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器人走正方形》课例分析
-
摘自:《云南省教研网》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循环语句在程序设计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通过程序设计及调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互相协作的能力和不怕失败的科学精神
教学对象分析及教法设计:
学生应具备的知识:学生知道机器人走固定长度的直线的设计方法以及转弯的实现方法。
学生的基本能力要求:能使用机器人开发平台,会用简单的流程图表示机器人执行的命令过程(即顺序结构)。
教师依据学生知识形成的特点,教学设计上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动手操作与实际运用相结合
教学重点:循环语句的作用理解
教学难点:循环语句在编程中表示及机器人的调试
教学器材及场地:
投影仪、笔记本、机器人数台、机器人专用教室,黑胶纸粘的一个长80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学生任务及注意事项、出现的情况
一、新课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如何让机器人走直线和转弯,今天我们要让机器人走正方形,首先让机器人从一个顶点出发沿顺时针方向走一圈,你们说说如何机器人完成这个任务?
生:先走直线,再右转90度,再先走直线,再右转90度,再先走直线,再右转90度,再先走直线,再右转90度。
师:说得很对,那就请大家利用图形编程平台把程序编好。
学生在编程过程中机器人走直线、右转的速度与时间告诉他们一个参考值。
编好程序并调试,学生在调试的时候,有些同学的机器人的不能沿走正方形走,这时提醒学生分析是走直线不够,还是转弯不够,再修改程序中的参数。有些边角走对了,有些不对。
二、设置认知障碍,进入新课教学
师:大家刚才让机器人走一个正方形,现在让大家让机器人不断地走正方形一百圈,大家自已摸索、或与小组同学讨论一下?
生:按上面的编程方法,要拖放的流程图很多,太麻烦了。
师:有没有其他的解决办法呢?请大家分析一下刚才我们编的程序,其中有几个动作是一样的?
生:走直线、右转90度的动作机器人完成了四次。
师:对,也就是说走直线、右转90度重复了四次。我们可以由一个循环语句完成。
流程图如下:
学生编程调试:
(1)让学生重新改写前面的程序。并要求思考这样做比前面有什么好的地方?
学生:调整程序中的参数时,只改一个就行了,不象刚才要改四个。
(2)学生示范演示成功的走正方形的程序,学生思考,该程序还有什么地方可以改进?他的成功之处你有没有想到?
4、小组比赛:(走正方形5圈)
采用教师讲学生练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讲清FOR…TO…
NEXT的语法结构即使用注意事项。
让学生重新改写前面的程序。并要求这样比前面有什么好的地方?
三、小结:这节课我们学生会了利用循环、语句控制机器人走正方形。在比赛中发现有些同学的小车走得比规定的正方形大,有的小,请同学们根据实际路线,想想怎样改进程序??
概括学习内容,提出课堂延伸要求。
活动感受
请大家填写下表及个人课后日记
机器人活动评分表
小组成员
小组长
任务
时间:? ?年? 月?? 日
活动实施过程
分工情况
小组分工是否明确,任务被平均分配给小组的每一个成员
(明确3分,一般1--2分,不明确0分)
参与程度
所有的小组成员都积极参加,小组成员有效的行使自己的角色
(优3分,一般2差0)
完成情况
能有效的利用课堂时间,在老师规定的最后期限之前完成任务
(优3分,一般1--2分,没有0分)
合作情况
小组成员显示出了极好的倾听能力和领导能力,小组成员通过讨论的方式共享他人的观点和想法,成员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尊重
(优3分一般1-2分差0分)
设备使用情况
能按活动的有关操作的规定严格进行操作,没有损坏的机器人的情形
(优3分一般2分差0分
设计
调试
机器人程序(或模块组装)设计
(合理3分,一般2分,欠缺1分。)
为达到目的,反复调试和改进
(优3分,一般2分,欠缺1分。)
创新与发挥
(有新意3分,一般1--2分,欠缺1分。)
小组得分
我们的得分是()分
失败原因
改进对策
成功秘诀
创新想法
教学反思:
机器人课堂教学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相比有以下显著特点:
1、学生参与积极性高
2、实践性更强,更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能根据现实直观的现象来分析程序中的问题。从而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3、更着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4、容易让学生理解编程知识。
5、课堂组织形式可划分为搭建课和程序调试及实践课
6、综合性强,能反应一个人的综合素质。
这节课学生在确定走80厘米的直线,和右转90度时用的时间比较多,有些同学在调试参数时有一定的方法以确定参数的范围,比如先一个小的参数机器人走得不够,换个大得多的参数机器人超过要走的直线,然后在这中间找一个,使查找的范围缩小。
- 更新:2008/7/2 5:05:11 编辑:fengyefy
- 头条推荐
-
面对疫情导致学生知识欠账太多大背景,新学期如何有序务实推进双减及新课改?
因新冠疫情影响,连续三年断断续续学校停课,导致学生居家上网课,因诸多因素造成学生下列学力不扎实问题:语文课文读不流利、许多字词不识,数学概念公式不理解...详情
- 本类推荐/最新更新
-
- 这位特级教师的课绝了!学习融合本能与欲望,孩子才会为之“疯狂” (12-12 06:48)
- 对话教学,编织课堂教学和谐乐章 (10-27 05:14)
- 【杨富民】在实践中“做”数学 (07-27 06:21)
- 做有生命的课堂 (04-22 05:23)
- 俯视“字母表示数”教学 (08-22 05:40)
- “三步五环节”模式应用课例分析 (11-30 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