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双龙”腾空舞

作者:玉人木子 来源:河南省灵宝市育贤文学社 点击:4059

 

——写在淮北“双龙”公司成立四周年之际
 
相传,天际有神鸟名曰凤凰, 500年大限到来之时,背负着积累于人世间所有的不快和痛苦恩怨,集香木以自焚,灵与肉经受了巨大的痛苦和轮回后,复从死灰中再生,美丽异常。这个传奇,被人们称之为凤凰涅、浴火重生。
 
写在前面
广袤的淮北煤田,地火奔涌。
一座破产煤矿,奇迹般重生。它的故事,演绎了一段浴火重生、魂魄再塑的传奇。
这个故事的主角不是凤凰,而是“双龙”,一个由4年前破产倒闭的国有煤矿蜕变而成的股份制企业——淮北双龙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双龙公司”)
   2008年10月1举国同庆的日子,记者踏上了这块灼热滚烫的“双龙”腾舞之地。
    仲秋的艳阳泼洒在流光溢彩的淮北大地,公司大门前那块“双龙公司”的牌匾显得是那样地璀璨夺目——正是这块挂了四年的牌匾,见证了双龙公司破产重组的阵痛与悲壮、脱胎换骨的蜕变与崛起,也为历史忠实地留下了“双龙”那段艰难嬗变的时光投影
从2004年9月至今,双龙公司已经整整走过了四个年头。双龙人一路风雨兼程,一路高歌猛进,历经了"凤凰涅槃"式的激昂和悲壮,智慧和汗水便放射出更生后的夺目光彩——
到2007年年底,由破产重组前累计亏损1562万元,已经实现利润1457万元,上交税款8105万元;
职工人均年收入由2004年的16575元,提高到2007年在岗职工人均年收入33840元,接近翻了一番……
截至2008年9月30日,安全生产已达1870,不仅是建矿以来最长的安全周期,也成为淮北矿业集团安全生产周期最长的生产矿井,揽获了淮北矿业集团“安全生产金鼎奖”、“钻石奖”等殊荣。
数字总是枯燥的。但在市场经济里,数字却是最美妙的音符,尤其是那不断飙升的数字,在浴火重生的双龙人心目中,其雄浑高吭不亚于帕瓦罗蒂的《我的太阳》。
兴奋,震撼,激动,困惑——记者内心世界的活动,实非笔墨可以形容。
过去的四年,双龙公司似乎一直在刻意地躲避着媒体的视线,尽管公司办公室及宣传部门总是以“董事长注重实干、不善张扬”来搪塞媒体,这个阅尽沧桑、曾经带给淮北矿区无数荣耀的老矿井,却从来也没有从世人关注的目光中淡出。
事实上,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许多人都注意到了双龙公司成立这几年悄然发生的变化,但总感觉如雾里看花,朦朦胧胧。因此,当她突然撩开面纱露出真容,人们还是不能不啧啧称奇:
是什么魔力,使这座资源枯竭的国有矿山仿佛在一夜之间脱胎换骨、返老还童?
靠什么秘诀,这个曾经百病缠身、举步维艰的迟暮老人转眼之间变得青春勃发、活力四射?
在这四年里,在这片一代代矿工挖掘了50年的土地上,都发生了什么?
 
,彰显着炼狱的悲壮
四年,历史长河中的短短一瞬。然而对双龙人来说,却是难忘的一段历程。假如我们以理性的视角审视“双龙”诞生的前前后后,就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双龙”可谓浓缩了转型期中国国企改革的漫长历程,也是经历了分娩阵痛和浴火重生的一个缩影。
 记者见到“双龙”公司董事长徐成斌,是在他风尘仆仆从井下刚刚上来。改制的风雨与阵痛,并没有抹去这位当年淮南矿业学院高才生、如今煤矿高级工程师的风采,谈吐中坦诚爽快的话语、开阔豁达的胸襟,释放着20多年矿山岁月对他的熏陶。
徐成斌的自律和人格魅力在这个矿区颇有名气,他把事业和生命完全融为了一体。谈及双龙公司改制前后的变化,他说:“国有企业的改制,必须像凤凰涅槃那样,经历炼狱般的痛苦,烧掉所有的沉疾旧患,现代企业制度才能真正建立起来,才能实现死而复生的巨变!
随着徐成斌的娓娓道来,记者放飞的思维顿时钻进了时光铺就的遂道……
淮北双龙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是张庄煤矿、张庄煤业公司,隶属于淮北矿业集团。1958年9月建井,1960年12月投产。1975年改扩建, 设计年生产能力由60万吨增加到120万吨,1979年矿井最高产量生产原煤180万吨,超过设计能力的三倍,成为当时淮北矿区乃至华东煤炭行业的一面旗帜。
 如同爬坡的列车,当历史老人气喘吁吁的跨进新世纪门槛的时候,从计划经济体制下走来的国有张庄煤矿所有制结构单一、机制僵化的弊病就凸现出来,巨大的债务、企业办社会、沉重的“冗员”包袱……市场化程度低、发展活力不足,在汹涌澎湃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显得步履蹒跚。
更为严重的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高强度开采,煤炭资源趋于枯竭,1万多名矿工及家属面临着“无米下锅”的严酷现实……
2002年3月1日,张庄煤矿被宣布政策性关闭破产。
活着还是死去?困惑笼罩着的数千名职工及其家属……
然而,随后的几年里,破产重组的工作却一直未能操作起来。
原因,是多方面的。关键症结在哪里?
淮北矿业集团的管理层在沉思——如何摆脱沉重的社会负担?如何将改革推向纵深?
改到深处是产权。国企改革是否彻底、旧体制能否突破,产权关系理顺到位是关键,这是旧生命完结、新生命诞生的重要标志。然而,这一动作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又谈何容易。就这样,犹豫了四年,观望了四年,时光白白的流失了四年。
日历翻到了2004年。“尤抱琵琶半遮面”、“戴着镣铐跳舞”的被动局面终于打破。
淮北矿业集团毅然跳入改革“深水区”——以加速劣势国有资本从市场和一般竞争领域退出为突破口,努力为非公有制和混合所有制经济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把目标紧紧锁定在产权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目标上,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机制、卸包袱、增活力,认真做好国有经济退出的“减法”,加快改革步伐。
破产!这是怎样的一个词?一切都完了!国内国外,多少人奋斗一生,一旦面临破产,着急、上火、跳楼、抹脖子,屡见不鲜!
张庄煤矿也毫不例外。喊了几年的破产,今天一旦动了真格的,无异于引爆了一枚重磅炸弹。根据破产重组的文件规定,公司职工原5759人中,将有941人提前退休,另有722人离岗待退,但提前退休的职工,工资收入将比在岗职工减少一大截,这可是牵扯到矿工及家属的切身利益问题……
整个张庄矿区在强烈震荡,几千名企业职工出现了心理的失衡,人心的浮动如同一片喧嚣涌动的海。是啊,破产了,还有啥奔头!
一些手摇三轮车、拄着拐仗的工伤及遗属跑到矿上,找公司索要政策以外的待遇,不答复,轻则骂人,重则要打人,领导无法办公……
更有甚者,数百名男女似乎丧失了理智,一拨又一拨拥上了繁华市区淮海路、立交桥,堵集团公司办公楼,矿区贴出了小字报,煽动职工集体去火车站卧轨闹事……
愤怒与积怨在暴风雨般地倾泻,乱糟糟的吵闹声,苦凄凄的唉叹声,怒冲冲的叫骂声,职工闹着要有岗可上,离退休职工闹着要福利养老,嗷嗷待哺的家属子女闹着要救济糊口……
稳定压倒一切,没有人心的稳定,谈何重组?
面对着情绪激愤的职工,面对着愁眉不展的老人,时任董事长、党委书记李克生和总经理徐成斌的心里又何尝不在隐隐作痛?但改革是大势所趋啊,无论是背着石头过河,还是“摸着石头过河”,这河总是要过!
他们惟有冷静应对,没有指责,没有计较,即使是疾风暴雨般的漫骂,他们仍是和颜悦色的说理释疑,和风细雨的疏导平息,因为,他们太理解这些矿工兄弟们的“恋矿”心结了。
是啊,“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是他们人生的真实写照。在这个有着50年采掘史的矿区,或是一家几代人工作生活在矿区,或是一人几十年坚守在矿区,矿山,就是他们生命的组成部分,就是他们的精神世界,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依托,而今一旦失去矿山,他们怎么能不痛心?
采访时,许多基层干部曾经告诉记者:徐成斌有句口头禅,“董事长的形象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公司和职工”。当时记者对这句话的理解一直处于一种朦胧状态。直到审稿时有关他人性化的感人故事以及涉及他“形象”的细节被他“全部删除”,直至听了他出自肺腑的一番滚烫语言,记者方才悟出其中厚重的内涵——从基层技术员到矿长摸爬滚打的20多年,他对矿山的那份感情是多么的深沉厚重,和矿工兄弟的情缘是多么的难以割舍。
徐成斌心情沉重地对记者说:
“企业重组,说到底是人的重组。我出生在淮南一个老矿工的家庭。为了支援淮北煤田大开发,这里很多矿工都是从淮南矿区成建制一车拉来的,他们把终生的情,全部的爱,都献给了淮北矿区。我深知工人拿不上工资对矿工家属意味着什么,那可是大人孩娃等着米下锅啊!矿工为改革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过多地指责他们,重要是要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职工的实际问题”,就成了破产重组中的工作重点。稳定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下设办公室和破产重组、双退社保、就业安置、土地征迁、物业后勤、政策宣传等6个工作组,责任心的驱使,人人各司其职,不敢丝毫懈怠。
这边,改制动员会层层召开,时任张庄煤业公司党委书记的李克生不愧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行家里手,他的话始终充满着激情,既讲现实,又讲机遇,既讲困难,又讲希望,劝导大家要把破产看成走向市场经济的一次机遇,既然“狼来了”,就要敢于与狼共舞,敢于用自己的双手与“市场魔法”拼个高低。徐成斌把工作做到矿工的炕头,找老工人谈心话家常,两腿跑弯了,嘴皮磨薄了,准备去火车站闹事的职工劝阻召回了。
那边,为争取矿工的利益,徐成斌和李克生无数次地到上级部门磨牙斗齿,软磨硬泡,据理力争,有时争论得唾沫乱飞,直至面红耳赤拍桌子,终于争来了不少优惠政策,诸如养老金待遇2003年至2004年的政策、养老金待遇托底政策、补发200417月份养老金政策、57月份人均105元和退休职工一次性生活补助同时享受的政策、劳务输出政策等等,最大限度地维护了提前退休职工的切身利益。
无数次地奔走,无数次地恳谈,换来的是上下的理解和人心的诚服。那些为矿区做出过贡献的离退人员们,为了企业的发展识大体,顾大局,义无反顾地再一次做出了牺牲。 
“蜕变”是痛苦的,但“蜕变”是“新生”的前提。在原张庄煤矿的基础上,改制领导小组紧紧抓住国家的政策契机,积极运作,加紧实施,卸掉了企业沉重的债务链,实现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命运转折;
用工制度改革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组合,学校、医院剥离了,职工身份置换了,劳动力结构优化了,一种新型劳动用工形式出现了;
从2004年4月30日召开职代会通过破产重组方案,到8月24日法院公告破产终结,仅仅116天的时间,数千名职工通过划转分流、提前退休、破产重组等渠道得到妥善安置,二级机构比重组前净减19个,职工总数净减2000多人……
“谁说我们的职工不理解我们?如果他们不满意,那一定是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到家’!”
说到这里,徐成斌动情了:“通过这次改制,我们再一次看到了中国矿工的精神,那就是矿工勇于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国家需要煤炭,他们‘四块石头加块肉’,常年不见阳光,失去了天伦之乐;国企需要改革,他们宁愿利益受损,又充当了铺路石,失去了工作岗位。他们是当代最可敬的人。为了他们,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把双龙的事做好!”
“无情破产、有情操作”,破产重组工作终于画上了一个完整的句号。
承载着50年重负沉疴的张大庄煤矿,演绎了国企改革版的“凤凰涅槃”记。
凤凰般悲壮的一跃,在转型期的中国舞台上,留下的是矿工的崇高,精神的永恒!
 
 
思想,决定着未来走向
2004912,这是一个写入淮北矿区史志的日子。
淮北双龙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创立大会暨首届股东大会隆重召开。开宗明义——公司在原张庄煤矿、张庄煤业公司的基础上破产重组、由淮北矿业集团相对控股。
2004926,双龙公司在欢快的锣鼓和彩旗的簇拥中正式挂牌。张庄煤矿飞转了40多个春秋的天轮,旋进了双龙公司的新纪元。
省国资委一位领导听取汇报后做出了这样评价:
这次改制打破了长期以来“一股独大”所有制结构,收缩了国有经营战线,实现产权和投资主体多元化。这是淮北矿业集团改革历史上“消肿减肥、强筋壮骨、扼腕图强”的壮举!
半个世纪的沉疴重疾,绝不是几句“表扬”就能在一夜之间消除的:煤炭资源枯竭、生产条件维艰、历史包袱沉重、生活福利欠账如山……既是浴火重生,就要经受考验,就要直面困难。能不能在短时间内起死回生,是考验新的公司领导班子执政能力的重要砝码。
面对这样一个先天不足的新生婴儿,面对股东的谆谆重托,面对职工的殷殷企盼,新当选的双龙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和监事深感肩头的压力巨大——职工要吃饭,企业要发展,怎么办?
受命于危难之际的徐成斌,这位从张庄矿基层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上来的总经理,平时言语不多,说起话来却掷地有声:
“要有一个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面向未来,我们正站在新一轮发展的起点上,必须以更大的气魄、更高的境界、更广阔的视野,审时度势,未雨绸缪,趋利避害,奋力跨越,加快发展。”
 “加快发展”,说起来容易,如何开局?
 “一年良好起步、两年夯实基础、三年巩固提高”,务实的思路向人们展示了双龙公司阶段性发展目标。
“巩固、提高、发展、创新”,燃烧的思想照亮了双龙公司新一轮的创业之路。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体制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现代企业创新机制的建立与“三会一层”法人治理机构的形成,出现的是上上下下的工作标准化、行为规范化、效率最大化。
市场法则打破了计划经济沿袭下的传统管理,机关科室在“消肿化淤”,干部任用任人唯贤;从精简机构,压缩科室到全员下岗、竞聘上岗;从定制度、立规矩,规范员工行为,到引入“风险机制”、“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带来的是蓬勃生机与活力。
管理体制在改变,岗位技能工资、竞岗定薪,到严格考核落实、精细化管理,从企业内部模拟市场运作,单位业务往来经济结算,到资源的优化配置,成本倒算,公司实现了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的转变……各项规章制度的环环相扣拉紧了“法治”管理的链条。
团队精神在弘扬,人才潜能在释放。“努力打造一个富有学习力、创新力、竞争力的职工团队,企业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伴随着徐成斌的大声疾呼,“三个人才群体”的亮相让人耳目一新——有勇于创新、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领导干部群体;有专业知识、开拓能力的复合型技术人才群体;有较高文化素质和熟练技能的技术员工群体。不拘一格选人才的结果,是一大批有开拓精神,有市场竞争意识的年轻干部脱颖而出,一个个 “想事、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干部在不同的舞台上尽展才华。
王从岭,1984年矿业学院毕业的高才生,在技术员、工程师的岗位上业绩突出,直接提拔为机电科副区长主持工作。
大同煤校毕业的纵智,原采煤三区的技术员,成绩突出,破格提拔为区长兼书记。
运输区区长戚玉刚,当年三十出头,年少老诚,忠厚干练,在区长的岗位上业绩不菲,成为矿十佳先进人物……
境界决定高度。“最大的浪费是人才的浪费。”实践证明了徐成斌的眼光。这些年轻干部的肩上担子压上来,长期压抑的潜能也就释放出来,一个个都用突出的贡献、显著的业绩证明了自己能力的存在。
观念决定出路,意识决定行动。然而,从职工到家属到退离休职工,观念滞后,思想陈旧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各个利益群体习惯于与兄弟矿厂比收入、比待遇,对于双龙公司已是股份制性质、破产重组企业、“四自”实体这一基本现实还没有足够的认识……
“拓宽视野,更新观念”。徐成斌亲自带队,组织干部职工到省内外的先进企业学习。兖矿、新矿、淄矿都给了他们深刻的启迪与反思,陈旧观念、落后意识在消除,建设现代化企业的发展理念成为员工的共识。
选强将,带虎兵,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就齐刷刷地出现在世人面前。
假如你是初见徐成斌和双龙公司班子成员,肯定会眼前一亮——董事长兼总经理徐成斌,党委书记李洁,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工会主席赵峻强等,青一色的意气风发、精神抖擞、风度潇洒、胸有成竹,干练、机警、沉着、稳重;清一色的大专院校毕业;清一色在煤矿战线摸爬滚打中成长,清一色都能捧出一摞“评优评先”的证书奖章……
一个虎虎生威的公司班子,一群活力奔涌的战将。
有什么样的班子,就有什么样的文化表达!
会议室里,记者看到了一个个闪光耀眼的奖旗奖杯——淮北矿业(集团)公司安全生产金鼎奖、钻石奖单位、淮北市第12届文明创建标兵单位、淮北市守合同重信用先进单位、安徽省总工会“送温暖工程先进单位”、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行业级生产矿井煤质管理标准化矿井……”
这说明了什么?
这不仅仅是对双龙班子的褒奖,更重要的是,折射出双龙班子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无疑,也证明了“群雁高飞头雁领、风正帆悬开大船”这一真理!
在徐成斌办公室里,目睹一个个小片段、小细节,记者也曾产生过诸多丰富的联想。
一拨又一拨人不时敲门进来,请示问题,报批文件,审批条子。徐成斌嘴不停手不停,该指示的指示,该批阅的批阅,该办的安排快办,办出结果,不该办的坚决不办。那指挥若定的气魄,然象个战场上的将军,处理问题的艺术让记者颇为钦佩。
请示的人流中有两个工人小伙子显然与徐成斌很熟。他俩手捧一个不知什么内容的条子,嬉笑着脸对徐成斌说:“区长说了,你同意他立即就办,你不签字他就不给办!”徐成斌看了条子哈哈一笑说:“你们别想忽悠我。审批的程序是由下而上,你的直接领导批过了我才能批,他既然不签字,就说明你们的做法违规。我要是批了,不仅是越权越位,岂不是让我乱了公司的章法?”两个小伙子仍是一再软磨,徐成斌掏出香烟,一人发了一颗,半真半假的命令:“企业的制度就是企业的‘法’!你两个小子赶快吸烟走人,再磨我也不能办!”两个小伙子你看我,我看你,吸着烟走了。
透过这件小事,我看到一个合格的企业管理者形象——
民主管理,科学管理,对下大胆放权,不搞越权越位;
制度是“法”,规范管理,严于律己,率先垂范;
讲究工作方法,又有领导艺术,谈笑间解决问题……
这难道不正是双龙班子的一个缩影?在这样的团队面前,又有什么样的堡垒不能攻破?有什么样的艰险不能跨越?
双龙公司上上下下如同一架高速运转的机器,就这样高效行动起来。
在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可宝贵的,只要有了人,一切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改制当年,超额完成原煤生产计划的119.2%。
旗开得胜,士气大振。
希望在前,群龙翘首。
涅槃后的“双龙”承载着时代的呼唤,跨上健康发展的快车道指日可待……
 
安全,映射出人文的关照
 
安全为天,生命至上,这是高高刻在中国每一座矿山顶峰的一句警语。
然而,双龙公司安全抗风险能力极差。
早在2000年,就不再进行安全投入,加上管理混乱,企业没有长远规划,井下安全生产投入严重不足,井下采场接替紧张、地质灾害频繁;更为严重的是,历史遗留问题多,采掘接续紧张,搬家倒面频繁,资金短缺,地质条件恶化等各种不利因素并存,安全形势极为严峻……
再看看设备。井下各生产系统损坏严重,通风、机电、运输系统的设备安全完好率降到了最低点。破产煤矿的矿井设施大都老化退化。主副井绞车和电控系统超期服役,要更换;中央变电所开关柜保护不齐全,要更换;地面变电所操作电源不可靠,要更换;井下PB系列高爆开关90台,KSJ系统变压器47台,属淘汰产品,要更换;井下2000铠装高压电缆属淘汰产品,要更换;新老副井井管排水管路罐道梁锈蚀,要更换;采区轨道绞车需改造……
那些超期服役的老化设备,像蹲伏在矿井深处的猛兽,随时都威胁着煤矿员工们的财产生命安全。用职工的话说,就是“过一天算一天”。
徐成斌深谙经营之道。他认为,衰老矿井虽然资源枯竭,但仍有一定储量,原煤生产仍是解决职工吃饭问题之本,是企业转产发展的基础。但必须狠抓生产系统技术改造,大力开展质量标准化建设,狠抓隐患排查治理,提高生产和抗灾能力。
他山之石,明镜可鉴。
徐成斌没有忘记,2003年5月那个黑色的“13”,芦岭煤矿一场瓦斯爆炸,炸毁了煤矿,也炸碎了80多个家庭的幸福安宁。它如同一座轰响的警钟,震颤着江淮大地;它犹如一记高举的重锤,敲打着双龙人的心!
“煤矿生产是高危行业。做好安全生产,就是最大的政治,最好的福利,也是对全矿职工最大的关心与爱护。”徐成斌在大会小会上反复灌输的理念,使“安全大于天”在双龙变成了客观实在——
 “井下标准化、地面规范化”的口号在井上井下叫响,质量标准化建设成为夯实安全根基的重头戏,变观念、换思维,借他山之石攻己之玉,各战线、各点面向“严、实、细、牢”靠拢和延伸,搞好安全文化建设成为实现本质安全型矿井的重要途径,党员“双无”、“一帮三”、“师带徒”、各级管理者责任联保、网员岗员无隐患无违章无事故、“夫妻双保”等载体,26项安全生产制度,四级安全培训基地,为矿井的安全生产奠定了坚实的思想防线。
强化人的安全意识、安全观念是重中之重。“安全管理周循环法”推广开来。静态管理变成动态管理,常规检查变成了“突然袭击”。检查不定期,不定岗,没有通知,没有路线,不分白天,不分晚上,谁要搞“三违”,时时都会有“神兵天降”。安全管理循环法的推行,绷紧了安全主弦;精细流程科学化设计,遏制了安全隐患;环环相扣的四卡管理,拨动着“安全为天”的长鸣警钟……
生产中筑牢了安全的防线。矿工会组织的职工代表安全视察活动,做到现场能处理的及时处理,不能解决的及时下发“安全视察隐患整改书”,督促限期整改。
双龙公司在“事故为零”的征途中扬帆向前。
安全要抓好,资金做保障。徐成斌有句话很经典,“人血不是水!什么账可以欠,安全的账决不能欠,不惜血本都要保安全!”
大把大把的人民币投了进去。电气系统、排水系统、运输系统、采煤系统,凡需更换改造设置的,一率整改,绝不带病运转,绝不带病工作。
2006年,在充分论证、加强调研的基础上,对采煤支护工艺进行了改革,投资400多万元引进一套BDY型复合并联顶梁液压支架,简化了回采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安全保障系数也大大提高。这不仅在双龙公司是首次,在集团公司也是第一家。
4年来,公司共投入安全专项资金6785万元,废旧设备被淘汰,新型产品换上来,培训基地的建成,系列达标活动的开展,井下工程质量的提高,文明创建向井下的延伸,美舒适的作业环境就此出现,“安全警语”充满了浓浓亲情,管理牌板写满了创新理念,脏、乱、差的现象远离矿工,党心民心的组合战胜了“冒顶”、“断层”,矿工在人性化的空间高效生产……
“煤矿干部的战场在井下!”徐成斌和班子成员率先垂范,甩开膀子深入井下生产第一线,众人划桨开动了安全生产的大船,哪里任务最艰巨,哪个地方最艰苦,哪里就出现党员、干部的身影,安全工作引深到各个角落进行监管。井下硐室、电缆、轨道进行的全面的标准化整治,提升了矿井安全管理水平。找煤扩量、生产系统改造和质量标准化会战,解决了多年来系统不完善、生产环境恶劣等一系列热点难点。
 “安全工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离不开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更需要有责任心的安检队伍。”安检处处长刘道星这样对记者说。
韩龙,安检处的一名普通党员,排查各类隐患一丝不苟,制止各类违章铁面如山,多年如一日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汗水。在张怀株放水巷检查,发现一台扒矸机霸王桩留绳被矸石埋住,他就用手扒开矸石,看到霸王桩松动,当场对施工人员指出,立即整改;检查Ⅱ5214机巷,发现迎头两棚空顶面积超标,当场指出,现场处理。
“宁愿听骂声,也‘不要带血的煤炭’——这是我们董事长的要求,也是我们安检员的良心与责任,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韩龙在说这番话的时候,虽然语调低沉缓慢,但那副认真执着的神态,却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
手指口述的安全确认,将预防与监督做到了实处。一幅幅安全漫画,一件件事故案例,讲述着安全的重要性;安全演讲下基层、安全文艺会演,发挥了工会组织的强势。家庭和社会,公司内外、上下形成了“安全生产第一”的良好氛围,炎夏,协安员们顶着烈日,将解暑的清凉送至井口;寒冬,女性们用那特有的细腻和柔情,将一声声叮咛送至采煤人的耳膜……
如同凤凰槃,“一切的一,一的一切”,都在自衔的香木、自啄的火焰中焚烧,都在自我否定、自我扬弃的过程中更生。双龙以连续4年安全无事故的佳绩,攀上了淮北矿区安全生产的峰巅!
生产需要安全,安全促进发展。多出煤,出好煤,快出煤”,双龙人在矿井深处发出了征服水火瓦斯的呐喊,以“战天斗地”的雄姿在地球的腹腔中奋战。
矿井深处,采煤机轰鸣,皮带机飞转,滚滚乌金浸着采煤人的汗水,跃出地面。公司充分挖掘现有采场潜力,炮采工作面一项,在长时间回采边角块段条件下,公司就创出了年产突破60万吨的好成绩。
2007年,双龙公司在健康运行中凯歌高奏,全年出煤69.89万吨,超计划指标2.42万吨。
煤炭的高产,为新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证。
发展,摆脱了破产重组的阴影,扫除了干部职工脸上的愁云,鼓舞了双龙人重新创业的士气;
发展,解决了科学发展中的资金掣肘,壮大了集体经济的总量,树立了双龙公司的品牌形象。 
浴火重生的凤凰,抖落了身上的尘埃,在淮北大地重放异彩……
 
科技,拉长了矿山的“寿命”
凤凰新生,需要不断添加羽翼,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资源是矿山的生命。50年开采,矿井已如积贫积弱的老人,凸显在双龙人面前的是:资源储量锐减,地质结构复杂,生产环节多……
面对资源枯竭的危局、面对全公司工人忧郁的面孔、面对全公司家属孩子嗷嗷待哺, 双龙领导班子越来越真切地感受到了日渐迫近的生存危机,每个班子成员的心上都像吊着沉甸甸的铅块——屈指可数的资源“老本”吃完了怎么办?
提高安全系数,就是保障矿工的生存环境。
延缓矿井衰老,就是拉长矿山的生命链条。
作为一个破产的矿井如何再延长开采寿命?
四年前徐成斌上任时怎么想的,我不知道。但我却知道,“矿老志不衰,为国多贡献”,是他向全体职工提出的战斗口号。
我还听到,徐成斌对科技人员语重心长的告诫,“的科技创新步伐快,谁握新科技,谁就能登上发展的制高点。
科技创新、科学管理的两只“轮子”在高速旋转。
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速科研成果转化,设立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过程研修等专项资金,完善以总工程师负总责的技术创新体系……灵活的奖励机制,完善的创新体系,激励着干部职工的创新热情。
资源回收力度加大了,以往丢弃的边角遗煤、断层煤柱、不规则煤柱、残余煤柱找出来,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回收过来,仅在II3713-2II3719-2两个工作面,就成功回收煤炭资源6万多吨。
切合实际的回采方案,创造了良好的回采条件,资源得到了最大限度地回收,整个公司回采率达到95%以上,提高了单产,收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跃跨入全国先进行列。
世人皆知大寨人三战狼窝掌、铁人王进喜跳入灰池治井喷的故事。为了延长矿山的寿命,双龙人“虎口夺煤”、大战张怀珠块段的可歌可泣场面,说出来也颇令人震憾。
2007年春节,公司经过水文地质规程测算,张怀珠(地名)块段下面压着价值1.3亿元的煤炭30多万吨。但这个地段地质复杂,要采这块煤,周边多处老井巷中的大量积水就可能灌入工作面,形成水害。怎么办?这可是价值近两亿元的一笔大资源啊!
公司领导班子集体拍板,科学排水,“虎口”夺煤!
双龙人特别能战斗——他们勇于面对现实,也有能力战胜困难。
街面上爆竹声声,大人孩娃穿上了新衣,喜气洋洋过大年了!可双龙公司的职工看到,董事长徐成斌,总工程师陆爱民身穿窑衣戴上安全帽下井了!除了值班领导,公司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都来到了井下,一场煤炭资源回收的战役打响了!
排水现场,浪花与汗雨齐飞;辅助线上,月光与矿灯一色;办公室里,效率与激情同步;党心与民心交融……
排水!排水!调动一切设施排水!
井下人欢马叫,抽水机轰鸣,但见人人汗水泥水满脸,煤灰一抹,人人大花脸,个个黑包公,分不清谁是董事长,总工程师,谁是工人,大家都是劳动者。大战了一个年关,人们都在喜过新年,有谁知道双龙人上到董事长、下到普通工人都在井下大干?
20万吨的地下水终于排完了,采煤的通道终于打通了……
广大职工脸上挂满了甜美的微笑。每个人心里都是乐滋滋的——这是劳动者夺取胜利后的甜美!这是建设者取得成就后的甜美!这也是一个画家画了一幅好画,一个歌唱家唱了一首好歌一样的甜美!
不是一番寒澈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为了“提高回采率,延长衰老矿井的服务年限”,这几年双龙的班子不知道动了多少脑筋,双龙职工不知道付出了多少努力。
总工程师陆爱民告诉记者,仅在20052006两年,双龙就征集各类过程研修选题15项,其中7项被列为集团公司重点实施的课题,10多项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获集团公司奖励。而张怀珠“一矿井一水平”煤柱设计一项,就为双龙公司增加煤焦储量100多万吨,延长矿井服务年限2年。Ⅱ2514块段实施的“薄、(中)厚煤层联合开采工艺”中,解决了分层开采丢失底煤、增加回采成本的难题,实现4、5煤层联合开采,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回收率,创造的经济价值超过千万元。
新工艺开辟了新途径。煤焦共采回采工艺研究,实现了Ⅱ516探巷600m巷道的安全施工,初步探明了Ⅱ1采区东翼原定不可采火成岩侵蚀严重区天然焦、煤炭储量近200万吨。在Ⅱ5214工作面成功回收天然焦3.2万吨的基础上,实现了Ⅱ516长壁工作面煤焦共采,为公司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开辟了新途径。
“加强探矿,寻找接替资源,提高危机矿山的经济效益和服务年限……”温家宝总理的高瞻远瞩,天然焦产品的不断发现,让徐成斌看到了危机矿山的出路与前景。
“开展攻深找盲,寻找新的接替资源!”
徐成斌以超常的气魄果断决策,科技团队迅速行动起来,考察、调研、分析、论证,地质、测量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地质勘探部门协同作战,多年的地质资料翻了出来,对成矿规律进行科学研究,对井田地质重新号脉,对煤层地质综合分析,在所谓无矿区寻找新的靶区,科学合理布孔,积极开展巷道钻探……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了出来——
700多万吨储量天然焦的探明,保守测算价值也在56亿元左右;
还有伴生的高岭土资源4700多万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也可以开采……
科技的神力弹奏出循环经济的串串音符,科学的思维让他们找到了延长矿山寿命的基石。
一批批国内知名的学者、专家来到了这块地火涌动的热土,实地考察,悉心研究,新的矿井战略发展蓝图制定出来——煤炭主业与多种经营并重发展,内部挖潜与外部扩张紧密结合,“开源节流,良性循环,科技创新,多元发展……
2007910下午,双龙公司会议室。
暑热还没有从淮北大地散去,“煤焦地下导控气化中试方案”审定会,紧张而热烈地进行着。
审慎论证,合理设计,“煤焦气化开采”新工艺,不仅能够让职工和周边百姓用上清洁能源,还为双龙打造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储量700多万吨的天然焦,为双龙公司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天然焦的开采将是双龙下一步发展的主攻方向”。
 中国矿业大学王作棠教授在对双龙公司“煤焦地下导控气化中试方案”进行着科学的分析和阐述:“天然焦已成为生产合成气的地下气化原料……”。
专注地聆听着教授的讲解,认真地看着清晰的图例,总经理徐成斌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他看到了科学之光闪烁的迷人色彩!
矿井潜能、优势、前景的准确判断和定位,为双龙可持续发展的蓝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根据。
矿区的煤焦资源如何转化为经济优势?
志存高远的双龙人决心把高需求的优质清洁气源,形成“地下气化――甲烷化――压缩/液化”煤基清洁能源的朝阳产业。于是,双龙被确定为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循环经济生态矿业园的实验工业基地。不远的将来,双龙公司不单出煤,而且产气……
与中国矿业大学和淮北爆破研究所联合搞项目攻关,“煤焦共采”技改项目已经付诸实施,取得良好效果;
“残煤地下导控中试”项目已经在省科委立项,多项准备工作正在加快进行。
可持续发展的音符在双龙越奏越响——双龙人一面向地下要资源,一面把目光投向市场这个大舞台。本着“主业延伸,产业转型,培育核心竞争力,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个原则,他们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加快开发,走“联合开发,多方共赢”的路子,制定了土地资源综合利用方案。
积极招商引资,实现产业多元化,是双龙人瞄准的目标。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仓储加工基地上马了;红旗农场120亩土地完成了前期勘探,新上项目的厂房开始设计了;加强资本运作,与临涣水务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达成了投资意向,参股临涣水务15%股份的合同签订了,拟与上海索谷电缆集团合资成立安徽索谷电缆有限公司的项目正在积极准备中,与淮北锦江再生能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作的宇能电厂技改项目也在顺利进行中……
淮北矿业集团公司董事长王明胜同志在来双龙公司视察工作时对双龙公司今天的成绩给予肯定:“双龙公司重组四年多来,在公司班子的正确领导、全体干群的团结努力下,各项工作的开展都有相当成效,矿区生产发展总体和谐稳定,实现安全生产四周年……”
机遇和使命将双龙推到了煤炭行业结构调整联合重组重大战略进程中的交汇点。努力发展和壮大经济规模,实施矿井开拓延深工程——双龙,正在向着“效益型、节约型、环保型、和谐型”的新一轮战略目标大步迈进。
具有光荣传统的双龙人,用自己的实践论证了这样一个观点:
没有夕阳企业,只有夕阳观念,一旦真正扣紧科技创新的主题,衰老企业照样会焕发出迷人的青春。
 
和谐,构建了龙腾的空间
 “哒哒哒……哒哒哒……”
随着键盘的敲击声,记者从电脑屏幕上看到了这样一组迭宕跳跃的诗行——
2005年,双龙公司首战告捷生产原煤61.57比计划多出1.57万吨继2004年实现安全年以后,再次实现安全生产年;
2006年连战连捷,出煤66.27万吨,比计划多出6.27万吨,比05年多出4.7万吨;建成了一级质量标准化矿井,荣获淮北矿业集团安全生产金鼎奖……
于是,又显示了了这样一组金蛇狂舞般的数字:
三年来,双龙公司共出煤197.72万吨,超过计划指标10.25万吨,为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
至今天,双龙公司创出安全生产五周年的最长周期,也是淮北矿业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周期最长的单位……
一串数字就是一首赞美的诗行,一串数字就是一组美妙的音符,一串数字就是一段龙腾的畅想。
我想告诉读者这样一个小插曲。
采访期间,记者曾经问及“公司何以取名为‘双龙’?”
“这个名字代表了我们公司全体职工的意志。”
 徐成斌微笑着为我们释疑解惑:“当时我们发动员工征名,时任董事长、党委书记李克生从征集的100多个名称选取了‘双龙’。为什么呢?一是矿井坐落在淮北市东面,既有长年流淌的龙河相伴,又有葱郁的龙脊山相依,古有‘双龙戏珠’之说,‘双龙’怀抱珠玉,前景光明吉祥;二是‘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个个都是龙的传人,‘龙’字作头,寓意着群龙出海,新企业定会充满活力宏图大展……”
颇有寓意的名字,蕴含着双龙人的憧憬与祈盼。
群龙出海的景观,源自于凝聚力的形成与释放。
在双龙采访,从机关大楼到矿井一线,从董事长、书记到普通下井工人,记者时时处处无不感受到全体职工为双龙发展献计、为公司发展尽力的人气飚升。整个“双龙”公司就象一个原子反应堆,产生着惊人的裂变。徐成斌以他独特的“中子”轰击着一个个“放射性元素”,使他们发生链式反应,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企业处于低潮时,稳定队伍是关键;市场形势看好时,危机思维是关键;无论是高潮还是低谷,构建和谐都是关键!”
面对记者的采访,党委书记李洁一副睿智的目光,表现出一个长期经营管理者转岗为党务工作者的远见与卓识。
发展促和谐,和谐促发展——这就是轰响在双龙征途上的主旋律。
徐成斌常说,“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职工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就是我们决策的标准。”于是,任何一项决策的出台,都要上下集体研究。政治上的民主性,决策上的科学性,就在双龙探索前行的轨迹中得到了完美的演绎与诠释。
任何一个项目上马,都要反复科学论证。徐成斌带领公司高管层严格自律,“一切的成功,都是决策的胜利。无论是上对党组织,还是下对股东,我们都失误不起,都要看准路再迈脚,绝不能图虚名而招实祸……。”
任何一笔大的经营开支,都是公开透明阳光操作。徐成斌一直存在着强烈的忧患意识,他对员工公开说明留有数千万资金,“一旦发现有好的项目,便可迅速抢占先机走向市场”。他经常提醒大家,“为了公司的长远利益,我们必须杜绝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利益分配上绝不能吃光花光,决不能让双龙有第二次破产……。”
煤矿工作是见不着太阳的职业,井下员工的疾苦只有下过井的人才知道。从下一线一步步走来的徐成斌动情地说。
正因为他从井下走来,他才最了解职工最敏感的神经,他才能体察矿工的喜怒哀乐,他才会从职工要求最迫切的事做起——
有一批老职工在破产时退下来,虽然不适应井下的劳动强度,但他们有井下工作几十年的经验,成天闲着不仅是一种人才资源的浪费,也影响了家庭的生活质量,有的家庭因经济拮据吵吵闹闹,出现了不利于社会稳定的诸多因素。
徐成斌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施展了自己的“特权”,老同学,老领导,老同事……能够利用的社会资源都利用,推荐他们其中一部分人去技校讲课、带徒弟或去安全评价公司作企业评估或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务输出,使他们充分发挥一技之长,找到精神上的寄托,同时又增加了一份收入。公司一位退休副总应聘山西省某煤矿任矿长,年薪十几万,岂止是老有所为,可说是大有可为了。
为了改变煤矿工人“傻大粗黑”的社会形象和别人对煤矿的目光,双龙切实做到了“发展依靠职工,发展成果由职工共享”,他们从职工的意见中寻找切入点,不断地化解着“焦点”、“热点|”和难点。
2005年,公司决定在老职工子弟中公开招收110名新工人。消息一出, 240多人报名应选,弄虚作假、虚报年龄、谎称是职工子弟者均有之,一时间人心浮动,不少怀疑的眼神飘忽不定:“公开好做到,能够公平公正吗?”
刚刚组建一年多的双龙班子,面临着一场“人心”的考试。
徐成斌在干部会议上斩钉截铁的声音给大家吃了定心丸:“招工问题上不存在‘特殊公民’,任何人不准打招呼写条子,首先从我做起,希望公司职工对我实行监督,也希望每个干部都能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阳光操作,透明招工,秉公办事。时任纪委书记李家银亲自坐阵现场,查对户口、查对学历、查对年龄——一切体现公平公正,一切杜绝舞弊行为,在双龙变成了一种客观的实实在在。
工资科长告诉记者:“为了建立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职工队伍,公司不仅实行了‘三榜公示’,还出了一个‘绝招’,在同等学历、同等健康条件下,进行一次特殊的体能测验——被测者要扛着一根180多斤的‘腿子’(单体液压支柱,俗称‘腿子’),一口气跑完800,速度快者优先录取……”
怎样能让员工的工作条件再好点,员工还有什么疾苦,还有什么地方没有替员工想到?
破产矿区的职工住宅,多年失修,缺水断电。2005——2007三年间,498套米黄色集资房,300套粉红色廉租房,整齐有序地排列在绿树翠叶间……
一桩桩、一件件暖在职工家属心坎上的民心工程实施了,公司投资400多万元,修整了职工食堂、澡堂、自行车房、洗衣房和闭路电视;工人村道路重修了,工业广场刷新了,基层单位的办公桌椅更换了……
扎实的文明单位、文明区队、文明班组、青年文明号及品牌员工等一系列创建活动的开展,使矿风、矿貌和职工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整个矿区呈现出和谐、温馨、活跃、文明、祥和的氛围。
人们心服口服了——党风正,双龙坚守着一片净土。
职工笑逐颜开了——班子廉,带动着民风一片纯正。
培育双龙精神,塑造双龙形象,打造双龙文化,创建双龙业绩
一个煤炭企业的企业文化到底是什么?
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从基层走出来的徐成斌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环境与企业员工完美的统一。正是靠着文化促进管理,管理体现文化,双龙公司才真正刷新了公司和矿工的形象,把“魅力双龙”的概念刻在了历史的硬盘上。
早几年记者前来采访时,有人曾经用四个来形容当时双龙的窘境:最贫穷的职工是双龙,环境最差的是双龙,治安最乱的是双龙,上访最多的还是双龙。
那时的双龙公司院内,破败的景象让人触目惊心:办公楼前后,污水遍地,垃圾堆得接近二楼窗台,废纸、塑料袋随风飘舞;职工宿舍,到处黑脏杂乱;地面环境严重恶化,排水系统损坏没有整修;院内杂草丛生……
今天,当你走进“双龙“公司大院,映入眼帘的是整齐漂亮的办公大楼,平整光滑的柏油路面,散着阵阵幽香的花坛……行走其间的人们,着装整齐,精神焕发……
整个矿区变净了,变亮了,变美了,所到之处,无不凝聚着富美和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职工家属笑意写在脸上,喜悦甜在心头,满怀感激之情,人人感慨不已……
徐成斌和他的团队如同一块块燃烧不息的煤,不管他走到哪里,奉献的品格都没有变,他的心中始终装着的都是企业和员工。正因为如此,双龙战舰才会驶进和谐构建的营地……
 
尾   声
 
四年,弹指一挥间。
高矗的井架,挺立在壮丽秀美的龙脊山下,记录的是一段段荡关夺隘奋力跋涉的艰辛;
飞转的天轮,旋出的是一串串和谐的音符,唱响的是一曲曲挑战自我不断跨越的凯歌。
如今的“双龙公司”,已成为淮北矿区的一个品牌,提起“双龙人”,人们往往露出一种向往羡慕的眼神——那些青年们,谁不为自己佩戴着“双龙”徽章而自豪,而幸福?
双龙公司,被双龙人称作自己美好的家园——人们在这个家园里,团结、祥和、美好、和谐,人心思进,政通人和,到处充满着生机,到处生长着希望。
困境中走来的双龙人众志成城,磨难中成熟的双龙人愈挫愈坚。面对成绩和未来,董事长徐成斌坚定地说:“我们只有三步并作两步走,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才能创造职工更加美好的生活,才能创造双龙公司更加美好的明天!”
所有的辉煌已成历史,历史会永远铭记那曾经的辉煌,新的历史又将由新的辉煌来书写。
  走过冬天,走出泥泞,在传统通向现代的征途中,双龙人正朝着太阳升起的地方前进、前进……
(原载2008年11月11日中国矿业报,与张福华合作)
 
 
          
 
 

 

更新:2008-12-27 17:44:20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