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年了,无论多么富有,给他人孩子的压岁钱不要超过100
-
过年了,姥爷去城里看4岁的外孙。
爷孙两人一见面,格外的亲热与高兴。
姥爷从口袋里掏一个红包(内装1000元),递给外孙。谁知外孙问:“这是什么?”
姥爷说:“这是给你的压岁钱啊!”
外孙说:“我不要这样的压岁钱,你给我发到我手机里吧!”
姥爷:“…… ……”
嗻,现在的孩子都是“数字化原居民”,手里的现钱不叫钱,手机钱包里的那个数字才叫钱。
一则段子说罢,再来说说压岁钱问题。
过年给孩子发压岁钱,是中国人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大人给孩子的红包也是越来越胀,不再是几元、几十元、几百元,而是动辄过千,有的孩子一年压岁钱能收上万元,甚至几万元。
孩子认为,这些钱都是大人给他(她)的,这些钱理该由自己来支配。
家长认为,究其实质,压岁钱是一种礼尚往来,具有一定的的“对等性”——孩子的收入等于家长的支出,因而,这个钱应予以“没收”“充公”。
于是乎,每年春节,不少家庭都会上演“压岁钱争夺战”,孩子和家长各不相让,有的甚至对簿公堂。这实在失去了压岁钱的本来意义。
传说,“压岁钱”原来叫“压崇钱”。
在古代,“祟”泛指鬼怪和邪气,钱是由金属制成的,藏在身上或放在枕边可以压祟避邪,故曰“压祟钱”。这个“压崇钱”什么时候给呢?一般就是在岁第更新时“春节”“大年”时大人送给孩子,“岁”“祟”同音,图个口吉,人们称之为“压岁钱”。
后来,人们又在压祟避邪的基础上增加了祝福含义:长辈用红纸包上一百文铜钱送给晚辈,寓意“长命百岁”;对成年晚辈,则用红纸包裹一枚银元,寓为“一本万利”;货币改为纸币后,长辈们喜欢到银行兑换票面号码相连的新钞票送给孩子,意为“连连高升”……
可见,无论最早的“压祟”还是后来的祝福,“压岁钱”的实质都不在“钱”而是“意”。所以到年了,孩子长一岁,长辈要祝福,给点压岁钱未尚不可,但却不能多——无论你多么富有,给他人孩子的压岁钱都不能多——100元足矣!
这样,一来可以缓解亲戚邻里之间的关系,避免浮夸、攀比;二来,孩子的压岁钱数量有限,家长不再“惦记”,可在家长的指导下,让孩子自行购物或理财;三来,孩子懂得了大人的观爱,滋生感恩之心,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
(作者:李玉柱,本文为 平湖一柱原创作品,欢迎指导,转载或引用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违者必究。)
- 更新:2023/1/17 5:27:16 编辑:fengyefy
- 头条推荐
- 本类推荐/最新更新
-
- 兄弟姐妹最好的相处方式,不是聚会、吃饭,而是以下三种
- 开学第一个月,管好这5点,让孩子越来越优秀
- 开学第一个月要狠抓,抓什么?早看早受益!(转给家长)
- 詹大年/ 假期里,如何面对玩手机的孩子?
- 具备这些习惯的初中生,99%都进入了重点高中!
- 北大校长蔡元培: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这八点!
- 兄弟姐妹最好的相处方式,不是聚会、吃饭,而是以下三种 (09-24 07:34)
- 开学第一个月,管好这5点,让孩子越来越优秀 (09-16 07:19)
- 开学第一个月要狠抓,抓什么?早看早受益!(转给家长) (09-02 06:59)
- 詹大年/ 假期里,如何面对玩手机的孩子? (07-21 03:21)
- 具备这些习惯的初中生,99%都进入了重点高中! (07-15 04:08)
- 北大校长蔡元培: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这八点! (07-09 0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