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书院 - 枫叶智库
枫叶教育网 - 打造具有特色品牌的地方教育门户
“丝绸之路”活动课案例
作者:郭先锋 来源:xsk 点击:37593次 评论:0
 

【摘要】新的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迅速地推广开来,各种教育实践探索方案也不断涌现,主要集中在研究性学习、双语教学和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等方面。本文以一个基于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课题——丝绸之路为例,探索如何在初中阶段的历史学科中设计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课题。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信息技术  双语教学  多元智能

  目前,研究性学习已成为国内基础教育改革中的重大举措,而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更是教育迈向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教育各界都在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如何与课程教学整合,而研究性学习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尤其是与互连网技术的整合,也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关注。本文所介绍的“丝绸之路”案例就是基于这种理念设计的。

 

一、选择研究性学习课题

  任何教育行为,不管采取什么形式,都应有自身的教育目标。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比起研究性学习课程中的活动,在能力培养目标上是一致的,在操作形式上是相似的,但在认知目标上体现得更具体。所以,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课题不但要迎合学生的兴趣,还要有研究价值,要使学生通过研究性的学习了解掌握一定的知识内容。就以“丝绸之路”为例,丝绸之路沟通了西域各国人民的友谊和联系,成为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和科学技术进步的纽带和桥梁,它曾对世界文明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教科书上对于丝绸之路的介绍比较简单,学生学了以后只是了解了西汉张骞出使西域的原因、经过、意义及丝绸之路的简单路线,东汉班超为重新打通丝绸之路所做的努力。但总体上对丝绸之路的印象还是比较模糊,什么是河西走廊?地图上标注的古地名究竟是现在的什么地方?汉朝以后,丝绸之路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上又作出了哪些重大的贡献? 我们国家现正在进行西部大开发,曾经繁荣、辉煌的丝路今天又能发挥什么作用?等等问题,萦绕在学生的脑间,而这也就是我引入“丝绸之路”这一课题的原动力。

 

二、设计课题内容

  由于对象是初次涉足研究性学习领域的初中生,所以课题的内容老师可以预先设计好,并提供一定的活动建议和活动提示。如果对象是已经有了研究性学习经验的学生,可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逐步减少活动提示,甚至活动建议,直至完全由学生自主地提出课题并完成课题。

 

  “丝绸之路”是给初次涉足研究性学习领域的初一学生,所以给出了“初识丝路”、“丝路初创”、“丝路古道”、“丝路史话”、“丝路文化”、“海上‘丝绸之路’”、“丝路贡献”等七个方面的子课题,并附上了活动提示。

 

初识丝路

 

【活动建议】

  ◆与同学们一起讨论,谈谈大家所知道的“丝绸之路”。

 

【活动提示】

  ◇“丝绸之路”名字的得来?它兴起于什么时间?至今还存在吗?

  ◇“丝绸之路”最初的作用是什么?后来的呢?现在的呢?

  ◇“丝绸之路”都要穿越哪些省市、自治区?沿途要经历哪些关卡、重镇?

  ◇试着想象、描述一下在古时候,人们走“丝绸之路”的情形。所用的交通工具有什么?运送的货物又有哪些?

  ◇“丝路”曾经是那样的繁荣与辉煌,你是否能把它和现在的“西部开发”联系起来呢?

  ◇“丝绸之路”是否只有一条?你知道还有一条海上丝路吗?它们在各朝历代的发展有所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丝路初创

 

【活动建议】

  ◆和同学们一起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丝路开通前西汉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

  ◆与大家一起讨论:张骞出使西域的原因和艰难历程、以及丝路的贯通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可以分组开一个辩论会:把收集到的资料加以分析并联系现实,看看当时所用的战略计策在今天是否适用。

  ◆可以编排一幕张骞出使西域的小话剧,以加深同学们对丝路初创艰辛的理解。

 

【活动提示】

  ◇丝路的起点是当时西汉的都城“长安”,请问它是今天的哪座城市?

  ◇当时的西汉与哪些“国家”比邻?其中对中原威胁最大的是哪个?

  ◇“秦皇汉武”一句中的汉武是指谁?他一生中都有哪些功绩?他为什么要派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的成功出使给当时的西汉王朝带来了什么?对后世又有怎样的裨益呢?

  ◇张骞把中国的美丽丝绸、瓷器等工艺品和铸铁、凿井等先进生产技术传到西域和欧洲,那么他从西域为中国带回了什么呢?比如我们现在经常吃的水果,有哪些是在那时才刚能吃到的?其他的,你还能想到什么呢?

 

 

 

 

丝路古道

 

【活动建议】

  ◆与有兴趣的同学一起沿地图线路做一次模拟丝路旅游。看看哪条路线最近?哪条路线最艰难?沿途都有哪些重镇?

  ◆查看地图,找找当时像“车师”这样怪怪的地名都是今天的哪里。

  ◆可以上网查寻资料,指出当时历史上的丝路重镇都有哪些,并联系现实,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在西部大开发中它们所处的地位。

  ◆运用你所知道的地理、历史知识,列出通过丝路与中国结好的国家。

  ◆把对丝路的浓厚兴趣融入实践中,自己动手设计一条现代的“丝路之旅”。

 

【活动提示】

  ◇著名的“河西走廊”是指什么?汉王朝在“河西走廊”上先后设置的“河西四郡”又指哪里?

  ◇丝路上,中原出入西域的门户在哪里?有哪位诗人曾作诗以使它声名远播?

  ◇在罕无人迹的沙漠中居然有一泓碧水,那就是“月牙泉”。想一想,为什么在黄沙肆虐、水源干涸的沙漠中会有“月牙泉”存在呢?

  ◇与神奇的“月牙泉”齐名的还有“鸣沙山”,当游人下滑的时候它就会发出嗡嗡隆隆的响声,古人难以理解,只能用传说解释,那么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你有什么好的解释呢?

  ◇古道上的一个重镇摇身一变却成了今天我们发射卫星的重地,你知道是哪里吗?那么你又是否知道它被选中的原因呢?

  ◇丝路的发展使往来的国家越来越多,那么请你猜一猜唐代西南路的出现又是与哪个国家交好的产物呢?

 

 

 

 

丝路史话

 

【活动建议】

  ◆可以和几个喜爱表演的同学一起把感兴趣的故事情节排成小短剧,既可以加深对丝路人物的认识,也可以引起更多同学对丝路的好奇与向往。

  ◆向长辈求助,要他们把知道的丝路故事讲来听听。还可以去图书馆查阅相关的故事书。从而了解到更多的人物以及他们为丝路所做出的贡献。

  ◆开辟一个“小栏目——丝路花雨”,利用每天课前几分钟,把自己知道的丝路人物和故事讲给大家听。

 

【活动提示】

  ◇皇室为什么会出现“和亲”现象?究竟什么是“和亲”?这种做法为什么会一直延续下去?“和亲公主”的远嫁最终换来了什么?她们从中原带去的先进技术如何促进西域发展的?

  ◇当时各少数民族的婚俗是怎样的?与汉族有什么不同?

  ◇班超投笔从戎的原因何在?他是如何斗志斗勇地斡旋于西域各国间,使它们最终归于汉朝的?

  ◇唐朝时都有哪些宗教盛行?占主流的是那种?佛教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他在中国的流传范围有多广?

  ◇“天竺”是今天的哪里?玄奘为什么非要到那里去取真经呢?玄奘取得真经并得到皇帝的赏识,这对佛教的发展起了怎样的作用?对中国的社会有了什么样的影响?

 

 

 

 

丝路文化

 

【活动建议】

  ◆丝路开通后,中原各地开始盛行胡服、胡饭、胡笛、胡舞等,同学们可以进行一次小范围的调查,看看周围的人对这些“胡”物有何了解。

  ◆根据收集的资料和同学们自己的理解,安排一次小型的时装秀,将当时的胡服、华衣进行展示。原料可用廉价的布匹或废旧的报纸、塑料。

  ◆敦煌不只是丝路上的璀璨明珠,还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同学们可以采访一些历史方面的学者,然后以“小小新闻发布会”的形式把自己的“成果”介绍给大家。

  ◆以主题班会、演讲、贴宣传画等方式,号召同学们一起参加保护我们珍贵的历史遗产的行动。

  ◆查阅资料,列举出经丝路由西域传入中原的乐器。并与同学们一起讨论:至今有哪些已销声匿迹?哪些依旧活跃于乐台之上?在现代音乐中,我们可以常听常见的有哪些?

 

【活动提示】

  ◇西域的艺人在南北朝时大量涌进中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为什么以“敦煌”为名?你知道“敦煌”是什么意思吗?

  ◇丝绸之路迢迢数千里,为什么非要在敦煌开凿佛教洞窟呢?佛教不就是奉佛拜佛,盖上寺院供奉就行了吗?那么为什么石窟寺却开凿于悬崖绝壁、人迹罕至的偏远地方呢?

  ◇你听说过震惊中外的藏经洞吗?知道里面珍藏的经卷写本有什么用吗?那些英国人、法国人、日本人、美国人为什么不远万里、历经千难万险来搜集这些东西呢?

  ◇这些重要的文献资料还在社会科学领域形成了一个新的专门学科,它使得历史、语言学、社会经济、宗教、文学、艺术等多种学科的研究,都获得了新的发展,你知道是什么吗?

  ◇从北魏到元代,包括了整整10个世纪的作品,代表了我国民族艺术重要发展时期佛教艺术的全貌,同学们可以了解一下雕塑、壁画艺术在不同朝代的不同演变。

 

 

 

 

海上“丝绸之路”

 

【活动建议】

  ◆与同学们一起讨论“海上丝路”出现的原因。

  ◆瓷器,在英语中与中国是一个词,也可以说是中国的代名词,查阅资料,了解一点关于它的知识。

  ◆将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与世界航海家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的航行进行比较。

 

【活动提示】

  ◇海上丝路的兴起,进一步促进了贸易的往来,那么它的繁荣发展可以带动哪些行业呢?

  ◇根据你的想法,当时有“华侨”吗?听说过“昆仑奴”吗?你知道他们是怎么被运来中国的吗?

  ◇当时中国的一项伟大发明使全世界的航海事业都有了飞速发展,你知道是什么吗?了解一下它是如何“问世”的。

  ◇到了明代初期,海上的“丝绸之路”慢慢被“陶瓷之路”取代,你能猜出其中的原因吗?

  ◇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大家肯定听说过,但有谁知道在航程如此遥远,访问国家如此众多的情况下,他是怎样完成的呢?

 

 

 

 

丝路贡献

 

【活动建议】

  ◆把我国同西域相互交流的结果列表总结,并分析其产生的深远影响。

 

【活动提示】

  ◇丝路在维护中原王朝的统治上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丝路对于中西各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推动作用?

  ◇中西的文化是如何通过丝路进行交流的?

  ◇丝路所开辟出的路线对后世的交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三、制定活动成果及相应的评价标准

  学生活动后要提交的成果及相应的评价标准是教师设计活动目标的反映。“丝绸之路”这一活动,我是这样考虑的:

  1.从研究性学习这一角度来考虑,活动后在知识领域掌握了哪些内容要反映出来,所以要求学生做一份小报,而且强调在小报中至少要有一篇文章是自己写的。

  2.从双语教学角度来考虑,对于初中生,活动中所涉及的关键词的英文需要掌握,所以要求小报中要有“双语小词典”这一栏目。

  3.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信息道德角度来考虑,我要求学生把活动中所搜集到的所有资料都汇集在档案袋中,并注明了出处。在小报上凡是摘引的文章,也被要求注明出处。

  4.从发挥学生的特长考虑,因为我教的是美术特色班,所以在小报的评价标准中对美术提出了要求。

  5.从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角度考虑,我要求学生将活动中所探索研究的内容,用一种独具特色的展示手段介绍给大家。

  6.活动的反思是学生活动后哪些方面得到发展的检验,也是教师活动设计成功与否的检验,所以,我要求每人学生活动后都要交一份活动小结,小结中至少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我们小组的小报有哪些特色”,“如果重新做,我们在做法上会有什么不同”,“活动前后,我在哪些地方比过去有了进步”。

 

附:活动成果要求及活动评价标准

【活动成果】

  1.一份小报

   要求:(1)4开大小(一张“解放日报”大小)。

      (2)要有主副标题,主标题为“丝路专刊”,副标题根据所探索研究的内容自定。

      (3)小报中的文章至少有一篇是自写的,其余可以摘录,但摘录文章必须注明出处。

      (4)小报中必须有一个“双语小词典”栏目,对小报中的专业名词和术语进行翻译,如“丝绸之路

         silkroad”。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是中英文对照的名词解释。

      (5)要有特色,要有美工。

  2.一袋研究档案

   要求:(1)活动中搜集的所有相关资料。

      (2)一份活动小结。至少回答以下三个问题:“我们小组的小报有哪些特色”,“如果重新做,我

         们在做法上会有什么不同”,“活动前后,我在哪些地方比过去有了进步(每个小组成员都

         要回答此问题)”。

  3.一次表演

   要求:把活动中所探索研究的内容,用一次独具特色的表演介绍给大家。

 

【活动评价】

 

  ★ ★★ ★★★

小报文章数 有四篇以上的文章,但没有一篇是自己写的

 有四篇以上的文章,其中有一篇文章是自己写的

 有四篇以上的文章,其中至少有两篇文章是自己写的

 

小报文章质量 小报有副标题,但所选文章与副标题不符

 小报有副标题,所选文章与副标题基本相符

 小报有副标题,所选文章与副标题完全匹配

 

双语运用 “双语小词典”栏目所选名词术语少于三个

 “双语小词典”栏目所选名词术语少于五个

 “双语小词典”栏目所选名词术语多于五个,或有两个以上的名词术语作了中英文对照的名词解释

 

美工 有美工,但插图数不足三幅

 有美工,有三幅以上的插图,但无自己创作的图

 有美工,有三幅以上的插图,至少有一幅是自己创作的图

 

信息道德 研究档案中搜集的资料没有注明出处,小报引用的文章也没有注明出处

 研究档案中搜集的资料及小报引用的文章中有一处没有注明出处

 研究档案中搜集的资料及小报引用的文章中都注明了出处

 

表演 演形式一般,所介绍的内容观众没有看懂

 表演形式一般,所介绍的内容观众看懂了

 表演形式独特,所介绍的内容观众也看懂了

 

 

  以上是我根据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而设计的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课题,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新文章哦

disp('newpop', cookie_get('u_new') == '1');
更新:2007/5/23 13:16:25 编辑:fengyefy
评论共 0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连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
头条推荐

詹大年/ 高考是个有限游戏,学习是个无限游戏

游戏规则是设局者制定的。谁想玩,谁进局;谁在局,谁遵守。至于参与者你怎么看,怎么玩,那是你的事。你是游戏规则的遵守者,别人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你可以相...详情
本类推荐/最新更新
更多...视频聚焦
更多...枫叶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