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詹大年/ 孩子玩的不是手机,而是孤独与无助
-
先说个故事——小强是单亲妈妈的孩子。妈妈是个企业家,很忙,很少有时间陪小强。小强上小学时成绩很好,也很乖。初一的第二学期,小强的成绩没有小学时的感觉了。妈妈开始注意小强的成绩“退步”的情况,正准备找时间问一问小强。那一次,妈妈下班回家,发现小强在玩手机,认为这就是小强成绩下降的原因,便赶紧制止小强玩手机。小强没有及时放下手机。强势的妈妈夺过手机当场砸了。小强就躲进自己的房间上网。,妈妈就把网线拔了。小强说:“我去睡觉,总可以吧?”妈妈把小强从房子里拉出来,把房门也关了。小强就躺在了客厅的沙发上,啥也不干了。这一躺,就是7个月......
问题出在哪里?妈妈的每一步都在伤害孩子的主体,并且程度步步加深。 孩子不是因为玩手机而学习不好,而是因为学习不好而玩手机。因为,“学习不好”的实质是成就感不够,孩子与学校生活的关系开始断裂。妈妈应该帮助小强找回成就感,修复与学校的关系。但妈妈没有这么做。
成年人讲究利益。比如,打球是为了锻炼身体,画画是为了发展特长,读书是为了增长知识,刷题是为了决战考试,交友是为了增长人脉......那么,小鸟歌唱是为了什么?猫儿嬉戏是为了什么?孩子蹦跳是为了什么?......孩子玩手机是为了什么?成年人需要找答案,但孩子却给不出这个答案。因为没有答案,孩子的生态空间就被大义凛然地挤压掉了。玩手机是因为孤独,但越玩手机越孤独。 孩子去上学是为了成就感和友谊,而不是因为“爱学习”。成就感和友谊才是孩子的主体价值。一旦他在上学的过程中得不到这种价值,他就会从其他途径获取这种价值。这种途径可能是家庭,可以是社会,更可能是其他工具——比如更简单,更随意,更没有风险的手机。其实,孩子玩的根本就不是手机,而是成就感即主体价值。“砸手机”只会破坏他此时此刻的主体价值,所以大概率会引爆情绪。
(上面这个“玩手机是好事情”的视频,带来了很多的反对意见)
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给孩子选择好的环境。好的环境,才有好的关系。好学校不一定等于好环境。现代的所谓“好学校”都是以满足共性需求作为评价标准的。但孩子是个性的。事实证明,很多“好学校”会对一些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对个性化的孩子来说,好环境的重要标准,是可以保护孩子尊严,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主体有价值。是不是有尊严,是不是有价值,由孩子的感觉说了算。
孩子,不是“孩子”,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主体的、个性的人。伤害孩子的不是手机,而是孩子主体的孤独与无助。拍死苍蝇的不是苍蝇拍,而是人类与苍蝇的关系和苍蝇的智商。
——2022年5月11日 昆明初稿 2022年11月23日修改于深圳
(作者詹大年昆明丑小鸭中学校长 )
- 更新:2023/5/16 5:13:48 编辑:fengyefy
- 头条推荐
- 本类推荐/最新更新
-
- 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父母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 初一速调,初二稳住,初三猛冲 ! 各年级12条“潜规则”,家长知道几个?
- 新学期致孩子:用行动塑造自己的“品牌”!
- 小学一年级入学准备清单,幼升小家长看看还缺啥?
- 詹大年/ 家庭教育是如何发生的
- 开学必备清单(30项),提前帮孩子准备!超实用
- 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父母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09-25 09:33)
- 初一速调,初二稳住,初三猛冲 ! 各年级12条“潜规则”,家长知道几个? (09-17 06:07)
- 新学期致孩子:用行动塑造自己的“品牌”! (09-05 06:35)
- 小学一年级入学准备清单,幼升小家长看看还缺啥? (08-20 06:33)
- 詹大年/ 家庭教育是如何发生的 (08-20 06:27)
- 开学必备清单(30项),提前帮孩子准备!超实用 (08-14 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