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子教育 | 人体生命能量的发展规律(上)
-
人类生命的生、长、衰、亡过程有着内在的规律,这个规律显示出普遍的层级性、阶段性和连续性。
一般人的正常发育成长都能遵循自然成长的节律,使身体与精神同步发展。
每一个人从诞生到成年,在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所呈现出来的生命特征不仅仅只是身体的变化,以及不断从没有显现的先天状态发展到现实表现的心智、性格等精神要素;
更重要的生命特征,深藏在每个生命源动力的变化规律之中——这就是在成长期生命能量的自然吸收储备,与成年之后逐步损耗的规律。
古人用十二消息卦来表示这个储备和损耗的过程。
从坤卦向乾卦的变化,表示一个新生命通过自身的先天生理机制从天地获取生命能量的过程;
从乾卦向坤卦的变化,则表示一个生命由盛而衰、损耗生命能量的过程。
以男性而言,人类先天质象肾气能量的储备在0—3岁时,完成1/6(复卦);
发育至5岁时,储备2/6(临卦);
发育至8岁时,储备3/6(泰卦);
发育至10岁时,储备4/6(大壮卦);
发育至13岁时,储备5/6(夬卦);
成长至16岁时,才将先天肾气仓库能量储备完整,达到6/6(乾卦)。
然后进入消耗先天肾气的后天有为生命阶段,至24岁时,消耗1/6(姤卦);
至32岁时,消耗2/6(遁卦);
至40岁时,消耗3/6(否卦);
至48岁时,消耗4/6(观卦);
至56岁时,消耗5/6(剥卦);
至64岁时,消耗6/6(坤卦),先天储备的能量消耗殆尽,进入生命的老年期。
男性年龄以八为变化基数,女性则以七为变化基数,可依此类推。
天德质象能量是人类生命产生和发展的原动力,德慧智教育理念根据人体储备和消耗天德能量的规律,将人生的发展分为三大时期、六大阶段,并将每个生命阶段最重要的教育内容用一个“养”字来表达。
三大时期分别是:
先天无为期、先天向后天的转换期、后天有为期。
生命发展的六大阶段分别是:
胎婴时期(胎—3岁)、幼儿时期(4—7岁)、少年时期(8—15岁)、青年时期(16—24岁)、成人时期(25—56岁)和老年时期(57岁以上)。
其中胎婴时期和幼儿时期是人生的先天无为时期;
而少年时期的8—15岁期间,是人生从先天无为期转向后天有为时期的阶段;
青年时期、成人时期和老年时期,则都是人生的后天有为时期。
德慧智生命全程的教育包括:胎婴养虚、幼儿养性、少年养正、青年养志、成人养德、老年养福六大阶段。
人生在16岁(女性14岁)以前,体内生命的原动力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
这一阶段人生时期的身内德能的精气有两个来源,一方面是从父母处遗传继承性获得一部分;
另一方面则是从天地中摄取德能元炁进行储备。
由于身体内部的生理机制是逐步由先天向后天转换的,也就是说身内的先天生理机制是逐步被后天方向的发展所抑制和取代的。
在后天未发育完善之前,身内先天生理机制仍可发挥功能,从而能够直接从天地中摄取德能元炁进行储备,供给形体的需求,满足人体向后天转化的总趋势。
该文摘自熊春锦先生著《幼儿教育概论》,北京,现代教育版社,2015年9月
- 更新:2022/8/30 6:37:17 编辑:fengyefy
- 头条推荐
- 本类推荐/最新更新
-
- 身为中国人,你真的知道中华文化的根源吗?
- 幼儿教育概论 | 个体生命教育的三理学分析---教育治理学(上)
- 原来这就是天道(深刻)
- 《道德经》道统论生态思想研究
- 亲子教育 | 人体生命能量的发展规律(上)
- 唯物象形观是中国创世文化形成的基础
- 身为中国人,你真的知道中华文化的根源吗? (03-10 06:44)
- 幼儿教育概论 | 个体生命教育的三理学分析---教育治理学(上) (11-19 06:12)
- 原来这就是天道(深刻) (10-08 06:38)
- 《道德经》道统论生态思想研究 (09-05 06:00)
- 亲子教育 | 人体生命能量的发展规律(上) (08-30 06:37)
- 唯物象形观是中国创世文化形成的基础 (08-15 0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