析,注重整体感悟。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有着独特的体验,我们应去重视、去珍惜,让学生固守内心原本的独特的阅读感受。课程标准要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是完全正确的。因为人们对作品的理解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之处,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各有各的理解,各有各的读法,但都觉得入情入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说出源自内心体验的理解,真正懂得与文本对话。

多给鼓励,促学生爱读新的阅读教学应该以情感激发情感,以情趣激发情趣,引导学生用真实的生命去拥抱课文,让心灵与课文亲密无间!只凭老师的压力而强迫学生多读,往往事与愿违,南辕北辙。最有效的方式是积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自觉地投入到读书的活动中。以往课堂上经常听到学生在评价他人朗读时总是非常机械单调的几句:“有感情”、“读出重音”等等,缺乏的是在聆听他人朗读后自我内心真实感受的正确抒发,或是在听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文章理解后的深一层次的表达,所以课堂朗读导向意识非常重要。朗读评价形式有师评、生评;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主要导向通过读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感悟、体会,导向个人头脑中的“放电影”,即谈谈自己的眼前浮现了什么。

 培养阅读的兴趣,应该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应该积极倡导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突出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应用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使儿童在学习语文时口、耳、手、脑并用,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一是指根据课文的特点精心设计系列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活动中学习课文,即实现现代文阅读教学活动化。如探究活动、评点、活动、改编活动等。二是指在教学中,教师为全体学生创设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培养情趣,习得知识,训练能力,开发潜能。

 

 

 

 

 

 

更新:2013-12-22 18:02:09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