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书院 - 枫叶智库
枫叶教育网 - 打造具有特色品牌的地方教育门户
用功能关系导入物理概念几个教学案例
作者:付红周 来源:基础教育研究 点击:31174次 评论:0

 

  现行的物理教材对动能、重力势能、电势、电动势等概念的引入都是直接给出的,对于为什么要把某个物理量叫这个名字,没有作任何的解释,学生也只是机械的接受这一概念,没有建立概念的构建过程,这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要求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要求学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重过程和方法,下面,用几个具体的例子,用功能关系导入一些物理概念。

案例一、动能概念的引入

  出示问题:一个质量为的物体,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匀加速运动,经过一段距离,物体获得速度,求拉力做的功。

  学生解答:由运动学公式得。

  问:由功能关系是什么?

  答:功是物体能量转化的量度,力对物体做功,导致物体的能量变化。

  问:动能是怎么定义的?

  答: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问:表示了什么?

  答:物体由于运动的能量可以用可以量度,即物体的动能可以用表示。

  问:物理学中怎样表示物体的动能?

  答:在物理学中用表示物体的动能。

  这样使学生理解了为什么可以用。虽然多用了点时间,但学生对动能定义的建构过程有了本质的理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注重了概念形成的过程和方法。

案例二、重力势能的概念的引入

  出示问题:一个质量为的物体,从距地面高处落到地面,求重力做的功。

  学生解答:学生很容易算出,由功能关系,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能量发生变化。

  问:物体从高处落到地面,重力势能怎样变化?

  答:减少为零。

  问:减少的重力势能和重力做功有什么关系?

  答: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重力做的功。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可以用来量度。

  问:表示了什么?

  答:表示了物体在某一高度具有的势能。

  说明了什么?物体的重力势能可定义为,这样,把重力势能就讲清楚了。从功和能量的关系,经过科学的认识过程,学生明白了,然后讲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案例三、电势能、电势、电势差的定义引入

  电势、电势差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怎样引入呢?从学生相对熟习的能量出发,先讲解一正电荷在匀强电场中电场力做功,同一电荷从电场中同一位置没沿不同路径到电场中另外的同一位置,电场力做的功相同。

  师:电场力做功有什么特点?

  生:与路径无关,只与初末位置有关。

  师:我们以前学过的那个力做功也有这个特点?

  生:重力做功。

  师:重力为什么会做功?

生:物体具有重力势能。

  师:物体在重力场中具有能量,叫重力势能,电荷在电场中运动,电场力对电荷做功,说明电荷在电场中也具有能量,,我们用一个什么物理量来描述这种能量呢?

  生:类比重力势能,学生得出电势能。引入了电势能的概念。整个过程自然、亲切,没有牵强的痕迹。和重力势能一样,电势能也有相对性。然后介绍电场力做功和电势能的变化关系。电势的引入。在有了电势能的概念后,进一步分析。

  师:把不同的电荷放入同一电场的同一位置,电荷的电势能相同吗?

  生:不同,相同性质的正电荷,电荷增大几倍,电势能增大几倍。

  师:观察一下同一电场中电势能与检验电荷的比值,有什么特点?

生:电势能与检验电荷量成正比,但电势能和电荷量的比值不变。

  师:看来同一电场中的同一位置,电势能和电荷量的比值可以反映电场中这一点的能的性质,我们用一个什么物理量来描述它呢?引导学生通过前面重力势能与重力的比表示的是高度,那么电势能和电荷的比值就可以用电势来描述电场中这一点的能的性质。得出电势的概念。电势差的引入。

  师:电场中不同的点电势一般不同,电荷在电场中不同的点电势能不同,在电场中把一个电荷从电场中的一点移到另一点,电场力的功和电势能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生:电场做功等于电荷电势能的变化。

  师:在同一电场中相同两点间移动电荷,电荷量越大电场力做功怎样?

  生:电场力做的功就越多,电势能的变化量就越大。即同一电场中相同的两点间移动电荷,电场力做的功与电荷成正比。

  师:在同一电场中相同的两点间移动电荷,电场力的功和电荷量的比值变化吗?

  生:电场力的功和电荷量的比值却不会发生变化。

师:怎样描述电场力的功和电荷量的比值,即电势能的变化和电荷量之比?用电势差来描述,或者,而是什么?即电荷在电场中这两点的电势, ,即电场中两点电势的差值叫电势差。

案例四、电动势概念的引入

  电源能维持电荷的流动原因是什么?是因为它具有把自由电荷从负极经电源内部搬运到正极的能力,电源的正负极堆积着正负电荷,所以电源内部存在着由正极指向负极的静电场,要把电荷从负极搬运到正极,就要克服静电场对电荷的作用力,是什么力来实现这一过程?一定存在着“非静电力”,它像个“搬运工”,把正电荷从电源的一个负极搬到正极,把负电荷从电源的正极搬到负极,在不同的电源中,把相同的电荷从电源的一极搬到另一极,非静电力做功相同吗?不一定,即使是把相同的电荷量从负极移到正极,非静电在不同的电源中做的功也不一样,就像把相同的重物从一楼搬上二楼,人力做的功不一样(层高不同)。看来非静电力对电荷的功与电荷的比值有特殊意义(相当于楼房的层高),这个比值不同,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不同,比值反映了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的强弱,就要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把这个比值──定义为电动势。

弹性势能的概念,内能的概念也可以用功能关系引入。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焦耳定律光电效应等物理规律也可以从功和能的关系,从能量的角度来研究物理规律,在此不在赘述。

以上几个概念的教学,以能量为主线,突出了功和能的关系,能过做功来研究能量,体现了物理学的科学思想,既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学习了知识和技能,注重了过程和方法,培养了情感态度价值观;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原则。

  参考文献:

  [1]廖伯琴 张大昌  《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张颖 《人教版普高物理选修3-1编写思想》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7

更新:2008/7/29 17:23:04 编辑:fengyefy
评论共 0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连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
头条推荐

笔走龙蛇,翰墨飘香颂黄河

此刻,耳边是黄河之水鸣渐渐,眼前是黄河之韵流心间,望着展厅里一幅幅书法作品,望着那气韵流畅的线条,我想到了航拍下的万里黄河,我想到了胸中有丘壑,下笔若...详情
本类推荐/最新更新
更多...视频聚焦
更多...枫叶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