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的色彩搭配》教学案例评析
-
摘自:《湘版教材支撑网》【背景介绍】
《生活中的色彩搭配》是美术课程“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通过探究性学习,使学生了解到主要的设计类别、功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组合原理,利用媒体特征,进行创意和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教学理念】
体现人美版新教材的编写理念,重过程,重学习方式;体现合作学习,把色彩知识和规律的学习生活化、实践化;学习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学会感知色彩现象,并能从中体验不同的美感和文化艺术内涵,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感受和运用色彩的能力。俗话说:“我听了,我就忘记了;我看了,我就记住了;我做了,我就会了。”尽最大努力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直接感受;毫不吝惜的给学生大量的时间,引导他们有目的的去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在交流中丰富文化内涵,在创作中发挥出创造热情。
【案例描述】
课题:生活中的色彩搭配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列举大量生活实例,帮助学生认识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规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色彩现象中体现的各种色彩关系。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分组合作学习,练习色彩搭配,启发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色彩现象,感知色彩在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明白恰当的色彩搭配体现着人们对色彩规律的认识与对美的追求,好的色彩搭配是我们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满足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的主要手段。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学会感知各种色彩现象,并能从中体验不同的美感和文化艺术内涵。
教学难点
欣赏生活中五彩缤纷、千变万化的色彩现象,体验文化艺术内涵,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感受和运用色彩的能力。
教学手段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并合理运用音乐欣赏的激情作用。
课前准备
彩笔或油画棒,水彩纸,装饰用小物品,生活中的色彩搭配实例。
教学方法
教法:激发引导、创设情境、鼓励发现
学法:合作学习、探究感知、增知实践
师生双边互动过程及效果
一、音乐切入
师:同学们,我们能感受到生活的丰富与美好,感觉到生活的多姿多彩,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处在一个丰富的色彩世界里。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色彩、体验色彩。
(音乐切入,播放歌曲《天堂》并和同学们齐唱,旨在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情绪,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生:白云,草地,蓝蓝的天空,洁白的羊群,清清的湖水……
(小组交流各自感受)
效果:同学们的情绪得到充分调动,兴趣得到激发,营造了一个好的学习氛围。
二、热身练习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将感受到的事物表现出来,最好是以不同的形式表现。(放轻音乐)
生:(学生活动:有的小组以诗歌的形式;有的小组以绘画的形式;有的小组以歌唱的形式……)
效果:亲自动手感知,初步体会了色彩的独特魅力。
三、实例展示
师:同学们,能将你们课前收集的实例展示出来吗?(要求在展示的过程中,谈谈哪些色彩搭配的好,是成功的?哪些色彩搭配还不够好,是不足的?并说出成功与不足的理由。)
生:自己谈成功与失败,讲出自己的感受,将自己收集的各种实例(包括丝巾、帽子、花束等)一一展示。
效果:从生活中的素材挖掘色彩的魅力,体验色彩的不同感觉。
四、分析范例
师:播放课件中的优秀案例,并和同学们共同评价。
生:(广泛发言,谈自己的看法。)
效果:同学们在评价欣赏中产生了对色彩的想象力,增强了色彩的感染力。
五、色彩搭配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重点装饰打扮二到三个同学,体现合作性。)(轻音乐)
效果:同学们合作学习,练习色彩搭配,进一步对色彩搭配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六、表演展示
生:试做时装模特,进行走台练习。
(学生参与表演,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体现了综合性)
师:播放课件中的音乐及画面。
七、师生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从生活中的色彩搭配入手,学习了色彩的知识,增强了对色彩的感染力。
生:这节课很开心、快乐,在“玩”中“学”,在“学”中“得”,体验了色彩带来的乐趣。
【教学反思】
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影响下,美术课堂正在向着综合艺术课的方向发展,美术教学不再局限于教室的空间。走出教室,走向室外,走进生活,调动生活中的更多资源为教育服务,为学生服务,是美术教学的发展方向。丰富的、综合性的课堂教学内容安排,使学生在课堂里“听”了,“看”了,“想”了,“画”了,“说”了,“唱”了,甚至“玩”了,多种感官的刺激,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体验了色彩搭配带来的魅力。整个课堂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空前高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有百分之百的学生快乐地度过了一节美术课,百分之百的同学都“动”了起来,这既是这节课的成功之处,也是这节课的课堂特色。
本节课虽然获得了一等奖,但评课的各市、县、区教研员和各县的美术教师也提出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整个课堂是否花样太多;课堂气氛的调节是否还应掌握一个“度”的问题;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互动态度及关系是否还应更加融洽,达到完美和谐等……
本节课自始至终地体现了较强的“综合”意识,但是否非得“一应俱全”,非得有唱歌、跳舞、时装表演、绘画、诗歌……;要体现“综合”,是否非得要求要“全”,是否唯“全”才能使学生顺应时代潮流,成为现代化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真正体现“综合”,不仅形式上“综合”,而且意识上更要“综合”,切忌看似面面俱到,实为蜻蜓点水,效果甚微。“综合”应求细求全,求真求实,力图博而精。
【案例点评】
1、“生活中的色彩搭配”属于“设计.应用”领域,这一领域应该达到的总体目标是:⑴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路,并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⑵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各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创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⑶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⑷养成事前预想和计划的行为习惯以及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
在本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几个活动环节,如:展示自己收集的各种实例,分组妆扮同学,模特展示表演等,可以说是逐以实现了这些目标。尤其是妆扮同学并试作模特展示表演这两个环节,不仅体现了“设计.应用”理念,也体现出综合艺术课的思想精髓,可谓是本节教学的点晴之道。
2、本课内容属设计基础中色彩构成部分,执教者在内容的选择与设计上立足于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与学生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熟悉的事物紧密结合,并要求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对这些事物的感知理解表现中,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和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很好的把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生活经验和操作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浑然天成,通俗易懂,让全体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把理论变成真实的体验和认识,培养了每个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运用能力,这也是这节课的成功所在。
3、在活动环节的设计上,本节教学活动设计可谓独巨匠心:首先是音乐切入,播放歌曲《天堂》,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感知联想色彩的丰富,并用自己的方式将其感受表达出来,不仅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为后面的展示作了很好热身,这也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学生评价展示生活实例,师生共同分析范例,色彩搭配练习,学生展示表演几个环节一气呵成,环环相扣,课堂结构紧凑,师生互动收效好,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课程理念。
- 更新:2008/7/2 5:07:02 编辑:fengyefy
- 头条推荐
-
兄弟姐妹最好的相处方式,不是聚会、吃饭,而是以下三种
所以,兄弟姐妹相处的过程中,都应该有来有往、保持低调、保持距离,不要让这段难得的手足之情留下遗憾,也不要为自己的生活招来麻烦。详情
- 本类推荐/最新更新
-
- 方向与位置课件 (10-11 02:54)
- 知美到制美的跨越 (07-19 06:56)
- 《识玉》课堂教学实录 (11-23 05:56)
- “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课例分析 (11-20 02:10)
- 《穿花衣的热带鱼》教学案例 (09-22 04:51)
- 《美丽的花边》 (07-03 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