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书院 - 枫叶智库
枫叶教育网 - 打造具有特色品牌的地方教育门户
课改调研最怕“要啥有啥”
作者:湖北省公安县教研室 朱敬华 来源:《中国教育报》 点击:1480次 评论:0

  到基层学校进行课改的调查研究,最怕遇上“要啥有啥”的学校领导。汇报情况的时候,不是实事求是,有啥说啥,而是察言观色,要啥有啥。看你对某一问题是持支持态度的,便掏出一堆正面的事例和典型。总之,是要什么经验有什么经验,要什么典型就有什么典型,甚至是要什么数字就能找到什么数字,把你应付得舒舒服服,满意而归。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花了很多精力下去调查研究,得到的却是与实际情况距离很大的虚假情况。某省教育厅为了总结课改工作试点情况,派出五六个小组到同一城市调查研究,看法竟大相径庭,一个主要原因是上了“要啥有啥”的当。前几天,我到一所学校去,一个平时关系很好的老师告诉我,他们校长说:“教研部门来,你这堂课注意教学环节;行政部门来,你要注意反馈,最后出几道题考考;来的是科研部门,你要上得生动、活泼,注意情境。大家都要注意啊,不同的情况不一样的对付,别给我捅漏子!”

  课改教研,本来是为了弄清当地课程改革实情,为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学研究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如果了解的情况是从“要啥有啥”的口袋里掏出来的,就难免贻误大事。这不仅可笑,而且可怕。

  新课改中“要啥有啥”在一些地方滋生蔓延,是当前某些学校领导作风不正的一个突出表现。课改调研,有的人首先想到的不是反映实际情况,研究解决问题,而是把它当作沽名钓誉的机会。于是,看“来头”,摸“心头”,顺风使舵,投其所好,像变魔术似的“要啥有啥”。有些人这样做,自以为得计,而事实上,手大捂不住天,纸包不住火。文过饰非甚至造假的人,或迟或早总会被拆穿,一害事业,二害自己。

  “要啥有啥”的问题出现在某些学校的领导身上,但和一些教育行政和教学部门的作风不正也有一定的关系。古语说:“上有所好,下必附焉。”你没有“沉”下去的真情实意,人家又何必认真对待呢?你光想别人报喜,讨厌别人报忧,谁还敢反映真实情况?其实,想了解情况并不难,只要“沉”得下去,深入群众,深入班组,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就不会轻易被“要啥有啥”的虚假现象所迷惑。

  因此,课改调研工作切莫失去自主性,不要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更新:2004/12/1 0:00:00 编辑:fengyefy
评论共 0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连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
头条推荐
本类推荐/最新更新
更多...视频聚焦
更多...枫叶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