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书院 - 枫叶智库
枫叶教育网 - 打造具有特色品牌的地方教育门户
物理实施“问题教学”个案——物质密度教学设计
作者:陈长林 来源:《基础教育研究》 点击:8534次 评论:0
教材分析: 《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一节是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的重点。一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这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后面学习浮力、液体压强的基础;二是科学探究方法的体验和掌握,既是物理课程的目标,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基本测量工具——刻度尺、量筒和天平。 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 (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收集及处理数据的实验能力。 (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3.培养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敢于提出问题,乐于探究问题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方案。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 教学过程(见下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教学设计目的 一、准备进入问题情境 教师准本: 1.  备课及制作多媒体课件; 2.  准备实验器材-天平、砝码、刻度尺、水、盐水、水槽、体积不同的石块、铁块、铜块、体积不同的长方体木块、烧杯、泡沫塑料等。 学生准备: 1.  个人预习本节内容; 2.  通过预习明确自己所碰到的困难和问题,作好提出问题与讨论探究的有关准备; 3.  交流与讨论预习的体会 引导自学预习,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只有学生自己通过预习,才知道碰到的困难和最理想解决什么问题,教师就学生最理想的问题去教学,学生才会乐学。 二、问题教学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演示实验: 同样的烧杯分别装有体积相同的水和花生油,放在已调平衡的天平上, 发现天平不平衡,说明它们质量不同;不同体积的铁块和木块放在天平上,它们平衡,说明它们质量又相同。根据以上实验,你们能提出一些问题吗?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哪怕是无意义的问题也不限制。 1.动手参与:用手掂一掂体积相同的铁块与泡沫塑料, 2 观察实验,思考并提出问题: (1)为什么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却不同? (2)体积不相同的不同物质, 质量为什么相同? (3)造成以上实验现象的根本原因可能跟物质的什么有关呢?…… 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能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二)猜想 问题     引导学生根据提出的第三个问题大胆去猜想:先给学生1—2分钟时间去思考(缓冲度),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在黑板一侧进行归类,对无意义的猜想也不限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上述现象去猜想“可能跟物 体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方面发展思维。教师发言:同学们的猜想都很好,到底哪个猜想是正确的呢?如何来检验我们的猜想呢? 学生猜想 1.可能跟物体的质量有关。 2.可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 3.可能跟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 4.可能跟物体的形状有关。 5.可能跟物体的颜色有关…… 让学生回答:通过实验去验证。 不加限制地让学生猜想。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多向思维;给时间学生先思考问题,有了缓冲度,学生才能提出高质量的猜想。     (三)设计实验方案,准 备去解决问题             1教师告诉学生可提供的实验器材; 2.组织学生组成合作学习小组; 3.用投影仪展示各小组的实验方案,教师点评,进行适当表扬 1.    每个学生先独立思考实验方案 2小组成员之间交流、讨论然后写出本小组的实验方案 3.各小组代表解释实验方案。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有了这缓冲度,才能在小组中交流讨论。 2.训练学生的设计能力及合作精神。                     (四)进行实验探究,用 实践去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方案,先取实验仪器, 并开始实验; 2.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方案,探究同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相同。探究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相同。 3.指导学生注意正确使用仪器; 4.让完成实验的小组各成员分派到其他小组指导、学习。     1.由各组派代表选取实验仪器; 2.实验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合作:组长、操作员、记录员、计时员、声控员⋯⋯ 3.进行小组实验: (1)用各仪器测量该测的各物理量; (2)记录数据,并对数据进行计算,求出每种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         1.实验探究:实现了学习方式由接受式向探究式转变; 2.进行合作学习小组的训练,让各成员都参与,学会合作,学会关注、倾听、关照……共同完成实验彼此提高。 (五)组织交流与讨论, 得出结论,解决问题     ,     1.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2.组织各小组组成大组;3.投影各组的实验记录,适当激励各组。         1.在小组讨论得出结论的基础上进行大组之间交流(2~3小组);     2.在大组交流后,派出代表讲述结论是如何得出的? 3.在组内讨论各种问题。 1.创造合作交流的机会 ,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分享探究的成果; 2创造互动的机会,有效 进行静,动的转换         (六)归纳总结,明确实 验结论     引导学生得出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多媒体投影)。 (1)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物质不同,其比值也不同,所以它反映了物质固有的一种属性。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 (3)单位:千克/米3,克/厘米3。 1.进一步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     2.你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是如伺理解的? 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四、简要总结,引出新 的问题             1.通过这一节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2.你还有什么收获? 3.小组成员之间交流讨论,然后由小组代表发言总结。     4.设疑:不同的物质一般有不同的密度,它们的密度分别是多少呢?听说过阿基米德与“王冠之谜”的故事吗?有关密度的应用下节讲解。 1.学到了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密度的物理意义。 2.还学到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加强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团队精神,提高了实验能力。                     1.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及 语言表达能力,加深记忆,使知识网络化: 2.余味未尽,弓1出新的问题,引导学生课后自觉进行新的学习内容的预习。             五、布置作业     1.复习整理本节内容; 2.预习下一节内容。    
更新:2006/6/26 6:33:27 编辑:fengyefy
评论共 0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连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
头条推荐

教师如何在听课中成长自己

听课不仅是学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更是教师专业成长不可或缺的一种常规的、容易操作的教学研究形式。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深刻...详情
本类推荐/最新更新
更多...视频聚焦
更多...枫叶原创